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空气栓塞及流血的动静脉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8904发布日期:2020-09-11 22:4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空气栓塞及流血的动静脉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空气栓塞及流血的动静脉穿刺针。



背景技术:

动静脉穿刺技术是一种临床上基本的医疗操作技术,常应用在血液透析、连续输液埋针或者其他的临床血液净化过程中。目前动静脉的穿刺过程通常是利用注射器辅助穿刺针完成的,通过将穿刺针穿刺到静脉后,取下注射器再植入引导钢丝即可。

目前,现有的穿刺针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一是在对儿童进行深静脉穿刺时,儿童的配合度较低,通常会出现哭闹的现象,在穿刺过程中,如果儿童哭闹严重,其呼吸时肺部的其容量增大,使得其在吸气的过程中容易进气造成空气栓塞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会造成猝死;二是在进行透析介入穿刺时,通常情况下可根据血液颜色判断动静脉血,但对于插气管导管的病人,由于呼吸机给氧气,其氧气的吸入浓度比正常高一倍以上,所以血液颜色是偏红的,使得动静脉难以区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防空气栓塞及流血的动静脉穿刺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空气栓塞及流血的动静脉穿刺针,包括针筒,针筒的前端固接有针头,针头可拆卸连接有穿刺针尖,针头的内部设有单向正压活瓣,针头的侧部连通有观测管,观测管连接有用于测定观测管内血液压力的压力表。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中,针筒用于辅助穿刺针尖进行穿刺,由于穿刺针尖是可拆卸连接在针头上的,当穿刺针尖穿刺到深静脉内之后,可将针筒取下,再植入引导钢丝即可。由于本技术方案中针头的内部设置有单向正压活瓣,它可以阻止外界空气进入穿刺针尖内,避免了外界空气进入人体内造成空气栓塞的安全隐患问题,尤其是当穿刺的对象是儿童时,儿童在穿刺过程中会哭闹而用力吸气,此时会增加空气栓塞的出现的风险,本方案对儿童穿刺时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当进行透析穿刺时,通常透析的部位为尾骨附近且需要患者采用半蹲位进行穿刺,导致穿刺部位的压强较大,在穿刺时非常容易出现血液外溅的问题,本方案中的单向正压活瓣的设计还能够避免透析穿刺过程中血液外溅的问题。

此外,观测管在穿刺过程中会涌入血液,通常情况下可根据血液颜色判断动、静脉血,静脉血颜色较浅、动脉血颜色较深。但是在插气管导管的病人,呼吸机给氧气,吸入浓度比正常高一倍以上,所以血液颜色是偏深红的,这时动静脉就不容易判断。本技术方案通过在透明连接管上设置一个单独显示的压力表,根据压力数值就可以判断穿刺位置是股动脉还是股静脉,通常静脉压力小于20mmhg,动脉压力大于60mmhg。

进一步,观测管远离针头的一端内部也设有单向正压活瓣。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观测管的尾端设置单向正压活瓣能够避免空气从观测管进入人体内,进而进一步避免穿刺过程中空气栓塞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穿刺针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穿刺针尖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引导钢丝的容纳槽。

本技术方案中,穿刺针尖内的容纳槽用于容纳引导钢丝,使得在穿入引导钢丝时,能够规范引导钢丝的穿刺路径。

进一步,针头与穿刺针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针头的外壁周向设有外螺纹,针尖上固接有与之连通的连接帽,连接帽内设有可与针头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针头与穿刺针尖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套设连接的方式而言能够增加连接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提高针头与穿刺之间的气密性,进一步避免空气进入人体造成空气栓塞的问题。

进一步,观测管为透明软管。

本技术方案中,将观测管设置成透明软管,操作人员可通过透明软管来观测其内壁血液的颜色,进行辅助的辨别动脉血和静脉血,而且将其设置成软管的形式使用时可对齐随意进行弯折,操作方便。

进一步,针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接有针柄。

本技术方案中的穿刺针除了可用作动静脉穿刺之外,还可用于常规的注射用,活塞以及针柄能够方便注射用时对注射液进行推注,使用功能多样。

进一步,活塞远离针柄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弧形凸块,所述针筒靠近针头的一端内部固接有与弧形凸块配合的连接台,连接台上设置有内凹的弧形凹槽,连接台上设置有贯穿的与针头连通的连接槽。

本技术方案中弧形凸块和连接台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其在用作注射用时,能够将注射液推尽,避免注射剂量不足,连接槽的设置能够为注射液的流动提供通道。

进一步,针筒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支撑压力表的支撑架。

本技术方案中,支撑架用于支撑压力表,保证压力表连接稳定,进而便于读数。

进一步,针筒远离针头的一端的外壁设有防滑纹。

本技术方案中,防滑纹的设计能够增加医护人员的手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避免在穿刺或注射过程中出现打滑的问题。

