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用于全身创伤清洗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7423发布日期:2020-08-21 15:4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用于全身创伤清洗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耗材,具体涉及一次性用于全身创伤清洗敷料。



背景技术:

皮肤烧伤、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事故,身体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在治疗时都需要对创口进行冲洗,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冲洗液进行冲洗,而这些冲洗液若不及时引流,将会导致病人产生低体温的症状。而目前对清洗液的引流方式主要通过引流袋配合引流管对冲洗液进行收集,而当使用大量清洗液进行清创处理时,这种方法无法及时对清洗液进行收集,从而影响到清创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次性用于全身创伤清洗敷料。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次性用于全身创伤清洗敷料,包括敷料气垫,所述敷料气垫呈矩形结构,敷料气垫的一侧密封连接有充气管,敷料气垫的一端及两侧侧壁上均分别缝合有两个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上均缝合有魔术贴,且固定带均通过所述魔术贴与敷料气垫的底部进行连接,敷料气垫上设有多个减压气囊,所述减压气囊均横向排列设置在敷料气垫的上表面,敷料气垫的上表面开设有长条状的第一引流槽、第二引流槽、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一引流槽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引流槽均横向分布在敷料气垫一端,且所述第一引流槽分布于每个减压气囊的两侧,所述第一收集槽数量为两个并纵向分布于敷料气垫的两侧边缘,所述第一收集槽的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引流槽的方向,且两个第一收集槽分别与多个第一引流槽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引流槽数量为多个并纵向分布在敷料气垫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一侧,所述第二收集槽横向分布在敷料气垫的一端边缘,第二收集槽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引流槽的方向,且第二收集槽与多个第二引流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引流槽和第一引流槽的底部均开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贯穿敷料气垫,引流口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带之间,且位于敷料气垫底部的引流口处均设置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上端为开口设置并对准所述引流口,收集斗顶部两侧水平连接有翼板,所述翼板均贴合在敷料气垫底部并通过两个所述固定带进行固定,所述收集斗下端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连接设有引流袋,所述引流袋包括袋体和插接管,所述插接管一端与袋体内腔连通,插接管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管管口螺纹连接,实现引流袋与收集斗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敷料气垫和减压气囊的表面均设有防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流槽底部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倾斜结构,所述第二引流槽底部的一端向位于第二收集槽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的两端侧壁均呈向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斗上端开口尺寸大于所述引流口的尺寸。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带之间的距离与收集斗两端的翼板距离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将敷料气垫铺设在病床上,并对敷料气垫上的病人进行清创处理时,大量的清洗液会流向敷料气垫上的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中,清洗液在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引流作用下流向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中,最后通过收集斗流入到引流袋中进行收集储存,能够第一时间将清洗液进行引流,保证了病人不会与清洗液长时间接触而导致出现低体温的现象,并有效提高了清创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分别设置在敷料气垫的两端,当病人需要进行下肢部位的清创时,清洗液会直接流入第二引流槽中,并通过第二引流槽流向第二收集槽中,而不会进入到第一引流槽和第一收集槽中,只需将敷料气垫一端的引流袋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引流袋的消耗,降低了使用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在敷料气垫上设有减压气囊,当病人长时间躺着敷料气垫上时,能够对病人皮肤进行减压,并防止病人皮肤产生压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收集槽的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收集槽的正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敷料气垫1、充气管11、固定带12、魔术贴121、减压气囊13、第一引流槽14、第二引流槽15、第一收集槽16、引流口161、第二收集槽17、收集斗18、翼板181、引流管182、引流袋19、袋体191、插接管19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次性用于全身创伤清洗敷料,包括敷料气垫,所述敷料气垫呈矩形结构,且敷料气垫的尺寸略大于病床的尺寸,敷料气垫的一侧密封连接有充气管,敷料气垫的一端及两侧侧壁上均分别缝合有两个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上均缝合有魔术贴,且固定带均通过所述魔术贴与敷料气垫的底部进行连接,敷料气垫上设有4个减压气囊,所述减压气囊均横向排列设置在敷料气垫的上表面,敷料气垫的上表面开设有长条状的第一引流槽、第二引流槽、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一引流槽数量为5个,5个第一引流槽均横向分布在敷料气垫一端,且所述第一引流槽分布于每个减压气囊的两侧,所述第一收集槽数量为两个并纵向分布于敷料气垫的两侧边缘,所述第一收集槽的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引流槽的方向,且两个第一收集槽分别与5个第一引流槽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引流槽数量为3个并纵向分布在敷料气垫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一侧,所述第二收集槽横向分布在敷料气垫的一端边缘,第二收集槽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引流槽的方向,且第二收集槽与3个第二引流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引流槽和第一引流槽的底部均开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贯穿敷料气垫,引流口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带之间,且位于敷料气垫底部的引流口处均设置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上端为开口设置并对准所述引流口,收集斗顶部两侧水平连接有翼板,所述翼板均贴合在敷料气垫底部并通过两个所述固定带进行固定,所述收集斗下端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连接设有引流袋,所述引流袋包括袋体和插接管,所述插接管一端与袋体内腔连通,插接管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管管口螺纹连接,实现引流袋与收集斗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敷料气垫和减压气囊的表面均设有防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流槽底部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倾斜结构,所述第二引流槽底部的一端向位于第二收集槽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的两端侧壁均呈向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斗上端开口尺寸大于所述引流口的尺寸。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固定带之间的距离与收集斗两端的翼板距离相适配。

使用原理:

将敷料气垫铺设在病床上,并对敷料气垫上的病人进行清创处理时,大量的清洗液会流向敷料气垫上的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中,清洗液在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引流作用下流向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中,最后通过收集斗流入到引流袋中进行收集储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