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一次性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适身弧形窄裆部的吸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吸收制品亦称一次性吸收制品或卫生用品等,包括纸尿裤、纸尿片、卫生巾、拉拉裤等,已经在个人卫生护理利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婴幼儿和其他生活不能自理的人通过一次性吸收制品储存排泄物,并使这些排泄物与穿着者的身体、衣服、被褥等隔离开来,既提高护理的便捷性,也保护了婴幼儿和其他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皮肤。
吸收制品的吸收介质为吸收芯体,包括由绒毛浆纤维与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共混而成的传统吸收芯体和复合吸收芯体。目前,使用复合吸收芯作为吸收制品的吸收介质已经本技术领域的潮流趋势,其具有抗摔、不断层、不起坨、极致超薄等特点。在结构方面,复合吸收芯一般为5层结构,从上至下包括上覆盖层、下覆盖层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蓬松无纺布,同时在蓬松无纺布的表层、底层分别植入、嵌合颗粒状高吸水性树脂。
由于采用传统的工艺导致了纸尿裤比较厚重,且裆部位置不合身而给婴幼儿活动带来不方便。另一方面,吸收芯体吸液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垂,甚至起坨、断层,此时极易容易挤压或摩擦到婴幼儿的裆部,给婴幼儿活动带来不便,也对婴幼儿的健康带来危害,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目前的纸尿裤还大多将设计重点放在防漏上。为了婴儿穿着更舒适,注重纸尿裤适应宝宝臀部曲线的裁剪方式,特别设计一种对宝宝腿部无内侧压力的吸收制品结构,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为此,公告号为cn203089561u的专利提出了一种黄金双弧多层芯体纸尿裤,包括设置在纸尿裤内的长条形内芯体,所述内芯体具有让位腿部用的内凹弧线,所述内凹弧线沿着内芯体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内芯体中心线的两侧;所述内芯体沿着其长度方向包括两个端部以及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中部,中部的宽度小于两端部的宽度,中部的两端与端部分别由过渡段连接,过渡段逐渐变宽地由中部向两端部自然过渡连接。通过精准裁剪裆部弧度,形成黄金比例双弧,使宝宝腿部内侧不会受到压力,宝宝穿戴在身上后更加舒适合体,活动更加方便、自由;并且还在保证纸尿裤干爽防漏的基础上,使纸尿裤更加轻薄、透气,内芯体不断层、不起坨,有益宝宝的健康成长。
又如,公开号为cn107361924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适身防漏吸收制品,包括透液性面层、不透液性底层以及哑铃型吸收芯,在所述吸收制品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防漏隔边与右防漏隔边,每一防漏隔边均包括基部、自由部,以及连接到该自由部且位于自由部上端的伸缩部,在所述伸缩部内设有弹性体,使得防漏隔边在纵向方向上具有弹性伸缩性,每一防漏隔边还包括设于所述基部与自由部之间的适身连接部,所述适身连接部设于与所述哑铃型吸收芯裆部的纵向两侧边缘位置,该适身连接部在吸收制品呈自然松弛立体状态时,使得位于自由部与适身连接部之间连接处的防漏隔边沿着哑铃型吸收芯裆部的宽度方向向内收缩后,每一防漏隔边在吸收制品的宽度方向形成立体弧形防漏隔边。
虽然现有技术将吸收制品的吸收芯体设置为裆部呈弧形结构的吸收芯体,亦称哑铃型吸收芯体,在使用过程中吸收制品的两侧依然会对穿戴者的腿部皮肤进行不断的摩擦,特别在吸液自重导致吸收制品下垂之后,极易在婴幼儿的皮肤上出现擦痕甚至红肿发炎。因此,本发明在现有吸收制品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设有适身弧形窄裆部的吸收制品,使得吸收制品的穿戴更适身、舒适,贴身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吸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不适身、不舒适,易对穿戴者的腿部皮肤进行不断的摩擦,特别在吸液自重导致吸收制品下垂之后,极易在婴幼儿的皮肤上出现擦痕甚至红肿发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设有适身弧形窄裆部的吸收制品,使得吸收制品的穿戴更适身、舒适,动态贴身效果更好,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现:
