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小儿灌肠器。
背景技术:
肠道清洁是小儿腹手术重要的术前准备之一,特别是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肠道清洁更为严格,要求每日1次,连续10-15天,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尤其在小儿科对于高热患儿采取保留灌肠是一项有效的降温措施,对于因食重引起的高热不退属首选,目前,小儿灌肠一般采用搪瓷筒灌肠法。
但是现有的小儿灌肠器虽然能达到方便的对小儿灌肠的效果,但在进行小儿灌肠时,灌肠器没办法固定,从而需要医护人员对灌肠器进行固定,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不利于小儿灌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小儿灌肠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小儿灌肠器虽然能达到方便的对小儿灌肠的效果,但在进行小儿灌肠时,灌肠器没办法固定,从而需要医护人员对灌肠器进行固定,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不利于小儿灌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小儿灌肠器,包括肛管,所述肛管的外侧壁套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前端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带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关于通孔对称分布的固定片,两个所述固定片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位于第二固定带的左侧,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的中间均固定连接有松紧,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远离固定片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二卡扣相匹配。
为了提高灌肠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小儿灌肠器优选的,所述肛管的近前端的位置开设有侧孔一和侧孔二;所述肛管的头端为圆形钝头状;所述侧孔一距头端的距离和侧孔一距侧孔二的距离均为10mm。
其中,所述侧孔一和侧孔二的直径为3mm。
为了将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固定在固定带上端,作为本实用新型小儿灌肠器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靠近固定片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呈“圆弧”状。
为了控制进液管,作为本实用新型小儿灌肠器优选的,所述肛管右侧的上端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开关,所述进液管的右端连通有灌肠管。
为了方便控制粪便从出液管的内部流出,作为本实用新型小儿灌肠器优选的,所述进液管的下方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上端面与肛管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三开关。
为了减缓引流袋压力,作为本实用新型小儿灌肠器优选的,所述出液管的下端面螺纹连接有弯通,所述弯通的下方螺纹连接有引流袋。
为了防止在进行灌肠的过程中由于病人的移动使肛管移动,作为本实用新型小儿灌肠器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之间设置有固定块。
为了防止肛管内部软化的粪便从肛管的内部喷出,作为本实用新型小儿灌肠器优选的,所述肛管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位于固定带的右侧。
为了方便查看具体刻度值,所述空针以及引流袋上均设有刻度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小儿灌肠器,固定片的后端面与固定带的前端面固定连接,两个固定片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凹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通过将肛管套接在固定带的通孔的内部,通孔内部设置的弹簧使通孔伸缩,从而将不同尺寸的肛管套接在通孔的内部,然后通过将固定块放置在两个弹簧之间的空隙,对通孔进行固定,防止在进行灌肠的过程中由于病人的移动使肛管移动,然后将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一侧设置的第一卡扣卡接在固定片内部开设的第一凹槽的内部,从而将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固定在固定带的两端,然后将第一固定带一侧的第二凹槽与第二固定带一侧的第二卡扣卡接在一起,从而将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卡接在一起,达到了对灌肠器进行固定的效果。
2.该种小儿灌肠器,出液管的下端面螺纹连接有弯通,弯通的下方螺纹连接有引流袋,通过设置弯通,使肠道内软化的粪便在通过出液管出来之后,从弯通的内部进入至引流袋的内部,从而防止软化的粪便直接进入引流袋的内部,增加引流袋的重力,达到了减缓引流袋压力的效果。
3.该种小儿灌肠器,肛管右侧的上端连通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开关,进液管的右端连通有灌肠管,通过在进液管的下端设置第二开关,通过第二开关的关闭来控制灌肠液进入至肛管的内部,从而进入至病人的体内,当灌肠液灌肠完毕之后,通过关闭第二开关,防止肛管内部流出的经过灌肠液软化的粪便进入进液管的内部,对进液管的内部造成污染,达到了控制进液管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儿灌肠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带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带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带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带的结构图;
