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及其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9304发布日期:2020-08-05 01:2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及其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鼻喉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及其取放装置。



背景技术:

鼻窦又称鼻旁窦、副鼻窦,是鼻腔周围多个含气的骨质腔。鼻窦的黏膜都与鼻黏膜相连,因而鼻腔黏膜发炎,常会波及窦腔黏膜,引发鼻窦炎。目前认为鼻窦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窦口阻塞导致鼻窦内的感染,其中鼻息肉是引起鼻窦开口阻塞的重要原因,而鼻窦的炎症刺激反过来又促进鼻息肉的生长,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的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鼻腔给药、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等方法。其中,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可彻底清除各鼻窦病变,充分开放各鼻窦窦口,改善鼻窦引流,并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是一种尽可能保留功能的微创手术。

公告号为cn109394399a的中国发明提出一种药物缓释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聚合物膜,支架和聚合物膜连接在一起,聚合物膜为可降解聚合物膜或不可降解聚合物膜,聚合物膜和/或支架上设有至少一层药物涂层,所述的药物涂层中含有抗菌药、抗炎药、抗癌药以及止血药中的一种或几种。该发明的药物缓释支架,应用于鼻窦炎的治疗,既可以对fess手术后病变位置起到支撑和持续给药作用,亦可以起到术后止血作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fess手术的价格高昂,复发率高,通过手术切除鼻息肉的术后复发率为30%-50%,每个患者平均要进行至少1.5-4次手术,因为药物缓释支架本身的支撑强度较低,因此手术中常常需要切除鼻甲、鼻中隔、鼻腔粘膜、鼻息肉等解剖结构,这类切除以及再造手术会破坏由这些结构所提供的自然的过滤和加湿功能,导致干燥,出血,结痂,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并可能引起嗅觉改变,包括嗅觉减退,嗅觉障碍,嗅觉倒错和嗅觉丧失。

如果采用鼻腔直接给药的方式进行保守治疗,由于病变的鼻窦存在肿胀的鼻息肉等鼻内组织的阻挡,该药物缓释支架刚性不足,无法直接挤压支撑鼻息肉,扩张窦口,药物无法直接而准确达到病变部位,导致药物治疗极为缓慢,鼻息肉无法及时根治,仍然会长时间堵塞窦口,使得治疗周期过于漫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支撑扩张患者病变部位鼻息肉的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包括自扩张支架组合物,所述自扩张支架组合物包括缓释支架、自扩张组件、连接件;所述缓释支架上设置有对症药物;

所述自扩张组件包括定位杆、第一弹性件、若干膨胀支条,所述定位杆一端构成固定端,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移件;所述膨胀支条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端及第一滑移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对第一滑移件施加拉力并驱动第一滑移件向靠近固定端的方向相对运动;

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定位头和定位槽,所述定位头位于膨胀支条远离定位杆一侧的中部,所述定位槽位于缓释支架内周侧,所述定位头与定位槽一一对应并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医生先将膨胀支条的定位头和缓释支架的定位槽一一对应插接配合,然后使缓释支架、自扩张组件通过连接件预连接,组合形成自扩张支架组合物;然后将自扩张支架组合物整体插入患者的鼻腔中,释放第一滑移件,使第一滑移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靠近固定端的方向相对运动,膨胀支条向远离定位杆的方向膨胀,支撑缓释支架将鼻息肉撑开,设置于缓释支架上的对症药物准确施放在病变部位,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避免手术中切除鼻甲、鼻中隔、鼻腔粘膜、鼻息肉等解剖结构而导致的干燥,出血,结痂,感染等风险,和引起嗅觉改变,包括嗅觉减退,嗅觉障碍,嗅觉倒错和嗅觉丧失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上还设置有第二滑移件、第三滑移件,所述第二滑移件、第三滑移件按顺序依次位于第一滑移件与固定端之间;所述膨胀支条沿定位杆的轴向设置有三组,按照距离固定端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为第一膨胀部、第二膨胀部、第三膨胀部;

