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护理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1540发布日期:2020-09-23 01:2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护理病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护理病床。



背景技术:

婴儿在出生阶段的抵抗能力较弱,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患上疾病。现有的医院一般会将这些重症的婴儿放置于护理床内护理。现有护理床的床面大多为面,对于一些采取仰卧位的婴儿可以满足需求。但是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由于缺失安全感,这些婴儿比较喜欢采用蜷缩后俯趴的姿势来睡觉或休息。此时平整的床面会导致婴儿蜷缩起来的双腿无处安放,造成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婴儿护理床对婴儿的舒适性较差,不能自由改变婴儿姿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婴儿护理病床,包括支撑架、滑块、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的右半区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右侧壁和左侧壁,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凹槽,所述凹槽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均设有贯穿至支撑架外侧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

优选的,还包括看护罩与手托板,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壁设有卡槽,所述看护罩的底端卡嵌于所述卡槽,所述看护罩的前侧壁的左半区与后侧壁的左半区均设有开口,所述手托板的下边缘与所述开口的下侧边缘相铰接,所述手托板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看护罩能够使得婴儿处于稳定的环境中,而手托板的设计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在不拆下看护罩的前提下对婴儿进行简单护理,并在婴儿需要恢复仰卧位时便于对第一床板、第二床板进行复位操作。

优选的,还包括扎带与卡扣件,所述扎带设置于所述手托板的内侧面,所述卡扣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看护罩的开口下方,所述卡扣件用于控制所述手托板的转动角度。所述卡扣件旋转至竖直状态时所述手托板将所述开口封闭,所述卡扣件旋转至水平状态时所述手托板转动至与支撑架的上端面同平面。从而当婴儿需要打针或更换药剂时,只需旋转卡扣件至水平状态,将婴儿的手或脚通过扎带固定于手托板上,即可方便地进行护理。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长度大于所述滑槽的长度,所述滑块的外侧端面还设有拉环,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滑动滑块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折叠式床垫,所述折叠式床垫由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床垫铺设于所述第一床板上,所述第二床垫连接于所述第二床板上,所述第三床垫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的右半区。

优选的,所述折叠式床垫的材料为记忆海绵,从而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对折叠式床垫进行折叠。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设有电源和竖直设置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电动推杆控制所述支撑架的升降,从而能够调节婴儿护理病床的高度时,便于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

优选的,还包括桌板,所述折叠桌板水平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右侧壁,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安放医疗仪器或药品。

优选的,所述看护罩的左侧壁设有水平的导线槽。导线槽可以方便导管、设备线缆等的安放。

优选的,所述看护罩的材料为透明的pmma树脂,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更为直观地观察婴儿的状态。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支撑架的右半区设置凹槽,使得婴儿在需要采用俯卧姿势休息时能够将下肢安放于凹槽内,舒适安全;通过滑块与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的组合使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对支撑架的上端面形状进行切换,既能平躺,又能俯卧,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护理病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护理病床去除看护罩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护理病床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婴儿护理病床的看护罩的示意图;

附图中:1-支撑架;11-凹槽;12-滑槽;13-卡槽;14-第一床板;15-第二床板;2-滑块;21-拉环;3-折叠式床垫;4-看护罩;41-手托板;42-扎带;43-卡扣件;44-导线槽;5-电动推杆;6-折叠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护理病床,支撑架1的上端面的右半区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槽深应为150mm-300mm,以便于容纳婴儿蜷缩后的下肢。第一床板14的侧边铰接于凹槽11的右侧壁的上边缘,第二床板15的侧边铰接于凹槽11的左侧壁的上边缘。

凹槽11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均设有方形的滑槽12,滑槽12贯穿凹槽1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滑块2滑动连接于滑槽12内。滑块2相对支撑架1的外侧端面设有拉环21,医护人员通过推动拉环21,控制滑块2的端部是否凸出于凹槽11的侧壁。当滑块2的端部凸出于凹槽11的侧壁时,第一床板14和第二床板15下端面均与滑块2的端部相抵触,第一床板14和第二床板15由于滑块2的支撑而保持在水平状态,凹槽11被封闭,支撑架1的上端面为平整状;当滑块2的端部抽离出凹槽11时,第一床板14和第二床板15由于失去支撑而转入凹槽11内部,凹槽11被打开,支撑架1的上端面为阶梯状。

折叠式床垫3由第一床垫、第二床垫和第三床垫依次连接组成,第一床垫铺设于第一床板14上,第二床垫连接于第二床板15上,第三床垫连接于支撑架1的上端面的左半区。折叠式床垫3的材料为记忆海绵,从而能够方便地折叠或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当婴儿以仰卧位休息时,向内推动拉环21使得滑块2的端部凸出于凹槽11的侧壁。此时第一床板14与第二床板15由于滑块2端部的支撑而与支撑架1的上端面处于同平面,折叠式床垫也随之以平面状态铺设;当婴儿需要以俯卧位休息时,向外拉动拉环21将滑块2的端部抽离凹槽11,第一床板14与第二床板15由于失去支撑而转动至凹槽11内部,支撑架1的上端面形成阶梯状,此时第二床垫随着第二床板15的转动而贴合至凹槽11的左侧壁,第一床垫由于失去第一床板14的支撑,又受到第二床垫的牵引而落入凹槽11的底面,从而使得婴儿的下肢能够安放于凹槽11地面的第一床垫上,上肢能够趴在第三床垫上得到支撑,便于其上半身保持为竖直状态,从而减轻了医护人员或家长的负担。

支撑架1的下方设有电机和竖直设置的电动推杆5,电动推杆5的顶端与支撑架1的底端相连接。通过电动推杆5控制支撑架1的升降,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将床面调整到不同的高度。

折叠桌板6通过折叠杆而连接于支撑架1的右侧壁,当需要安放医用仪器或药剂时可以将折叠杆伸出,使得桌板形成水平状态,实用且方便。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一种婴儿护理病床,其特征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点在于:还包括看护罩4与手托板41,支撑架1的上端面的外缘设有卡槽13,看护罩4的底端卡嵌于卡槽13内。看护罩4的前侧壁与后侧壁均设有开口,手托板41覆盖于开口设置,手托板41的下边缘铰接于开口的下边缘。看护罩4能够使得婴儿处于稳定的环境中,而手托板41的设计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在不拆下看护罩4的前提下对婴儿进行简单护理,并在婴儿需要改变姿势时对第一床板14、第二床板15进行复位操作。

看护罩4的开口下方还设有卡扣件43,卡扣件43转动连接于看护罩4的开口下方,卡扣件43为椭圆形,卡扣件43的上端与手托板41的外侧面相抵触。当卡扣件43旋转至竖直状态时手托板41与看护罩4的前侧壁或后侧壁处于同一平面,使得看护罩4的开口被封闭;卡扣件43旋转至水平状态时手托板41由于失去抵触作用而能够向看护罩4的外侧翻转,直到与水平状态的卡扣件43相抵触,且此时手托板41与折叠式床垫3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手托板41的内侧面设有扎带42,从而当婴儿需要打针或更换药剂时,通过将婴儿的手或脚通过扎带42固定于手托板41上,即可方便地进行护理。

看护罩4的右侧壁设有水平的导线槽43,导线槽43贯通看护罩4的右侧壁,从而方便导管、设备线缆等的安放。看护罩4的材料为透明的pmma树脂,轻便且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更为直观地观察婴儿的状态。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任何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