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人纸尿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9214发布日期:2020-12-08 15:0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成人纸尿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人纸尿片。



背景技术:

成人纸尿片作为成人护理使用最多的一次性用品,区别于纸尿裤的是,一般不具有独立固定件,可以配合网状裤或者其他配件固定,但是优点在于价格低。现有市面上的成人纸尿片在前端都采用平面设计,当需要拿捏或者手持前端部放入或者抽离人体时,会造成污物泄漏,而且在人体穿戴纸尿片时,由于腿部的挤压,造成纸尿片与人体直接的空间不足,使得排泄物的存储空间不够,造成泄漏,现有技术中的护围两端都是平面压合与纸尿片本体的,在穿戴时,会有护围不能打开形成立体护围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特殊改进,很好的解决了排泄物泄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的成人纸尿片,设计的手持部能帮助护理人员或者使用者将纸尿片顺利的放置到人体下,在需要更换时,通过抽拉手持部,即可快速的抽出并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纸尿片本体的至少一端设有向外对中折叠并固定形成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宽度不超过纸尿片本体最小宽度的一半。

进一步,所述手持部设置在纸尿片的前端部,前端部的宽度小于等于后端部宽度。

进一步,所述手持部的固定长度不超过所述纸尿片本体前端部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所述纸尿片本体的内侧靠近手持部形成杯状空间。

进一步,所述纸尿片本体的内侧中部,沿着杯状空间向后延伸形成凹陷空间。

进一步,所述纸尿片本体内设有导流槽。

进一步,所述纸尿片本体包括复合外衬面、绒毛浆层、内衬面、侧衬面,所述复合外衬面的边缘向内翻折与侧衬面粘合,所述侧衬面与内衬面的的边缘粘合,并通过弹性带形成立体护围,所述绒毛浆层分为左、中、右两部分,相邻的绒毛浆层之间形成导流槽。

进一步,所述纸尿片本体的后部宽度大于前端部,形成加宽后翼。

进一步,所述绒毛浆层上附有加固层,防止吸水后的绒毛浆层脱落。

进一步,所述纸尿片主体的折叠方式为左右对折,然后前后对折或者三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将纸尿片前端粘结形成一个手持部,内部正好把尿道口接触部分的吸收体挖空,以便尿液在排尿瞬间就进入吸收体深处,通过地下水路一样的导流槽在尿垫内部快速分散,以此保证一个尿液不易接触到皮肤的清洁环境。手持部的粘合设计,使得纸尿片自然状态下,立体护围一直打开,形成3d效果,穿戴后护围必然为打开状态,现有技术中的护围两端都是平面压合与纸尿片本体的,在穿戴时,会有护围不能打开形成立体护围的效果。

2、通过捏住设计的简单操作提钮,形成手持部,尿垫屁股部分会形成一个凹陷的空间,大便进入并保留在那个空间,由于尿液已在吸收体内部被吸收,大便和尿液混合流出的几率也就降低了。

3、因为吸收体外边缘部分被复合外衬面包裹着,所以尿垫边缘不会歪歪扭扭地形成褶皱摩擦皮肤,人在步行和卧床休息时不会感到不适。并且复合外衬面采用无纺布和防水pe膜符合而成,使得纸尿片本体的边缘是被符合外衬面完全包裹,即使再多的尿量,也不是从边缘渗出,与现有技术中的直接压合裁切相比,这种包裹方式更能有效的方式渗漏。

4、纸尿片主体的折叠方式为左右对折,然后前后对折或者三折,单手拿住提钮轻轻抖动后就能轻松打开尿垫。

3、捏住简单操作提钮形成的手持部后,可以形成一个杯状空间,这个空间可以良好地容纳男性性器官并使其固定在尿垫内部,防止尿液渗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i。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ii。

图3为本实用新型3处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剖面图。

其中:1、纸尿片本体;2、手持部;3、杯状空间;4、凹陷空间;5、导流槽;6、复合外衬面;7、内衬面;8、侧衬面;9、立体护围;10、加固层;11、前部;12、中部;13、后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的一种成人纸尿片,包括纸尿片本体1,纸尿片与市面上的纸尿片形状相似,均为类似哑铃型结构,包括前部11、中部12、后部,通常后部的宽度大于前部11宽度,中部12宽度小于前部11、后部宽度,本申请设计的后部为加宽设计,防止在病人使用过程中挪动身体或者人为撕扯纸尿片导致错位,从而造成泄漏的状况发生;中部12正好是人体大腿根部的接触位置,如果中部12过宽会造成穿戴舒适度下降,如果过窄也会造成泄漏问题,因此在中部12的设计上,采用加设侧护围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护围设置在纸尿片中部12,配合整个纸尿片的形状,侧护围内没有绒毛浆层,降低了侧护围的厚度,使得穿戴舒适,而且又可以起到防止泄漏的作用。前端的宽度为20-40cm,后端的宽度为40-80cm。

