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抬腿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9653发布日期:2020-07-29 02:50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抬腿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抬腿垫,属于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发明人了解,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采用抬腿垫抬高患肢。然而,针对经腘静脉置管溶栓及下肢小腿受伤的患者,这些患者在使用抬腿垫时易压迫留置管材或受伤伤口,他们更倾向自行撤除抬腿垫,配合度较差。此外,发明人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抬腿垫若能具有更多的辅助功能,如联合气压治疗、按摩、热敷等,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好地康复效果及护理体验。

经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1721227208.2、授权公告号cn20848164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按摩腿垫,包括垫体和设置在垫体上的挡板,垫体为空心的箱体结构,垫体的上表面至少部分由柔性材质制备,对应于柔性的上表面部分在垫体的内腔内设有第一按摩组件。挡板为空心的箱体,并且挡板对向垫体的前侧面至少部分采用柔性材质制备,对应于柔性的前侧面部分在挡板的内腔内设有第二按摩组件。然而,该技术方案并不能解决前文提到的压迫留置管材或伤处的问题。亟待研制出能解决该问题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功能抬腿垫,能在抬高患者患肢的同时避免对其留置管材或伤处的压迫,此外还具备按摩等功能。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抬腿垫,包括作为主体的框架,所述框架顶面设有顶板,其特征是,所述顶板设有空缺部位,所述空缺部位内设有相配的嵌入块,所述嵌入块具有第一按摩组件;所述空缺部位的宽度大于患者小腿或大腿的宽度,所述空缺部位的长度小于患者小腿或大腿的长度;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第一垫体,所述嵌入块的顶部设有第二垫体,当嵌入块安置于空缺部位内时,所述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平滑过渡;所述框架内安置有控制器以及电源或电池,所述控制器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按摩组件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按摩组件还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

该结构中,当患者患肢有留置管材或伤处时,可将嵌入块取出,然后空缺部位可容纳患者腿上带有留置管材的部位或带有伤处的部位,且患者腿放在空缺部位时,腿旁会有空隙,可供管材穿过,这样可以彻底避免压迫管材。当患者腿部需要按摩,且没有留置管材或伤处时,可将嵌入块放入空缺部位,以其第一按摩组件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顶板在其空缺部位的底部设有凸出棱,所述嵌入块底部设有与凸出棱相配的凹陷,当嵌入块安置于空缺部位内时,所述凸出棱与凹陷嵌合。

采用该优选方案,在嵌入块放入空缺部位时,凸出棱能起到承载嵌入块重量的作用,使嵌入块的安置更加牢固。

优选地,所述框架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框架内部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上部空间留空,所述控制器以及电源或电池安置于下部空间内。

采用该优选方案,留空的上部空间可进一步确保患者腿上的留置管材或伤处不被压迫,下部空间则用于容纳电气件。

优选地,所述空缺部位的边缘设有一组第一触点和一组第三触点,所述嵌入块的边缘设有一组第二触点和一组第四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一一对应,所述第三触点与第四触点一一对应;所述框架内设有第一线束和第三线束,所述第一线束的一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线束的另一端与第一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三线束的一端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三线束的另一端与第三触点电连接;所述嵌入块内设有第二线束和第四线束,所述第二线束的一端与第一按摩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线束的另一端与第二触点电连接,所述第四线束的一端与第一按摩组件电连接,所述第四线束的另一端与第四触点电连接;当嵌入块安置于空缺部位内时,对应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彼此相贴合,对应的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彼此相贴合,所述第一按摩组件的受控端经第二线束、第一线束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按摩组件还经第四线束、第三线束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

采用该优选方案,在需要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时,先确保嵌入块的各个触点与空缺部位的对应触点紧密贴合,即可通过控制器控制嵌入块中的第一按摩组件开始工作,对腿部实施按摩。

