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室排痰背心及变频排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6429发布日期:2020-09-15 20:21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腔室排痰背心及变频排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款肺部疾病物理康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多腔室排痰背心及变频排痰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凸显,肺功能相关疾病持续增加。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为首的主要肺功能疾病尤为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直接累及肺部,引起显著的全身不良效应。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且该疾病药物的治疗反应周期长,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长期困扰中老年患者。

在现有的肺部疾病物理康复装置中,市面上的排痰背心的布局设计不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使用过程中缺少叩击感,不方便使用者的痰液排除。同时,现有的技术中,排痰背心不能根据使用者的病情变化而加强或者减弱叩击力度,不利于患者痰液的排除,给患者带来不良体验,甚至造成患者生理上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排痰背心中的腔室较少,且腔室设计和布局不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在配合主机使用时,缺少叩击感,不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而调节叩击的频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腔室排痰背心,包括背心气囊,背心气囊中设置充气接口、充气通道和多个背心腔室;当充气接口通入高压气流时,高压气流从充气接口流经充气通道后,流入多个背心腔室,在多个背心腔室中形成叩击动作以对人体进行叩击。

具体的,排痰背心的材质主要有聚酰胺纤维、棉织物、涤纶或者网布缝制而成,排痰背心的尺寸可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和病理需求不同,制作成不同尺寸。

具体的,多个背心腔室分布在包括背部、胸部和肋部的不同的人体部位,多个背心腔室在胸部、背部以及肋部进行叩击以实现排痰功能。

具体的,多腔室排痰背心的背心气囊中设置压边结构和按扣,压边结构通过分隔方式以形成多个背心腔室,按扣与排痰背心连接以将背心气囊连接在排痰背心上。

具体的,背心腔室、充气通道以及背心气囊的大小可以可根据使用者要求,通过调节冲切模具大小以实现背心气囊尺寸多样化。

具体的,排痰背心的底边预留背心气囊的安装口,以方便背心气囊的安装和拆卸,也方便排痰背心的清洗。

具体的,多腔室排痰背心的结构为开放式结构,多腔室排痰背心上设置连接公头、连接母头、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头卡合,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相互连接,以使排痰背心在使用过程中呈闭合状。

具体的,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头可以采用挂钩结构或者卡扣结构。

具体的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的结合方式可以设置为贴合,扣合,吸合或者绑定。

具体的,连接公头,连接母头,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均用于调节与人体结合的紧密程度和使用者的舒适度。

具体的,多腔室排痰背心的背心腔室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可以设置为四个,六个,七个,八个或者十个。

具体的,多腔室排痰背心上的充气接口包括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将充气接口和背心气囊之间牢固连接。

具体的,背心气囊上安装锁扣拉带,在使用过程中,调整锁扣拉带的长度以使排痰背心与使用者紧密贴合。

具体的,背心气囊上设置内衬,内衬紧贴在人体和背心气囊之间,以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

具体的,内衬的主要材质是棉布或聚丙烯,并可以进行定时的更换和清洁。

一种变频排痰设备包括空气导管,主机和多腔室排痰背心。

具体的,多腔室排痰背心包括背心气囊,背心气囊中设置充气接口、充气通道和多个背心腔室;当充气接口通入高压气流时,高压气流从充气接口流经充气通道后,流入多个背心腔室,在多个背心腔室中形成叩击动作以对人体进行叩击。

具体的,变频排痰设备中的主机产生高压气流,通过空气导管将高压气流传输到多个背心腔室中形成叩击动作以进行叩击。

具体的,变频排痰设备中的主机包括缸体组件、控制组件以及显示组件;显示组件用于显示高压气流的参数值,缸体组件产生高压气流,控制组件控制高压气流的参数值。

具体的,变频排痰设备中的缸体组件包括电机、风机、振动膜片、连接管、出气口以及缸体壳;电机带动风机使得振动膜片发生变形后以对密闭的缸体进行压缩,最终形成高压气流,连接管将高压气流传输到出气口后流入空气导管。

