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送受创伤的患者的担架,该担架特别地但非专门地用于体育运动中。
在体育活动中受伤的患者的运送和撤离目前是尚不完善的操作。实际上,使用的是上位地定义为“担架”的设备,其来自其他专业领域以满足特定需求,并且其仅被简易改造以适用于体育比赛场景的典型情况。对这些担架的改造不可避免地向该行业的经营者突显了设备的不适用,甚至达到真正的使用危险的程度。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是已知不同类型的担架。
例如,“杆”型救援担架主要由刚性管状框架构成,该刚性管状框架可以折叠成两个或更多个部分,旨在容置患者的帆布被拉伸在其上。帆布通常顺应于患者的体重,因此例如在患者是大块头的运动员时,无法确保被运送的患者的正确位置。
“铲”型担架是一种特殊的担架,其用于提起并运送受伤的患者。它通常由两个由金属制成的外壳组成,该外壳落放在患者躺卧的侧面上,接着以同步运动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但是,这需要复杂的程序,因此需要较长的救援时间。
脊柱担架或板完全平坦且设计成通过保持头部、颈部和躯干对准来实现尤其是在多处创伤的情况下对患者整个身体的固定。然而,它具有受限的尺寸,并且需要很多时间和不少的困难来实现对患者的正确固定。
“篮”型担架最初设计用于远海救援,也用于雪地救援或需要通过直升机运送和/或提升的情况。它具有很高的保持侧壁,因此,在将患者落放到其内部以及将患者从担架本身移开时,存在造成进一步创伤和损伤的高风险。
专利申请gb2320685描述了一种脊椎板,其具有刚性主体,该刚性主体由外壳构成,其中插入有加强元件。外壳内部的所有腔体都充填有膨胀型聚氨酯泡沫,其也将加强元件保持在位。
使用已知类型的担架救援受创伤的体育运动患者对于现场的急救操作员和患者而言即使不危险也相当危急,体育运动比如是以下活动:美式橄榄球、橄榄球、足球、棒球、田径、板球、网球、赛车运动、篮球、排球、手球或体操等活动中。
此外,应指出的是,急救干预时间通常是确保对在担架中从受伤的地方转移到医疗中心的患者的迅速治疗和必要的临床检查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这就是说,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担架,其结合了目前市场上可购得的担架的所有积极特性。
在该任务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担架,该担架对于落放并固定在担架上的患者以及对于参与患者的救援和运送的操作员而言是安全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担架,该担架允许容易地装载患者并快速实现其适当的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担架,该担架也可以用作脊柱板或简易担架,其还允许便于患者撤离操作以及将其转移到卧床或类似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担架,该担架使得医务人员更容易察诊患者,当患者被固定在担架上时也是如此。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如何都具有高刚度的具有有限重量的担架。
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本发明借助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来实现。在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根据本发明的担架的其他特殊特征。
总地来说,担架包括一件式制成的并且沿纵向延伸的刚性主体。在该担架中,具有旨在容置处于卧位的患者的上容座,其中,该上容座包括在周界上被保持侧壁围绕的支承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可能实施例,一件式制成的刚性主体是中空刚性主体,保持侧壁相对于支承平面倾斜,并且中空刚性主体的下表面包括至少在保持侧壁下方延伸的连续凸状弯曲部分。
纵向加强条可以构造在担架的中空刚性主体中,例如在支承平面下方,以在必须运送大块头患者时加强整个结构。
连续凸状弯曲部分在覆盖每个所述纵向加强条的所述中空刚性主体的下表面与保持侧壁的外表面端之间延伸。