所述设有适身弧形窄裆部的吸收制品,包括不透液性底层、吸收芯层,在所述不透液性底层、吸收芯层之间的裆部位置,设置有连接所述吸收芯层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在裆部位置的横向方向上产生弹性力,所述弹性力使得吸收制品处于自由松弛或使用状态时,在所述吸收制品的裆部位置形成弧形窄裆部结构,所述弧形窄裆部结构使得吸收制品在使用时能与使用者的身体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裆部位置的中心区域,并分别与吸收芯层、不透液性底层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由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构成,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对称地设置在裆部位置的两纵向侧边,并与吸收芯层、不透液性底层连接为一体。
所述吸收制品还设置有防漏隔边,具体地,在所述吸收制品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左防漏隔边与右防漏隔边,每一防漏隔边均包括基部、连接到该基部且位于基部上端的自由部,以及连接到该自由部且位于自由部上端的伸缩部。优选地,每一所述弹性部件靠近防漏隔边的侧边分别沿着吸收制品的宽度方向延伸至防漏隔边的基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之间的间距为10-60mm;弹性部件的拉伸倍率为1.2-2.2倍,纵向长度为50-300mm。进一步优选所述弹性部件的拉伸倍率为1.6-1.7倍。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性膜、弹性非织造布、弹性丝、弹性胶涂层或打孔pe膜,其中,弹性丝如氨纶丝、橡根。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制备如上所述的设有适身弧形窄裆部的吸收制品的方法,包括两次的定位工艺,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pe透气膜与纺粘非织造布复合连接为不透液性底层。
步骤2、以吸收制品的纵向中心线、横向中心线及其交叉点为参照,对不透液性底层以及所述不透液性底层对应的裆部位置进行第一次定位,然后将所述弹性部件拉伸至一定的拉伸倍率复合连接在不透液性底层上,使得弹性部件位于对应裆部位置的中心区域,或将所述弹性部件分切为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分别拉伸至一定的拉伸倍率后对称地设置在裆部位置的两纵向侧边,使弹性部件在裆部位置的横向方向上产生弹性力。
步骤3、对弹性部件或由弹性部件与不透液性底层构成的复合底层进行第二次定位,然后将吸收芯层复合连接在弹性部件或/和复合底层上。
具体地,在本步骤所述吸收芯层由芯体包裹层侧向包覆复合芯体而成,所述芯体包裹层的两纵向侧边包覆表层以及两纵向侧边后向底层内弯折。作为其中的一种方式,所述弹性部件与芯体包裹层、不透液性底层,或与芯体包裹层、复合芯体、不透液性底层连接为一体。
步骤4、依次经形成透液性顶层、防漏隔边的步骤后,所述弹性力使得吸收制品处于自由松弛或使用状态时,在所述吸收制品的裆部位置形成弧形窄裆部结构。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制备如上所述的设有适身弧形窄裆部的吸收制品的方法,包括有两次的定位工艺,其步骤如下:
步骤1、采用芯体包裹层对复合芯体进行侧向包覆而形成吸收芯层。
步骤2、以吸收制品的纵向中心线、横向中心线及其交叉点为参照,对所述吸收芯层及其对应的裆部位置进行第一次定位,然后将所述弹性部件拉伸至一定的拉伸倍率后复合连接在对应于裆部位置的芯体包裹层之下,使得弹性部件位于对应裆部位置的中心区域,或将所述弹性部件分切为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分别拉伸至一定的拉伸倍率后对称地设置在对应于裆部位置的吸收芯层两纵向侧边,使弹性部件在裆部位置的横向方向上产生弹性力。
步骤3、对不透液性底层及其对应裆部位置进行第二次定位,然后将由步骤2形成的弹性部件/吸收芯层复合连接在不透液性底层上,使得所述弹性部件位于不透液性底层的对应裆部位置的两纵向侧边上。
步骤4、依次经形成透液性顶层、防漏隔边的步骤后,所述弹性力使得吸收制品处于自由松弛或使用状态时,在所述吸收制品的裆部位置形成弧形窄裆部结构。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不透液性底层与吸收芯层之间设置一定拉伸比的弹性部件,并进一步根据人体特点及其消费者试用评价结果优选1.6-1.7的拉伸倍率,使得弹性部件在裆部位置的横向方向上产生弹性力,所述弹性力使得吸收制品处于使用状态时,在所述吸收制品的裆部位置形成弧形窄裆部结构,所述弧形窄裆部结构使得吸收制品在使用时能与使用者的身体相适应。
