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用帽、注射器组装体以及预灌装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0790发布日期:2021-09-25 06: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射器用帽,其能够相对于注射器主体拆装,该注射器主体具有在内部能够收容药剂的体身部、和从所述体身部的顶端部向顶端方向突出且在顶端具有药剂排出口的喷嘴部,所述注射器用帽的特征在于,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帽主体;和将所述帽主体覆盖的筒状的覆盖部件,所述帽主体具有:能够将所述喷嘴部收容的筒状的装配筒部,其在顶端具有将所述药剂排出口液密地密封的密封部;抵接部,其位于所述装配筒部的基端部,并能够与所述喷嘴部的顶端部抵接;和目视确认部,其配置于所述装配筒部的顶端,所述覆盖部件具有:实质不透明的第1筒状部,其在顶端具有开口部,并在内部具有能够收纳所述目视确认部的第1空间;第2筒状部,其配置于所述第1筒状部的顶端;基端筒状部,其从所述第1筒状部的基端向基端方向延伸,在内部具有能够收纳所述装配筒部的收纳空间;和卡合突起,其从所述基端筒状部的基端部的内周面突出,通过与所述帽主体的所述基端部卡合而防止所述帽主体相对于所述覆盖部件向基端方向的脱离,所述第2筒状部具有:环状周壁部,其从所述第1筒状部的所述顶端向顶端方向延伸;顶端壁,其配置于所述环状周壁部的顶端;和第2空间,其由所述环状周壁部、所述顶端壁以及所述第1筒状部的所述顶端的内缘划分而成,所述环状周壁部具有用于从外部目视所述第2空间内的显示部,所述帽主体能够在所述覆盖部件内沿着所述覆盖部件的中心轴,从所述目视确认部位于所述第1筒状部的所述第1空间内的第1位置位移至所述目视确认部配置于所述第2空间内的第2位置,在所述帽主体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密封部能够将所述喷嘴部液密地密封,当使从所述注射器主体拆下的所述帽主体的所述装配筒部向所述注射器主体的喷嘴部接近时,所述帽主体的所述抵接部由所述注射器主体的所述喷嘴部的所述顶端部向顶端方向按压,使得处于所述第1位置的所述帽主体位移至所述第2位置,所述覆盖部件的内周面至少在从所述第1筒状部的所述顶端的附近至所述基端筒状部的所述基端部的附近的范围内被实施表面粗糙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部件的所述内周面直至所述卡合突起的附近被实施表面粗糙化。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器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筒状部的所述环状周壁部以使所述环状周壁部的大致整体成为所述显示部的方式为实质透明,且所述环状周壁部的内周面没有被实施表面粗糙化。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用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部件的内径在从所述环状周壁部的顶端附近至所述卡合突起的附近的范围内实质上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部件具有:实质不透明的筒主体部件;和实质透明的顶端覆盖部件,所述筒主体部件具有:构成所述第1筒状部的外周部的顶端外筒部;和所述基端筒状部,所述顶端覆盖部件具有:所述第2筒状部;和延伸内筒部,其从所述第2筒状部的所述环状周壁部的基端在所述筒主体部件内延伸,并形成所述第1筒状部的内周部,所述显示部由所述环状周壁部的大致整体形成,所述覆盖部件的内周面至少在从所述延伸内筒部的顶端的附近至所述基端筒状部的所述基端部的附近的范围内被实施表面粗糙化。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主体具有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并将所述喷嘴部的外周部覆盖的筒状的锁紧接头,所述覆盖部件的所述基端筒状部是能够插入至所述锁紧接头与所述喷嘴部之间的筒状连接部,所述筒状连接部在所述筒状连接部的外周部具有能够与所述锁紧接头的所述内螺纹部螺合的外螺纹部,通过所述筒状连接部的所述外螺纹部与所述锁紧接头的所述内螺纹部之间的螺合而使所述注射器用帽装配至所述注射器主体,且在所述帽主体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装配筒部插入至所述筒状连接部与所述喷嘴部之间,所述密封部将所述药剂排出口液密地密封,在所述注射器用帽从所述注射器主体脱离的状态下所述筒状连接部的所述外螺纹部与所述锁紧接头的所述内螺纹部螺合时,所述帽主体的所述抵接部对所述喷嘴部的所述顶端部按压,由此所述帽主体从所述第1位置位移至所述第2位置。7.一种注射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用帽;和构成所述注射器主体并能够收容药剂的注射器外筒。8.一种预灌装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器组装体;填充于所述注射器外筒内的药剂;和在所述注射器外筒内能够液密地且沿轴向滑动的垫圈。

技术总结
预灌装注射器(12)的注射器组装体(22)具有注射器用帽(10),该注射器用帽(10)具有将帽主体(34)覆盖的筒状的覆盖部件(36)。覆盖部件(36)具有实质不透明的第1筒状部(100)、和具有显示部(103)的第2筒状部(102)。覆盖部件(36)的内周面至少从第1筒状部(100)的顶端附近至基端筒状部(54)的基端部附近的范围内被实施表面粗糙化。表面粗糙化。表面粗糙化。


技术研发人员:冲原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尔茂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03.26
技术公布日:2021/9/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