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刺激健康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8665发布日期:2020-11-10 18:0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指刺激健康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手指和脚趾特别是脚趾施加刺激,来促使提高运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的指刺激健康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很多用于对手指和脚趾施加多样的刺激,从而谋求促进血液循环、脑的功能的改善、肌肉能力的提高等的训练器具、健康器具。

在这样的现状下,作为用于对手指和脚趾施加刺激的器具,例如,关于脚趾,公开了一种足用健康器具,该足用健康器具在将脚背的处于脚尖侧的部位和脚掌的位于脚尖侧的部位围绕起来的圆环状的带上突出设置有4根较细的线状体,且在该线状体的顶端形成有球状的指压体(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例如,关于手指和脚趾,公开了一种将立设的多个指间插入部的端部分别利用连结部连接成一体的穴位按压器(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283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用新案登录第30211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的足用健康器具通过将带围绕于脚背侧和脚掌侧来佩戴在脚上,因此若佩戴着本器具步行等,则带易于向脚尖侧、脚后跟侧移位,未必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对脚趾、脚趾的根部施加稳定的刺激。

另外,该足用健康器具具有如下的问题:指压体形成为球状,因此若佩戴着本器具步行等,则指压体的弯曲面的局部成为与地面等点接触的形状,无法避免步行时的不适感。

另外,专利文献2的穴位按压器小型且向手脚的佩戴较容易,但与此相反地,该穴位按压器易于发生位置偏移,也易于遗失,具有在佩戴于脚趾上步行时,无法避免由于位置偏移而导致的不适感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状况而形成的,提供一种指刺激健康器具,该指刺激健康器具在手指之间和脚趾之间都能够佩戴,并且能够对手指和脚趾施加刺激来谋求运动功能的提高、促进血液循环等,特别是大幅地减轻了在佩戴于脚趾上步行时的不适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所述的器具,以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指刺激健康器具,其由夹持手指之间来刺激手指或夹持在脚趾之间来刺激脚趾的弹性伸缩构件形成,其特征在于,该指刺激健康器具由连结基部、指间佩戴部和身体贯通部一体地构成,该指间佩戴部和该身体贯通部经由所述连结基部彼此相对地配置,所述指间佩戴部具有:多个棒状体,其从所述连结基部的一端部侧大致并列地突出设置;和防脱部,其设为与各所述棒状体的顶端部连接设置且在径向上形成得比所述棒状体的外径大,所述身体贯通部形成为环状且在所述连结基部的另一端部侧突出设置,另外,所述身体贯通部的内径形成为人的手足能够贯通的程度的大小,并且所述身体贯通部由平坦的内周壁和包括呈朝向外侧的凸状的弯曲周面的外周壁形成,所述内周壁和所述外周壁之间的边界在大致整周上形成为大致直角。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指刺激健康器具,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指刺激健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基部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一者大致扁平地形成。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指刺激健康器具,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指健康刺激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部形成有顶端部形成为大致平面的扁平接地部,所述扁平接地部的面方向以不与所述棒状体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倾斜角度形成。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指刺激健康器具,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指刺激健康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有所述防脱部形成所述扁平接地部,并且所有所述扁平接地部的所述倾斜角度形成为大致相同的角度。

发明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该指刺激健康器具由连结基部、指间佩戴部和身体贯通部一体地构成,该指间佩戴部和该身体贯通部经由连结基部彼此相对地配置,指间佩戴部具有从连结基部的一端部侧大致并列地突出设置的多个棒状体和设为与各棒状体的顶端部连接设置且在径向上形成得比棒状体的外径大的防脱部,身体贯通部形成为环状且在连结基部的另一端部侧突出设置,从而只要使手腕或脚踝向身体贯通部贯通,且将指间佩戴部的棒状体佩戴于手指之间或脚趾之间,就能够较容易地将本器具固定于身体,并且能够对手指之间的部位和脚趾之间的部位、手指的根部和脚趾的根部施加刺激,较容易地谋求提高握力、促进血液循环等。

并且,即使张开所有手指或脚趾,也由于防脱部本器具难以从手指之间或脚趾之间脱落,特别是,在步行的同时也能够较容易地进行对脚趾的刺激,棒状体对脚趾之间施加刺激来谋求一边促进血液循环一边提高脚趾的肌肉能力,并且在步行时,脚趾整体变得牢固地与地面接触,以能够谋求腰痛的改善、拇趾外翻的改善,还能够实现运动神经的提高。

另外,由于棒状体的伸缩性能,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对脚趾、脚踝施加急剧的负荷,因此在安全方面和操作方面上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指刺激健康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指刺激健康器具佩戴于脚上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3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指刺激健康器具的左视图,图3的(b)是后视图,图3的(c)是主视图,图3的(d)是俯视图,图3的(e)是仰视图。

