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治疗用辅助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7324发布日期:2020-08-18 20:1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治疗用辅助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治疗用辅助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输液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电解质输液:用以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如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2)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营养输液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等。糖类输液中最常用的为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输液与脂肪乳输液将在后面专门论述。3)胶体输液:用于调节体内渗透压。胶体输液有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物类等,如右旋糖酐、淀粉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临床上,输液患者需要取较远处的某物或者走动时非常不方便,且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输液患者想随处走动的时候,患者要么手持长长的输液架走动,要么需要用其另一只手高举输液袋,长时间下手臂易酸痛,而又不能更换为正在输液的手;要么需要其他人帮忙,会给他人造成不便。

公开号为cn201810064987.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妇产科的便携式输液架,包括肩托,所述肩托有两组,两组肩托左右对称设置,所述肩托的侧面固定有连接耳,连接耳之间连接有平衡杆,所述肩托的底部设有束缚装置,肩托的顶部安装有高度调节装置,且高度调节装置上固定有挂钩,所述肩托上分别安装有求救信息传输装置、报警装置、gps定位器、电源和开源单片机,用于妇产科的便携式输液架,通过高度调节装置对挂钩的工作高度进行调节。

然而,该专利的两组肩托之间的距离固定,并未考虑到不同身形的患者的肩宽存在差异,不能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肩宽进行调整,适用人群存在局限性;该发明体积较大,无可折叠部件,而且可收缩部件较少,比如在两个肩托之间的距离不可收缩,导致其占用空间大,便携性并不高;该专利的束缚带的两侧会分别抵在患者的身体侧面和胳膊内侧,这种设置方式会给患者带来不舒适感。

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治疗用辅助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肩托、伸缩支架、挂杆和伸缩固定杆,所述肩托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伸缩支架至少包括第一最外层杆和与所述第一最外层杆套接的第一最内层杆,所述第一最内层杆能够在其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最外层杆前后移动,所述第一最外层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块上并使得所述伸缩支架能够绕转轴相对所述固定块转动,所述伸缩支架的转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伸缩固定杆平行,所述第一最内层杆的一端与所述挂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最内层杆与所述第一最外层杆之间通过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一最外层杆外壁上的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方式彼此相对固定,所述伸缩固定杆至少包括第二最外层杆和与所述第二最外层杆套接的第二最内层杆,所述第二最外层杆和所述第二最内层杆各自的一端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肩托的正面上,其中,所述第二最内层杆与所述第二最外层杆之间能够通过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二最外层杆外壁上的第二固定螺栓的方式彼此相对固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肩托上的第一固定圈、设置在所述第一最外层杆上的第二固定圈和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弹簧扣的第一连接杆,位于第一连接杆的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一弹簧扣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圈和所述第二固定圈扣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肩托上的第一连接耳、第二连接耳和第三连接耳,两个所述肩托各自的正面上远离彼此的一侧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耳,两个所述肩托各自的背面上远离彼此的一侧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耳,两个所述肩托各自的背面上靠近彼此的一侧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三连接耳。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肩托上的第一束缚带和第二束缚带,第一束缚带的一端扣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束缚带的另一端设置有钩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束缚带的一端扣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束缚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粘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肩托上的第三束缚带,第三束缚带的两端分别扣接于两个所述肩托的所述第三连接耳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最内层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固定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支撑机构还至少包括第三最外层杆和与所述第三最外层杆套接的第三最内层杆,所述第三最外层杆上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三最外层杆和所述第三最内层杆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五固定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二弹簧扣和第四固定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五固定圈扣接于所述第二弹簧扣且所述第三固定圈扣接于所述第四固定圈,或者所述第五固定圈扣接于所述第四固定圈且所述第三固定圈扣接于所述第二弹簧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液治疗用辅助支撑机构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节伸缩固定杆的长度来满足不同肩宽的需要,并且可通过伸缩固定杆上的第一固定螺栓对伸缩固定杆的长度进行固定;两个肩托可通过伸缩固定杆进行相对运动,减小了占用的体积;第一连接杆取消固定后,两个伸缩支架可在肩托上绕转轴倒向对方一侧,能够有效减少携带该辅助支撑机构时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支撑机构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肩托的正视简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肩托的简化部件拆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簧扣的简化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挂杆的简化部件拆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肩托的侧视简化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肩托的后视简化示意图;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辅助支撑机构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肩托11:固定块12:转轴