所述第一膨胀部、第二膨胀部、第三膨胀部分别至少包括有三根沿定位杆周向均匀设置的膨胀支条;

所述第一膨胀部中各膨胀支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移件和第二滑移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部中各膨胀支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移件和第三滑移件相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部中各膨胀支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滑移件和固定端相连接;

所述定位头位于第二膨胀部中各膨胀支条远离定位杆一侧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医生先将第二膨胀部的膨胀支条的定位头和缓释支架的定位槽一一对应插接配合,使缓释支架、自扩张组件通过连接件预连接,组合形成自扩张支架组合物;然后将自扩张支架组合物整体插入患者的鼻腔中,使第二膨胀部的膨胀支条位于窦口直径最小处;释放第一滑移件,使第一滑移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靠近固定端的方向相对运动,第一膨胀部、第二膨胀部、第三膨胀部的膨胀支条分别向远离定位杆的方向膨胀,第一膨胀部、第三膨胀部的膨胀支条收到的压力小于第二膨胀部的膨胀支条,因此在第一膨胀部、第二膨胀部、第三膨胀部的膨胀支条的扩张作用下,扩张后的缓释支架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间的直径,避免缓释支架沿其轴线移动脱落,导致对症药物无法施放在病变部位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沿缓释支架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移槽,所述第一膨胀部、第三膨胀部中各膨胀支条远离定位杆一侧的中部分别设置有滑移头,所述滑移头与滑移槽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头与滑移槽滑移连接,便于在膨胀过程中滑移头沿着滑移槽的开设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槽远离定位槽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在自膨胀组件膨胀过程中滑移头移动至滑移槽远离定位槽的一端时脱出滑移槽,当滑移头移动至滑移槽远离定位槽的一端时滑移头与挡板相抵接,缓释支架两端受到的扩张力更大,其直径更大,便于避免缓释支架沿其轴线移动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头包括同轴设置的定位部与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膨胀支条固定连接,定位部与卡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部沿其轴线远离定位杆方向上的截面积依次减小,所述卡接部沿其轴线远离定位杆方向上的截面积依次增大,所述定位部与卡接部相连接处的截面积相等,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头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部远离定位杆的一端截面积较小,便于与定位槽对应插接配合,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力的作用,使卡接部、定位部与定位槽插接配合,增强自扩张组件与缓释支架之间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部与卡接部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为定位部和卡接部提供向靠近其中轴线方向收缩的空间,更加便于定位部、卡接部穿过定位槽的开口处,待定位部、卡接部进入定位槽内部空腔恢复至原来的形状形成卡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释支架包括缓释微管,所述缓释微管交叉连接形成环形网状结构的缓释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叉的网状结构便于使用前的压缩和使用中随着自扩张组件伸展,形变效果佳,避免将鼻窦腔或窦口完全阻塞,避免缓释支架将窦口皮肤完全覆盖影响其生物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释支架外周侧设置有药物缓释层,所述药物缓释层上设置有对症药物,所述对症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炎药、抗癌药、止血药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药物缓释层上设置的对症药物用于疾病前期的治疗,药物缓释层随缓释支架形变,紧贴于患处,便于设置于药物缓释层上的对症药物准确施放在病变部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释微管内部中空,缓释微管内部填充有慢速释放或后期释放药物,所述缓释微管表面设置有缓释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的使用过程中后期,缓释支架外表面与药物缓释层上的对症药物消耗殆尽时,缓释微管内部填充的慢速释放或后期释放药物发挥作用,延长治疗周期,确保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上述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的取放装置,包括第一放置套管,所述第一放置套管内部中空;第一放置套管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轨道槽,所述轨道槽沿第一放置套管的轴向开设,并与定位头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放置套管内部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若干卡爪、内推杆、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滑移件外周侧设置有环形的卡槽;所述卡爪的一端与内推杆靠近定位杆的一端相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抵接部与卡槽插接配合;所述第二弹性件驱动卡爪远离内推杆的一端向靠近内推杆的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放置套管外周侧固定套设有第二放置套管,所述第一放置套管与第二放置套管之间形成环状的放置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放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之前将缓释支架放入第一放置套管与第二放置套管之间的环状的放置空腔内,使定位槽与轨道槽对应露出;然后医生通过卡爪卡接在第一滑移件的卡槽上,施加远离固定端的力,使各弹性支条处于未膨胀弯曲的状态,将其放入第一放置套管内部,减少第一滑移件的卡槽上施加远离固定端的力,使自膨胀组件微微膨胀,定位头的定位部与第一放置套管的内侧壁相抵接,然后将定位头的定位部与定位槽对齐,使其水平高度相同,缓缓旋转自膨胀组件,使自膨胀组件的定位头与缓释支架的定位槽插接配合,滑移头与滑移槽滑移配合进入待命状态;然后医生将第二放置套管放入患者的患处,通过对内推杆施加向定位杆方向的力,将自扩张组件与缓释支架部分推出与患处相抵接,找到合适的位置后,将自扩张组件与缓释支架完全推出,缓释支架的中部与患处直径最小处相抵接,第一膨胀部与第三膨胀部的滑移头在膨胀力的作用下沿着滑移槽运动与挡板相抵接,形成喇叭状口,避免缓释支架沿其轴线移动脱落;缓释支架在自扩张组件的作用力下支撑患处,便于缓释支架上设置的对症药物精准的释放在患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滑移件、第一弹性件驱动各膨胀支条弯曲和膨胀,撑开患者病变位置的鼻息肉,随着患者病情减弱鼻息肉萎缩,膨胀支条进一步膨胀,始终保持药物的供给,便于实现精准施药,充分保证治疗效果,有助于缩短治疗周期,确保鼻窦炎可得到有效治疗,并降低鼻窦炎的复发率,避免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所可能带来的后遗症;

