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熏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6779发布日期:2020-10-17 00:5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部熏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部熏蒸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背部熏蒸装置。



背景技术:

熏蒸一般是指采用熏料配合蒸汽对人体进行外部治疗或者舒缓身体疲劳的一种方式,其作为中药外治疗法的一个分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精神疾病等诸多方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背部熏蒸也变得越来越流行,通过对背部进行熏蒸可以有效的缓解人们身体的疲劳感,现阶段对于背部熏蒸大都采用背部熏蒸装置来进行。

但是,现有的背部熏蒸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的背部熏蒸装置均是采用将出风管固定在装置顶部实现对使用者背部进行熏蒸,进而在长时间使用装置时,容易对使用者一处部位熏蒸造成的伤害。

2、现有的背部熏蒸装置均采用一体式结构制作而成,由于装置较大且一体式结构不易拆卸,进而使得装置放置变得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部熏蒸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背部熏蒸装置均是采用将出风管固定在装置顶部实现对使用者背部进行熏蒸,进而在长时间使用装置时,容易对使用者一处部位熏蒸造成的伤害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的背部熏蒸装置均采用一体式结构制作而成,由于装置较大且一体式结构不易拆卸,进而使得装置放置变得十分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部熏蒸装置,包括主体、限位机构以及支撑机构,所述主体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两侧均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开设在主体顶部外壁,所述进料口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主体底部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放置槽,所述主体底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底部设置有若干出风口,所述主体两侧均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底部内部设置有加热块,所述水箱靠近主体一侧通过通气管与主体内部相连通;

所述限位机构由限位板、电动滑轨、连接板组成,所述限位板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限位板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外侧设置有滑块,所述出风管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支撑机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由电动推杆、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螺栓、支撑板组成,所述电动推杆顶部与连接板底部相地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分别与电动推杆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连接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与电动推杆底部固定连接,电动推杆方便了装置高度的调整,且第一固定螺栓方便了装置的拆卸,进而方便了装置的收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一端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连接板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远离第二固定板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靠近第二固定板一端贯穿第三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方便了装置的放置。

优选的,所述主体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由云母板以及金属板组成,有利于提高装置对于使用者的熏蒸效果。

优选的,所述盖板靠近风扇一侧与主体顶部外壁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盖板远离风扇一侧通过卡扣的方式与主体顶部外壁相连接,使得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与所述进料口一一对应,所述放置槽外壁均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提高装置对于使用者的熏蒸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部熏蒸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风扇、盖板、放置槽、出风管、出风口、水箱、限位板、电动滑轨、连接板、滑块、电动推杆,在使用时,将装置移动到床或者能够让使用者趴下的地方,然后通过控制电动推杆的升高与降低,进而控制装置的高度,使用者然后通过向水箱内部加入适量的水,且通过打开盖板,向放置槽内部放入相应的熏料,然后将盖板关闭,通过打开加热块、加热板以及风扇即可让使用者趴在装置下方,使得使用者的背部与出风管底部对齐,水箱内部的水在加热块的作用下使得水蒸气能够通过通气管进入主体内部,且在加热板的作用下使得放置槽内部的熏料快速的挥发,使得熏料气体配合水蒸气在风扇作用下进入出风管内部,最后通过打开电动滑轨,使得出风管能够在电动滑轨上进行滑动,且熏蒸的气体能够经过若干个出风口实现对使用者进行背部的熏蒸,从而避免了长时间对使用者一处部位熏蒸造成的伤害,且通过风扇、出风管以及电动滑轨的配合,使得装置对于使用者背部的熏蒸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螺栓、支撑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第二固定螺栓,当装置使用完成以后,使用者可以通过拧开第一固定螺栓,进而使得第一固定螺栓失去对第一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支撑机构能够被拆卸,同时可以通过拧下第二固定螺栓,使得第二固定螺栓失去对第三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固定作用,进而使得限位板能够从连接板之间拆下,进而方便了装置的收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5位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主体;2、风扇;3、盖板;4、放置槽;5、出风管;6、出风口;7、水箱;8、限位板;9、电动滑轨;10、连接板;11、滑块;12、电动推杆;13、第一固定板;14、第一固定螺栓;15、支撑板;16、第二固定板;17、第三固定板;18、第二固定螺栓;19、加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背部熏蒸装置,包括主体1、限位机构以及支撑机构,所述主体1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风扇2,所述风扇2两侧均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开设在主体1顶部外壁,所述进料口顶部设置有盖板3,所述主体1底部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放置槽4,所述主体1底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出风管5,所述出风管5底部设置有若干出风口6,所述主体1两侧均设置有水箱7,所述水箱7底部内部设置有加热块,所述水箱7靠近主体1一侧通过通气管与主体1内部相连通;

