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安全无菌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8897发布日期:2020-09-11 22:44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医用安全无菌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安全无菌注射器。



背景技术:

传统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通常由一空心针筒、套设于空心针筒内的活塞、配装在针筒内的定程活塞及位于空筒前端的针头组成,针筒内壁与活塞配合,形成封闭空间,将液体吸入或推出针筒。

传统注射器,为了防止推杆回拉时将活塞抽出针筒,针筒后端(相对于针头—针头即前端)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两侧形成限位凸起,所述两侧限位凸起的凸起高度相同,推杆前端设有与限位凸起相对应的限位台阶,当推杆回拉时,限位台阶落入环形凹槽内后被限位。

为避免污染,传统注射器的针头需盖好针帽,在操作时操作者可能会不小心扎伤自己或针头污染将细菌带入患者体内的风险。若医护人员抽取药液后忘记盖好针帽易造成空气污染或者扎伤他人,增加病菌传染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医用安全无菌注射器,该医用安全无菌注射器针头和针管采用螺纹连接,不会因为误操作而脱落,旋转活塞即可分离针头和针管时,使用安全便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医用安全无菌注射器,包括针管组件、针头和活塞组件,所述的针管组件包括中空的柱状针管本体,在柱状针管本体轴向方向的一端设有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的用于连接针头的针座,所述的针座中心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且贯通至针管本体内部腔体的通孔一,在所述的针座的外周壁上设有外螺纹一,所述的针头包括细长针杆、以及固定连接于细长针杆后部的针杆连接管套,细长针杆体内设有自前端向后延伸的输液通道,所述的针杆连接管套内孔的孔径大于输液通道的孔径,并且针杆连接管套内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的外螺纹一相配合以使所述的针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的针座上的内螺纹一;

所述的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的第一活塞包括活动套设于针管本体内腔的能相对针管本体转动和轴向移动的第一活塞体、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塞体靠近针座的一端并且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的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从针管本体内部腔体中向前穿出通孔一并能相对通孔一转动,所述的第一活塞体中部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贯通第一活塞体的通孔二,所述的连接管上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贯通连接管且与所述的通孔二连通的通孔三;

所述的第一活塞体在其远离针座的端面上设有围绕通孔二外围设置的端面齿圈一;所述的第二活塞包括滑动套设于针管本体内部腔体内并能相对针管本体转动的第二活塞体及连接于第二活塞体后端且沿轴向方向向远离针座方向延伸的活塞柄,所述的第二活塞体在其靠近针座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端面齿圈一凹凸配合的端面齿圈二,

所述的连接管在其远离第一活塞体的前端设有一个以上位于偏心位置且平行于轴向方向向前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的针杆连接管套在其内孔的孔底壁设有与各限位凸起相对应配合插接的限位凹槽;

当针杆连接管套的内螺纹一与针座的外螺纹一旋紧到极限位置,且第一活塞体向前移动到连接管的前端面顶压到针杆连接管套内孔的孔底壁位置时,所述的第一活塞体靠近针座一端的前端面到针管本体内腔靠近针座一端的前端面的能前进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外螺纹一与内螺纹一沿轴向方向的螺旋配合连接长度

工作原理及过程说明:向针管本体内部腔体内推转第二活塞,端面齿圈一相配合的端面齿圈二相互配合在一起,然后通过逆时针转到活塞柄带动第一活塞体转动,连接管带动针头旋转,最后针头脱离针座。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向前旋转:针管本体在其靠近针座一端的内腔壁上设有内螺纹二,所述的第一活塞体的外周壁设有用来与所述的内螺纹二相配合螺旋连接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为了能将液体全部排出,无残留:所述的第一活塞体在其远离针座的后端端面中部设有凹陷部位,所述的第二活塞体在其靠近针座的前端端面中部设有与所述的凹陷相配合的凸出部位。

进一步地,为了能顺利将针头旋出,又能防止回旋回原本位置:端面齿圈一和端面齿圈二的齿圈均由多道由第一活塞体或第二活塞体中部向外周壁方向延伸且环绕第一活塞或第二活塞轴心线依次等间隔均匀分布的齿条和位于相邻齿条之间的齿槽构成,端面齿圈一的齿条和齿槽与端面齿圈二的齿槽和齿条能相互对应嵌合;每个齿条均包括第一齿面和第二齿面,第一齿面沿径向设置且平行于第一活塞或第二活塞的轴线,第二齿面与第一齿面倾斜设置。

较之前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经过改良后的注射器,利用旋转活塞,使活塞带动针头转动,最后脱落,处理注射器时医务人员无需直接接触针头,避免医护人员因直接接触针头而扎伤自己,有效降低了因针刺伤等意外伤害而导致职业暴露的风险。

(2)运用螺旋口的针座和乳头,螺纹能够有效固定好针头,操作过程中能降低注射器在操作中针头滑脱及药液外溢的风险,减少由于注射器针头脱离污染而更换注射器的次数。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操作的有效性及便捷性,减少针头污染的风险,达到环保,安全,便捷的目的。

(3)产品具有自毁功能,端面齿圈的形状使其不能反旋而回旋回原本位置,使针具无法被再次使用,有效降低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去除针管本体)