13:第一固定圈14:第一连接杆15:第一弹簧扣

16:弹簧扣本体17:卡扣18:弹簧

19:外套杆20:伸缩支架21:第二固定螺栓

22:第二固定圈23:第三固定圈24:第二连接杆

25:第二弹簧扣26:第四固定圈27:第一最外层杆

28:第一最内层杆30:伸缩固定杆31:第一固定螺栓

32:第二最外层杆33:第二最内层杆40:挂杆

41:挂钩42:第五固定圈43:第三最外层杆

44:第三最内层杆51:第一连接耳52:第一束缚带

53:尼龙钩带54:第二连接耳55:第二束缚带

56:尼龙粘带57:第三连接耳58:第三束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到图2所示的辅助支撑机构,包括两个c形肩托10,肩托10可以为不锈钢材料或铝合金材料等材料,肩托10底部设置有如海绵等软质材料,两个肩托10之间通过一个伸缩固定杆30固定。

伸缩固定杆30为至少两节结构,其材料可以为不锈钢或铝合金等,伸缩固定杆30至少包括第二最外层杆32和与之套接的第二最内层杆33,第二最外层杆32和第二最内层杆33可在杆体轴向方向上相对运动,第二最外层杆32的一端与第二最内层杆33的一端分别通过如焊接的方式设置在肩托的正面,所述肩托的正面为患者在使用时患者的正面所在的一面,第二最外层杆32上靠近第二最内层杆33的一端开设有活动出口,活动出口处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31,其中,第二最外层杆32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螺栓31匹配的带螺纹的开孔,旋转第一固定螺栓31,第一固定螺栓31的一端将抵靠在第二最内层杆33的外壁上,增大第一固定螺栓31与第二最内层杆33的摩擦力,以将第二最内层杆33的位置相对于第二最外层杆32固定,第二最外层杆32和与第二最内层杆33在杆体轴向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将带动两个肩托30的相对运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肩宽调整两个肩托30之间的距离,或者需要对此辅助支撑机构进行收纳时,伸缩固定杆30的长度可以调整为其较短的长度以节省空间。

如图1和图3所示,伸缩支架20为至少两节结构,其材料可以为不锈钢或铝合金等,伸缩支架20至少包括第一最外层杆27和与之套接的第一最内层杆28,第一最外层杆27和第一最内层杆28可在杆体轴向方向上相对运动。

第一最外层杆27上靠近第一最内层杆28的活动出口处设置第二固定螺栓21,其中,第一最外层杆27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固定螺栓21匹配的带螺纹的开孔,旋转第二固定螺栓21,第二固定螺栓21的一端能够抵靠在第一最内层杆28的外壁上,增大第二固定螺栓21与第一最内层杆28的摩擦力,以将第一最内层杆28的位置相对于第一最外层杆27固定。

肩托10顶部通过如焊接的方式设置有固定块11,第一最外层杆27的一端通过转轴12与固定块11铰接,伸缩支架20绕转轴12的转动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于伸缩固定杆30的轴向方向。肩托10通过如焊接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固定圈13,第一最外层杆27上通过如焊接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固定圈22。固定杆14两端均焊接有第一弹簧扣15,固定杆14通过将第一弹簧扣15分别与第一固定圈13和第二固定圈22扣接的方式将伸缩支架20相对于肩托10进行固定。在对此辅助支撑机构进行收纳时,解开固定杆14的一个任一第一弹簧扣15,伸缩支架20可以绕转动轴12向对方一侧进行转动,此设置减小了本实用新型在收纳时的高度,从而增加便携性。

如图4所示,在一种优选方式中,第一弹簧扣15的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技术。弹簧18设置于外套杆19内,外套杆19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4通过如焊接的方式固接,外套杆19的另一端与弹簧扣本体16通过如焊接的方式固接,弹簧扣本体16为c型结构。l型的卡扣17通过套接的方式设置于外套杆19内,其中,卡扣17的一条轴的一端抵靠着弹簧18,卡扣17的另一条轴穿过外套杆19上的在外套杆19的轴向方向上的开口。由于弹簧18对卡扣17的推抵,卡扣17的一条轴与弹簧扣本体16形成闭合结构,通过对卡扣17的另一条轴施加外力使其向第一连接杆14的一侧运动,卡扣17能向第一连接杆14的一侧进行移动,卡扣17与弹簧扣本体16之间不再是闭合结构,此时可以将两个第一弹簧扣15分别与第一固定圈13和第二固定圈22扣接,当外力消失,弹簧18进行复位,卡扣17在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第一连接杆14的一侧运动,卡扣17与弹簧扣本体16恢复为闭合结构。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最内层杆28的端部上通过如焊接的方式设置有第三固定圈23,挂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如焊接的方式设置有一个第五固定圈42,第三固定圈23和第五固定圈42通过第二连接杆24连接,其中,第二连接杆24的两端分别通过如焊接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弹簧扣25和第四固定圈26,第二弹簧扣25和第四固定圈26分别与第三固定圈23和第五固定圈42扣接,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弹簧扣25与第三固定圈23扣接以及第四固定圈26与第五固定圈42扣接,或者第二弹簧扣25与第五固定圈42扣接以及第四固定圈26与第三固定圈23扣接。

