一种组织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8750发布日期:2020-08-25 19:2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织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织缝合器。



背景技术:

组织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或拟切开的组织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的基本操作技术,是保证确切止血和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外科手术中最基本操作方法之一。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组织进行缝合处理。由于组织一般较为柔软,不易固定,给缝合造成了不便,导致缝合处理时间较长,失血相对增多,伤口容易感染;手术时间延长也导致麻醉药的使用量相应增多,不利于患者术后苏醒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便快捷的组织缝合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织缝合器,包括上钳体和下钳体;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铰接且分别设置有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相同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绕铰接处旋转能拼合相贴将中间的组织夹紧固定,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分别设置有能相互对齐且用于走线的上线槽和下线槽;所述上夹持部在上线槽上方滑动安装有缝合机头,所述下夹持部在下线槽下方滑动安装有勾线机构;所述缝合机头和勾线机构分别连接有能驱动其滑动的第一滑动驱动机构和第二滑动驱动机构;所述缝合机头包括对准上线槽的机针,所述机针和勾线机构配合作用对固定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的组织进行缝合。

进一步,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在铰接处背向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

进一步,所述上夹持部通过第一斜板与第一握持部连接;所述下夹持部通过第二斜板与第二握持部连接;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相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重合部位通过铰接轴铰接。

进一步,所述上夹持部对应缝合机头的侧面设置有与上线槽平行的第一滑槽,所述缝合机头设置有与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一导轨。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丝杆连接以传递动力,所述第一丝杆与缝合机头螺旋传动连接以带动其沿第一滑槽滑动。

进一步,所述上夹持部侧面在缝合机头滑动路径末端安装有第一限位螺钉以阻止缝合机头滑出第一滑槽。

进一步,所述下夹持部对应勾线机构的侧面设置有与下线槽平行的第二滑槽,所述勾线机构设置有与第二滑槽匹配的第二导轨。

进一步,所述第二滑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丝杆连接以传递动力,所述第二丝杆与勾线机构螺旋传动连接以带动其沿第二滑槽滑动。

进一步,所述缝合机头内安装有可自由转动的第一线辊,所述机针连接有驱动其上下往复运动的穿线驱动机构;所述勾线机构对应机针设置有穿线孔,所述勾线机构对应穿线孔下方设置有勾线环和可自由旋转的第二线辊,所述勾线环连接有驱动其绕其自身中心旋转的勾线驱动机构,所述勾线环具有一缺口且缺口其中一端具有勾线槽,所述勾线环围绕在第二线辊外周。

进一步,还包括剪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包括贴设在上夹板上表面的上刀片和贴设在下夹板下表面的下刀片,所述上刀片连接有驱动其切断穿过上线槽的缝合线的第一剪线驱动机构,所述下刀片连接有驱动其切断穿过下线槽的缝合线的第二剪线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夹板和下夹板对组织进行夹持固定,机头上的机针穿过上线槽和下线槽与勾线机构配合对组织进行缝合,再加上机头和勾线机构的滑动实现对组织的快速线性缝合;本设计通过夹持固定组织,减少缝合的难度,通过滑动配合的机头和勾线机构对组织进行有效缝合,实现缝合处理的快速高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的安装状态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上钳体和下钳体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勾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机头和勾线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剪线机构、上钳体和下钳体的连接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剪线机构、上钳体和下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上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织缝合器,包括上钳体110和下钳体120。

所述上钳体110和下钳体120铰接且分别设置有上夹持部112和下夹持部122,上夹持部112和下夹持部122对应设置在铰接处的相同端。为了方便握持,所述上钳体110和下钳体120在铰接处背向上夹持部112和下夹持部12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握持部111和第二握持部121,这样操作起来就不用向镊子一样去夹持,可以像钳子一样去握持,方便操作,优选的,所述上夹持部112通过第一斜板113与第一握持部111连接;所述下夹持部122通过第二斜板123与第二握持部121连接;所述第一斜板113和第二斜板123相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斜板113和第二斜板123重合部位通过铰接轴铰接,如图2所示,第一斜板113和第二斜板123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孔119和第二铰接孔129,第一铰接孔119和第二铰接孔129对准并穿设铰接轴完成铰接安装。

所述上夹持部112和下夹持部122相同侧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上夹板114和下夹板124,上夹板114和下夹板124设置在上夹持部112和下夹持部122相向靠近的边缘上,所述上夹板114和下夹板124绕铰接处旋转能拼合相贴将中间的组织夹紧固定,上夹板114和下夹板124与铰接轴的轴线平行。即上夹持部112和下夹持部122相互靠拢直至上夹板114和下夹板124相贴时停止,此时上夹板114和下夹板124贴合能将需要缝合的组织180夹在其中。

