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面罩和通气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1886发布日期:2020-08-21 16:0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呼吸面罩和通气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气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呼吸面罩和包括该呼吸面罩的通气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非侵入式正压通气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等疾病中。其不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管子插入患者的气道中,而是利用鼓风机通过管路以及患者接口装置对患者的气道输送一个持续的压力通气(cpap)或者变化的压力通气。

非侵入式通气治疗中的患者接口装置通常有鼻面罩、口鼻面罩、鼻枕面罩和全脸面罩等类型的呼吸面罩。呼吸面罩的典型结构包括框架、衬垫、弯管和头带,衬垫固定在框架上并与框架一起形成一个气体腔室,弯管与框架连接以将治疗气体输送至气体腔室内,头带与患者头部连接以将呼吸面罩固定于患者头部。在使用时衬垫与患者面部接触并实现与面部的密封,患者的口和/或鼻位于气体腔室内。

对于osa或copd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佩戴呼吸面罩,因此,呼吸面罩要尽可能的舒适,密封要尽可能的稳固。如果患者感觉面罩佩戴过紧,舒适度不够,尤其当患者面部的接触应力超出面部承受的限度而出现勒痕、红斑,甚至溃疡时,就可能拒绝治疗。如果面罩佩戴过松,则会导致密封度不够,可能引起气体泄露,从而导致压力低于治疗值而使治疗失效,泄露的气流也可能冲击患者面部,尤其是敏感的鼻梁或者眼角部位,引起不适。因此面罩的佩戴接触应力对患者的舒适度感觉非常重要,最好在尽量小的接触应力下让密封更加有效,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患者面部与衬垫的吻合程度,当患者面部与衬垫贴合较好时,只需较小的接触应力即可保证密封稳固。然而现有的呼吸面罩,衬垫是固定连接于框架的,并成对称设计,但实际上人脸并非绝对的对称,每个人左右脸部都会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差异(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差异),而且在某些使用场景中,比如侧睡,一侧的面部肌肉受到挤压变形会加大其左右不对称性,从而导致单侧漏气,需要较大的接触应力才能保证密封有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面部自适应贴合能力的呼吸面罩和包括该呼吸面罩的通气治疗设备,以使呼吸面罩在较小的接触应力下即可保证密封稳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呼吸面罩,所述呼吸面罩包括衬垫组件和框架组件,所述衬垫组件包括罩杯,所述框架组件包括框架,所述衬垫组件通过所述罩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框架,所述衬垫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绕自身轴线旋转。

可选地,所述罩杯具有用于与所述框架连接的第一周面,所述第一周面为所述罩杯的内壁面或外壁面,所述框架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周面连接的第二周面,所述第一周面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周面和所述第二周面为相适配的圆柱面;或者

所述第一周面和所述第二周面为相适配的圆台面。

可选地,所述呼吸面罩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罩杯和所述框架;和/或

所述呼吸面罩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周面的旋转角度α。

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相适配的环形凸缘和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缘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周面和所述第二周面中的一者上,所述环形凹槽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周面和所述第二周面中的另一者上。

可选地,所述卡扣结构还充当所述限位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相适配的凸缘和凹槽,所述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一周面和所述第二周面中的一者上,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周面和所述第二周面中的另一者上,所述凸缘和凹槽分别为沿所述第一周面或所述第二周面的周向延伸的条状,并且所述凹槽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凸缘的延伸长度,所述旋转角度α由所述凹槽与所述凸缘的延伸长度之差决定。

可选地,所述旋转角度α为2-90°;和/或

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周面或所述第二周面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凸缘和多个所述凹槽。

可选地,所述衬垫组件包括衬垫,所述衬垫连接于所述罩杯;和/或

所述呼吸面罩包括头带,所述头带连接于所述框架组件。

可选地,所述头带包括用于与所述框架组件连接的一对上连接带和一对下连接带,所述下连接带的长度大于所述上连接带的长度;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一对支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一对连接部以及一对防护套,所述支架用于与所述上连接带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下连接带连接,所述防护套套设于所述支架外。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气治疗设备,包括用于产生治疗气体的主机和与所述主机的出气口连通的呼吸面罩,该呼吸面罩为以上所述的呼吸面罩。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通过将衬垫组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框架绕自身轴线旋转,使得衬垫组件具有面部自适应贴合能力,能够根据患者面部的不同情况进行自动调节,使衬垫组件的面接触部分与面部更加贴合,从而在较小的面部接触应力下稳固密封,提高患者治疗感受,增进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呼吸面罩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衬垫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框架组件的立体图,其中省去了防护套;

