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8777发布日期:2020-09-01 18:35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装置现已广泛应用于骨科腰椎手术术后,在患者进行骨科腰椎手术后医务人员需要使用负压引流装置将患者体内产生的积血抽出来,使得患者的手术部位不会因为积血过多而导致二次发病。

现有的负压引流装置现已广泛应用于骨科腰椎手术术后,但医疗市场上的一次性负压引流装置价格昂贵,负压大小不可调节,且管道相对较细,患者术后引流出来的血液凝固后极易堵塞管道,导致引流不畅,从而使得医务人员需要更换新的一次性负压引流装置对患者进行使用,从而加大了患者的康复费用。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可调节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造价昂贵和负压不可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包括引流器主体、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输血管和50ml注射器,所述引流器主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所述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的顶部另一侧嵌入连接有塑料注射头,所述塑料注射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输血管,所述输血管的另一侧嵌入连接有1ml注射器管,所述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的顶部一侧嵌入连接有针头,所述针头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调节器,所述引流器主体的一侧嵌入连接有50ml注射器,所述引流器主体的顶部一侧嵌入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输液管的中间部位贯穿连接有凹槽,所述输血管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的底部外围固定连接有螺纹口,所述上连接块的底部嵌入连接有连接管,所述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的顶部嵌入连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铝盖。

优选的,所述1ml注射器管的另一侧嵌套连接有橡胶套管。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块的底部内侧嵌入连接有下连接块。

优选的,由所述输液管、活塞、活动杆、凹槽和滚轮共同组成调压机构。

优选的,由所述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塑料注射头、输血管、1ml注射器管、针头、调节器和50ml注射器共同组成引流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可调节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调压机构使得医务人员在使用引流器主体对患者进行使用时,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引流出来的血量来对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内部的气压通过使用注射器进行适当的负压调节,从而使得患者在使用引流器主体时可以更好的将体内的积血或者血水引出体内。

2.该种可调节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引流机构可以大大的减少患者的治疗资金,因为该引流器主体都是由较为廉价的医疗用具组合而成的,所以该引流器主体的制造成本并不如市面上的负压引流器那样昂贵,从而使得家庭经济一般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该引流器主体进行引流,体现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器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器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引流器主体,101、橡胶塞,102、铝盖,103、橡胶套管,2、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3、塑料注射头,4、输血管,5、1ml注射器管,6、针头,7、调节器,8、50ml注射器,9、输液管,10、活塞,11、活动杆,12、凹槽,13、滚轮,14、上连接块,15、螺纹口,16、下连接块,17、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包括引流器主体1、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输血管4和50ml注射器8,引流器主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的顶部另一侧嵌入连接有塑料注射头3,塑料注射头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输血管4,输血管4的另一侧嵌入连接有1ml注射器管5,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的顶部一侧嵌入连接有针头6,针头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调节器7,引流器主体1的一侧嵌入连接有50ml注射器8,引流器主体1的顶部一侧嵌入连接有输液管9,输液管9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10,活塞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1,输液管9的中间部位贯穿连接有凹槽12,输血管4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14,上连接块14的底部外围固定连接有螺纹口15,上连接块14的底部嵌入连接有连接管17,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的顶部嵌入连接有橡胶塞101,橡胶塞101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铝盖102。

优选的,1ml注射器管5的另一侧嵌套连接有橡胶套管103,橡胶套管103的一侧套在1ml注射器管5的另一侧,橡胶套管103的另一侧在医务人员需要使用引流器主体1为患者进行引流时,医务人员需要将橡胶套管103套的另一侧套在患者术后伤口预留的引流管内,因为橡胶套管103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在医务人员使用橡胶套管103包裹在患者术后预留引流管时,医务人员可以将橡胶套管103的另一侧用手往预留引流管外围套,套上去之后,橡胶套管103的另一侧会稳稳的固定在预留引流管的外围,从而使得引流器主体1在进行使用时连接口处不会发生漏液的情况,体现了该装置的密闭性。