图10是图9的c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医用安全无菌注射器,包括针管组件1、针头2和活塞组件3,所述的针管组件1包括中空的柱状针管本体1-1,在柱状针管本体1-1轴向方向的一端设有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的用于连接针头2的针座1-2,所述的针座1-2中心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且贯通至针管本体1-1内部腔体的通孔一1-2-1,在所述的针座1-2的外周壁上设有外螺纹一1-2-2,所述的针头2包括细长针杆2-1、以及固定连接于细长针2-1杆后部的针杆连接管套2-2,细长针杆2-1体内设有自前端向后延伸的输液通道,所述的针杆连接管套2-2内孔的孔径大于输液通道的孔径,并且针杆连接管套2-2内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的外螺纹一1-2-2相配合以使所述的针头2固定连接于所述的针座1-2上的内螺纹一2-2-2;

所述的活塞组件3包括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所述的第一活塞3-1包括活动套设于针管本体1-1内腔的能相对针管本体1-1转动和轴向移动的第一活塞体3-1-1、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塞体3-1-1靠近针座1-2的一端并且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的连接管3-1-2,所述的连接管3-1-2从针管本体1-1内部腔体中向前穿出通孔一1-2-1并能相对通孔一1-2-1转动,所述的第一活塞体3-1-1中部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贯通第一活塞体3-1-1的通孔二3-1-3,所述的连接管3-1-2上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贯通连接管3-1-2且与所述的通孔二3-1-3连通的通孔三3-1-4;

所述的第一活塞体3-1-1在其远离针座1-2的端面上设有围绕通孔二3-1-3外围设置的端面齿圈一3-1-5;所述的第二活塞3-2包括滑动套设于针管本体1-1内部腔体内并能相对针管本体1-1转动的第二活塞体3-2-1及连接于第二活塞体3-2-1后端且沿轴向方向向远离针座1-2方向延伸的活塞柄3-2-2,所述的第二活塞体3-2-1在其靠近针座1-2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的端面齿圈一3-1-5凹凸配合的端面齿圈二3-2-3,

所述的连接管3-1-2在其远离第一活塞体3-1-1的前端设有一个以上位于偏心位置且平行于轴向方向向前延伸的限位凸起3-1-6,所述的针杆连接管套2-2在其内孔的孔底壁设有与各限位凸起3-1-6相对应配合插接的限位凹槽2-2-1;

当针杆连接管套2-2的内螺纹一2-2-2与针座1-2的外螺纹一1-2-2旋紧到极限位置,且第一活塞体3-1-1向前移动到连接管3-1-2的前端面顶压到针杆连接管套2-2内孔的孔底壁位置时,所述的第一活塞体3-1-1靠近针座1-2一端的前端面到针管本体1-1内腔靠近针座1-2一端的前端面的能前进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外螺纹一1-2-2与内螺纹一2-2-2沿轴向方向的螺旋配合连接长度

工作原理及过程说明:向针管本体1-1内部腔体内推转第二活塞3-2,端面齿圈一3-1-5相配合的端面齿圈二3-2-3相互配合在一起,然后通过逆时针转到活塞柄3-2-2带动第一活塞体3-1-1转动,连接管3-1-2带动针头2旋转,最后针头脱离针座。

本实施例为了方便向前旋转:针管本体1-1在其靠近针座1-2一端的内腔壁上设有内螺纹二1-1-1,所述的第一活塞体3-1-1的外周壁设有用来与所述的内螺纹二1-1-1相配合螺旋连接的外螺纹3-1-7。

本实施例为了能将液体全部排出,无残留:所述的第一活塞体3-1-1在其远离针座1-2的后端端面中部设有凹陷部位,所述的第二活塞体3-2-1在其靠近针座1-2的前端端面中部设有与所述的凹陷相配合的凸出部位。

本实施例为了能顺利将针头旋出,又能防止回旋回原本位置:端面齿圈一3-1-5和端面齿圈二3-2-3的齿圈均由多道由第一活塞体3-1-1或第二活塞体3-2-1中部向外周壁方向延伸且环绕第一活塞3-1或第二活塞3-2轴心线依次等间隔均匀分布的齿条和位于相邻齿条之间的齿槽构成,端面齿圈一3-1-5的齿条和齿槽与端面齿圈二3-2-3的齿槽和齿条能相互对应嵌合;每个齿条均包括第一齿面4-1和第二齿面4-2,第一齿面4-1沿径向设置且平行于第一活塞3-1或第二活塞3-2的轴线,第二齿面4-2与第一齿面4-1倾斜设置。

实施例2

如图6-10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端面齿圈一3-1-5和端面齿圈二3-2-3的齿圈均由多道由第一活塞体3-1-1或第二活塞体3-2-1中部向外周壁方向延伸且环绕第一活塞3-1或第二活塞3-2轴心线依次等间隔均匀分布的齿条和位于相邻齿条之间的齿槽构成,端面齿圈一3-1-5的齿条和齿槽与端面齿圈二3-2-3的齿槽和齿条能相互对应嵌合;每个齿条均包括第一齿面4-1和第二齿面4-2,第一齿面4-1沿径向设置且平行于第一活塞3-1或第二活塞3-2的轴线,第二齿面4-2与第一齿面4-1倾斜设置。

如图8所示,当旋转上方的第二活塞3-2-1朝着上方的箭头方向旋转,下方的第一活塞朝着下方的箭头方向旋转,则能带动第一活塞旋转,反之则不能旋转。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任何改进或替换,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