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操作的肠双腔造瘘支撑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5405发布日期:2020-08-21 15:32阅读:17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操作的肠双腔造瘘支撑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肠双腔造瘘支撑管。



背景技术:

回肠或结肠双腔造瘘术是结直肠外科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将一段肠袢提出腹壁外,切开肠壁,开放肠腔,从而达到转流肠内容物的目的,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的姑息性治疗和预防结直肠手术后的吻合口瘘具有重要价值。造口回缩是肠造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40%,造口黏膜此时低于皮肤平面,肠内容物泄露会刺激造口周围皮肤,使造口周围感染发生率升高,严重时可引起造口坏死、狭窄、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威胁患者生命。对于预防造口回缩,目前术中常于肠系膜的无血管区用血管钳戳一小孔,裁剪其他手术用品(如橡胶引流管、玻璃管、吸引器管等)穿过此孔,固定后支撑于双腔造瘘下方,起到预防造口回缩的作用。

但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支撑管存在与开口不匹配的问题,进而导致所选管径过粗,局部张力大容易压迫肠壁或邻近肠系膜血管,引起造口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管径过细,无法充分发挥支撑造口预防造口回缩并发症的目的问题;

2.部分裁剪其他手术用品制作的支撑管末端质硬且锋利,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穿出肠系膜时容易损伤肠系膜血管,影响造口供血或引起出血;

3.利用其他手术用品制作支撑管的过程繁琐且耗时,缺乏规范统一的流程,受环境及手术条件的制约较大;

4.部分裁剪其他手术用品制作的支撑管固定不牢靠,有发生松脱的风险;

5.裁剪吸引器管或用玻璃管制作的支撑管材质较硬,可能对局部肠壁造成压迫,影响造口血供;

6.所取材料并不是用于肠造口的专用材料、易引发并发症。

公告号cn205964266u公开了一种结肠双腔造瘘支撑管,包括支撑管本体、一对端部连接头及医用引流管;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同时不需要缝合,可有效减小瘘口周围皮肤感染的几率。其中,由于设计中采用分体式结构,不利于术者操作,支撑管有脱出操作位的可能;未提供可变管径或多尺寸管径;穿入端未作钝化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肠双腔造瘘支架管,能够解决现有肠双腔造瘘中造口回缩问题。

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

一种方便操作的肠双腔造瘘支撑管,包括穿刺端、支撑管体、固定端;所述肠双腔造瘘支撑管为环形管状结构,所述支撑管体一端安装所述穿刺端,另一端设置为所述固定端;

所述穿刺端为锥、柱金属组合体,上部为锥形凸台结构,下部为柱体结构并嵌套入所述支撑管体,所述锥形凸台结构顶端为半球形结构;

所述支撑管体为弹性管状结构,轴向截面呈缺口圆环状;

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穿刺端连接方式为插接耦合。

进一步,所述穿刺端下部柱体中段表面,沿圆周方向有圆弧凸起,呈鼓体结构。

更进一步,所述穿刺端的锥形凸台底面半径与所述支撑管体外径相同,所述锥形凸台表面做去毛刺、抛光处理。

进一步,所述支撑管体壁厚范围为1-2mm,外径范围为5-12mm。

更进一步,在上述范围内,所述支撑管体管径设计为多种尺寸型号可供选择。

进一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穿刺端的锥形凸台插接耦合为过盈配合。

更进一步,通过所述穿刺端下部柱体的凸起结构与所述支撑管体内壁形成过盈配合,达到固定所述穿刺端与所述支撑管体的目的,也可设计为所述穿刺端下部柱体无凸起结构,通过设计所述柱体半径略大于所述支撑管管体,从而实现过盈配合装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管径的支撑管,避免了因支撑管管径过小无法充分发挥支撑作用或支撑管管径过粗压迫肠壁、系膜血管的情况发生。

2.穿刺端为光滑钝性锥形金属,可逐渐扩张双腔造口下方系膜孔,且表面光滑,不易损伤系膜血管。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批量生产,可专门用于双腔造瘘支撑。

4.支撑管穿刺端和固定端连接后呈环形,不易松脱,拆卸容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中:

1-穿刺端;2-支撑管体;3-固定端;4-肠袢;5-皮肤;6-肠系膜。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方便操作的肠双腔造瘘支撑管剖面示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穿刺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穿刺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部”、“下部”、“中部”、“中段”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方便操作的肠双腔造瘘支撑管,包括穿刺端、支撑管体、固定端。

详细介绍结构:

如图1所示肠双腔造瘘支撑管为环形管状结构,支撑管体2一端安装穿刺端1,另一端设置为固定端3;

穿刺端1为锥、柱金属组合体,如图2所示,上部为锥形凸台结构,顶端为半球形结构;下部为柱体结构;如图2所示,穿刺端1下部柱体中段表面,沿圆周方向有圆弧凸起,呈鼓体结构;如图1所示,穿刺端1下部柱体嵌套入支撑管体2中,固定方式为过盈配合。

优选设计为,穿刺端1的锥形凸台底面半径与所述支撑管体2外径相同,锥形凸台表面做去毛刺、抛光处理。

如图1所示,支撑管体2为弹性管状结构,轴向截面呈缺口圆环状。

优选设计为,支撑管体2壁厚范围为1-2mm,外径范围为5-12mm,在上述范围内,支撑管体管径设计为多种尺寸型号可供选择。

优选设计为,通过穿刺端1下部柱体的凸起结构与支撑管体2内壁形成过盈配合,达到固定穿刺端1与支撑管体2的目的,也可设计为穿刺端1下部柱体无凸起结构,通过设计柱体半径略大于支撑管体2内径,从而实现过盈配合装配;使用中,固定端3与穿刺端1的锥形凸台插接耦合为过盈配合。

具体使用方法:

开腹后,将准备造口肠袢4提出于皮肤5切口外,在所对应的肠系膜6无血管区用血管钳戳一小孔,将本实用新型穿刺端1穿入小孔并将其逐渐扩大,待穿刺端1完全穿过肠系膜6后,可将穿刺端1与固定端3相连接,形成如图4所示的支撑结构。

最后分层将腹膜、肌肉及皮下与结肠浆肌层在不同平面间断缝合数针。

实施例1

基于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穿刺端1也可设计为如图3所示,上部设计为半球圆柱结构,中部为圆台结构,下部为表面有凸起圆柱体。各面曲面交界处设置过渡圆角,表面进行去毛刺、抛光处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基于具体实施方式,穿刺端1与固定端3连接可选用螺纹耦合的连接形式,具体为,穿刺端1顶部加工内螺纹孔,孔内侧设置倒角;固定端3以过盈配合方式固定有金属圆柱体,其表面安装有与穿刺端1的内螺纹孔对应的螺栓。使用中,先不安装固定端3的金属圆柱体,将穿刺端1穿过肠系膜6后,再将穿刺端1与金属圆柱体螺纹耦合,后将其插入支撑管体2中,形成环形支撑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以上实施例1区别在于,基于具体实施方式,穿刺端1与固定端3连接可选用磁力耦合的连接形式,具体为,穿刺端1选用铁质金属材料制成,固定端3安装有凹形磁铁,其内凹形状与穿刺端1外部形状相对应。使用中,将穿刺端1穿过肠系膜6后,再将穿刺端1与固定端3的磁铁通过磁力连接,形成环形支撑结构。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