优选的,凹槽1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滚轮13,当医务人员需要去调节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的负压时,医务人员可以将调节器7内的滚轮13往另一侧进行旋转,在滚轮13往另一侧移动时,凹槽12内部的输液管9就会被滚轮13压住扁,从而使得输液管9的通气量被大大的减小,进而使得医务人员不能快速的抽动注射器8,使得医务人员需要缓慢的去抽动注射器8,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医务人员可以更好的对注射器8进行操作,从而使得医务人员可以更好的控制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的负压。

优选的,上连接块14的底部内侧嵌入连接有下连接块16,在使用引流器主体1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先将输血管4和连接管17进行连接,在连接时,医务人员需要先将输血管4一侧底部的上连接块14对好下连接块16,对好之后,医务人员再将上连接块14底部外围的螺纹口15对准下连接块16的螺纹柱,对好之后,医务人员再顺时针旋转上连接块14,使得螺纹口15缓慢的旋进下连接块16的螺纹柱内,当螺纹口15顺时针旋转到位之后,输血管4和连接管17就连接在一起了,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医务人员可以快速的将输血管4和连接块17进行固定。

优选的,由输液管9、活塞10、活动杆11、凹槽12和滚轮13共同组成调压机构,当医务人员在使用引流器主体1对患者进行引流时,医务人员需要通过注射器8对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部的压力进行调节,在对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进行调节时,医务人员需要先将滚轮13往另一侧移动,使得滚轮13和凹槽12的配合将输液管9的通气口压缩至最小,之后,医务人员再缓慢的将注射器8内部的活动杆11缓慢的往下拉,在活动杆11缓慢往下拉的同时活动杆11会缓慢的带动活塞10缓慢的往下移动,在活塞10缓慢的往下移动时,注射器8就会将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部的气体缓慢的抽出来,因为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的另一侧是直接连接在患者的引流管处的,所以当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部产生负压之后,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的另一侧就会缓慢的将患者体内的积血缓慢的抽出来,从而达到负压引流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医务人员在使用引流器主体1对患者进行使用时,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引流出来的血量来对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部的气压通过使用注射器8进行适当的负压调节,从而使得患者在使用引流器主体1时可以更好的将体内的积血或者血水引出体内,进而使得患者可以更快的进行康复。

优选的,由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塑料注射头3、输血管4、1ml注射器管5、针头6、调节器7和50ml注射器8共同组成引流机构,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在使用之前需要先将内部的液体放空,或者医务人员可以直接取一个已经使用过的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进行使用,之后,医务人员再将输血器的塑料注射头3从带有连接头的地方取下来,取下来之后,将输血管4与带有连接头的塑料注射头3进行固定连接,连接好之后,医务人员再取一根未使用的1ml注射器,之后将1ml注射器进行截断,只保留1ml注射器管5,截好之后,将1ml注射器管5固定在输血管4的另一侧,在1ml注射器管5固定好之后,医务人员将塑料注射头3插入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的顶部另一侧,之后,医务人员再取出一根未使用过的输液管,拿出来后医务人员再将输液管从墨菲氏滴管下10-15cm处剪断,剪断之后要保留调节器7,剪断之后,医务人员再取出一只50ml注射器8,将50ml注射器8的出口与输液管的剪口进行连接,连接好之后,医务人员再将针头6插进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的顶部一侧,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患者在使用引流器主体1进行负压引流时可以大大的减少治疗资金,因为该引流器主体1都是由较为廉价的医疗用具组合而成的,所以该引流器主体1的制造成本并不如市面上的负压引流器那样昂贵,从而使得患者的家庭经济一般也可以使用该引流器主体1进行引流,体现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首先,橡胶套管103的一侧套在1ml注射器管5的另一侧,橡胶套管103的另一侧在医务人员需要使用引流器主体1为患者进行引流时,医务人员需要将橡胶套管103套的另一侧套在患者术后伤口预留的引流管内,因为橡胶套管103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在医务人员使用橡胶套管103包裹在患者术后预留引流管时,医务人员可以将橡胶套管103的另一侧用手往预留引流管外围套,套上去之后,橡胶套管103的另一侧会稳稳的固定在预留引流管的外围,从而使得引流器主体1在进行使用时连接口处不会发生漏液的情况,体现了该装置的密闭性。