图5是图1中呼吸面罩的正面视图,其中省去了头带;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其中省去了防护套;

图7是图6中衬垫组件未安装于框架的示意图;

图8是图5的b-b剖视图,其中省去了防护套;

图9是图8的c部放大图;

图10是图5中衬垫组件的旋转示意图;

图11是人脸绝对对称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12是人脸实际非对称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衬垫组件,11-罩杯,111-第一周面,112-凸缘,113-排气孔,12-衬垫,20-框架组件,21-框架,211-第二周面,212-凹槽,22-支架,23-连接部,24-防护套,25-连接件,30-头带,31-上连接带,32-下连接带,33-连接扣,40-弯管组件,41-弯管,42-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参照图1所示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呼吸面罩,所述呼吸面罩包括衬垫组件10和框架组件20,衬垫组件10包括罩杯11,框架组件20包括框架21,衬垫组件10通过罩杯11可转动地连接于框架21,衬垫组件10能够相对于框架21绕自身轴线(参见图6中的z轴)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呼吸面罩通过将衬垫组件1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框架21绕自身轴线旋转,使得衬垫组件10具有面部自适应贴合能力,能够根据患者面部的不同情况进行自动调节,使衬垫组件的面接触部分与面部更加贴合,从而在较小的面部接触应力下稳固密封,提高患者治疗感受,增进治疗效果。

其中,罩杯11可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可转动地连接于框架21,例如罩杯11可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于框架21,也可直接连接于框架21。而为了简化呼吸面罩的结构,降低制作成本,同时保证罩杯11旋转的稳定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罩杯11具有用于与框架21连接的第一周面111,第一周面111为罩杯11的内壁面或外壁面,框架21具有用于与第一周面111连接的第二周面211,第一周面111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二周面211。上述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周面111和第二周面211均呈圆形,其中心轴线为z轴,也就是说第一周面111和第二周面211可绕z轴彼此相对旋转。当第一周面111为罩杯11的内壁面时(如图3所示),第一周面111套设于第二周面211外(参见图9);当第一周面111为罩杯11的外壁面时,第一周面111套设于第二周面211内。

上述中,第一周面111和第二周面211可以为相适配的圆柱面,如图3、图4和图9所示,罩杯11和框架21上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筒状结构和第二圆筒状结构,第一周面111可以是第一圆筒状结构的内壁面或外壁面,第二周面211可以是第二圆筒状结构的外壁面或内壁面。当然,第一周面111和第二周面211也可以为相适配的圆台面或者相适配的截球面,只要能相互配合旋转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呼吸面罩还可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用于可拆卸地连接罩杯11和框架21。这样可以便于更换衬垫组件10,清洗呼吸面罩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扣结构可以为任意适当的结构,只要不影响罩杯11的旋转即可。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卡扣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扣结构可包括相适配的环形凸缘和环形凹槽,环形凸缘同轴地设置在第一周面111和第二周面211中的一者上,环形凹槽同轴地设置在第一周面111和第二周面211中的另一者上。当环形凸缘卡入环形凹槽内时,能够将罩杯11沿z轴连接于框架21,第一周面111能够相对于第二周面211绕z轴360°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卡扣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扣结构可包括相适配的卡勾和卡接面,卡勾设置在第一圆筒状结构和第二圆筒状结构中的一者上,卡接面设置在第一圆筒状结构和第二圆筒状结构中的另一者上。具体地,例如在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中,卡勾可以设置为从第二圆筒状结构的顶端向上延伸,卡接面可以是第一圆筒状结构的内侧端面,在第二圆筒状结构套设于第一圆筒状结构内后,卡勾可以卡接在卡接面上,第一圆筒状结构能够相对于第二圆筒状结构绕z轴360°旋转。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呼吸面罩还可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第一周面111相对于第二周面211的旋转角度α。也就是说,罩杯11不一定非得360°旋转,可以将其限定在一定角度范围内。

