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隆胸整形手术的新型内窥镜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0725发布日期:2020-09-11 22:0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隆胸整形手术的新型内窥镜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隆胸整形手术的新型内窥镜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窥镜的使用效果,也标志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水平。最早的内窥镜被应用于直肠检查。医生在病人的肛门内插入一根硬管,借助于蜡烛的光亮,观察直肠的病变。这种方法所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险很大。尽管有这些缺点,内窥镜检查一直在继续应用与发展,并逐渐设计出很多不同用途与不同类型的器械。

在隆胸手术过程中,需要采用内窥镜对胸部内的某些结构进行探查,特别是在注射或者抽脂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内窥镜对内部进行检查。现有技术中,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护士进行手持操控,操作繁琐,精度低,当需要变换视野或角度时,需要不停地进行变换位置,不便于医生进行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隆胸整形手术的新型内窥镜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隆胸整形手术的新型内窥镜调节装置,包括底座,其结构要点在于:底座上设有前后向调节组件、上下向调节组件、左右向调节组件、俯仰角度调节组件、旋转角度调节组件和夹持组件;

前后向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输出端相连接的丝杆以及可以沿着丝杠移动的第一基座,其中第一电机安装在底座的一侧,且底座内设有用于第一基座移动的滑槽;

上下向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基座上方的纵向电动伸缩杆以及固定在纵向电动伸缩杆上方的第二基座;

左右向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二基座右侧的横向电动伸缩杆以及固定在横向电动伸缩杆右侧的第三基座;

俯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通过转轴与第三基座转动连接的第四基座以及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安装在第四基座的一侧;

旋转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三电机、与第三电机输出端相连接的主锥齿轮、与主锥齿轮啮合的从锥齿轮以及与从锥齿轮相连接的连接杆,第四基座内设有用于安装主锥齿轮和从锥齿轮的安装腔,其中第三电机安装在第四基座的上方并用于驱动主锥齿轮转动,且第四基座的右侧设有与连接杆适配的安装孔;

夹持组件包括与连接杆相连接的u型框以及与u型框螺纹连接的调节旋钮。

作为优选的,底座上设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分别与第一电机、纵向电动伸缩杆、横向电动伸缩杆、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快速调节内窥镜的位置、高度、俯仰角度和旋转角度,满足内窥镜使用过程中对不同视野或角度的需求,智能化操控,大大提高操作精度,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不会由于经常变换位置而影响医生观察,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电机,3-丝杠,4-第一基座,5-滑槽,6-纵向电动伸缩杆,7-第二基座,8-横向电动伸缩杆,9-第三基座,10-转轴,11-第四基座,12-第三电机,13-主锥齿轮,14-从锥齿轮,15-连接杆,16-安装腔,17-安装孔,18-u型框,19-调节旋钮,20-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隆胸整形手术的新型内窥镜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前后向调节组件、上下向调节组件、左右向调节组件、俯仰角度调节组件、旋转角度调节组件和夹持组件;

所述的前后向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与第一电机2输出端相连接的丝杆3以及可以沿着丝杠3移动的第一基座4,其中第一电机2安装在底座1的一侧,且底座1内设有用于第一基座4移动的滑槽5;

所述的上下向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基座1上方的纵向电动伸缩杆6以及固定在纵向电动伸缩杆6上方的第二基座7;

所述的左右向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二基座7右侧的横向电动伸缩杆8以及固定在横向电动伸缩杆8右侧的第三基座9;

所述的俯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通过转轴10与第三基座9转动连接的第四基座11以及用于驱动转轴10转动的第二电机(图中为显示),且第二电机安装在第四基座11的一侧;

所述的旋转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三电机12、与第三电机12输出端相连接的主锥齿轮13、与主锥齿轮13啮合的从锥齿轮14以及与从锥齿轮14相连接的连接杆15,所述的第四基座11内设有用于安装主锥齿轮13和从锥齿轮14的安装腔16,其中第三电机12安装在第四基座11的上方并用于驱动主锥齿轮13转动,且第四基座11的右侧设有与连接杆15适配的安装孔17;

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与连接杆15相连接的u型框18以及与u型框18螺纹连接的调节旋钮19。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控制面板20,且控制面板20分别与第一电机2、纵向电动伸缩杆6、横向电动伸缩杆8、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12相连接。

控制面板20是由显示屏和操作按钮组成的人机对话界面,通过操作按钮可以控制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12的启停以及纵向电动伸缩杆6和横向电动伸缩杆8的升降,将内窥镜固定在u型框内,从而调节内窥镜的位置、高度、俯仰角度和旋转角度,以满足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快速调节内窥镜的位置、高度、俯仰角度和旋转角度,满足内窥镜使用过程中对不同视野或角度的需求,智能化操控,大大提高操作精度,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不会由于经常变换位置而影响医生观察,具有推广价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