2.优选的,通过药物缓释层或缓释微管内填充的慢速释放或后期释放药物,不仅可实现早期的精准施药,还能够保证给药时间,治疗疗程持续时长充足,对患者病变部位实现全面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3.通过第一放置套管、第二放置套管、卡接件构成的取放装置,实现鼻窦支架的便捷取放,大大提高医生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为了展示自膨胀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5为了展示缓释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为了展示自膨胀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缓释支架;11、缓释微管;111、缓释微孔;2、自扩张组件;21、定位杆;211、固定端;212、第一滑移件;2121、卡槽;2122、保留段;2123、拆卸段;213、第二滑移件;214、第三滑移件;22、第一弹性件;23、膨胀支条;24、第一膨胀部;25、第二膨胀部;26、第三膨胀部;3、连接件;31、定位头;311、定位部;312、卡接部;313、缺口;32、定位槽;33、滑移头;34、滑移槽;35、挡板;4、药物缓释层;5、第一放置套管;51、轨道槽;6、第二放置套管;7、卡接件;71、卡爪;72、内推杆;73、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组装式的智能眼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包括自扩张支架组合物,自扩张支架组合物包括缓释支架1、自扩张组件2、连接件3;缓释支架1包括缓释微管11,所述缓释微管11交叉连接形成环形网状结构的缓释支架1,缓释支架1上设置有对症药物。

对症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炎药、抗癌药、止血药中的一种或多种,对症药物可与鼻腔壁和息肉接触并释放,从而抑制息肉的再生长,减少鼻腔的炎症;自扩张支架组合物可由不锈钢、钴铬合金、镍钛合金、镁合金等材料加工而成,也可以由可降解金属如镁,纯铁等形成,还可以采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

参见附图2,上述自扩张组件2包括圆柱状的定位杆21,定位杆21上一端构成固定端211,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移件212,第一滑移件212活动套设于定位杆21外周测并可沿定位杆21轴向灵活滑移;自扩张组件2还包括均匀分布于定位杆21外周测的四条条形的状膨胀支条23,膨胀支条2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端211及第一滑移件212相连接;自扩张组件2还包括套设于定位杆21外周测的第一弹性件22,第一弹性件22为拉伸弹簧,第一弹性件22对第一滑移件212施加拉力并驱动第一滑移件212向靠近固定端211的方向相对运动。