图4是表示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指刺激健康器具佩戴于脚上时扁平接地部和地面成为齐平的样子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f、脚踝;t、脚趾;t、厚度;θ、倾斜角度;1、指刺激健康器具;3、连结基部;5、指间佩戴部;6、棒状体;8、防脱部;9、扁平接地部;13、身体贯通部;14、内周壁;15、外周壁;16、边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指刺激健康器具的主旨在于,该指刺激健康器具由夹持在手指之间来刺激手指或夹持在脚趾之间来刺激脚趾的弹性伸缩构件形成,其特征在于,该指刺激健康器具由连结基部、指间佩戴部和身体贯通部一体地构成,该指间佩戴部和该身体贯通部经由连结基部彼此相对地配置,指间佩戴部具有从连结基部的一端部侧大致并列地突出设置的多个棒状体和设为与各棒状体的顶端部连接设置且在径向上形成得比棒状体的外径大的防脱部,身体贯通部形成为环状且在连结基部的另一端部侧突出设置。即,该指刺激健康器具以在手指之间和脚趾之间能够兼用地佩戴指间佩戴部的方式构成,对手指和脚趾施加刺激来实现血液循环的促进、灵活性的提高等,特别是大幅地减轻了在使该指刺激健康器具佩戴于脚趾上而步行时的不适感。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指刺激健康器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中,对左右相同或者左右对称的构造、部件原则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仅对左右任一者进行说明,适当地省略对另一者的说明。

如图1、图3的(a)~图3的(e)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指刺激健康器具1由夹持在手指之间来刺激手指或夹持在脚趾之间来刺激脚趾的弹性伸缩构件形成,该指刺激健康器具1由连结基部3、指间佩戴部5和身体贯通部13一体地构成,该指间佩戴部5和该身体贯通部13经由连结基部3彼此相对地配置,指间佩戴部5具有从连结基部3的一端部侧大致并列地突出设置的多个棒状体6和设为与各棒状体6的顶端部连接设置且在径向上形成得比棒状体6的外径大的防脱部8,身体贯通部13形成为环状且在连结基部3的另一端部侧突出设置。

另外,如作为主视图的图3的(a)所示,连结基部3的表面和背面形成为大致扁平,如图2所示,身体贯通部13的内径形成为人的手足能够插入的程度的大小,并且如图1所示,身体贯通部13的内周壁14和外周壁15之间的边界16在大致整周上形成为大致直角。

另外,如图1等所示,防脱部8形成有其顶端部形成为大致平面的扁平接地部9,并且扁平接地部9的面方向如图3的(a)所示那样以不与棒状体6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倾斜角度θ而形成。

另外,扁平接地部9形成于所有4个防脱部8,并且所有扁平接地部9的倾斜角度θ形成为大致相同的角度。

像这样,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指刺激健康器具1,从而如图2所示,例如,只要使脚踝f贯通身体贯通部13,且将指间佩戴部5的棒状体6佩戴于脚趾t之间,就能够较容易地将本器具1大致固定于身体上。

另外,作为本器具1的使用方法的另一例,也能够使手腕贯通身体贯通部13,将指间佩戴部5的棒状体6佩戴于手指之间,或者,也能够将指间佩戴部5的棒状体6佩戴于脚趾t之间或手指之间,把持着身体贯通部13来使用本器具1。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指刺激健康器具1进一步具体地详细叙述。另外,在未对附图特别记载的情况下,基于图1、图3的(a)~图3的(e)进行说明。

形成指刺激健康器具1的弹性伸缩构件由例如弹性硅树脂、橡胶材料等这样的同时具有弹性和伸缩性的材料以全长(从防脱部8的顶端至身体贯通部13的最外端)大致180mm、厚度t大致9mm一体地形成。

另外,连结基部3形成为从形成有指间佩戴部5的一端部侧至形成有身体贯通部13的另一端部侧其厚度t一定且宽度较窄。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将连结基部3形成为宽度较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另外,指间佩戴部5从连结基部3的一端部侧沿着扁平状的两侧面向前方以隔有大致13mm的间隔的方式大致并列地突出设置4根长度为大致20mm的棒状体6,并且在棒状体6的各顶端部形成防脱部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基部3的表面和背面均是大致平行的扁平状,4根棒状体6以相同的长度、相同的粗细形成,从而以不用考虑使用时是否颠倒的方式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例如,可以是连结基部3的表面和背面中仅一者是扁平的(也可以存在若干凹凸),或者各棒状体6的长度不同等,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棒状体6形成为圆棒状,形成于各棒状体6的顶端部的防脱部8形成为在径向上比棒状体6的大致9mm的外径大5mm左右的大致半球状,以相邻的防脱部8彼此不接触的程度靠近设置。

