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手术消毒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9689发布日期:2020-08-07 18:0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下肢手术消毒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肢手术消毒固定装置,属于手术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骨科手术无菌要求最高,手术前必须消毒彻底,有些手术需要消毒整个下肢,包括足底、足背;有些患者只需要消毒大腿和/或小腿。所以下肢消毒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术前准备工作。

目前的消毒过程较复杂,因消毒时患者下肢已麻醉,患者无力抬起肢体,消毒时需要1-2人抬高小腿,术者再以切口为中心消毒,如果只消毒患者小腿以上,助手可用手抬患者脚部即可完成。如果需要消毒整个下肢,则助手还需带无菌手套,在已消毒好的小腿部抬起,术者再消毒足底、足背。特别是双下肢手术时,往往需要两个助手抬腿,这样既消耗助手体力,也不方便。特别是对于肥胖、安置体位(如侧卧、俯卧)患者,抬高肢体消毒更显费力和暴露不充分,且人工举腿固定不稳。这些方法均需要两至三个人进行,人力浪费严重,且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

某些医院也采用支架支撑下肢进行消毒工作,但仍然存在固定不稳和无法用在下肢粉碎性骨折和多发骨折的局限。尤其是复杂骨折外伤,若固定不牢,易致患者神经血管再损伤,增加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角度、位置可调、多功能、平稳、省时、省力的下肢手术消毒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

下肢手术消毒固定装置,由框架结构(1)、腿支撑件(2)、床固定件(3)组成,腿支撑件(2)的位置高于床固定件(3);

其中框架结构由两个边柱(11)、一个上横梁(12)、一个下横梁(13)和两个移动底座(14)组成,边柱(11)的顶端(111)分别与上横梁(12)的两端固定连接,边柱(11)的底端(112)分别与下横梁(13)的两端固定连接,每个边柱(11)的底端(112)分别与一个移动底座(14)固定连接;每个移动底座(14)包括一个横杆(141)和横杆下方固定在横杆两端位置的滚轮(142),每个滚轮都设有制动锁(1421);上横梁(12)上固定连接有至少2个双向挂钩(121);双向挂钩的作用是可以捆扎绷带悬吊下肢进行消毒,单侧下肢消毒和双侧下肢同时消毒都可以进行。

所述腿支撑件(2)由一个支撑杆(21)和两个支撑杆固定件(22)组成;支撑杆(21)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支撑杆固定件(22)的第一固定槽(221)中与支撑杆固定件(22)可拆卸式活动连接。

支撑杆(21)为一根扁形可拆卸的横杆,支撑杆上设有2个下弯弧形部(211),在支撑杆(21)上、靠近每个下弯弧形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1个固定孔(212)。该下弯弧形部(211)用于放置患者的腿部,固定孔(212)用于将系带(或固定绷带)从孔中穿过并将下肢的与下弯弧形部接触的位置固定在下弯弧形部(211)处,该设计特别适用于多发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等无法支撑的不易托举患者。

支撑杆固定件(22)整体呈块状,其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221),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222),第一固定槽(221)具有四条边,其中上边(2211)为直线、两侧边(2212)为向外侧凸出的弧形,底边(2213)为向内侧上方凸起的弧形,第一固定槽(221)的高度为支撑杆(21)厚度的1.2-3倍,宽度为支撑杆(21)宽度的1.1-1.5倍,深度为5-10厘米,使支撑杆(21)的两端放置到其中之后具有上下、左右等方向的一定活动空间,且支撑杆(21)的两端沿着底边(2213)可以进行双向的移动,支撑杆(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小于等于45度;第二固定槽(222)具有贯穿的槽孔,槽孔的一侧设有与之匹配的螺栓孔(223)和固定螺栓(224),以螺栓旋接方式将第二固定槽(222)与边柱(1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支撑杆固定件(22)非常方便拆卸及安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其固定在边柱(11)上的高度,适合各种高度的手术消毒要求。

第一固定槽(221)的结构设计可以使支撑杆在卡槽内固定并沿卡槽底边调整角度α到最适合患者需求的位置,当患者的腿部搭接在支撑杆(21)上时会产生向下的压力,并使第一固定槽(221)的底边(2213)与支撑杆(21)相接触的位置形成相应的向下的压力,在这个压力的作用下将角度α进行自然的固定,从而满足医疗环境中对于不同固定角度的需求。

床固定件(3)具有一体成型连接的床夹部(31)和边柱固定部(32),床夹部(31)具有一个可调节的夹子(311),在夹子的一侧设有贯穿该侧的第一旋钮通道(313),为内螺纹结构,第一旋钮(312)设有外螺纹,通过第一旋钮通道(313)调节第一旋钮(312)的位置,并将床固定件(3)与手术床的床体边缘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边柱部设有贯穿的柱孔(321)和第二旋钮(322),边柱(11)从柱孔(321)内贯穿,柱孔(321)的一侧设有与柱孔(321)相通的第二旋钮通道(323),为内螺纹结构,第二旋钮(322)设有外螺纹,通过旋钮通道(323)调节第二旋钮(322)的位置,并将床固定件(3)与边柱(11)进行固定。两个床固定件(3)可以将框架结构(1)的两个边柱(11)分别固定在手术床的两侧,使整体框架在使用中更稳固,不容易发生翻倒或移位的情况,特别适合于下肢沉重的患者。

