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灸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6138发布日期:2020-08-28 16:5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雷火灸灸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领域,尤其涉及雷火灸灸具。



背景技术:

雷火灸法是目前临床上运用广泛、疗效确切的一种治疗方法,其药力峻猛、火力强劲、能散发远红外线和近红外线,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

一些雷火灸的灸具具有两个艾灸机构,每个艾灸机构采用独立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夹爪和在万向节或多个阻尼转轴配合实现的可上下左右调节的夹持臂,夹爪设置在夹持臂的末端夹持灸条。该种灸具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雷火灸灸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灸具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雷火灸灸具,包括手持杆、调节件和用于装载艾条的灸盒,灸盒和调节件一一对应设置,灸盒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于手持杆的首端两侧,并分别通过相应的调节件与手持杆连接;

灸盒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圆筒结构,调节件连接在灸盒的外侧壁,调节件为柔性可弯折定型的杆体,以通过弯折调节件调节各灸盒的朝向和位置。

进一步地,调节件为实心杆或空心管,实心杆包括易折弯的金属杆和包覆于金属杆上的软质材料层,空心管包括易折弯的螺旋金属管和包覆螺旋金属管的软质材料层,软质材料层为塑料层或橡胶层。

进一步地,调节件的长度为调节杆直径的7~10倍。

进一步地,灸盒的侧壁包括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用于固定艾条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在灸盒的高度方向错开设置,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孔和用于穿过固定孔插入艾条内的固定针。

进一步地,灸盒的侧壁包括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调节槽,调节槽沿灸盒的轴向延伸,且在灸盒的轴向位置错开设置;

任一调节槽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的固定槽,固定槽设置于调节槽的顶部,配合调节槽形成固定孔,调节槽的宽度与固定针的针体直径匹配,固定槽形状与固定针的针帽匹配。

进一步地,固定槽的深度小于针帽的高度。

进一步地,手持杆的尾部设有牵引绳。

进一步地,牵引绳的中部设有快开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灸盒设在手持杆首端两侧,分别通过相应调节件连接。调节件为柔性可弯折定型杆体,通过弯折、扭转和拉直调节件,从而调节灸盒与手持杆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而调节各灸盒的朝向和位置,适应不同的艾灸需求。上述雷火灸灸具,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雷火灸灸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灸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灸盒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手持杆;200、调节件;300、灸盒;400、固定孔;500、调节槽、510、固定槽;600、牵引绳。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雷火灸灸具,参照图1~4,包括手持杆100、调节件200和用于装载艾条的灸盒300,灸盒300和调节件200一一对应设置,灸盒300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于手持杆100的首端两侧,并分别通过相应的调节件200与手持杆100连接。灸盒300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圆筒结构,调节件200连接在灸盒300的外侧壁,调节件200为柔性可弯折定型的杆体,以通过弯折调节件200调节各灸盒300的朝向和位置。

灸盒300的数量为两个,各灸盒300内放置一个艾条,可同时对两个穴位进行艾灸。灸盒300为圆筒结构,将艾条插入其中进行固定,如灸盒300直径刚好艾条适配,利用二者摩擦力固定,或灸盒300中设置固定装置,如夹爪,利用夹爪固定。由于接受艾灸的个体身高、胖瘦不同,不同个人的同样两个穴位的距离可能不同,而且在施灸过程中,可能需要改为仅对一个穴位进行艾灸。因此对两个灸盒300的调节十分必要。

本申请中调节件200为柔性可弯折定型杆体,调节件200具有柔性可进行多向弯折,同时又具有一定刚性,弯折后可定型,需要施加一定大小的力才会使其形状改变。通过弯折、扭转和拉直调节件200,调节灸盒300与手持杆100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使得各灸盒300可以调节成相对手持杆100水平、朝下和朝上以及各种中间角度状态。一方面灸盒300可以调节成相对手持杆100水平、朝下和朝上以及各种中间角度状态,另一方面灸盒300可以调节成相对手持杆100收拢、张开和竖直状态。两方面同时调节,灸盒300具有多种状态,如两个灸盒300可以由开口朝下对称设置,变成开口朝下张开、开口朝下收拢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灸盒300设在手持杆100首端两侧,分别通过相应调节件200连接。调节件200为柔性可弯折定型杆体,通过弯折、扭转和拉直调节件200,从而调节灸盒300与手持杆100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而调节各灸盒300的朝向和位置,适应不同的艾灸需求。上述雷火灸灸具,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靠性高。

进一步地,调节件200为实心杆或空心管,实心杆包括易折弯的金属杆和包覆于金属杆上的软质材料层,空心管包括易折弯的螺旋金属管和包覆螺旋金属管的软质材料层,软质材料层为塑料层或橡胶层。

金属杆可为杆径较细的钢制管,其可反复弯折,韧性较好。螺旋金属管可为钢制薄片缠绕成螺旋管状结构,同样可反复弯折,韧性较好。软质材料层一方面可以保护防止金属锈蚀,另一方面也可使调节件200表面光滑,防止划伤用户皮肤。

进一步地,调节件200的长度为调节杆直径的7~10倍。该设计使得金属杆有较大的调节范围,可弯折成u结构,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弯折定型后不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弯折。

进一步地,参照图1~4,灸盒300的侧壁包括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用于固定艾条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在灸盒300的高度方向错开设置,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孔400和用于穿过固定孔400插入艾条内的固定针。

固定孔400和固定针的数量可一一对应,也可固定针数量少一些,多余的固定孔400可作为通气孔。固定针可为大头针。固定针可为2~4根,固定孔400均匀设置,其在灸盒300的高度方向错开,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固定艾条,艾条固定稳固。

进一步地,参照图1~4,灸盒300的侧壁包括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调节槽500,调节槽500沿灸盒300的轴向延伸,且在灸盒300的轴向位置错开设置;任一调节槽500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多个的固定槽510,固定槽510设置于调节槽500的顶部,配合调节槽500形成固定孔400,调节槽500的宽度与固定针的针体直径匹配,固定槽510形状与固定针的针帽匹配。

参照图3~4,调节槽500的宽度与固定针的针体直径匹配,固定槽510形状与固定针的针帽匹配。实际上,固定槽510对应调节槽500的位置可插入固定针,即形成固定孔400。艾条固定时,针帽在固定槽510中,限制固定针轴向滑动。当需要推动艾条在灸盒300内滑动时,可将固定针向上拔出一部分,使针帽脱离固定槽510,针体仍然在艾条内。然后推动针体带动艾条推动至下一固定槽510位置,下压针帽至固定槽510中固定。该设计可使艾条推动方便。

进一步地,固定槽510的深度小于针帽的高度。针帽未完全进入固定槽510中,方便拔出固定针。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手持杆100的尾部设有牵引绳600。使用时,用户可将牵引绳600套入手腕,避免因手滑造成手持杆100掉落,提高了安全性。

进一步地,牵引绳600的中部设有快开扣。快开扣的设计使得牵引绳600无需从手腕中穿套出来,直接从中部解开即可,牵引绳600取下更为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