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截骨导航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4961发布日期:2020-05-08 17:42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截骨导航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手术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截骨导航工具。



背景技术:

股骨是人体中最大的长管状骨,可分为一体两端,即中间的股骨体和位于股骨体两端的端部,股骨的顶端为呈球形的股骨头,股骨头的外侧下方较细的部分为股骨颈与股骨体交界处的外侧有一向上的隆起为大转子,又称大粗隆102,大转子下方较小的隆起为小转子,又称小粗隆101。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最常见的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该种骨折的手段之一,例如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可使患侧髋关节早期活动及下床负重,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通常采用如下步骤:

麻醉后取侧卧位,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保留臀中肌于大粗隆止点处骨块,并翻向上方,取出股骨头及碎骨块,摘除粉碎难以固定的小粗隆骨碎块,或予旷置不予固定;保留大粗隆、小粗隆等大的骨折块,使用截骨模板进行大粗隆内侧垂直截骨至小粗隆高度,摆锯在小粗隆平面与股骨纵轴垂直修齐小粗隆处骨质,保留大粗隆侧骨皮质,而后以膝关节轴线定位前倾角依次扩髓。术中采用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假体,选择合适的股骨柄,假体颈托下方平齐截骨平面,前倾角15°左右,位置确定后填充骨水泥并插入股骨柄固定。待骨水泥变硬后,用可吸收线或钢丝将大粗隆骨块固定在假体的大粗隆圆孔处,髂腰肌止点用可吸收线固定于小粗隆圆孔。选择合适的双动头,复位髋关节,牵开试验确定其松紧适度、无脱位倾向,放置引流并逐层缝合切口。

该手术中,最为关键操作步骤为股骨上端的截骨操作,参见图1,现有的操作过程是根据植入假体的形状,通过截骨模板来实现大粗隆102出碎骨的截取,现有的截骨模板呈片状,在手术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如下几方面问题:

1、截骨模板很难放置在股骨上端的正中心,很可能斜形放置导致截骨后的大粗隆切面不能与粗隆柄贴合,即使模板放置与髓腔中心轴一致,也会出现偏内或偏外的情形,就会导致假体内翻插入,或大粗隆骨质截除过多,严重时会导致骨折;

2、由于模板置于股骨外,竖向切割时不能完全贴切股骨大粗隆内侧缘进行切割,且因模板的不固定,实际切割时,摆据的轨迹往往与规划的切割路径形成角度,造成切割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形,进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创伤;

3、截骨时前倾角很难控制,需多次调整截骨而延长手术时间,加重手术创伤,往往在多次截骨操作后过多去切除了大粗隆部的骨质,使臀中肌附着点力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切割时无需手持且能对下刀进行精准导向的用于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截骨导航工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截骨导航工具,包括

定位杆,能插入到待术股骨的髓腔中;

导向件,安装在定位杆上且与所述定位杆相对布置,在定位杆处于插入待术股骨髓腔内的状态下,该导向件处于在待术股骨上端相对应的后壁上,且该导向件具有供摆据穿过而切割股骨上端的第一切槽和第二切槽,所述第一切槽和第二切槽均沿所述导向件的壁厚方向贯穿设置,所述第一切槽的与待切割股骨大粗隆内缘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切槽与所述第一切槽相垂直布置;以及

连接件,用来将导向件安装在定位杆上,该连接件布置在定位杆和导向件之间且分别连接定位杆和导向件的对应端。

为了进一步明确切割方向,确保两个方向的切割不会相互干渉,优选地,所述第二切槽沿所述定位杆的插入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切槽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切槽和第二切槽互不连通。

为了方便选择合适的切割位置,且不用移动整个导航工具,所述第二切槽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切槽并排且间隔布置。

