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器,具体为一种穿骨注射器。
背景技术:
在给声带药物注射的过程中,需要将注射器的针头从脖子皮肤处穿插进去,穿插过程中需要经过甲状软骨板,然后进入到声带药物注射的部位并将药物注射在声带上,用于声带治疗。由于部分病人的甲状软骨板非常坚硬,普通注射器的针头穿插甲状软骨板的过程中容易变形,很难穿过甲状软骨板,无法完成声带的药物注射。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种穿骨注射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穿骨注射器,结构紧凑,设计新颖,可以实现轻松穿过坚硬骨头部位,解决了传统注射器针头穿骨过程中存在穿不进去及极易变形等技术难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注射针管、电动穿骨机构,注射器筒和注射栓,注射器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活塞与注射栓连接;电动穿骨机构包括穿骨组件和电控组件,电控组件驱动穿骨组件进行螺旋推进式穿骨和螺旋式缩回;穿骨组件包括套管和穿骨钻头,穿骨钻头连接在套管的末端,套管套设在注射针管上,注射针管的针头部分伸出套管。
进一步的,电控组件包括壳体、电机、电池、环形驱动转台、驱动齿轮和过渡齿轮,其中,环形驱动转台限制在注射器筒内壁上的环形凸台与注射器筒前端之间的圆形空腔内,壳体一体设置在注射器筒外侧,电机和电池安装在壳体内,壳体外侧安装有控制开关,电机、电池和控制开关之间通过导线连接,驱动齿轮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过渡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环形驱动转台的外侧边缘处设置有齿环,环形驱动转台的内侧边缘处设置有带内螺纹的套管连接段,驱动齿轮与齿环啮合连接,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套管连接段相匹配的外螺纹,套管与套管连接段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环形驱动转台上且在远离注射器筒前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的,注射针管远离针头部分的末端设置有圆环,套管内设置有第一圆孔,第一圆孔的两端设置有通孔,圆环设置在第一圆孔内,第一圆孔与注射针管之间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注射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圆孔,第二圆孔内活动穿插有针管顶杆;针管顶杆的一端与圆环接触,另一端与第二圆孔内的第一弹簧挤压接触,针管顶杆上且在位于与圆环的接触端设置有第三圆孔,第三圆孔直径与注射针管的内径相等,第三圆孔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槽口。
进一步的,注射栓与活塞的中部设置有第四圆孔,第四圆孔内设置有第二弹簧和塞体,塞体末端设置有防脱环,防脱环与第二弹簧挤压接触,塞体在远离防脱环的一端与活塞的端面平齐,塞体的外径与套管的外径相等。
进一步的,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槽口,当穿骨钻头处于完全收回时,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之间处于相互贯通状态。
进一步的,穿骨钻头包括锥形钻头部分、锥形光滑部分、与锥形钻头部分和锥形光滑部分之间相连的平滑过渡部分,锥形钻头部分与锥形光滑部分的锥形方形相反。
进一步的,注射器筒上且在位于注射针管方向的一端与端盖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端盖与注射器筒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端盖与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进一步的,活塞与注射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穿骨注射器,结构紧凑,设计新颖,可以实现轻松穿过坚硬骨头部位,解决了传统注射器针头穿骨过程中存在穿不进去及极易变形等技术难题。
本发明通过电控组件驱动穿骨组件进行螺旋推进式穿骨,穿骨组件采用了锥形的穿骨钻头,实现轻松穿骨,解决了骨头较硬难以穿透的技术难题。
由于药物注射完成后再利用电控组件驱动穿骨组件进行螺旋式缩回,会导致治疗部位的药物回流,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发明在穿骨完成后,利用电控组件驱动穿骨组件进行螺旋式缩回,缩回后再进行药物注射,解决了药物回流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中通过拆卸套管连接段后,可以对注射针管及穿骨组件进行拆卸和更换,注射针管与穿骨组件拆卸后进行严格的高温消毒及杀菌后可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穿骨组件处于伸展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穿骨组件处于收回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注射完成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中注射针管与套管的组装图。