参见附图3、图4、图5,连接件3包括四个定位头31和四个定位槽32,四个定位头31分别位于膨胀支条23远离定位杆21一侧的中部;定位头31包括同轴设置的定位部311与卡接部312,卡接部312与膨胀支条23固定连接,定位部311与卡接部312固定连接;定位部311沿其轴线远离定位杆21方向上的截面积依次减小,卡接部312沿其轴线远离定位杆21方向上的截面积依次增大,定位部311与卡接部312相连接处的截面积相等,定位部311与卡接部312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四个缺口313;定位槽32均匀分布于缓释支架1内周侧中部,所述定位头31与定位槽32一一对应并插接配合。

初始状态下,各膨胀支条23呈平直状态,当第一滑移件212被释放,第一弹性件22对第一滑移件212施加拉力并驱动第一滑移件212向靠近固定端211的方向相对运动时,各膨胀支条23向远离定位杆21的方向发生弯曲膨胀。

参见附图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医生先将膨胀支条23的定位头31和缓释支架1的定位槽32一一对应插接配合,将初始状态下的缓释支架1、自扩张组件2放置入病人的病患部位,释放第一滑移件212,使第一滑移件212在第一弹性件22的作用下,向靠近固定端211的方向相对运动,膨胀支条23向远离定位杆21的方向膨胀,支撑缓释支架1将鼻息肉撑开,实现鼻窦支架的稳定架设。此时,缓释支架1与鼻腔壁或息肉接触,其上缓释药层中的对症药物将逐渐释放,从而有效治疗患者的病变部位,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避免手术中切除鼻甲、鼻中隔、鼻腔粘膜、鼻息肉等解剖结构而导致的干燥,出血,结痂,感染等风险,和引起嗅觉改变,包括嗅觉减退,嗅觉障碍,嗅觉倒错和嗅觉丧失等并发症。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7、图8,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定位杆21上还设置有第二滑移件213、第三滑移件214,所述第二滑移件213、第三滑移件214按顺序依次位于第一滑移件212与固定端211之间;所述膨胀支条23沿定位杆21的轴向设置有三组,按照距离固定端211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为第一膨胀部24、第二膨胀部25、第三膨胀部26。

第一膨胀部24、第二膨胀部25、第三膨胀部26分别包括有四根沿定位杆21周向均匀设置的膨胀支条23;第一膨胀部24中各膨胀支条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移件212和第二滑移件213相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部25中各膨胀支条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移件213和第三滑移件214相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部26中各膨胀支条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滑移件214和固定端211相连接。

定位头31位于第二膨胀部25中各膨胀支条23远离定位杆21一侧的中部,定位槽32沿缓释支架1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移槽34,滑移槽34远离定位槽3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挡板35;第一膨胀部24、第三膨胀部26中各膨胀支条23远离定位杆21一侧的中部分别设置有滑移头33,所述滑移头33与滑移槽34滑移连接。

初始状态下,各膨胀支条23呈平直状态,定位头31与定位槽32对应插接配合,滑移头33分别抵接于对应的滑移槽34中部;当第一滑移件212被释放,第一弹性件22对第一滑移件212施加拉力并驱动第一滑移件212向靠近固定端211的方向相对运动时,第一膨胀部24、第二膨胀部25、第三膨胀部26的各膨胀支条23向远离定位杆21的方向发生弯曲膨胀。