然后,当医务人员需要去调节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的负压时,医务人员可以将调节器7内的滚轮13往另一侧进行旋转,在滚轮13往另一侧移动时,凹槽12内部的输液管9就会被滚轮13压住扁,从而使得输液管9的通气量被大大的减小,进而使得医务人员不能快速的抽动注射器8,使得医务人员需要缓慢的去抽动注射器8,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医务人员可以更好的对注射器8进行操作,从而使得医务人员可以更好的控制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的负压。

接着,在使用引流器主体1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先将输血管4和连接管17进行连接,在连接时,医务人员需要先将输血管4一侧底部的上连接块14对好下连接块16,对好之后,医务人员再将上连接块14底部外围的螺纹口15对准下连接块16的螺纹柱,对好之后,医务人员再顺时针旋转上连接块14,使得螺纹口15缓慢的旋进下连接块16的螺纹柱内,当螺纹口15顺时针旋转到位之后,输血管4和连接管17就连接在一起了,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医务人员可以快速的将输血管4和连接块17进行固定。

紧接着,当医务人员在使用引流器主体1对患者进行引流时,医务人员需要通过注射器8对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部的压力进行调节,在对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进行调节时,医务人员需要先将滚轮13往另一侧移动,使得滚轮13和凹槽12的配合将输液管9的通气口压缩至最小,之后,医务人员再缓慢的将注射器8内部的活动杆11缓慢的往下拉,在活动杆11缓慢往下拉的同时活动杆11会缓慢的带动活塞10缓慢的往下移动,在活塞10缓慢的往下移动时,注射器8就会将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部的气体缓慢的抽出来,因为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的另一侧是直接连接在患者的引流管处的,所以当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部产生负压之后,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的另一侧就会缓慢的将患者体内的积血缓慢的抽出来,从而达到负压引流的效果,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医务人员在使用引流器主体1对患者进行使用时,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引流出来的血量来对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内部的气压通过使用注射器8进行适当的负压调节,从而使得患者在使用引流器主体1时可以更好的将体内的积血或者血水引出体内,进而使得患者可以更快的进行康复。

最后,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在使用之前需要先将内部的液体放空,或者医务人员可以直接取一个已经使用过的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进行使用,之后,医务人员再将输血器的塑料注射头3从带有连接头的地方取下来,取下来之后,将输血管4与带有连接头的塑料注射头3进行固定连接,连接好之后,医务人员再取一根未使用的1ml注射器,之后将1ml注射器进行截断,只保留1ml注射器管5,截好之后,将1ml注射器管5固定在输血管4的另一侧,在1ml注射器管5固定好之后,医务人员将塑料注射头3插入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的顶部另一侧,之后,医务人员再取出一根未使用过的输液管,拿出来后医务人员再将输液管从墨菲氏滴管下10-15cm处剪断,剪断之后要保留调节器7,剪断之后,医务人员再取出一只50ml注射器8,将50ml注射器8的出口与输液管的剪口进行连接,连接好之后,医务人员再将针头6插进500ml灭菌注射用水瓶2的顶部一侧,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患者在使用引流器主体1进行负压引流时可以大大的减少治疗资金,因为该引流器主体1都是由较为廉价的医疗用具组合而成的,所以该引流器主体1的制造成本并不如市面上的负压引流器那样昂贵,从而使得患者的家庭经济一般也可以使用该引流器主体1进行引流,体现了该装置的实用性,这就是该种可调节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