图9为本发明中注射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注射栓及安装在注射栓上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塞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穿骨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控制开关;2、壳体;3、注射栓;4、注射器筒;5、端盖;6、套管;7、穿骨钻头;8、注射针管;9、环形驱动转台;10、第一密封圈;11、针管顶杆;12、塞体;13、活塞;14、第二弹簧;15、第一弹簧;16、电池;17、电机;18、驱动齿轮;19、过渡齿轮;20、齿环;21、套管连接段;22、第二密封圈;23、第三密封圈;301、第二圆孔;302、第四圆孔;401、注射器筒前端;601、第二槽口;602、通孔;603、第一圆孔;701、锥形钻头部分;702、锥形光滑部分;703、平滑过渡部分;801、圆环;1101、第三圆孔;1102、第一槽口;1201、防脱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13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注射针管8、电动穿骨机构,注射器筒4和注射栓3,注射器筒4的内部设置有活塞13,活塞13与注射栓3连接;电动穿骨机构包括穿骨组件和电控组件,电控组件驱动穿骨组件进行螺旋推进式穿骨和螺旋式缩回;穿骨组件包括套管6和穿骨钻头7,穿骨钻头7连接在套管6的末端,套管6套设在注射针管8上,注射针管8的针头部分伸出套管6。
优选的,电控组件包括壳体2、电机17、电池16、环形驱动转台9、驱动齿轮18和过渡齿轮19,其中,环形驱动转台9限制在注射器筒4内壁上的环形凸台24与注射器筒前端401之间的圆形空腔402内,壳体2一体设置在注射器筒4外侧,电机17和电池16安装在壳体2内,壳体2外侧安装有控制开关1,电机17、电池16和控制开关1之间通过导线连接,驱动齿轮18固定在电机17的输出轴上,过渡齿轮19与驱动齿轮18啮合连接,环形驱动转台9的外侧边缘处设置有齿环20,环形驱动转台9的内侧边缘处设置有带内螺纹的套管连接段21,驱动齿轮18与齿环20啮合连接,套管6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套管连接段21相匹配的外螺纹,套管6与套管连接段21螺纹连接。
优选的,环形驱动转台9上且在远离注射器筒前端4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0。
优选的,注射针管8远离针头部分的末端设置有圆环801,套管6内设置有第一圆孔603,第一圆孔603的两端设置有通孔602,圆环801设置在第一圆孔603内,第一圆孔603与注射针管8之间为过盈配合。
为了实现套管的收回,同时满足注射针管位置的停留,优选的,注射栓3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圆孔301,第二圆孔301内活动穿插有针管顶杆11;针管顶杆11的一端与圆环801接触,另一端与第二圆孔301内的第一弹簧15挤压接触,针管顶杆11上且在位于与圆环801的接触端设置有第三圆孔1101,第三圆孔1101直径与注射针管8的内径相等,第三圆孔1101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槽口1102。
为了实现套管的收回,优选的,注射栓3与活塞13的中部设置有第四圆孔302,第四圆孔302内设置有第二弹簧14和塞体12,塞体12末端设置有防脱环1201,防脱环1201与第二弹簧14挤压接触,塞体12在远离防脱环1201的一端与活塞13的端面平齐,塞体12的外径与套管6的外径相等。
为了实现套管5收回后,完成药物的注射,优选的,套管6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槽口601,当穿骨钻头7处于完全收回时,第一槽口1102和第二槽口601之间处于相互贯通状态。
为了实现轻松穿骨,优选的,穿骨钻头7包括锥形钻头部分701、锥形光滑部分703、与锥形钻头部分701和锥形光滑部分703之间相连的平滑过渡部分702,锥形钻头部分701与锥形光滑部分703的锥形方形相反。
优选的,注射器筒4上且在位于注射针管8方向的一端与端盖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端盖5与注射器筒4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2,端盖5与套管6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3。
为了方便组装,优选的,活塞13与注射栓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具体使用时,注射针管8从皮肤处扎入,控制电机17正转,驱动齿轮18带动过渡齿轮19和环形驱动转台9同步转动,环形驱动转台9转动过程中使套管6和穿骨钻头7一起进行螺旋方式进行伸展,穿骨钻头7在螺旋推进时完成穿骨,当注射针管8到达药物注射区域时,控制电机17反转,驱动齿轮18带动过渡齿轮19和环形驱动转台9同步转动,环形驱动转台9转动过程中使套管6和穿骨钻头7进行螺旋方式进行收回,套管6和穿骨钻头7收回过程中塞体12对第二弹簧14进行挤压并发生移动,套管6和穿骨钻头7完全收回时,推动注射栓3,完成药物注射。
由于药物注射完成后再利用电控组件驱动穿骨组件进行螺旋式缩回,会导致治疗部位的药物回流,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发明在穿骨完成后,利用电控组件驱动穿骨组件进行螺旋式缩回,缩回后再进行药物注射,解决了药物回流的技术难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