在一种优选方式中,第二弹簧扣25也可以采用如上述第一弹簧扣15的设计方式,为避免赘述,此处不再具体描述。

挂杆40至少为两节结构,其材料可以为不锈钢等,挂杆40的最外层杆上通过如焊接的方式设置有若干个挂钩41。如图8所示,挂杆40可以是弧形的结构,以利于降低辅助支撑机构的整体高度。优选地,所述挂杆40的弧形内圈上固接有框架,框架上设置有若干个挂钩41。挂上输液袋后,挂杆40由于输液袋重力作用向下垂,由于第二弹簧扣25转动至其扣体抵接至第一最内层杆28上不再转动,将挂杆40保持在朝下倾斜的状态下。输液袋一端挂在挂钩41上,一端抵靠在挂杆40上,且框架支撑了大部分袋体,以此减小安装辅助支撑机构后袋体的晃动带来的影响。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地与患者相接触的例如杆体等结构上均可以设置有海绵垫或橡胶软套等。

在使用此辅助支撑机构时,挂杆40的长度可以进行调整以适应调整过长度的伸缩固定杆30的长度,伸缩支架20的高度可以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并且高度可以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1固定。在进行收纳时,挂杆40的长度可缩短,伸缩支架20的长度可以缩短,挂杆40可以从挂杆20上拆卸下来,方便两个伸缩支架20绕转轴12朝向靠近对方的一侧进行转动,从而减小体积,增加便携性。

如图1与图6所示,两个肩托10的正面远离彼此的一侧通过如焊接的方式固定第一连接耳51,第一束缚带52的一端扣接于第一连接耳51上,第一束缚带52的另一端设置尼龙钩带53。

两个肩托10的背面远离彼此的一侧通过如焊接的方式固定第二连接耳54,第二束缚带55一端扣接于第二连接耳54上,第二束缚带55的另一端设置尼龙粘带56。

第一束缚带52与第二束缚带55在患者腋下通过尼龙钩带53和尼龙粘带56扣接,第一束缚带52与第二束缚带55的材料可以为锦纶,涤纶等。通过第一束缚带52与第二束缚带55可以保证此辅助支撑机构的稳定性,并且此实用新型的第一束缚带52和第二束缚带55的两面分别贴合患者的身体侧面和手臂内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束缚带的侧面分别抵触位于身体侧面和手臂内侧之间的胳肢窝位置而带来的不舒适感。

图1与图7所示,两个肩托10的背面靠近彼此的一侧通过如焊接的方式设置第三连接耳57,第三束缚带58两端扣接于第三连接耳57上。第三束缚带58由有弹性的材料如氨纶等制成,第三束缚带58可以随着伸缩固定杆30的长度调整而进行拉伸。

此辅助支撑机构的使用方法是:使用前,将该辅助支撑机构从患者头部套入,直至两个肩托10分别稳定在患者肩部。将倒向两侧的伸缩支架20扶正,将第一连接杆14的两端扣接在各自对应的第一固定圈13和第二固定圈22上,以此将伸缩支架20竖直稳定在患者肩部。通过第二连接杆24将挂杆40连接在伸缩支架10上。继而通过抬升挂杆40,延长伸缩支架20,并通过第二固定螺栓21将伸缩支架的高度固定。

在患者需要调节肩托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拧松伸缩固定杆30上的第一固定螺栓31,将两个肩托10向外或向内移动,再拧紧第一固定螺栓31将移动后的伸缩固定杆30的长度固定,再将第一束缚带52与第二束缚带55扣接于腋下,就可以在挂钩41上挂输液袋给患者输液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