布置在保持侧壁下方的下表面的连续凸状弯曲部分和保持侧壁的倾斜本身有利于在采用“翻滚(logroll)”策略时担架在患者身体下方滑动或滑移,因此限制了当患者必须落放到担架上时造成次生损害的风险。上容座中存在的支承平面允许将患者落放在正确的位置中,就像例如通过脊柱板实现的那样,以便随后实现将患者固定成头部、颈部和躯干正确对准。
有利地,保持侧壁相对于支承平面倾斜角度不大于35°,并且从中空刚性主体的下表面突出高度不大于120mm。因此,保持侧壁具有适当的尺寸,该尺寸使得更易于将患者装载在担架上以及随后将患者从担架本身移出。通过这些尺寸,当必须将坐或躺在地面上的患者装载到其上时,保持壁不会构成难以克服的屏障。
在一种实施例中,有利地设有通槽,该通槽在支承平面的周界内在纵向上穿过中空刚性主体。通槽由连接中空刚性主体的上表面和中空刚性主体的下表面的竖直壁界定。这样一来,除了减轻形成中空刚性主体的材料的重量之外,连接中空刚性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狭槽的竖直壁还为担架的整个结构提供更大的刚性,而无需容纳在中空刚性主体中的另外的加强条或插入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担架的一种实施例中,设有沿着中空刚性主体的相对的最长侧从保持侧壁伸出的用于固定患者的带。当带处于非操作状态时,它们有利地容纳在构造于担架的中空刚性主体中的卷绕器中。
容纳在构造于担架的中空刚性主体中的各个卷绕器中的带允许迅速固定患者。
优选地,带在其端部处设有带扣,在用于固定患者的所述带在完全地容纳在相应的卷绕器中、即在非操作状态下时,所述带扣保持隐藏地插入到在所述保持侧壁中获得的合适的壳体中。
当处于非操作状态时,带和相应的带扣不会妨碍将患者装载到担架上的操作,并防止急救操作员在运送过程中被悬挂在担架上的可能的外部固定带意外绊倒。
在本发明的可能的实施例中,设有至少三对带,用以固定患者并且沿着中空刚性主体的相对的最长侧分布。有利地,可以设有同步收紧装置,该同步收紧装置作用在沿着中空刚性主体的每个最长侧分布的带上。担架设有的三对带位于便于在最常见位置处(例如在躯干、骨盆和脚的高度处)正确固定患者的位置中,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损伤类型选择性地使用对,或者可以与可能的外部带结合使用。
提供以下实施例,其中,保持侧壁包括多个窗口,并且其中,窗口中的至少一部分被用于锚固钩扣或类似的钩挂装置的销穿过。存在于保持侧壁上的窗口提供了多个抓握点,这使急救操作员更易于运送担架。此外,穿过一些窗口的销的存在使得可能钩挂外部带以用于特定的固定需求,或者还可能锚固钩扣。
旨在容置患者的上容座可以具有例如粗糙的表面,以限制置于容座中的患者的滑移,而中空刚性主体的下表面也可以是粗糙的或光滑的,以便于担架的侧向滑移,特别是在室内运动场地中(例如在篮球、排球、手球、旱冰场或冰球场等中)进行干预时。
此外,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设有由软性材料制成的垫子,该垫子被施加到旨在容置患者的上容座的支承平面。垫子可以例如由以固定或可移除的方式施加到支承平面的膨胀型材料片材构成。
优选地,至少中空刚性主体、加强条和垫子由射线可透的材料制成,以允许医务人员进行x射线检查而无需将患者从担架移开。
附图说明
在下面参考附图作为示例进行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担架的俯视平面图;
-图2是根据图1的ii-ii平面的担架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图1的iii-iii平面的担架的剖视图;
-图4是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担架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担架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
-图6是图4和5所示的担架的某些元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的平面图中示出了设计成容置处于卧位的患者的担架10的上容座20。上容座20包括在周界上被保持侧壁40围绕的支承平面30。
