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弹性纱布绷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11304发布日期:2020-11-13 13:11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弹性纱布绷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绷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弹性纱布绷带。



背景技术:

绷带是医学上常用的工具之一,其多用于清理或包扎伤口。一般绷带为成卷的带状,包扎伤口时一般需要医护人员一层层的缠绕包扎。包扎过紧透气性变差,且新生肉芽容易和绷带长到一起,影响伤口的愈合;包扎过松会导致细菌进入伤口位置甚至绷带脱落。并且,现有的绷带一般不具有弹性,延展性差,不利于可靠地包扎固定患者的伤口处或患处,特别是在包扎患者的活动关节处,纱布绷带长时间使用易发生形变而被撑大,使绷带在患处呈活动的状态,难以起到持续可靠的包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弹性纱布绷带,其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能够更加可靠地包扎和固定患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医用弹性纱布绷带,包括第一面层及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及第二面层之间还铺设有弹性层,所述第一面层、弹性层及第二面层之间穿设有连接线,且所述连接线依次穿过第一面层、弹性层及第二面层设置;所述第一面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相互交错组成,所述第二面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相互交错组成,且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的相交点相互锁定,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的相交点相互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的相交点通过相互打结的形式被锁定;所述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的相交点通过相互打结的形式被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为氨纶丝层。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为丙纶纤维或天然植物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层与弹性层之间以及第二面层与弹性层之间均采用热压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层及第二面层均采用脱脂纱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层的外表面涂覆有热塑性树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绷带通过将第一面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相互交错设置,第二面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相互交错设置,且相交点均相互锁定,使得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均具有更强的拉伸强度及回复率,不易发生变形,可持续可靠的包扎;同时多个相交的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之间形成多个独立的透气单元,多个相交的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之间形成多个独立的透气单元,提高了第一面层及第二面层的透气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面层及第二面层之间铺设有弹性层,增强了绷带整体的弹性,同时通过连接线依次将将第一面层、弹性层及第二面层穿设连接,增强了绷带整体的连接强度及弹性回复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绷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面层,11-第一经线,12-第一纬线,2-弹性层,3-第二面层,31-第二经线,32-第二纬线,4-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弹性纱布绷带,包括第一面层1及第二面层3,所述第一面层1及第二面层3之间还铺设有弹性层2,所述第一面层1、弹性层2及第二面层3之间穿设有连接线4,且所述连接线4依次穿过第一面层1、弹性层2及第二面层3设置;所述第一面层1由第一经线11和第一纬线12相互交错组成,所述第二面层3由第二经线31和第二纬线32相互交错组成,且所述第一经线11和第一纬线12的相交点相互锁定,第二经线31和第二纬线32的相交点相互锁定。

本实用新型绷带在使用时将第一面层1与患处直接接触,通过将第一面层1由第一经线11和第一纬线12相互交错设置,第二面层3由第二经线31和第二纬线32相互交错设置,且相交点均相互锁定,使得第一面层1和第二面层3均具有更强的拉伸强度及回复率,不易发生变形,可持续可靠的包扎,且在第一面层1及第二面层3之间还铺设有弹性层2,增强了绷带整体的弹性;同时多个相交的第一经线11和第一纬线12之间形成多个独立的透气单元,多个相交的第二经线31和第二纬线32之间形成多个独立的透气单元,提高了第一面层1及第二面层3的透气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经线11和第一纬线12的相交点通过相互打结的形式被锁定;所述第二经线31和第二纬线32的相交点通过相互打结的形式被锁定。通过打结锁定的形式,使得第一层及第二面层3在使用时,包扎更稳固,不易发生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层2为氨纶丝层。氨纶弹性优异、延伸性好、弹性回复率高,铺设在第一面层1及第二面层3之间,使得绷带整体的延展性更好,在满足绷带具有较好的弹性延伸的前提下,即使绷带在患处呈活动的状态,因其较高的弹性回复率,也可以起到持续可靠的包扎效果,不易发生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4为丙纶纤维或天然植物纤维。通过将丙纶纤维或天然植物纤维依次穿过第一面层1、氨纶丝层2及第二面层3,增强了第一面层1、氨纶丝层2及第二面层3之间的连接强度及弹性回复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层1与弹性层2之间以及第二面层3与弹性层2之间均采用热压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层1及第二面层3均采用脱脂纱线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层3的外表面涂覆有热塑性树脂层。增加了绷带的抗击性,不易断裂,固定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绷带通过将第一面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相互交错设置,第二面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相互交错设置,且相交点均相互锁定,使得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均具有更强的拉伸强度及回复率,不易发生变形,可持续可靠的包扎;同时多个相交的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之间形成多个独立的透气单元,多个相交的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之间形成多个独立的透气单元,提高了第一面层及第二面层的透气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