为了进一步确保对切割时的摆据进行导向,优选地,所述定位杆上与所述第一切槽对应处开设有供自第一切槽内穿出的摆据通过的导向槽。

为了进一步定位导向件相对待术股骨的摆放角度,所述导向件上还设有用来定位待术股骨大粗隆的指向部。

为了确保导向件摆好后不会再次偏转,作为改进,所述导向件上沿壁厚方向贯穿的设有供用来固定导向件与待术股骨的定位针穿过的定位孔。

为了确保定位杆与导向件相对固定,所述定位杆和导向件的对应端均穿设在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对应开设有供定位杆和导向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连接件上还设有限制定位杆和导向件相对连接件移动的锁紧件,在所述定位杆和导向件均安装在连接件的状态下,所述锁紧件分别与所述定位杆和导向件相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用于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截骨导航工具包括定位杆和导向件,通过定位杆插入待术股骨的髓腔内,从而使与定位杆相对布置的导向件贴合在待术股骨的后壁上,从而方便摆据分别从第一切槽和第二切槽伸入,进而将股骨上对应待切割的部分截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股骨清理髓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航工具与截骨前股骨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航工具与截骨后股骨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航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航工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粗隆柄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截骨导航工具包括定位杆1和导向件2,上述的导向件2通过连接件3安装在定位杆1上,定位杆1和导向件2的对应端均穿设在该连接件3上,连接件3的两侧对应开设有供定位杆1和导向件2穿过的安装孔31,当然定位杆1与导向杆2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此不一一例举。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上还设有限制定位杆1和导向件2相对连接件3移动的锁紧件4,在定位杆1和导向件2均安装在连接件3的状态下,锁紧件4分别与定位杆1和导向件2相抵。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定位杆1能插入到待术股骨的髓腔100中,而导向件2则在安装于定位杆1上后与定位杆1相对布置,且在定位杆1处于插入待术股骨髓腔100内的状态下,该导向件2处于在待术股骨上端相对应的后壁上,;本实施例中的导向件2具有供摆据穿过进而切割股骨上端的第一切槽21和第二切槽22,第一切槽21和第二切槽22均沿导向件2的壁厚方向贯穿设置,第一切槽21的与待切割股骨大粗隆内缘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切槽22与第一切槽21相垂直布置,上述的第二切槽22沿定位杆1的插入方向布置在第一切槽21的下方,且第一切槽21和第二切槽22互不连通,这样的第一切槽21和第二切槽22布置形式,可以确保在切割时两个方向不会相互干渉,确保手术的精准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切槽22有两个,两个第二切槽22并排且间隔布置,这样两个第二切槽22的设计,可以确保根据需要切割的位置,准确的选择摆据的伸入位置,无需调整整个导航工具的位置,同时,在定位杆1上与第一切槽21对应处开设有供自第一切槽21内穿出的摆据通过的导向槽11。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向件2上还设有用来定位待术股骨大粗隆102的指向部23,导向件2上沿壁厚方向贯穿的设有供用来固定导向件2与待术股骨的定位针穿过的定位孔24。

本发明的导航工具使用方法如下:

手术前,采用气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后外侧切口,常规消毒铺巾后,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臀大肌及其筋膜,切开梨状肌等外旋肌群,切开关节囊,可见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取出股骨头与股骨颈,视大粗隆骨折情况,复位与固定大粗隆以判断整个股骨头的旋转中心。

①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用最小号的股骨髓腔锉寻找股骨上端的髓腔100入口,沿髓腔100的轴线进行髓腔扩口,依次使用由细到粗的股骨锉扩髓,并清理股骨干近端髓腔;

②根据最大号的股骨髓腔挫选取截骨导航工具中的定位杆1,并与导向件2进行截骨导航工具的组装,将导向件2通过连接件3安装到定位杆1上,并使用锁紧件4锁紧;

③顺髓腔插入定位杆1,整个导航工具随定位杆1的插入而同步移动,定位杆1的插入深度为股骨颈指示杆的股骨头旋转中心与股骨大粗隆顶点相平;

④屈髋45°、屈膝90°,足底朝上,使导向件2的股骨颈指示杆与小腿成垂直相交后再向前旋转15°作为人工股骨头假体的前倾角,然后用定位针通过定位孔24把导向件2固定于股骨上端;

⑤用摆锯在导向件2的第一切槽21进行截骨操作,根据小转子的骨折情况决定选取两个第二切槽22中的其中一个进行截骨操作,随后取出导航工具,进一步沿截骨线修整截骨面,在股骨上端得到相互垂直的截骨面以容纳人工假体的粗隆部;

⑥近端扩髓后插入假体柄试模,并检查截骨高度是否正确,即股骨头中心是否与大粗隆顶点在同一水平,复位髋关节检查其松紧程度及各方向活动有无脱位等;

⑦清洁股骨髓腔,水份吸干后,填入骨水泥,置入准备好的假体柄,直到骨水泥干后为止,套上假体头后完成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并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拉紧固定大粗隆之骨折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