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2413发布日期:2020-08-18 19:4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床。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医疗水平也随之突飞猛进,但医疗器具的研发还存在着缺陷和落后。全世界有瘫痪病人约700万,仅中国就有140万,此外还有大量术后康复期的病人,这些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依靠长期的人工护理,而没有使用相应医疗康复设备。康复过程不但费时费财费力且达不到理想的康复效果,甚至某些患者因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引起肌肉酸痛、萎缩、褥疮等病症。

卧床老人和瘫痪病人身体软绵无力,身体偏重,一个人护理,起床时抱不动,每天抬下床不方便,而且患者也不易不稳,所以现阶段的护理床无法合理和人性化地解决卧床老人或瘫痪及失能等患者长期卧床所需要的翻身、坐起等基本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床,能帮助卧床老人和瘫痪病人侧翻身体时少费力气,又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预防红肿、压疮、褥疮、溃烂等病症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床,包括床架以及设置于床架内的床板,所述床板包括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所述第三床板位于床架中部,第三床板与床架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由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填充;所述第二床板对称设置于第三床板两侧,所述第二床板固定于床架上;所述第一床板对称设置于第二床板与床架端部之间,所述第一床板一侧铰接于第二床板上,第一床板另一侧与床架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床板与第二床板、床架之间均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床板包括第四床板和第五床板,第四床板和第五床板沿床架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第四床板沿床架的宽度方向滑动于两侧的第二床板侧壁上;第五床板通过铰链与第四床板相连,所述铰链位于第四床板与第五床板连接处的下表面,第五床板能够相对第四床板向下翻转。

优选的,所述床架下方还设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吊挂于所述第三床板的正下方,所述第五床板滑移时能够露出所述辅助板。

优选的,所述辅助板的两侧分别通过吊杆连接于第二床板的下表面,所述吊杆的长度小于支撑腿的长度,同一侧的吊杆数量至少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床架下方还设有支撑腿,支撑腿分布于床架的四角,支撑腿上分别设有用于移动的滚轮。

优选的,所述床架上方还设有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沿床架的四周轮廓设置,所述床架宽度方向一侧的防护挡板上还活动设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可拆卸以形成一供患者通过的缺口。

优选的,所述防护挡板的内壁上均设有绝燃海绵软包垫。

优选的,所述床架上还活动设有桌板,位于床架宽度方向两侧的防护挡板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支撑板,所述桌板的两侧分别由支撑板支撑。

优选的,所述床板上还设有床垫,所述床垫包括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所述第二床垫位于床架中部,所述第一床垫对称设置于第二床垫的两侧,所述第二床垫能够覆盖所述第三床板,所述第二床垫能够与两侧的第一床垫活动分离。

优选的,所述床垫由多个充气筒组成,充气筒呈柱状且内部填充气体,所述充气筒的长度不大于床板的宽度,充气筒之间相互平行,相邻两个充气筒之间固定呈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现有技术中,医疗护理床都是一端的床板能够升降,升起后可能当靠背使用,但是,患者在床上要想形成坐姿缺并不方便,必须下床才能将脚放于地面,但是卧床老人和瘫痪病人身体软绵无力,身体偏重,一个人护理,起床时抱不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床板是固定的,可以供患者起床后当凳子使用,第三床板可以向床架外滑开,供患者坐时方便向床架下方伸脚,患者无需下床,直接在床上即可实现坐姿,更加便于护理;日常使用中,每天至少让患者起床坐五次以上,通过机械运动来促进患者身体的血液循环;同时第五床板能够相对第四床板向下翻转,第五床板将第四床板支撑于地面,第四床板可以供护理人员放置护理物品,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三床板向床架外滑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应用床垫时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供患者坐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拆卸活动挡板时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中供患者坐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5中应用桌板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医疗护理床,包括床架1以及设置于床架1内的床板,床板总长为220cm,宽度为90cm,床板包括第一床板2、第二床板3和第三床板4,第三床板4位于床架1中部,第三床板4长度90cm,宽度40cm,第三床板4与床架1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由第一床板2、第二床板3填充,第二床板3长度90cm,宽度30cm;第一床板2长度90cm,宽度60cm;第二床板3对称设置于第三床板4两侧,由两个第一床板2、两个第二床板3以及中间的第三床板4组成总长为220cm床板,其中第二床板3固定于床架1上,第一床板2对称设置于第二床板3与床架1端部之间,第一床板2一侧铰接于第二床板3上,第一床板2另一侧与床架1之间活动连接,第一床板2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实现升降,供患者坐时做靠背,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用于护理床靠背升降的惯用设计,例如手摇式升降机构或电动升降机构;第一床板2能升降,是方便瘫痪人士使用,两端的第一床板2均可升降,方便了不同侧边病患的睡卧;其中第二床板3是固定的,可以供患者起床后当凳子使用;第三床板4与第二床板3、床架1之间均活动连接,第三床板4可以通过电控制滑开,供患者坐时方便向床架1下方伸脚;