优选地,所述第一按摩组件包括振动按摩块以及电热装置;所述振动按摩块露出第二垫体表面,所述电热装置位于第二垫体内部;所述第二垫体表面还设有磁石。

采用该优选方案,振动按摩块可以按预设模式进行振动按摩,如脉冲、针灸、叩击等,电热装置可以实现热敷,磁石可以实现磁疗。

优选地,所述框架顶面边缘设有一副翻板,所述翻板的延伸方向与空缺部位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翻板包括位于框架一侧的第一翻板和位于框架另一侧的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第二翻板分别与框架顶面边缘铰接,所述第一翻板、第二翻板分别设有第二按摩组件,所述第一翻板、第二翻板分别设有第三垫体、固定装置;所述翻板具有:第一翻板、第二翻板均翻转至框架顶面斜下方的备用状态,以及第一翻板、第二翻板均翻转至框架顶面上方并经固定装置与框架固定连接的使用状态;当翻板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翻板的第三垫体与第二翻板的第三垫体彼此相对。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在需要时将翻板竖起使其处于使用状态,并利用第二按摩组件对患者腿部侧面进行按摩。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插销,所述框架顶面设有与插销对应的插孔;所述第二按摩组件包括按摩气囊、气泵、以及气压传感器,所述按摩气囊位于第三垫体下,所述气泵位于第一翻板或第二翻板内,所述按摩气囊与气泵经管路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位于连通按摩气囊与气泵的管路内,所述气泵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气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气泵、气压传感器分别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对患者腿部侧面进行气压按摩。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板、第二翻板分别具有穿线孔,所述框架内设有第五线束、第六线束、第七线束以及第八线束;所述第五线束的一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五线束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翻板穿线孔并分别与第一翻板的气泵、气压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六线束的一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六线束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翻板穿线孔并分别与第二翻板的气泵、气压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七线束的一端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七线束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翻板穿线孔并分别与第一翻板的气泵、气压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八线束的一端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所述第八线束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翻板穿线孔并分别与第二翻板的气泵、气压传感器电连接。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优化翻板气压按摩单元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框架呈长方体;所述框架的左侧面具有左侧板,所述框架的右侧面具有右侧板,所述框架的前侧面具有前侧板,所述框架的后侧面具有后侧板,所述框架的底面具有底板;所述框架在其后侧面设有斜向垫体;所述框架在其前侧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指令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指令输入端连接。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优化抬腿垫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垫体、第二垫体、第三垫体、斜向垫体的填充材质分别为记忆海绵。

采用该优选方案,可进一步延长抬腿垫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普通海绵易塌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专门针对患肢有留置管材或伤处的患者而设计,能在抬起抬高患者患肢的同时避免压迫其留置管材或伤处;此外还具有按摩等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按摩组件的电气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板处于备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板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按摩组件的电气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抬腿垫,包括作为主体的框架01,框架01顶面设有顶板02,顶板02设有空缺部位03,空缺部位03内设有相配的嵌入块04,嵌入块04具有第一按摩组件05;空缺部位03的宽度大于患者小腿或大腿的宽度,空缺部位03的长度小于患者小腿或大腿的长度;顶板02的顶部设有第一垫体06,嵌入块04的顶部设有第二垫体07,当嵌入块04安置于空缺部位03内时,第一垫体06和第二垫体07平滑过渡(例如处于同一平面内,或处于同一连续平滑弧面内);框架01内安置有控制器以及电源或电池,控制器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第一按摩组件05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按摩组件05还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

顶板02在其空缺部位03的底部设有凸出棱08,嵌入块04底部设有与凸出棱08相配的凹陷09,当嵌入块04安置于空缺部位03内时,凸出棱08与凹陷09嵌合。

框架01内设有隔板10,隔板10将框架01内部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11和下部空间12,上部空间11留空,控制器以及电源或电池安置于下部空间12内。