所述限位机构由限位板8、电动滑轨9、连接板10组成,所述限位板8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板8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限位板8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电动滑轨9,所述电动滑轨9外侧设置有滑块11,所述出风管5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滑块1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0的底部与支撑机构相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由电动推杆12、第一固定板13、第一固定螺栓14、支撑板15组成,所述电动推杆12顶部与连接板10底部相地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3分别与电动推杆12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3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4与连接板10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5顶部与电动推杆12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打开电动推杆12,使得装置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高度的调整,且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4将第一固定板13与连接板10相连接,进而使得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拧掉第一固定螺栓14将支撑机构与装置进行分离,进而方便装置的收置。

所述限位板8一端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6,所述连接板10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17,所述第三固定板17远离第二固定板16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8,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8靠近第二固定板16一端贯穿第三固定板17与第二固定板16,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8穿第三固定板17与第二固定板16,进而使得限位板8能够与连接板10紧紧固定,且在装置不使用时,也可通过拧掉第二固定螺栓18,使得第二固定螺栓18失去对第二固定板16与第三固定板17之间的固定效果,从而使得限位板8能够被拆卸,进而进一步方便了装置的放置。

所述主体1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加热板19,所述加热板19由云母板以及金属板组成,通过设置加热板19,进而可以加速放置槽4内部熏料的挥发,从而有利于提高装置对于使用者的熏蒸效果。

所述盖板3靠近风扇2一侧与主体1顶部外壁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盖板3远离风扇2一侧通过卡扣的方式与主体1顶部外壁相连接,通过将盖板3采用铰接的方式与主体1顶部外壁相连接,进而方便了盖板3的移动与关闭,从而使得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放置槽4与所述进料口一一对应,所述放置槽4外壁均开设有若干通气孔,通过设置若干通气孔,进而使得放置槽4内部的熏料在挥发时产生的气体能够在若干通气孔作用下快速流动,进而进一步提高装置对于使用者的熏蒸效果。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装置移动到床或者能够让使用者趴下的地方,然后通过控制电动推杆12的升高与降低,进而控制装置的高度,使用者然后通过向水箱7内部加入适量的水,且通过打开盖板3,向放置槽4内部放入相应的熏料,然后将盖板3关闭,通过打开加热块、加热板19以及风扇2即可让使用者趴在装置下方,使得使用者的背部与出风管5底部对齐,水箱7内部的水在加热块的作用下使得水蒸气能够通过通气管进入主体1内部,且在加热板19的作用下使得放置槽4内部的熏料快速的挥发,使得熏料气体配合水蒸气在风扇2作用下进入出风管5内部,最后通过打开电动滑轨9,使得出风管5能够在电动滑轨9上进行滑动,且熏蒸的气体能够经过若干个出风口6实现对使用者进行背部的熏蒸,从而避免了长时间对使用者一处部位熏蒸造成的伤害,且通过风扇2、出风管5以及电动滑轨9的配合,使得装置对于使用者背部的熏蒸效果更好,当装置使用完成以后,使用者可以通过拧开第一固定螺栓14,进而使得第一固定螺栓14失去对第一固定板13与连接板10之间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支撑机构能够被拆卸,同时可以通过拧下第二固定螺栓18,使得第二固定螺栓18失去对第三固定板17与第二固定板16之间的固定作用,进而使得限位板8能够从连接板10之间拆下,进而方便了装置的收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