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辅助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1225发布日期:2020-07-07 14: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颈椎病的辅助功能床,包括功能床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床主体(1)顶部左侧的床体内壁滑动连接有挡板(2),所述挡板(2)的下方设有直齿轮(3),所述直齿轮(3)的内圈固定套接有摇杆(4),所述摇杆(4)贯穿功能床主体(1)的正面床体,所述功能床主体(1)顶部床体铰接有床板(20),所述功能床主体(1)底部右侧的床体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的外圈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7),所述功能床主体(1)顶部右侧的床体铰接有枕头(8),所述枕头(8)的下方设有凸轮(9),所述凸轮(9)靠近第一转轴(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0),且第二锥齿轮(10)与上方第一锥齿轮(7)啮合传动,所述驱动电机(5)的左侧设有与功能床主体(1)底部床体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轴承(11),所述第一轴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2),所述第二转轴(12)远离第一轴承(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3),所述第三锥齿轮(13)远离第二转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4),所述螺杆(14)的外圈套接有螺筒(15),所述螺筒(15)远离第三锥齿轮(1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床板(20)的底部上,所述驱动电机(5)和第一轴承(11)之间设有与功能床主体(1)底部床体内壁焊接的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7),所述第二轴承(17)的内圈固定套接有第三转轴(18),所述第三转轴(1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19),两个所述第四锥齿轮(19)分别与下方第一锥齿轮(7)和第三锥齿轮(13)啮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病的辅助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床主体(1)左侧床体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大于挡板(2),所述功能床主体(1)顶部床体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枕头(8)与第二开口右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病的辅助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的底部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直齿轮(3)啮合传动,所述挡板(2)的顶部设有第一横杆,所述功能床主体(1)顶部左侧的床体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横杆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病的辅助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9)和第二锥齿轮(10)的内圈均固定套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两端固定连接在前后床体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病的辅助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筒(15)的顶端设有第二横杆,所述床板(2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横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横杆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颈椎病的辅助功能床,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针对颈椎病病人睡觉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角度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功能床主体,所述功能床主体顶部左侧的床体内壁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方设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的内圈固定套接有摇杆,所述摇杆贯穿功能床主体的正面床体,所述功能床主体顶部床体铰接有床板,所述功能床主体底部右侧的床体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圈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所述功能床主体顶部右侧的床体铰接有枕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方便调节床体和枕头的角度以及高度,从而找到让病人舒适的角度,适合进行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滕野;赵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滕野
技术研发日:2019.10.08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