日常使用中,每天至少让患者起床坐五次以上,通过机械运动来促进患者身体的血液循环。

具体的,所述第三床板4包括第四床板5和第五床板6,第四床板5和第五床板6沿床架1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第四床板5沿床架1的宽度方向滑动于两侧的第二床板3侧壁上,两侧第二床板3的相对内壁上沿床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滑轨即可,第四床板5沿滑轨滑动,第三床板4的整体移动可以通过人手拉动,或者通过电控制,例如采用丝杠滑块机构实现直线移动,丝杠滑块机构可以整体隐藏于第二床板3的下方,不影响患者坐起;第五床板6通过铰链与第四床板5相连,所述铰链位于第四床板5与第五床板6连接处的下表面,第五床板6能够相对第四床板5向下翻转,第三床板4可以向床架1外滑开,供患者坐时方便向床架1下方伸脚,同时第五床板6能够相对第四床板5向下翻转,第五床板6将第四床板5支撑于地面,第四床板5可以供护理人员放置护理物品。

其中,床架1下方还设有支撑腿7,支撑腿7分布于床架1的四角,支撑腿7上分别设有用于移动的滚轮8,便于推走,抢救与逃生时快捷省事。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床架1下方还设有辅助板9,辅助板9长90cm、宽40cm,辅助板9吊挂于第三床板4的正下方,第五床板6滑移时能够露出辅助板9,供患者坐时放脚,也可以供患者大小便时放便盆。

具体的,辅助板9的两侧分别通过吊杆10连接于第二床板3的下表面,吊杆10的长度小于支撑腿7的长度,同一侧的吊杆10数量至少为两个,吊杆10长度为50cm,适用于大部分身高患者坐时放脚。

实施例3

如图4、5、6所述,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床垫的设计,床板上还设有床垫14,床垫14包括第一床垫15和第二床垫16,第二床垫16位于床架1中部,第二床垫16宽度40cm,第一床垫15对称设置于第二床垫16的两侧,第一床垫15宽度90cm,第二床垫16能够覆盖第三床板4,第二床垫16能够与两侧的第一床垫15活动分离;第三床板4滑开时,第二床垫16能够取出;第一床垫15可供患者坐时做靠背;气筒垫配备两块,便于消毒,烘干备用。

床垫14由多个充气筒17组成,充气筒17呈柱状且内部填充气体,充气筒17的直径为15cm,可支持患者在睡觉时最为舒适受益,又可起到按摩作用;充气筒17的长度不大于床板的宽度,充气筒17之间相互平行,相邻两个充气筒17之间固定呈一体;用电控制床垫14上的每一个充气筒17,由充气筒17组成的床垫14能帮助卧床老人和瘫痪病人侧翻身体时少费力气,又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预防红肿、压疮、褥疮、溃烂等病症的发生。

如图7至图10,也显示了本实施例3中的床垫14在其它实施例中的使用时的示意图。

实施例4

如图7、8、9所示,本实施例4在床架1上方还设有防护挡板11,防护挡板11沿床架1的四周轮廓设置,防护挡板11高60cm,无论患者坐或睡都能够提供安全防护;床架1宽度方向一侧的防护挡板11上还活动设有活动挡板12,活动挡板12宽度90cm,活动挡板12可拆卸以形成一供患者通过的缺口,缺口两侧的防护挡板11分别设有沿竖直方向的卡槽19,活动挡板12可向上从卡槽19内取下,供患者通过下床活动;晚上患者睡觉时可将活动挡板12从卡槽19上方安装关闭缺口,防患者摔下床。

防护挡板11的内壁上均设有绝燃海绵软包垫18;卧床老人和瘫痪病人的身体都软绵无力,并且身体偏重,每天抬下床不方便,又坐不稳,床板宽90cm,供患者坐着时,身体的左右两侧可用软包垫固定,帮助坐稳。

实施例5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床架1上还活动设有桌板13,位于床架1宽度方向两侧的防护挡板11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支撑板20,所述桌板13的两侧分别由支撑板20支撑;桌板13平时收起不用,供喂患者食物时和患者坐等需要时才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