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0115发布日期:2020-09-23 01:2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



背景技术:

上肢创伤或手术后常出现肢体肿胀,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使肢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血液供应,严重时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上肢骨折或术后的病人,通常需要将上肢抬高,使之高于心脏水平10~15厘米,有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和疼痛,从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垫枕头衣物或是三角托板的方式抬高上肢。采用枕头垫高的方式,上肢易自然滑落,无法起到有效的抬高作用,并且枕头衣物的高度高低不平,易引发患者的不适以及影响康复。此外,枕头垫高时,除了与枕头接触的位置能够承托受力,手臂的其余部位都处于悬空状态,易造成患者手臂酸胀不适。

而采用三角托板的方式,是将患肢的上臂和前臂都固定在托板上,在固定之后,患者只能以伸直上肢的姿势卧床,不能站立或坐立,手臂也无法进行屈肘动作。三角托板的方式存在着以下缺陷:其一,由于患者只能长期保持卧姿,无法变换其他体位,使用方式非常固定,不够灵活,并且长期保持卧姿,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不利于康复。其二,三角托板长时间与皮肤接触,透气性差,导致接触位置的皮肤不适。其三,在采用三角托板固定患肢时的操作步骤相对繁琐,使用时较为麻烦。

综上所述,目前没有专用于抬高患肢的装置,而临床上用于抬高患肢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垫高、固定和保护患肢,在垫高患肢后,患者可调整体位,在使用时更加灵活,并且更为舒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包括软质材料制成、且呈“l”形的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一与所述本体同向延伸的、用于放置手臂的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包括用于放置上臂的水平段和用于固定前臂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底部与所述本体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0-20cm;所述放置孔的侧壁设有用于供手臂插入的开口,所述开口自所述放置孔的侧壁延伸至所述本体的内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若干与所述放置孔相通的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还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毛面和勾面分别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开口的末端向两侧延伸形成敞口。

优选地,所述水平段底部在与所述竖直段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承托肘部的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本体外部的布套。

优选地,所述本体由海绵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放置孔的孔径为14-16cm。

优选地,所述放置孔与所述本体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2cm。

优选地,所述开口的宽度为2-4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患肢从开口处伸入放置孔内,将上臂放置在水平段内,将前臂固定在竖直段内。由于本体底部具有一定的厚度,患肢在伸入放置孔内后会被垫高,起到抬高患肢的作用,另一方面,放置孔可以包裹患肢,起到一定的保护和固定作用,防止患肢移动造成二次损伤。并且,患者在将患肢放入本体内后,可以携带着本体走动,也可保持卧姿、坐姿或站姿,在使用时更为灵活,避免了患者长期保持单一体位,患者可以自由变换体位,使患者更加舒适,并且也更有利于患肢的康复。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只需将患肢伸入放置孔内,通过放置孔的侧壁对患肢进行固定,无需采用缠绕绑缚的方式,在使用时非常方便,可以大大简化固定患肢的操作,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2、本体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若干与放置孔相通的透气孔。透气孔用于患肢的透气散热。

3、开口的两侧设有魔术贴,魔术贴可在患肢伸入放置孔内后贴合,防止患肢从开口处脱离放置孔,魔术贴可以使得患肢的固定更加稳固,防止患肢移位造成二次损伤。

4、开口的末端向两侧延伸形成敞口,敞口增大了开口末端的宽度,便于患肢伸入开口内。

5、水平段底部在与竖直段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承托肘部的凹陷部,当患肢伸入放置孔内时,前臂与上臂近似呈垂直状态,肘部正好位于水平段底部与竖直段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在该处设置凹陷部用于承托肘部。一方面可以使肘部承托稳固,进而使患肢固定稳固,另一方面可以减轻肘部因长期受重力作用造成局部的不适感。

