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8139发布日期:2020-09-15 19:2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床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护理床是根据病人的卧床生活习性和治疗需要而设计的设备,其对于失去自理能力而长期卧床的患者极为重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出现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及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现有的护理床其床体主要由位于三条并列的床板组件构成,分别为中间床板组件及两个侧床板组件,中间床板组件对应支撑的为人的背部,侧床板组件对应支撑人的手臂,且中间床板组件为转动安装于床架上,以便于由动力机构带动中间床板组件向两侧转动,使患者翻身或侧翻;然而目前护理床中的动力机构在驱动中间床板组件转动时,侧床板组件并不会随之转动,此类护理床存在的缺陷在于:中间床板组件朝侧床板组件方向转动以带动患者翻身时,中间床板组件和侧床板组件处于一者运动,一者静止的状态,该种配合方式容易出现翻身的病人滑向侧面,不具备侧向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护理床容易出现翻身的病人滑向侧面的问题,现提供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所述护理床具有床架、左侧床板组件、中间床板组件及右侧床板组件,所述中间床板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床板组件和右侧床板组件铰接,该床板联动装置包括:

支撑横梁,转动安装在床架上,所述中间床板组件相对固定在支撑横梁的中间部位,所述左侧床板组件和右侧床板组件均搭接在支撑横梁上;

左支撑杆,配置在左侧床板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左侧床板组件;

右支撑杆,配置在右侧床板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右侧床板组件;

左连杆机构,位于左支撑杆与支撑横梁之间,所述左连杆机构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支撑杆下移;

以及右连杆机构,位于右支撑杆与与支撑横梁之间,所述右连杆机构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支撑杆下移。

本方案中支撑横梁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时,左侧床板组件会被左支撑杆所支撑,左侧床板组件则会向中间床板组件方向翘起,使左侧床板组件能够挡住向左翻身的病人,且左支撑杆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左支撑杆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左侧床板组件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组件和左侧床板组件夹伤;

同样,支撑横梁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时,右侧床板组件会被右支撑杆所支撑,右侧床板组件则会向中间床板组件方向翘起,使右侧床板组件能够挡住向右翻身的病人,且右支撑杆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右支撑杆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右侧床板组件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组件和右侧床板组件夹伤。

进一步地,所述左连杆机构包括左主动杆、左传动杆及左从动杆,所述左主动杆与支撑横梁固定连接,且与左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左传动杆的另一端和左从动杆的底端铰接,所述左从动杆的中间部位转动安装在床架上,所述左从动杆的顶端设置所述左支撑杆;

支撑横梁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时,支撑横梁会拉动左传动杆,并由左传动杆拉动左从动杆围绕其与床架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进行转动,从而使左支撑杆下移;

所述右连杆机构包括右主动杆、右传动杆及右从动杆,所述右主动杆与支撑横梁固定连接,且与右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传动杆的另一端和右从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从动杆的中间部位转动安装在床架上,所述右从动杆的顶端设置所述右支撑杆;

支撑横梁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时,支撑横梁会拉动右传动杆,并由右传动杆拉动右从动杆围绕其与床架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进行转动,从而使右支撑杆下移。

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杆通过卡接固定、焊接固定或螺钉固定在左从动杆上,所述右支撑杆通过卡接固定、焊接固定或螺钉固定在右从动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左主动杆和右主动杆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左主动杆和右主动杆通过焊接固定或螺钉固定在支撑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其利用在中间床板组件向左或向右转动以带动患者翻身时,左床板组件或右床板组件均能够相应的翘起,以此挡住翻身的病人,防止翻身的病人出现滑向侧面的现象,同时在左连杆机构或右连杆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左侧床板组件或右侧床板组件相应的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以防止患者夹伤,从而实现同时具备侧向防护及防夹伤的功能,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能,市场前景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平铺时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向左翻身时的一侧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向左翻身时的的另一侧三维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向左翻身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中左连杆机构及右连杆机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中:1、床架,1-1、支撑横梁,2、左侧床板组件,3、中间床板组件,4、右侧床板组件,5、左支撑杆,6、右支撑杆;