所述边柱(11)上设有刻度线(113),便于更精准的定位和/或调节支撑杆固定件(22)和床固定件(3)的位置,既能更直观、准确、快速的实现固定件结构的更精准的定位,又能使支撑杆的两端位置相平、受力均匀,提供更好的支撑。

所述床夹部(31)的夹子(311)的长度6-8cm(可以夹住手术床床板或者手术床边的滑轨),第一旋钮(312)的长度与手术床的厚度相适应,可调范围比较大,为现有技术。

支撑杆固定件(22)的位置可以调整,一般是高于手术床的下层底座,可操作范围更大,不受下肢长短的限制。下横梁(13)在使用中是插入到手术床下方,一般选取手术床底座高度的最高值,可以任意调节装置整体插入手术床的距离,而不受底座的影响。(手术床最下边是手术床底座,是手术床的重心着力点,起到固定手术床的作用。分为中心型、偏心型,另外不同厂家和型号底座也是有高有低,为适应不同类型的手术床,应取最高底座的高度,这样就不会因为底座阻挡而影响消毒架从手术床尾插入的距离。可以一直向手术床头的方向插入直到下横梁碰到手术床底座)。

所述移动底座为矩形平面(15)或矩形框架,边柱(11)的底端(112)与移动底座的两侧边缘位置固定连接。矩形结构的移动底座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消毒操作时踩下制动锁即可固定滚轮。消毒工作结束后松开制动锁的锁扣,即可撤开消毒架,使用更加方便、便捷。

本申请中的边柱底端与移动底座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焊接固定、粘接固定、可拆卸式连接固定等。可拆卸连接固定的方式便于拆卸成小的部件进行清洗消毒,这种方式下,相应的位置可能会增加固定用的螺栓、螺孔等位置,这些内容均为现有技术。固定连接的位置是在移动底座的靠近移动底座两侧边缘的中间位置,使得框架整体处于移动底座的中部,保持前后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结构(1)、腿支撑件(2)、床固定件(3)均为医用级材料制成。医用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医用不锈钢和可医用消毒的高分子材料(橡胶、塑料等)。其中除了滚轮及制动锁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制造之外,其余部分优选使用医用级不锈钢材料制作,便于术前术后的消毒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消毒前,将下肢手术消毒固定装置推放到手术床边合适的位置,用床固定件(3)的床夹部(31)将两个边柱(11)分别固定于手术床轨上,再旋转第二旋钮(322)将床固定件(3)固定在两个边柱(11)上;

2.将腿支撑件(2)的支撑杆(21)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支撑杆固定件(22)的第一固定槽(221)中,再根据患肢需要抬高的高度将两个支撑杆固定件(22)的第二固定槽(222)分别固定在两个边柱(11)上;

3.将患肢置于支撑杆(21)上的相应的下弯弧形部(211)内,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支撑杆(21)在第一固定槽内(221)的角度α,该角度在患肢的重力作用下进行固定,在一些情况下,将固定带(或消毒绷带)穿过设在支撑杆(21)上、靠近每个下弯弧形部(211)的左右两侧的固定孔(212),进行下肢的固定;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横梁(12)上固定连接的双向挂钩(121)捆扎绷带悬吊下肢进行消毒,单侧下肢消毒和双侧下肢同时消毒都可以进行;

4.医护人员对患肢进行以切口为中心消毒;

5.消毒完毕后,将患肢从支撑杆(21)上取下,松开床固定件(3)与手术床的固定夹(31),松开固定架滚轮制动锁,使下肢手术消毒固定装置与手术床整体脱离;铺无菌单后将下肢放置在手术床上;

6.术后对下肢手术消毒固定装置进行各部分的拆卸和消毒。

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结构稳固,使用方向不分正反;腿固定件可以调节不同高度;适用于下肢不同长短;能够适用于困难托举的患者;支撑腿部的支撑杆的角度可以前后在45°范围内进行调整,支撑杆固定件为中间上凸的弧形设计,与支撑杆接触,会因为重力影响而偏于中心位置,所以更容易贴合肢体的角度。弧形角度特别设计,使得横杆转动角度最大不超过45度,以免消毒过程中脱落;底座上配置有滚轮,便于移动,滚轮安装有制动锁,利于固定,并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移位;具有多功能,配件可以拆卸,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配。材料便于清洁消毒;节省人力,消毒时间充分,使得消毒更加彻底。极大降低了下肢手术消毒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使医生从复杂费力的消毒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进行更多的手术准备工作,从而缩短手术整体时间,节约手术成本,减少感染风险,利于患者康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支撑杆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示出支撑杆与支撑杆固定件的第一固定槽在使用状态下的相对位置图,图4a中支撑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图4b中支撑杆与水平面的夹角<45°。

图5示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项”、“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下肢手术消毒固定装置,由框架结构(1)、腿支撑件(2)、床固定件(3)组成,腿支撑件(2)的位置高于床固定件(3);