图中,1、肛管;101、第一开关;102、侧孔一;103、侧孔二;2、进液管;201、第二开关;202、灌肠管;3、出液管;301、第三开关;302、弯通;303、引流袋;304、出液管;4、固定带;401、通孔;402、弹簧;403、固定块;404、固定片;405、第一凹槽;5、第一固定带;501、第二凹槽;6、第二固定带;601、第二卡扣;7、松紧;8、第一卡扣;9、刻度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小儿灌肠器,包括肛管1,肛管1的外侧壁套接有固定带4,固定带4的前端面开设有通孔401,固定带4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关于通孔401对称分布的固定片404,两个固定片404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405,两个第一凹槽405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6,第一固定带5位于第二固定带6的左侧,第一固定带5与第二固定带6的中间均固定连接有松紧7,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6远离固定片40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501和第二卡扣601,第二凹槽501与第二卡扣601相匹配。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将肛管1套接在固定带4的通孔401的内部,通孔401内部设置的弹簧402使通孔401伸缩,从而将不同尺寸的肛管1套接在通孔401的内部,然后通过将固定块403放置在两个弹簧402之间的空隙,对通孔401进行固定,防止在进行灌肠的过程中由于病人的移动使肛管1移动,然后将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6一侧设置的第一卡扣8卡接在固定片404内部开设的第一凹槽405的内部,从而将第一固定带5与第二固定带6固定在固定带4的两端,然后将第一固定带5一侧的第二凹槽501与第二固定带6一侧的第二卡扣601卡接在一起,从而将第一固定带5与第二固定带6卡接在一起,达到了对灌肠器进行固定的效果。
具体的,为了提高灌肠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小儿灌肠器优选的,所述肛管1的近前端的位置开设有侧孔一102和侧孔二103;所述肛管1的头端为圆形钝头状;所述侧孔一102距头端的距离和侧孔一距侧孔二的距离均为10mm;其中,所述侧孔一102和侧孔二103的直径为3mm。
需要说明的是,肛管1的头端中部开孔,其头端为圆形钝头状,可避免插管的时候肛部受损的问题发生。
同时设置该侧孔一102和侧孔二103,当进行灌肠操作或吸引的时候,灌肠液以及粪便可从肛管1的头端的开孔处通过,也可通过该侧孔一102和侧孔二103通过;提高灌肠和引流的效果。
具体的,第一固定带5与第二固定带6靠近固定片40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凹槽405相匹配的第一卡扣8,第一卡扣8呈“圆弧”状。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圆弧”状的第一卡扣8,使第一卡扣8卡接在固定片404内部开设第一凹槽405的内部,从而使第一卡扣8与固定片404连接,进一步使第一固定带5与第二固定带6与固定片404连接,达到了将第一固定带5与第二固定带6固定在固定带4上端的效果。
具体的,肛管1右侧的上端连通有进液管2,进液管2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开关201,进液管2的右端连通有灌肠管202。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进液管2的下端设置第二开关201,通过第二开关201的关闭来控制灌肠液进入至肛管1的内部,从而进入至病人的体内,当灌肠液灌肠完毕之后,通过关闭第二开关201,防止肛管1内部流出的经过灌肠液软化的粪便进入进液管2的内部,对进液管2的内部造成污染,达到了控制进液管2的效果。
具体的,进液管2的下方设置有出液管3,出液管3的上端面与肛管1连通,出液管3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三开关301。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开关301,使第三开关301对出液管3进行控制,当进液管2在进行灌肠时,将第三开关301关闭,从而防止灌肠液通过出液管3直接流出至引流袋303的内部,当灌肠完成之后,通过关闭第二开关201,打开第三开关301,使肠道内部经过灌肠液软化的粪便从肛管1的内部流出至出液管3的内部,达到了方便控制粪便从出液管3的内部流出的效果。
具体的,出液管3的下端面螺纹连接有弯通302,弯通302的下方螺纹连接有引流袋303。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弯通302,使肠道内软化的粪便在通过出液管3出来之后,从弯通302的内部进入至引流袋303的内部,从而防止软化的粪便直接进入引流袋303的内部,增加引流袋303的重力,达到了减缓引流袋303压力的效果。
具体的,通孔4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402,多个弹簧402之间设置有固定块403。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肛管1套接在固定带4的通孔401的内部,通孔401内部设置的弹簧402使通孔401伸缩,从而将不同尺寸的肛管1套接在通孔401的内部,然后通过将固定块403放置在两个弹簧402之间的空隙,对通孔401进行固定,防止在进行灌肠的过程中由于病人的移动使肛管1移动。
具体的,肛管1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一开关101,第一开关101位于固定带4的右侧。
具体的,为了方便查看具体刻度值,所述空针202以及引流袋303上均设有刻度值9;其中,引流袋303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倾倒引流液的出液管304,其上设有启闭开关。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开关101,使第一开关101对肛管1进行控制,在灌肠完成之后,需要将出液管3从肛管1的下端拆卸下来,通过第一开关101关闭肛管1的通道,防止肛管1内部软化的粪便从肛管1的内部喷出。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将肛管1套接在固定带4的通孔401的内部,通孔401内部设置的弹簧402使通孔401伸缩,从而将不同尺寸的肛管1套接在通孔401的内部,然后通过将固定块403放置在两个弹簧402之间的空隙,对通孔401进行固定,防止在进行灌肠的过程中由于病人的移动使肛管1移动,然后将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6一侧设置的第一卡扣8卡接在固定片404内部开设的第一凹槽405的内部,从而将第一固定带5与第二固定带6固定在固定带4的两端,然后将第一固定带5一侧的第二凹槽501与第二固定带6一侧的第二卡扣601卡接在一起,从而将第一固定带5与第二固定带6卡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打开第一开关101和第二开关201,使灌肠液从灌肠管202进入至进液管2,从而进入至人体肠道,对患者的粪便进行软化,软化完成之后,通过关闭第二开关201,打开第三开关301,使肛管1内部流出的软化的粪便从出液管3的内部流出至引流袋303的内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