所述限位结构可以是任意能够限制罩杯11旋转角度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限位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结构可包括形成在如图3所示的第一圆筒状结构的内侧端面上的沿周向延伸的弧形凹陷区以及在图4所示结构中从第二圆筒状结构的顶端向上延伸的止挡部,在第二圆筒状结构套设于第一圆筒状结构内时,止挡部位于弧形凹陷区内,止挡部可通过与弧形凹陷区的两端部的止挡来实现对罩杯11的旋转限位。

当然,所述限位结构也可通过所述卡扣结构来实现,也就是说,可直接用所述卡扣结构来充当所述限位结构。例如图3-图4和图6-图9所示,所述卡扣结构可包括相适配的凸缘112和凹槽212,凸缘112设置在第一周面111和第二周面211中的一者上,凹槽212设置在第一周面111和第二周面211中的另一者上,凸缘112和凹槽212分别为沿第一周面111或第二周面211的周向延伸的条状,并且凹槽212的延伸长度大于凸缘112的延伸长度,旋转角度α由凹槽212与凸缘112的延伸长度之差决定。由于旋转角度α越小,其调节效果越不明显,而当旋转角度α过大时会超出大部分人的脸部变形范围,导致工艺制造、配合难度,因此旋转角度α优选为2-90°,进一步优选为6-15°。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衬垫组件10既能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又能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当α为20°时,位于初始状态的衬垫组件10(即衬垫组件10的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向右旋转10°,也可以向左旋转10°。

上述实施方式中,凸缘112和凹槽212可分别为一个,但凸缘112和凹槽212最好为延伸超过180度的弧形,以保证罩杯11和框架21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当然,所述卡扣结构也可包括沿第一周面111或第二周面211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凸缘112和多个凹槽212。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衬垫组件10还可包括衬垫12,衬垫12连接于罩杯11。其中,衬垫12可采用柔性材料,例如硅橡胶、凝胶、泡沫等,优选硅橡胶。罩杯11可采用刚性材料,例如各种热塑性塑料,如聚碳酸酯pc、pp、尼龙等,优选pc。罩杯11与衬垫12可通过工艺(例如一体成型、装配、胶粘等)紧密连接在一起组成衬垫组件10。另外,如图3和图6所示,罩杯11上可设置有排气孔11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呼吸面罩还可包括头带30,头带30连接于框架组件20。头带30可与患者头部连接以将呼吸面罩固定在患者头部的合适位置上。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头带30可包括用于与框架组件20连接的一对上连接带31和一对下连接带32,下连接带32的长度大于上连接带31的长度;框架组件20可包括安装于框架21的一对支架22、设置于框架21上的一对连接部23以及一对防护套24,支架22用于与上连接带31连接,连接部23用于与下连接带32连接,防护套24套设于支架22外。其中,下连接带32可通过连接扣33连接于连接部23。

由于在呼吸面罩佩戴于患者头部后,支架22部分会与患者的面部接触,通过在支架22外套设防护套24,可以提高面部接触的舒适度。另外,支架22可以是柔性的,例如可以采用pp、尼龙、tpu、tpe等柔性塑料。防护套24可以是采用透气的柔软织物制成的布套。这样可以使得患者面部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呼吸面罩还可包括弯管组件40,弯管组件40连接于框架组件20。弯管组件40可用于将治疗气体输送至由衬垫组件10形成的气体腔室内。

具体地,如图5-图9所示,弯管组件40可包括弯管41和连接管42,弯管41的一端可与框架21连接,弯管41的另一端可与连接管42连接。框架组件20还可包括连接件25,弯管41的一端也可通过连接件25与框架21连接。其中,弯管41可与连接件25球窝连接,以能够相对于框架21任意转动。

此外,为了提高呼吸面罩的强度,增加框架21与罩杯11、弯管41连接的可靠性,框架21可采用刚性材料,例如各种热塑性塑料,如聚碳酸酯pc、pp、尼龙等,优选pc。

在患者佩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面罩后,当患者的面部不对称时,或者因为睡姿受到单侧挤压时,衬垫组件10可以通过相对框架21的旋转来自适应调整,因为左右面部受力最终都会趋于平衡,这时衬垫12也可以与患者面部进行自适应的贴合,不容易发生单侧漏气,而且无需过量的面部接触应力即可实现有效密封,提高患者佩戴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气治疗设备,包括用于产生治疗气体的主机和与所述主机的出气口连通的呼吸面罩,该呼吸面罩为以上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中,所述通气治疗设备可以是呼吸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