所述上夹板114设置有上线槽115,下夹板124设置有下线槽125,上线槽115和下线槽125能相互对齐,上线槽115和下线槽125分别贯穿上夹板114和下夹板124,用于走线。上线槽115和下线槽125的延伸方向与铰接轴轴线平行。当上夹板114和下夹板124相贴时,上线槽115和下线槽125对齐以便穿针引线。

所述上夹持部112在上线槽115上方滑动安装有缝合机头130,所述缝合机头130和勾线机构140与上夹板114和下夹板124同侧,所述缝合机头130连接有能驱动其滑动的第一滑动驱动机构,缝合机头130的滑动方向与上线槽115的延伸方向平行。优选的,所述上夹持部112对应缝合机头130的侧面设置有与上线槽115平行的第一滑槽117,所述缝合机头130设置有与第一滑槽117匹配的第一导轨132,缝合机头130通过第一导轨132嵌入第一滑槽117实现定向滑动,第一导轨132截面优选为由内向外逐渐张开的梯形,这样可防止缝合机头130倾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燕尾形截面,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缝合机头130的滑动方式也可以有很多,例如通过导柱和孔的配合实现滑动的限位导向作用,与第一导轨132和第一滑槽117的作用相同。所述第一滑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50和第一丝杆15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50与第一丝杆151连接以传递动力,所述第一丝杆151与缝合机头130螺旋传动连接以带动其沿第一滑槽117滑动,如图2和图4所示,缝合机头130设置有与第一丝杆151匹配的第一螺旋孔133,第一丝杆151穿设在第一螺旋孔133内与其螺旋(螺纹)连接,且第一丝杆151的轴线与第一滑槽117延伸方向平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驱动机构还可以是伸缩电机或其他伸缩驱动机构。第一滑槽117是从上夹持部112外端向内延伸而成的,为了缝合机头130不会脱离第一滑槽117而掉落,所述上夹持部112侧面在缝合机头130滑动路径末端安装有第一限位螺钉170以阻止缝合机头130滑出第一滑槽117,如图1和图2所示,上夹持部112安装缝合机头130的侧面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18,第一螺纹孔118安装有与其适配的第一限位螺钉170,第一限位螺钉170凸出上夹持部112侧表面以阻止缝合机头130滑出上夹持部11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其他的阻挡结构对缝合机头130的行程进行限定,例如固定一个限位板在上夹持部112侧面即可起到相同的效果。

所述下夹持部122在下线槽125下方滑动安装有勾线机构140。所述勾线机构140连接有能驱动其滑动的第二滑动驱动机构,勾线机构140的滑动方向与下线槽125的延伸方向平行。优选的,所述下夹持部122对应勾线机构140的侧面设置有与下线槽125平行的第二滑槽127,所述勾线机构140设置有与第二滑槽127匹配的第二导轨142,勾线机构140通过第二导轨142和第二滑槽127的配合实现定向滑动。第二导轨142截面优选为由内向外逐渐张开的梯形,这样可防止勾线机构140倾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燕尾形截面,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勾线机构140的滑动方式也可以有很多,例如通过导柱和孔的配合实现滑动的限位导向作用,与第二导轨142和第二滑槽127的作用相同。具体的,所述第二滑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60和第二丝杆16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60与第二丝杆161连接以传递动力,所述第二丝杆161与勾线机构140螺旋传动连接以带动其沿第二滑槽127滑动。如图2和图6所示,勾线机构140设置有与第二丝杆161匹配的第二螺旋孔,第二丝杆161穿设在第二螺旋孔143内与其螺旋(螺纹)连接,且第二丝杆161的轴线与第二滑槽127延伸方向平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驱动机构还可以是伸缩电机或其他伸缩驱动机构。

第二滑槽127是从下夹持部122外端向内延伸而成的,为了勾线机构140不会脱离第二滑槽127而掉落,所述下夹持部122侧面在勾线机构140滑动路径末端安装有第二限位螺钉190以阻止勾线机构140滑出第二滑槽127,如图1和图2所示,下夹持部122安装勾线机构140的侧面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28,第二螺纹孔128安装有与其适配的第二限位螺钉190,第二限位螺钉190凸出下夹持部122侧表面以阻止勾线机构140滑出下夹持部1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其他的阻挡结构对勾线机构140的行程进行限定,例如固定一个限位板在上夹持部112侧面即可起到相同的效果。