特别地,担架10包括中空刚性主体,该中空刚性主体由诸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之类的射线可透的塑料材料一件式制成,并且例如通过旋转型模制工艺形成,以便获得既坚固又轻巧的结构,并可能形成在某些实施例中有用的腔体。优选地,担架10的尺寸能够容置大块头患者,例如,进行具有高创伤风险体育运动、例如橄榄球、美式橄榄球和类似运动的运动员。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担架可以具有例如两米的总长度和约六十厘米的最大宽度。
保持侧壁40包括多个窗口45,以使急救操作员更意于抓握和运送担架10。一些窗口45被销46穿过,用于锚固钩扣或类似的钩挂装置,从而使其可以钩住按需要施加的外部固定带。
在图1中所示的担架10中,具有纵向穿过中空主体的通槽3。狭槽3在支承平面30的周界内部获得,并允许使得中空刚性主体的总重量更轻。此外,在图3的剖视图中示出了竖直壁5,竖直壁5界定狭槽并连接中空刚性主体的上表面和中空刚性主体的下表面。连接中空刚性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狭槽3的竖直壁5使担架10的整个结构具有更大的刚度。
如图2和3中所示,保持侧壁40相对于支承平面倾斜角度α不大于35°、例如是约30°角,并且从中空刚性主体的下表面突出高度不大于120mm、例如是约110mm。
至少在保持侧壁40下方的担架10的下表面的连续凸状弯曲表面部分41也在图2和3中突出显示。布置在该位置的连续凸状弯曲表面部分41有利于在将患者装载到上容座20中的步骤中担架10的侧向滑动,因此限制了针对患者的附加创伤的风险。
纵向加强条35构造在上容座20的支承平面30下方,以向支承平面30提供更大的鲁棒性和刚性,使得担架10也可以用作脊柱板(spinalboard)。优选地,纵向加强条由轻质的射线可透的材料、比如玻璃纤维或类似物制成。
旨在容置患者的上容座20例如可以具有粗糙的表面,以使得更易于将患者保持在容座20中,而中空刚性主体的下表面例如可以是粗糙的或光滑的,特别是在连续凸状弯曲表面部分41处,以便进一步有利于担架10的侧向滑动,并由此进一步便于将患者装载到担架上的步骤。
在任何情况下,如图2和3中所示,担架10还可设有垫子36,该垫子36施加到旨在容置患者的上容座20的支承平面30。垫子36(用虚线示出)可以由软性材料制成,比如优选是射线可透的膨胀型材料,以使上容座20对于所运送的患者而言更舒适。
图4和5中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担架10,该担架10设有用于固定患者的带50。带50沿着担架10的相对的最长侧从保持侧壁40伸出,并且当带50处于非操作状态时,带50被容纳在卷绕器60中,该卷绕器60构造在担架10的中空刚性主体中。优选地设有弹性返回装置的卷绕器60安装在腔体65中,该腔体65可通过例如通过压力被插入的封闭的盖开口67进入。
带50在其端部处设有带扣51和52,在用于固定患者的带50完全容纳在相应的卷绕器60中、即在非操作状态下时,带扣51和52保持隐藏地插入到在所述保持侧壁40中获得的合适的壳体54(另外参见图1)中。
在图4和5的实施例中,设有用于固定患者并且沿着担架10的相对的最长侧分布的三对带50,这些带50从例如布置在壳体54的下部分中的通道55伸出。为了更快速且安全地固定患者,设有作用在沿担架10的每个最长侧分布的带50上的同步收紧装置。
如图6中示意性示出的,这些装置例如可能以管状条70的形式实施,该管状条70设有狭缝71,该狭缝被固定带50穿过。管状条70进而容纳在纵向孔61中,纵向孔61设有用于带50的通路,并且每个管状条70都具有伸出中空刚性主体的致动和锁定杆75。
当必须拉出带50时,致动和锁定杆75被定向在图6中由实线所标示的位置。在该位置,对应于图4中所示的状态,管状条70的狭缝71与在中空刚性主体中获得的相同通路对准,从而带50可以从卷绕器60自由解绕。
一旦带扣51和52(图5)彼此钩住,卷绕器60的弹性返回装置就使带50牢固地贴附到患者的身体。在该状态中,致动和锁定杆75可以旋转一转的一部分,例如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的那样。通过该运动,担架10的每一侧的所有带50都同步被锁定在中空刚性主体内,并且穿过狭缝71的带部分50楔入管状条70和纵向孔61的内表面中,如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的。
可对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方面的范围。例如,形状和材料可以根据特定需要而变化,并且各种实施例可以彼此结合以用作脊柱板或简易担架,还可以使用可以锚固到壁上的外部带或合适的钩扣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