6、本实用新型在本体的外部还套有布套,布套可以方便更换清洗,也可以防止患肢患处外流的液体污染床被等,保持卫生清洁。

7、本体由海绵材料制成,海绵材料质软,可以包覆保护患肢,并且经济适用,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2-放置孔,21-水平段,22-竖直段,3-开口,4-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医用骨科上肢抬高架,包括软质材料制成的本体1,本体1呈“l”形。本体1上设有与本体1同向延伸的、用于放置手臂的放置孔2。所述放置孔2包括用于放置上臂的水平段21和用于固定前臂的竖直段22;所述水平段21的底部与所述本体1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0-20cm;所述放置孔2的侧壁设有用于供手臂插入的开口3,所述开口3自所述放置孔2的侧壁延伸至所述本体1的内侧面上。

放置孔2为圆形孔,其孔径为14-16cm,上述大小的放置孔2,其孔径大于成年人的臂围,患肢可以伸入放置孔2内,且又能对患肢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放置孔2的边缘与本体1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2cm。该结构方便患肢穿过开口3进入放置孔2内。

开口3的宽度为2-4cm,可以方便患肢撑开开口3,并且在患肢进入放置孔2内后不容易从内部撑开。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患肢从侧面伸入开口3处,撑开开口3(由于本体1是软质材料制成,受力易变形,容易撑开,所以不会给患肢造成痛感),患肢穿过开口3进入到放置孔2中,使患肢的上臂放置在水平段21内,前臂固定在竖直段22内。患肢在伸入放置孔2内后,开口3重新收缩,患肢呈弯曲状态放置在放置孔2内。本体1的底面则可以放置在病床或桌子上。由于水平段21的底部与本体1底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使得患肢在放入放置孔2内后能起到有效的抬高作用。

另一方面,放置孔2可以包裹患肢,可以通过放置孔2的侧壁对患肢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对患肢起到一定的保护和固定作用,防止患肢移动造成二次损伤。

并且,本实施例的上肢抬高架在使用时,无需与病床等绑缚缠绕,只需将本体1底面放置在一平齐台面上即可,并且本体1的外形体积也与一般的枕头相似。患者在将患肢放入本体1内后,可以携带着本体1走动,也可保持卧姿、坐姿或站姿,在使用时更为灵活,避免了患者长期保持单一体位,患者可以自由变换体位,使患者更加舒适,并且也更有利于患肢的康复。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只需将患肢伸入放置孔2内,通过放置孔2的侧壁对患肢进行固定,无需采用缠绕绑缚的方式,在使用时非常方便,可以大大简化固定患肢的操作,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如图1所示,本体1的左右侧面上各设有三个与所述放置孔2相通的透气孔4,透气孔4用于患肢的透气散热。

患肢从侧面插入开口3处,也可以从开口3处脱离放置孔2。因此在开口3的两侧分别设置魔术贴(图中未示出)的毛面和勾面。在患肢伸入开口3处时,撕开魔术贴,待患肢伸入放置孔2内后,贴合魔术贴,防止患肢从开口3处脱离放置孔2,魔术贴可以使得患肢的固定更加稳固,防止患肢移位造成二次损伤。

开口3的末端向两侧延伸形成敞口,使得开口3末端的宽度逐渐变宽,这样可以使得患肢在伸入开口3处时更加容易。

水平段21底部在与竖直段2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承托肘部的凹陷部,即水平段21底部在竖直段22的正下方设有凹陷部(图中未示出)。凹陷部的具体结构为,水平段21底部向下凹陷,形成一个与肘部大小相近的圆形凹槽。当患肢伸入放置孔2内时,前臂与上臂近似呈垂直状态,肘部正好位于水平段21底部与竖直段22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在该处设置凹陷部用于承托肘部。一方面可以使肘部承托稳固,进而使患肢固定稳固,另一方面可以减轻肘部因长期受重力作用造成局部的不适感。

本实施例在本体1的外部还套有布套(图中未示出),布套可以方便更换清洗,也可以防止患肢患处外流的液体污染床被等,保持卫生清洁。

本实施例中,本体1由海绵材料制成,海绵材料质软,可以包覆保护患肢,并且经济适用,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