如图2所示的,所述纸尿片本体1的至少一端设有向外对中折叠并固定形成的手持部2,所述手持部2的宽度不超过纸尿片本体1最小宽度的一半。手持部2的设置位置,不局限于本申请所述的前端部,即使设置在后端部也同样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且前端部并不局限于市场上使用的纸尿片的置于人体前侧的一端,对于两端宽度相同的纸尿片,任意一端设有手持部2,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申请的纸尿片没有设置固定粘贴扣,但是不排除可以设置,可使本体独立粘合使用,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所述纸尿片本体1的前端部具有向外对中折叠并固定形成的手持部2,所述手持部2的宽度不超过纸尿片本体1最小宽度的一半。手持部2的形成采用将前端部捏合并在内部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固定的宽度和长度都经过试验得到。所述手持部2的固定长度不超过所述纸尿片本体1前端部长度的一半。手持部2的作用是使用者的拿捏,因此手持部2的外端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手指的宽度,而且拿捏通常是用拇指和食指垂直与手持部2进行拿捏,最舒适的宽度在1-10cm之间,低于1cm不适于手指的拿捏,容易滑落;大于10cm的手持部2,在穿戴过程中会由于过于突出的手持部2,而造成穿戴不舒适。

如图1所示的,手持部2的设计在内部粘贴时可以采用垂直粘贴或者向下斜向粘贴,但是为了工艺生产的简便性,通常采用垂直粘贴,从前端部起始粘贴后,使得原本是平面的前端,变成一个立体结构的空间,手持部2内的粘贴末端向下延伸的纸尿片本体1,由于上端的粘贴,使得形成一个杯状空间3,杯状空间3位于纸尿片本体1的内侧靠近手持部2,是由于上端粘贴后向下延伸后形成的,该杯状空间3有两个作用,一是杯状空间3内部正好把尿道口接触部分的吸收体挖空,以便尿液在排尿瞬间就进入吸收体深处,通过地下水路一样的导流槽5在尿垫内部快速分散,以此保证一个尿液不易接触到皮肤的清洁环境;二是这个空间可以良好地容纳男性性器官并使其固定在尿垫内部,防止尿液渗漏。

如图2所示,在杯状空间3向后延伸的位置,正好是纸尿片本体1的中部12和后部连接的位置,由于人体穿戴的要求,后端向上弯折,整体形成u型结构,与上述的杯状空间3的延伸折痕形成凹陷空间4,凹陷空间4的位置恰好在尾椎附近,使得该凹陷空间4具有容纳大便排泄物的作用,尿垫屁股部分会形成一个凹陷的空间,大便进入并保留在那个空间,由于尿液已在吸收体内部被吸收,大便和尿液混合流出的几率也就降低了。

如图3所示的,所述纸尿片本体1内设有导流槽5;所述纸尿片本体1包括复合外衬面6绒毛浆层、内衬面7、侧衬面8,所述复合外衬面6的边缘向内翻折与侧衬面8粘合,所述侧衬面8与内衬面7的的边缘粘合,并通过弹性带形成立体护围9,所述绒毛浆层分为左、中、右两部分,相邻的绒毛浆层之间形成导流槽5。导流槽5是由于绒毛浆层的分布形成的,同时配合手持部2形成的杯状空间3,进一步使得尿液能快速经过导流槽5并被绒毛浆层吸收,通过地下水路一样的导流槽5在尿垫内部快速分散,以此保证一个尿液不易接触到皮肤的清洁环境。

所述复合外衬面6由无纺布和透气pe膜符合而成,向内翻折后与侧衬面8粘合,使得在纸尿片本体1的整个边缘部分,都是由复合外衬面6向内翻折包裹的,与现有技术中的制造工艺完全不同,现有技术中都是采用外衬面与侧衬面8直接压合后,边缘进行裁切,这样使得边缘会有间隙,在绒毛浆吸水后,会沿着边沿的间隙渗漏,本申请采用的工艺,是在边缘处形成封闭的包裹,不会泄漏。

如图4,立体护围9是通过侧衬面8与内衬面7边缘粘合形成的,与现有技术中的直接采用将侧衬面8与外衬面压合相比,立体护围9的高度更高,并且外衬面向内翻折与侧衬面8粘合,防止绒毛浆等泄漏。所述绒毛浆层上附有加固层10,防止吸水后的绒毛浆层脱落。

前端部粘合后形成的手持部2,在纸尿片自然展开的状态下,由于手持部2的设计,使得纸尿片本体1受到向内拉伸力,立体护围9的前端向内拉伸,而中端自然向外延伸后,立体护围9受力展开,保证立体护围9的展开,形成3d效果后,穿戴后护围必然为打开状态,现有技术中的护围两端都是平面压合与纸尿片本体1的,在穿戴时,会有护围不能打开形成立体护围9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纸尿片本体1的后部宽度大于前端部,形成加宽后翼。

纸尿片本体的折叠方式为左右对折,然后前后对折或者三折。单手拿住提钮轻轻抖动后就能轻松打开尿垫。这种折叠方式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便捷了很多,比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方式,使用更便捷、设计更人性化,因为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在更换过程中,一只手可能需要拿取其他物品,并不能完全双手来整理纸尿片,而本申请的设计,单手即可展开纸尿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