具体的,变频排痰设备中的缸体组件的振动膜片的数量为两个,出气口的数量也是两个,振动膜片和出气口均分别布局在缸体组件两侧。

具体的,充气接口的形状可以是“l”状或者“t”状,并且在充气接口设计衔接口,用于衔接空气导管和充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本设备采用多腔室排痰背心设计,对人体的的不同部位进行排痰叩击,满足人体的生理结构,有助于人体的康复。同时本设备的主机可以对叩击的力度和强度进行调节,根据使用者/患者的病情的变化,对人体的肺部功能康复训练,预防或减少呼吸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多腔室排痰背心及变频排痰设备结构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排痰背心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心气囊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频排痰设备的主机结构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频排痰设备的主机缸体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接口的结构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接口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后续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如图1,图2和图3,排痰背心(6)包括背心气囊(1),内衬(2),锁扣拉带(3),卡扣公头(4),卡扣母头(7),按扣(1-6),魔术贴勾面(8),魔术贴毛面(9)。

背心气囊(1)中设置充气接口(1-5)、充气通道(1-8)和背心腔室(1-1,1-2,1-3,1-4),压边(1-7)和按扣(1-6)。背心气囊(1)通过按扣(1-6)和排痰背心(6)连接,压边(1-7)在背心气囊(1)中分隔出8个彼此独立的背心腔室(1-1,1-2,1-3,1-4)。如图3所示,背心气囊(1)中的背心腔室(1-1,1-2,1-3,1-4)的分布为左右对称结构,左侧依次是四个独立的背心腔室(1-1,1-2,1-3,1-4),右侧也是四个独立的背心腔室(1-1,1-2,1-3,1-4),背心腔室(1-1,1-2,1-3,1-4)之间相互独立并依次分布在不同的人体部位,其中四个彼此对称且彼此独立的背心腔室(1-3,1-4)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叩击,左右对称且彼此独立的背心腔室(1-2)对使用者的肋部进行叩击,左右对称且彼此独立的背心腔室(1-1)对使用者的胸部进行叩击。

如图4和图5所示,变频排痰设备包括排痰背心(6)、空气导管(11)以及主机(12)。主机(12)包括缸体组件(10)、控制组件(13)以及显示组件(14)。显示组件(14)用于显示高压气流的参数值,缸体组件(10)产生高压气流,控制组件(13)控制高压气流的参数值。缸体组件(10)包括电机(10-1)、风机(10-2)、振动膜片(10-3,10-7)、连接管(10-4)、出气口以及缸体壳(10-8);电机(10-1)带动振动膜片(10-3,10-7)变形后形成高压气流,连接管(10-4)将高压气流传输到出气口(10-5,10-6)后流入空气导管(11)。

如图6和图7所示,充气接口(1-5)的形状是“l”状,数量为两个,分布方式为左右两侧对称,充气接口(1-5)中设计密封槽(1-5-1)和衔接口(1-5-2),衔接口(1-5-2)用于牢固衔接空气导管(11)和充气通道(1-8)之间的连接,密封槽(1-5-1)用于防止高压气流泄露。

本实施例中的背心气囊(1)的材质为聚酰胺纤维,内衬(2)由棉布缝制而成,振动膜片(10-3,10-7)是可变形塑料制成。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首先根据自己的体型对排痰背心(6)的大小进行调整,对卡扣公头(4)和卡扣母头(7)的长短进行弹性缩放以满足使用者的腰围和胸围,魔术贴勾面(8)以及魔术贴毛面(9)的尺寸以调整排痰背心(6)的大小,以满足使用者的体型身高需求,并用锁扣拉带(4)将排痰背心(6)为闭合状紧贴在使用者身上。

其次,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穿戴好排痰背心(6),根据自身病情需求在控制组件(13)中按下开关按钮,并选择需要的叩击频率和叩击力度,主机(12)中的电机(10-1)带动风机(10-2)的转动,带动振动膜片(10-3,10-7)发生变形以对密闭缸体组件(10)中的空气进行挤压,从而产生高压气流,高压气流经过连接管(10-4)传输到出气口(10-5,106),出气口(10-8)和空气导管(11)紧密连接,高压气体通过空气导管(11)传输到排痰背心(6)的充气接口(1-5)中,高压气流在排痰背心(6)中流经充气通道(1-8)最终流入背心腔室(1-1,1-2,1-3,1-4),在背心腔室(1-1,1-2,1-3,1-4)中形成叩击动作对人体的部位进行叩击。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