参见附图9,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医生先将膨胀支条23的定位头31和缓释支架1的定位槽32一一对应插接配合,使滑移头33与相应的滑移轨道相抵接,将初始状态下的缓释支架1、自扩张组件2放置入病人的病患部位,释放第一滑移件212,使第一滑移件212在第一弹性件22的作用下,向靠近固定端211的方向相对运动,第一膨胀部24、第二膨胀部25、第三膨胀部26的各膨胀支条23向远离定位杆21的方向膨胀,第二膨胀部25的膨胀支条23支撑缓释支架1将鼻息肉撑开,第一膨胀部24、第三膨胀部26的膨胀支条23受到的压力小于第二膨胀部25的膨胀支条23,因此第一膨胀部24、第三膨胀部26的扩张直径大于第二膨胀部25的扩张直径,滑移头33与弹性的滑移槽34、挡板35相抵接,缓释支架1在自扩张组件2的作用下在两端形成“喇叭”的形状,避免避免缓释支架1沿其轴线移动脱落,便于实现鼻窦支架的稳定架设。此时,缓释支架1与鼻腔壁或息肉接触,其上缓释药层中的对症药物将逐渐释放,从而有效治疗患者的病变部位,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避免手术并发症。

实施例三:

参见附图10,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缓释支架1外周侧设置有药物缓释层4,药物缓释层4具有弹性,药物缓释层4上均匀设置有对症药物,对症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炎药、抗癌药、止血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喇叭状的自扩张支架组合物在患者的患处支撑鼻息肉的挤压,药物缓释层4准确的覆盖在病变部位上,并在病变部位特定的形状处形成特定的形状,使对症药物能够准确均匀的施放到病变部位的每一部分。

实施例四:

参见附图4、图7,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缓释微管11内部中空,缓释微管11表面设置有缓释微孔111,缓释微管11内部填充有慢速释放或后期释放药物。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的使用过程中后期,缓释支架1外表面与药物缓释层4上的对症药物消耗殆尽时,缓释微管11内部填充的慢速释放或后期释放药物逐渐扩散至病变部位发挥治疗作用,延长治疗周期,确保治疗效果。

实施例五:

参见附图11,一种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的取放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圆管状的第一放置套管5,第一放置套管5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四条轨道槽51,所述轨道槽51沿第一放置套管5的轴向开设,并分别与定位头31、定位槽32、滑移头33、滑移槽34相对应;第一放置套管5外周侧固定套设有圆管状的第二放置套管6,所述第一放置套管5与第二放置套管6之间形成环状的放置空腔。

参见附图12,第一放置套管5内部设置有卡接件7,卡接件7包括四个l字形卡爪71、一根圆柱状内推杆72、第二弹性件73,第一滑移件212外周侧设置有环形的卡槽2121,第一滑移件212以卡槽2121为界限分为保留段2122和拆卸段2123,保留段2122通过插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与拆卸段2123可拆卸连接;所述卡爪71的一端与内推杆72靠近定位杆21的一端相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抵接部与卡槽2121插接配合;所述第二弹性件73驱动卡爪71远离内推杆72的一端向靠近内推杆72的方向转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医生先将缓释支架1放入第一放置套管5与第二放置套管6之间的环状的放置空腔内,使定位槽32与轨道槽51对应露出;然后医生通过卡爪71卡接在第一滑移件212的卡槽2121上,施加远离固定端211的力,使各弹性支条处于未膨胀弯曲的状态,将其放入第一放置套管5内部,减少第一滑移件212的卡槽2121上施加远离固定端211的力,使自膨胀组件微微膨胀,定位头31的定位部311与第一放置套管5的内侧壁相抵接;然后将定位头31的定位部311与定位槽32对齐,使其水平高度相同,缓缓旋转自膨胀组件,使自膨胀组件的定位头31与缓释支架1的定位槽32插接配合,滑移头33与滑移槽34滑移配合进入待命预备释放状态。

医生将进入待命预备释放状态的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放置入患者的病患部位对内推杆72施加向定位杆21方向的力,将自扩张组件2与缓释支架1部分推出与患处相抵接,找到合适的位置后,将自扩张组件2与缓释支架1完全推出,缓释支架1的中部与患处直径最小处相抵接,第一膨胀部24与第三膨胀部26的滑移头33在膨胀力的作用下沿着滑移槽34运动与挡板35相抵接,形成喇叭状口,避免缓释支架1沿其轴线移动脱落;缓释支架1在自扩张组件2的作用力下支撑患处,便于在患者的病变部位快捷简单的取放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及的自膨胀药物缓释支架1。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