另外,如图4所示,扁平接地部9以这样的倾斜角度θ形成:在脚掌与地面g接触时,扁平接地部9和地面g之间的接地角度成为大致齐平,本实施方式采用大致16°的倾斜角度θ。

所有的具有以像这样的倾斜角度θ形成的扁平接地部9的防脱部8以随着朝向本器具1的全长方向去而使扁平接底部9倾斜的方式配置。即,所有扁平接地部9形成为位于同一平面上。

另外,倾斜角度θ的最佳值严格地根据使用者的体格而变动,期望倾斜角度θ的范围为10°~25°,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另外,扁平接地部9的倾斜方向不一定需要一致,此外,倾斜方向也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防脱部8的形状形成为大致半球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不排除大致球状的防脱部8。

另外,如图1所示,身体贯通部13成为这样的形状:对于以外周流畅地弯曲的方式进行了倒角的大致圆板状的构件,将其内侧呈大致圆状地挖掉从而形成为大致圆环形状,由此形成流畅的弯曲周面的外周壁15和平坦的内周壁14之间的边界16在大致整周上形成为大致直角。

另外,例如,在图3的(b)中,身体贯通部13的内径形成为内径部分中最短的横向的是大致80mm,内径部分中最长的纵向是大致100mm。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身体贯通部13的形状形成为大致圆环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指刺激健康器具1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构成,其由连结基部3、指间佩戴部5和身体贯通部13一体地构成,该指间佩戴部5和该身体贯通部13经由连结基部3彼此相对地配置,指间佩戴部5具有从连结基部3的一端部侧大致并列地突出设置的多个棒状体6和与各棒状体6的顶端部连接设置且在径向上形成得比棒状体6的外径大的防脱部8,身体贯通部13形成为环状且在连结基部3的另一端部侧突出设置,从而只要将手腕或脚踝f向身体贯通部13贯通,且将指间佩戴部5的棒状体6佩戴于手指之间或脚趾t之间,就能够较容易地将本器具1大致固定于身体,并且,对手指之间的部位和脚趾之间的部位、手指的根部和脚趾的根部施加刺激,能够较容易地谋求提高握力、促进血液循环等。

并且,即使张开所有手指或脚趾t,也由于防脱部8,本器具1难以从手指之间或脚趾之间脱落,特别是对于针对脚趾t的刺激而言,在步行的同时也能够较容易地进行,棒状体6对脚趾之间施加刺激来谋求一边促进血液循环一边提高脚趾t的肌肉能力,并且在步行时,脚趾t整体变得牢固地与地面接触,以能够谋求腰痛的改善、拇趾外翻的改善,还能够实现运动神经的提高。

另外,由于棒状体6的伸缩性能,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对脚趾t、脚踝f施加急剧的负荷,因此在安全方面和操作方面上有利。

另外,身体贯通部13的内径形成为人的手足能够贯通的程度的大小,从而能够较容易地将本器具1大致固定于身体。

另外,连结基部3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一者大致扁平地形成,从而若以该扁平面与脚背表面、手背表面抵接的方式佩戴,则能够使跟随指间佩戴部5和身体贯通部13的使用时的移动的连结基部3对身体施加的负荷大幅地减轻,提高本器具1的佩戴感。

另外,防脱部8形成有其顶端部形成为大致平面的扁平接地部9,从而特别是在佩戴于脚趾t上歩行时,能够避免防脱部8和地面g之间的不必要的接触,能够舒适地使用。

另外,扁平接地部9的面方向以不与棒状体6的轴心方向正交的倾斜角度θ形成,从而若该倾斜角度θ以在脚掌与地面g接触时扁平接地部9和地面g之间的接地角度成为大致齐平的方式形成,则能够在使本器具1佩戴于脚趾t上而歩行时,避免防脱部8和地面g之间的不必要的接触,能够更加舒适地使用。

此外,在所有防脱部8形成扁平接地部9,并且所有扁平接地部9的倾斜角度θ形成为大致相同的角度,从而能够以更高的级别实现上述的效果。

并且,身体贯通部13的内周壁14和外周壁15之间的边界16在大致整周上形成为大致直角,从而该大致直角的部位易于挂在贯通于身体贯通部13的脚踝f或手腕的表面,在本器具1的使用中身体贯通部13难以相对于脚踝f等移位,能够舒适地使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指刺激健康器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