本发明通过进一步将所述弹性部件通过分切工序一分为二,并以吸收制品的纵向、横向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地设置在裆部位置的两纵向侧边,或将每一所述弹性部件靠近防漏隔边的侧边分别沿着吸收制品的宽度方向延伸至防漏隔边的基部,所形成的弧形窄裆部结构与使用者的动态活动更为适身,具有穿戴适身、舒适,动态贴身效果好的优点,避免了现有吸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不适身、不舒适,易对穿戴者的腿部皮肤进行不断的摩擦,特别在吸液自重导致吸收制品下垂之后,极易在婴幼儿的皮肤上出现擦痕甚至红肿发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吸收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适身弧形窄裆部吸收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弹性膜设在吸收芯层对应裆部位置的中心区域示意图。
图4是对图3沿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弹性无纺布对称设在吸收芯层对应裆部位置的两纵向侧边示意图。
图6是对图5沿b-b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弹性部件横向延伸至防漏隔边基部的吸收制品结构示意图。
图8是对图7沿c-c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纵向间隔排列的弹性部件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1吸收制品的定位流程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吸收制品的定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现有的吸收制品包括透液性顶层5、不透液性底层1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之间的吸收芯层4。此外,在吸收制品的纵向两侧边分别设置有防漏隔边3,以及为了穿戴及其舒适性而设置的闭合系统以及弹性系统,如弹性腰围。其中,不透液性底层1由透气底膜11和纺粘非织造布12复合而成。但现有吸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适身、不舒适的情况,易对穿戴者的腿部皮肤进行不断的摩擦,特别在吸液自重导致吸收制品下垂之后,极易在婴幼儿的皮肤上出现擦痕甚至红肿发炎。
如附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实施方式提供设有适身弧形窄裆部的吸收制品:
在所述不透液性底层1、吸收芯层4之间的裆部位置,设置有连接所述吸收芯层的弹性膜71,该弹性膜71的纵向长度优选为100-150mm;横向宽度可以根据对弧形窄裆部的需求进行具体的选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弹性膜71以所述吸收制品的纵向、横向中心线的交叉点为参照,以1.6-1.7倍的拉伸倍率,设置在裆部位置的中心区域,并分别与吸收芯层4、不透液性底层1连接为一体。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吸收芯层4由芯体包裹层42侧向包覆复合芯体41而成,该芯体包裹层42的两纵向侧边包覆复合芯体41的表层以及两纵向侧边后向底层内弯折,然后将弹性膜71与芯体包裹层42、不透液性底层1通过热熔胶层复合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于,该弹性膜71作为弹性部件,能在吸收制品的裆部位置的横向方向上产生弹性力,该弹性力使得吸收制品处于自由松弛或使用状态时,在吸收制品的裆部位置形成弧形窄裆部结构,该弧形窄裆部结构使得吸收制品在使用时能与使用者的身体相适应,使得吸收制品的穿戴更适身、舒适,动态贴身效果更好。
如附图2、10所示,本实施例设有适身弧形窄裆部的吸收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两次的定位工艺,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pe透气膜11与纺粘非织造布12复合连接为不透液性底层1;
步骤2、以吸收制品的纵向中心线、横向中心线及其交叉点为参照,对不透液性底1层以及所述不透液性底层对应的裆部位置进行第一次定位10即定位1,如红外定位,然后将弹性膜71拉伸至一定的拉伸倍率复合连接在不透液性底层1上,使得弹性膜71位于对应裆部位置的中心区域,使弹性膜71在裆部位置的横向方向上产生弹性力。
步骤3、对弹性膜71或由弹性膜与不透液性底层构成的复合底层进行第二次定位20即定位2,然后将吸收芯层4复合连接在弹性膜71或/和复合底层上。
步骤4、依次经形成透液性顶层、防漏隔边的步骤后,所述弹性力使得吸收制品处于自由松弛或使用状态时,在所述吸收制品的裆部位置形成弧形窄裆部结构。
实施例2
如附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通过以下实施方式提供吸收制品的适身弧形窄裆部:
吸收芯层4由芯体包裹层42侧向包覆复合芯体41而成,该芯体包裹层42的两纵向侧边包覆复合芯体41的表层以及两纵向侧边后向底层内弯折。