空缺部位03的边缘设有一组第一触点21和一组第三触点23,嵌入块04的边缘设有一组第二触点22和一组第四触点24,第一触点21与第二触点22一一对应,第三触点23与第四触点24一一对应;框架01内设有第一线束31和第三线束33,第一线束31的一端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线束31的另一端与第一触点21电连接,第三线束33的一端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第三线束33的另一端与第三触点23电连接;嵌入块04内设有第二线束32和第四线束34,第二线束32的一端与第一按摩组件05电连接,第二线束32的另一端与第二触点22电连接,第四线束34的一端与第一按摩组件05电连接,第四线束34的另一端与第四触点24电连接;当嵌入块04安置于空缺部位03内时,对应的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彼此相贴合,对应的第三触点23和第四触点24彼此相贴合,第一按摩组件05的受控端经第二线束32、第一线束31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按摩组件05还经第四线束34、第三线束33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

第一按摩组件05包括振动按摩块51以及电热装置52;振动按摩块51露出第二垫体07表面,电热装置52位于第二垫体07内部;第二垫体07表面还设有磁石53。

本实施例还可具有以下结构:如图4至图6所示,框架01顶面边缘设有一副翻板,翻板的延伸方向与空缺部位03的长度方向一致;翻板包括位于框架01一侧的第一翻板13和位于框架01另一侧的第二翻板14,第一翻板13、第二翻板14分别与框架01顶面边缘铰接,第一翻板13、第二翻板14分别设有第二按摩组件15,第一翻板13、第二翻板14分别设有第三垫体16、固定装置;翻板具有:第一翻板13、第二翻板14均翻转至框架01顶面斜下方的备用状态,以及第一翻板13、第二翻板14均翻转至框架01顶面上方并经固定装置与框架01固定连接的使用状态;当翻板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翻板13的第三垫体16与第二翻板14的第三垫体16彼此相对。

固定装置为插销17,框架01顶面设有与插销17对应的插孔18;第二按摩组件15包括按摩气囊、气泵、以及气压传感器,按摩气囊位于第三垫体16下,气泵位于第一翻板13或第二翻板14内,按摩气囊与气泵经管路连通,气压传感器位于连通按摩气囊与气泵的管路内,气泵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气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气泵、气压传感器分别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

第一翻板13、第二翻板14分别具有穿线孔131、141,框架01内设有第五线束35、第六线束36、第七线束37以及第八线束38;第五线束35的一端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五线束35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翻板13穿线孔并分别与第一翻板13的气泵、气压传感器电连接;第六线束36的一端与控制器电连接,第六线束3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翻板14穿线孔并分别与第二翻板14的气泵、气压传感器电连接;第七线束37的一端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第七线束37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翻板13穿线孔并分别与第一翻板13的气泵、气压传感器电连接;第八线束38的一端与电源或电池电连接,第八线束38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翻板14穿线孔并分别与第二翻板14的气泵、气压传感器电连接。

(注:上文中,每个线束中的每根导线,其一端仅连接一个电气件,其另一端仅连接另一个电气件。)

框架01呈长方体;框架01的左侧面具有左侧板,框架01的右侧面具有右侧板,框架01的前侧面具有前侧板,框架01的后侧面具有后侧板,框架01的底面具有底板;框架01在其后侧面设有斜向垫体19;框架01在其前侧面设有控制面板20,控制面板20的指令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指令输入端连接。

第一垫体06、第二垫体07、第三垫体16、斜向垫体19的填充材质分别为记忆海绵。

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使用模式:

(1)患者患肢有留置管材或伤处,需要避免对这些部位的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可取出嵌入块04,以空缺部位03容纳患者腿上带有留置管材的部位或带有伤处的部位,实现抬腿功能。

(2)患者腿部需要按摩。

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嵌入块04放入空缺部位03,通过控制面板20控制第一按摩组件05实施按摩;还可将第一翻板13、第二翻板14竖起并固定,通过控制面板20控制第二按摩组件15实施按摩。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