其中框架结构由两个边柱(11)、一个上横梁(12)、一个下横梁(13)和两个移动底座(14)组成,边柱(11)的顶端(111)分别与上横梁(12)的两端固定连接,边柱(11)的底端(112)分别与下横梁(13)的两端固定连接,每个边柱(11)的底端(112)分别与一个移动底座(14)固定连接,将边柱(11)的底端(112)的底面与移动底座(14)的进行焊接固定;每个移动底座(14)包括一个横杆(141)和横杆下方固定在横杆两端位置的滚轮(142),边柱(11)的底面固定连接在横杆(141)的中间位置,每个滚轮都设有制动锁(1421);上横梁(12)上固定连接有至少2个双向挂钩(121);双向挂钩的作用是可以捆扎绷带悬吊下肢进行消毒,单侧下肢消毒和双侧下肢同时消毒都可以进行;

所述腿支撑件(2)由一个支撑杆(21)和两个支撑杆固定件(22)组成;支撑杆(21)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支撑杆固定件(22)的第一固定槽(221)中与支撑杆固定件(22)可拆卸式活动连接;

支撑杆(21)为一根扁形可拆卸的横杆,支撑杆上设有2个下弯弧形部(211),在支撑杆(21)上、靠近每个下弯弧形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1个固定孔(212)。该下弯弧形部(211)用于放置患者的腿部,固定孔(212)用于将系带(或固定绷带)从孔中穿过并将下肢的与下弯弧形部接触的位置固定在下弯弧形部(211)处,该设计特别适用于多发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等无法支撑的不易托举患者。

支撑杆固定件(22)整体呈块状,其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槽(221),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槽(222),第一固定槽(221)具有四条边,其中上边(2211)为直线、两侧边(2212)为向外侧凸出的弧形,底边(2213)为向内侧上方凸起的弧形,第一固定槽(221)的高度为支撑杆(21)厚度的1.2-3倍,宽度为支撑杆(21)宽度的1.1-1.5倍,深度为5-10厘米,使支撑杆(21)的两端放置到其中之后具有上下、左右等方向的一定活动空间,且支撑杆(21)的两端沿着底边(2213)可以进行双向的移动,支撑杆(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小于等于45度;第二固定槽(222)具有贯穿的槽孔,槽孔的一侧设有与之匹配的螺栓孔(223)和固定螺栓(224),以螺栓旋接方式将第二固定槽(222)与边柱(1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支撑杆固定件(22)非常方便拆卸及安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其固定在边柱(11)上的高度,适合各种高度的手术消毒要求。

第一固定槽(221)的结构设计可以使支撑杆在卡槽内固定并沿卡槽底边调整角度α到最适合患者需求的位置,当患者的腿部搭接在支撑杆(21)上时会产生向下的压力,并使第一固定槽(221)的底边(2213)与支撑杆(21)相接触的位置形成相应的向下的压力,在这个压力的作用下将角度α进行自然的固定,从而满足医疗环境中对于不同固定角度的需求。(见图4)

床固定件(3)具有一体成型连接的床夹部(31)和边柱固定部(32),床夹部(31)具有一个可调节的夹子(311),在夹子的一侧设有贯穿该侧的第一旋钮通道(313),为内螺纹结构,第一旋钮(312)设有外螺纹,通过第一旋钮通道(313)调节第一旋钮(312)的位置,并将床固定件(3)与手术床的床体边缘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边柱部设有贯穿的柱孔(321)和第二旋钮(322),边柱(11)从柱孔(321)内贯穿,柱孔(321)的一侧设有与柱孔(321)相通的第二旋钮通道(323),为内螺纹结构,第二旋钮(322)设有外螺纹,通过旋钮通道(323)调节第二旋钮(322)的位置,并将床固定件(3)与边柱(11)进行固定。两个床固定件(3)可以将框架结构(1)的两个边柱(11)分别固定在手术床的两侧,使整体框架在使用中更稳固,不容易发生翻倒或移位的情况,特别适合于下肢沉重的患者。

所述边柱(11)上设有刻度线(113),便于更精准的定位和/或调节支撑杆固定件(22)和床固定件(3)的位置,既能更直观、准确、快速的实现固定件结构的更精准的定位,又能使支撑杆的两端位置相平、受力均匀,提供更好的支撑。

所述床夹部(31)的夹子(311)的长度6-8cm(可以夹住手术床床板或者手术床边的滑轨),第一旋钮(312)的长度与手术床的厚度相适应,可调范围比较大,为现有技术。

支撑杆固定件(22)的位置可以调整,一般是高于手术床的下层底座,便于下横梁(13)插入手术床下方,可操作范围更大,不受下肢长短的限制。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移动底座为一个矩形平面(15),在矩形平面的四个端点下方各固定连接有1个具有制动锁(1421)的滚轮(142)。边柱(11)的底端(112)的底面与移动底座矩形平面(15)两侧边缘的中部位置进行焊接固定。

矩形结构的移动底座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消毒操作时踩下制动锁即可固定滚轮。消毒工作结束后松开制动锁的锁扣,即可撤开消毒架,使用更加方便、便捷。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