本实施例以弹性无纺布(即弹性非织造布)为弹性部件。具体地,在所述不透液性底层、吸收芯层之间的裆部位置,设置有连接所述吸收芯层、不透液性底层的弹性无纺布,该弹性无纺布的纵向长度为150-200mm;横向宽度可以根据对弧形窄裆部的需求进行具体的选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弹性无纺布分切为第一弹性无纺布72a、第二弹性无纺布72b,所述第一弹性无纺布72a、第二弹性无纺布72b以吸收制品的纵向、横向中心线为参照,设置第一弹性无纺布72a、第二弹性无纺布72b之间的间距为10-60mm,以1.6-1.7倍的拉伸倍率,对称设置在裆部位置的两纵向侧边,然后将第一弹性无纺布72a、第二弹性无纺布72b分别与芯体包裹层42、不透液性底层1通过热熔胶层复合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弹性无纺布72a、第二弹性无纺布72b作为弹性部件,分别能在吸收制品裆部位置的横向方向上产生弹性力,该弹性力使得吸收制品处于自由松弛或使用状态时,在吸收制品的裆部位置形成弧形窄裆部结构,该弧形窄裆部结构使得吸收制品在使用时能与使用者的身体相适应,使得吸收制品的穿戴更适身、舒适,动态贴身效果更好。
如附图11所示,本实施例设有适身弧形窄裆部的吸收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两次的定位工艺,其步骤如下:
步骤1、采用芯体包裹层42对复合芯体41进行侧向包覆而形成吸收芯层。
步骤2、以吸收制品的纵向中心线、横向中心线及其交叉点为参照,对所述吸收芯层及其对应的裆部位置进行第一次定位30即定位1,如红外定位,然后将弹性无纺布分切为第一弹性无纺布72a、第二弹性无纺布72b,分别拉伸至一定的拉伸倍率后对称地设置在对应于裆部位置的吸收芯层两纵向侧边,使第一弹性无纺布72a、第二弹性无纺布72b在裆部位置的横向方向上分别产生弹性力。
步骤3、对不透液性底层1及其对应裆部位置进行第二次定位40即定位2,然后将由步骤2形成的弹性无纺布/吸收芯层复合连接在不透液性底层1上,使得弹性无纺布位于不透液性底层的对应裆部位置的两纵向侧边上。
步骤4、依次经形成透液性顶层、防漏隔边的步骤后,第一弹性无纺布、第二弹性无纺布使得吸收制品处于自由松弛或使用状态时,在所述吸收制品的裆部位置形成弧形窄裆部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2提供进一步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7-8所示,所述吸收制品还设置有防漏隔边,具体地,在所述吸收制品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左防漏隔边61与右防漏隔边62,每一防漏隔边均包括基部、连接到该基部且位于基部上端的自由部,以及连接到该自由部且位于自由部上端的伸缩部,具体地,左防漏隔边61设有基部63,右防漏隔边62设有基部64。
本实施例的结构特点在于:第一弹性无纺布73c靠近左防漏隔边61的侧边,沿着吸收制品的宽度方向延伸至左防漏隔边61的基部63,而第二弹性无纺布73d靠近右防漏隔边62的侧边,沿着吸收制品的宽度方向延伸至右防漏隔边62的基部6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弹性部件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以弹性丝,如氨纶丝、橡根条作为弹性部件。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将弹性丝设置在裆部位置的中心区域或两侧边,在纵向方向上间隔排列,以1.6-1.7倍的拉伸倍率与吸收芯层、不透液性底层复合连接。
如附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可以弹性胶涂层作为弹性部件,具体地,该弹性胶涂层由在纵向方向上间隔排列的条状弹性胶涂层74a、条状弹性胶涂层74b、条状弹性胶涂层74c构成,并将该间隔排列的条状弹性胶涂层设置在裆部位置的中心区域或两侧边,并与吸收芯层、不透液性底层复合连接。
本实施例的弹性丝、弹性胶涂层均适用于实施例1-3,并按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以打孔pe膜为弹性部件,其他与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相同。本实施例的打孔pe膜适用于实施例1-3,并按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
性能评价测试
1、适身舒适性评价:
将10片的设有适身弧形窄裆部的吸收制品试制品、10片的对比样品组合为一份试用品,通过设置物质奖励招聘20名试用者,要求如实记录吸收制品试制品、对比样品的使用情况,包括:是否出现腿部摩擦、红肿情况,吸液后是否出现严重下坠、起坨断层情况,适身舒适性整体评价。
2、测试样品:
按照实施例1-5试制的l型吸收制品试制品;市售的使用有复合芯体的l型普通吸收制品作为对比样品。
3、测试结果如下:
对适身舒适性整体评价的评价结果定义如下:极优>优>较优>较好>一般。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