所述缝合机头130包括对准上线槽115的机针131,所述机针131和勾线机构140配合作用对固定在上夹板114和下夹板124之间的组织进行缝合。本设计的缝合机头130、机针131以及勾线机构140均采用缝纫机原理设计的,缝纫机的缝合机械属于常规技术,而常用的勾线机构就很很多种,例如旋梭勾线机构、旋转梭钩勾线机构、摆动勾线机构、摆梭勾线机构、弯针勾线机构、线钩勾线机构、叉针勾线机构等,最常用的属于旋梭和摆梭结构了,属于公知常识技术,另外专利cn201620446108.8、cn92207036.9、cn201721821983.0、cn201620507823.8均对缝合技术有涉及,可见缝合技术属于本领域人员不需要付出格外的创造力就能实现的技术。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的缝合技术优选为,所述缝合机头130外部为一壳体,第一导轨和第一螺旋孔均设置在壳体上,而缝合机头130内安装有可自由转动的第一线辊134,第一线辊134绕有缝合线,该缝合线穿设在机针131的穿线孔上,所述机针131连接有驱动其上下往复运动的穿线驱动机构,穿线驱动机构可以伸缩电机,或电机带动丝杆,丝杆与机针131固定连接,或其他伸缩往复驱动机构均可,机针131的驱动机构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这里不作过多限制。所述勾线机构140对应机针131设置有穿线孔141,所述勾线机构140内部对应穿线孔141下方设置有勾线环145和可自由旋转的第二线辊144,第二线辊144绕有缝合线,所述勾线环145连接有驱动其绕其自身中心旋转的勾线驱动机构,勾线驱动机构优选为旋转电机。所述勾线环145具有一缺口且缺口其中一端具有勾线槽1451,所述勾线环145围绕在第二线辊144外周。如图6所示,工作时,机针131带动线下移穿过需要缝合的组织180,伸入勾线机构140内,当下降至最下端时,此时勾线环145逆时针转动且勾线槽1451朝左正好勾住机针131上的缝合线,随后机针131上升复位,勾线环145逆时针转动至勾线槽1451旋转到最下方时,此后勾线槽1451上的缝合线脱离并与第二线辊144上的缝合线缠绕形成一个缝合节,随后勾线机构140和缝合机头130同步且同速移动重复上述动作,完成缝合。

本缝合器工作时,先将组织夹在上、下夹板中间,组织的长度未必与上线槽115和下线槽125的长度吻合,可能仅占上线槽115和下线槽125的一部分,首先移动缝合机头130和勾线机构140至组织一端,再开始进行缝合工作。另外为了避免缝合机头130、第一驱动电机150、第一丝杆151、勾线机构140、第二驱动电机160和第二丝杆161等结构裸露,可以在上夹持部112和下夹持部122侧面安装一个罩盖(图中未示出)即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缝合后还需要人工将线剪断,颇为不便,为此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还设置有剪线机构200来实现自动剪线,所述剪线机构200包括贴设在上夹板114上表面的上刀片201和贴设在下夹板124下表面的下刀片202,上刀片201和下刀片202朝内一侧为刀刃。所述上刀片201连接有驱动其切断穿过上线槽115的缝合线的第一剪线驱动机构,所述下刀片202连接有驱动其切断穿过下线槽125的缝合线的第二剪线驱动机构。具体的,上刀片201在上线槽115的左右侧设置有上导向块211,上夹持部112对应上导向块211设置有上导向孔210,上导向块211设置有插入上导向孔210的上导柱221,上夹持部112背侧设置有与上导柱221连接的伸缩电机以驱动上刀片201朝上夹持部112运动并将穿过上线槽115的缝合线切断。下刀片202在下线槽125的左右侧设置有下导向块212,下夹持部122对应下导向块212设置有下导向孔220,下导向块212设置有插入下导向孔220的下导柱222,下夹持部122背侧设置有与下导柱222连接的伸缩电机以驱动下刀片202朝下夹持部122运动并将穿过下线槽125的缝合线切断。下导向块212和上导向块211分别位于缝合机头130和勾线机构140的移动路径两侧以避免干涉其工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多个电机带动丝杆分别穿过与其对应的上导向孔210和下导向孔220与上导向块211和下导向块212螺旋传动连接,能起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开始工作时不需要剪线,上刀片201和下刀片202远离上夹持部112和下夹持部122直至上线槽115和下线槽125位于上刀片201和下刀片202与上夹持部112和下夹持部122之间,待缝合完毕后,驱动上刀片201和下刀片202朝上夹持部112和下夹持部122运动将缝合线切断,完成整套缝合操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