进一步,针筒的外壁沿针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

本技术方案中,刻度线的设置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注射剂量进行观测和确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1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针筒1、针头2、穿刺针尖3、单向正压活瓣4、观测管5、压力表6、容纳槽7、外螺纹8、连接帽9、活塞10、针柄11、连接台12、连接槽13、支撑架14、防滑纹15、刻度线16、凸棱17。

实施例1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图3所示:一种防空气栓塞及流血的动静脉穿刺针,包括针筒1,针筒1的前端固接有与之连通的针头2,针头2的左端可拆卸连接有穿刺针尖3,穿刺针尖3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引导钢丝的横向的容纳槽7。针头2与穿刺针尖3的具体可拆卸连接方式为:针尖上固接有连接帽9,通过将连接帽9套设在针头2的左端能够实现针头2与连接帽9的连接。

针头2的内部过盈配合连接有单向正压活瓣4,针头2的侧部连通有观测管5,观测管5为透明软管,观测管5上固接有用于测定观测管5内血液压力的压力表6(华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量范围:(0-40)kpa,(0-300)mmhg),本实施例中的压力表6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测血液压力的压力表6,未涉及压力表6结构的改进。观测管5远离针头2的一端内部也过盈配合连接有单向正压活瓣。针筒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用于支撑压力表6的支撑架14,支撑架14包括螺纹连接在针筒1外壁上的支撑座,支撑座上固接有半环状的架体,架体上设置有用于卡设压力表6的卡槽。

针筒1的内部左端固接有连接台12,连接台12的右端设置有弧形凹槽,连接台12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的与针头2连通的连接槽13。针筒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0,活塞10的左端一体成型连接有向左凸出的与弧形凹槽配合的弧形凸块,活塞10上固接有针柄11。针筒1远离针头2的一端的外壁粘接有防滑纹15。针筒1的外壁沿针筒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16。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穿刺时,操作人员首先将活塞10的左端的弧形凸块抵靠在连接台12的弧形凹槽上,保证两者紧密抵靠,尽量避免内部留存气体。而后操作人员手持针筒1进行穿刺,在此过程中,由于防滑纹15的设计能够增加医护人员的手与针筒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穿刺时出现打滑的问题。穿刺时,将穿刺针尖3穿刺到患者的深静脉内,穿刺后,将针头2从连接帽9上拔出取下,而后将引导钢丝沿穿刺针尖3上的容纳槽7植入即可,操作方便。

由于本技术方案中针头2的内部设置有单向正压活瓣4,它可以阻止外界空气进入穿刺针尖3内,避免了外界空气进入人体内造成空气栓塞的安全隐患问题,尤其是当穿刺的对象是儿童时,儿童在穿刺过程中会哭闹而用力吸气,此时会增加空气栓塞的出现的风险,本方案对儿童穿刺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当进行透析穿刺时,通常透析的部位为尾骨附近且需要患者采用半蹲位进行穿刺,导致穿刺部位的压强较大,在穿刺时非常容易出现血液外溅的问题,本方案中的单向正压活瓣4的设计还能够避免透析穿刺过程中血液外溅的问题。

在穿刺过程中,观测管5内会涌入血液,通常情况下可根据血液颜色判断动、静脉血,静脉血颜色较浅、动脉血颜色较深。但是在插气管导管的病人,呼吸机给氧气,吸入浓度比正常高一倍以上,所以血液颜色是偏深红的,这时动静脉就不容易判断。通过在透明连接管上设置一个单独显示的压力表6,根据压力数值就可以判断穿刺位置是股动脉还是股静脉,通常静脉压力小于20mmhg,动脉压力大于60mmhg。

而且,本技术方案的穿刺针还能够用作普通注射用,在进行普通注射时,操作人员按照常规的注射器的使用方法使用即可,功能多样。

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在穿刺过程中容易出现空气栓塞的安全隐患问题,而且能够实现穿刺过程中鉴别动脉及静脉。

实施例2

结合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中针头2与穿刺针尖3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针头2的外壁周向设有外螺纹8,针尖上固接有与之连通的连接帽9,连接帽9内设有可与针头2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连接帽9的外壁设置有四个凸棱17。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针头2与穿刺针尖3之间的连接方式设置成螺纹连接,相较于实施例1中的直接套设的连接方式而言,不仅能够增加连接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提高针头2与穿刺之间的气密性,进一步避免空气进入人体造成空气栓塞的问题。此外,凸棱17的设计能够方便在医护人员在旋转针头2的过程中握持穿刺针尖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