7、左连杆机构,7-1、左主动杆,7-2、左传动杆,7-3、左从动杆;

8、右连杆机构,8-1、右主动杆,8-2、右传动杆,8-3、右从动杆;

9、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所述护理床具有床架1、左侧床板组件2、中间床板组件3及右侧床板组件4,所述中间床板组件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床板组件2和右侧床板组件4铰接,该床板联动装置包括:

支撑横梁1-1,转动安装在床架1上,所述中间床板组件3固定在支撑横梁1-1的中间部位,所述左侧床板组件2和右侧床板组件4均搭接在支撑横梁1-1上;

左支撑杆5,配置在左侧床板组件2的下方,用于支撑左侧床板组件2;

右支撑杆6,配置在右侧床板组件4的下方,用于支撑右侧床板组件4;

左连杆机构7,位于左支撑杆5与支撑横梁1-1之间,所述左连杆机构7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1-1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支撑杆5下移;

以及右连杆机构8,位于右支撑杆6与支撑横梁1-1之间,所述右连杆机构8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1-1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支撑杆6下移。

所述左连杆机构7包括左主动杆7-1、左传动杆7-2及左从动杆7-3,所述左主动杆7-1与支撑横梁1-1固定连接,且与左传动杆7-2的一端转动连接,左传动杆7-2的另一端和左从动杆7-3的底端铰接,所述左从动杆7-3的中间部位转动安装在床架1上,所述左从动杆7-3的顶端设置所述左支撑杆5;

支撑横梁1-1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时,支撑横梁1-1会拉动左传动杆7-2,并由左传动杆7-2拉动左从动杆7-3围绕其与床架1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进行转动,从而使左支撑杆5下移;

所述右连杆机构8包括右主动杆8-1、右传动杆8-2及右从动杆8-3,所述右主动杆8-1与支撑横梁1-1固定连接,且与右传动杆8-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传动杆8-2的另一端和右从动杆8-3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从动杆8-3的中间部位转动安装在床架1上,所述右从动杆8-3的顶端设置所述右支撑杆6;

支撑横梁1-1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时,支撑横梁1-1会拉动右传动杆8-2,并由右传动杆8-2拉动右从动杆8-3围绕其与床架1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进行转动,从而使右支撑杆6下移。

本实施例中左支撑杆5可通过卡接固定、焊接固定或螺钉固定在左从动杆7-3上,右支撑杆6可通过卡接固定、焊接固定或螺钉固定在右从动杆8-3上。

本实施例中左主动杆7-1和右主动杆8-1可采用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左主动杆7-1和右主动杆8-1分布单独设置,具体地,左主动杆7-1和右主动杆8-1可通过焊接固定或螺钉固定在支撑横梁1-1上。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床板组件3即可以选择固定在支撑横梁1-1的中间部位,也可以为固定在护理床的动力总成中的驱动轴9上,驱动轴9转动设置在床架1上,且与支撑横梁1-1固定连接。

上述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时,左侧床板组件2、中间床板组件3及右侧床板组件4为平铺状态;

护理床的动力总成带动中间床板沿逆时针方向向左侧转动使患者向左翻身时,左侧床板组件2会左支撑杆5所支撑,并向中间床板组件3方向翘起,使左侧床板组件2能够挡住向左翻身的病人,且左支撑杆5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左支撑杆5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左侧床板组件2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组件3和左侧床板组件2夹伤;

同样,护理床的动力总成带动中间床板沿顺时针方向向右侧转动使患者向右翻身时,右侧床板组件4会被右支撑杆6所支撑,并向中间床板组件3方向翘起,使右侧床板组件4能够挡住向右翻身的病人,且右支撑杆6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右支撑杆6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右侧床板组件4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组件3和右侧床板组件4夹伤。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