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9583发布日期:2020-05-12 15:2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儿童护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现阶段医院常见的治疗手段。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

目前,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需要陪护者时刻注意药瓶内的药液,并及时唤护理人员来更换下一瓶药液,增加监护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自动换插不同药液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装配有螺杆,所述螺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顶部设置有置药筒,所述固定盘顶端面边缘位置固定设有多组呈均匀分布的立柱,所述置药筒的底端面对应立柱的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槽,多组所述立柱的顶端均滑动连接在环形槽内部,所述固定盘的顶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端部与置药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马达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室以及另一侧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卡夹,所述固定盘顶部对应卡夹的位置处竖直贯穿设有容槽,所述置药筒内腔底部呈环形均分布有多个贯穿设置的槽口,所述槽口的内周面固定安装有薄膜压力传感器,所述卡夹与对应位置的槽口竖直共线设置,所述置药筒顶部设置有盖板,且盖板顶部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盖板与置药筒之间螺纹连接;

所述控制室包括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连接端连接有无线路由器、数据设定单元、供电单元和报警单元,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无线路由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有智能终端,所述数据设定单元用于设定输药吊瓶的数量,所述供电单元用于为整个控制室的稳定工作提供电能,所述报警单元用于在输液完成时发出警报。

实施方式为:使用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把手将盖板打开,然后将需要输液的吊瓶依次摆放在置药筒内部的槽口,并拧紧盖板,并利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吊瓶内的药液量变化,当吊瓶内的药液输完后,薄膜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压力值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电动推杆带动卡夹向下运动,使插针与吊瓶上的胶塞分离,而后控制驱动马达带动置药筒转动一个单元距离,完成后,控制电动推杆带动卡夹上升将插针插入吊瓶上的胶塞内,如此循环,可避免护理人员频繁换药的情况,当薄膜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有吊瓶内的药液全部输完后,单片机会控制报警单元发出警报,并将报警信号发送至智能终端,提醒护理人员输液完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顶部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筒,所述套筒与转筒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贯穿设于转筒内部,所述转筒内周面设置有与螺杆外周面相匹配的螺纹,能够为螺杆的上下运动提供动力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筒的外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防滑槽,且防滑槽内部包覆有硅胶软垫,避免转动转筒的过程中出现打滑的情况。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内周面设置有两个关于套筒的竖直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导向柱,所述螺杆的外周面对应导向柱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于导向滑槽内部,可对螺杆的运动进行限位,使之只能做上下直线运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盘与螺杆的顶端之间倾斜设有多组呈均匀分布的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的两端分别与螺杆外周面以及固定盘的底端边缘位置固定连接,可间接增大螺杆与固定盘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槽和立柱的轴截面形状均为t字形,确保置药筒做稳定的圆周运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顶端与套筒底端固定连接以及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中心柱外部活动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周面均匀分布有三个固定座,三个所述固定座远离套环的一端中部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通过联动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固定座的一端通过联动轴转动连接有橡胶材质的垫脚,所述支撑杆底端内侧开设有嵌槽,且支撑杆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均通过联动轴与对应为位置的嵌槽一端以及连接座的顶端外周面活动连接,可让三个支撑杆呈三角锥状张开,并利用连杆对三个支撑杆的张开角度进行限位,以提高底座支撑时的稳定性,而在不需要使用输液架时,可以将连杆收纳至嵌槽内部,可减少底座的占地面积,节省其占用空间。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环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中心柱对应通孔的位置处竖直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插孔,所述通孔内部活动插接有插杆,且插杆的一端延伸至插孔内部,所述插杆远离插孔的一端固定设有圆板,所述圆板与套环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活动套设于插杆外部,且弹簧两端分别与圆板内侧以及套环外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板外侧固定设有第二把手,便于医护人员通过第二把手向外拉动插杆,使得插杆与中心柱上的插孔分离,然后调整中心柱与套环的相对位置,调至指定位置后,松开第二把手,让插杆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插入至插孔内,从而将套环固定在中心柱的表面。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利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吊瓶内的药液量变化,当吊瓶内的药液输完后,薄膜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压力值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电动推杆带动卡夹向下运动,使插针与吊瓶上的胶塞分离,而后控制驱动马达带动置药筒转动一个单元距离,完成后,控制电动推杆带动卡夹上升将插针插入吊瓶上的胶塞内,如此循环,可避免护理人员频繁换药的情况,当薄膜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有吊瓶内的药液全部输完后,单片机会控制报警单元发出警报,并将报警信号发送至智能终端,提醒护理人员输液完成,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正向/反向转动转筒来调节输液架高度,实用性强;

2、本发明通过设置打开时呈三角锥状的底座,并利用连杆对三个支撑杆的张开角度进行限位,以提高底座支撑时的稳定性,而在不需要使用输液架时,可以将连杆收纳至嵌槽内部,可减少底座的占地面积,节省其占用空间,便于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固定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套筒与螺杆连接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套环与固定座装配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底座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系统控制框图。

附图标记为:1底座、101中心柱、102套环、103插孔、104固定座、105凹槽、106支撑杆、107插杆、108圆板、109弹簧、110第二把手、111嵌槽、112垫脚、113连接座、114连杆、2套筒、3螺杆、4轴承、5转筒、6防滑槽、7导向柱、8导向滑槽、9固定盘、10加强筋条、11容槽、12驱动马达、13控制室、14电动推杆、15卡夹、16置药筒、17环形槽、18立柱、19盖板、20第一把手、21槽口、22薄膜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儿科护理用静脉输液管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安装有套筒2,所述套筒2的内部装配有螺杆3,所述螺杆3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9,所述固定盘9顶部设置有置药筒16,所述固定盘9顶端面边缘位置固定设有多组呈均匀分布的立柱18,所述置药筒6的底端面对应立柱18的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槽17,多组所述立柱18的顶端均滑动连接在环形槽17内部,所述固定盘9的顶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12,所述驱动马达12的输出轴端部与置药筒16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马达12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室13以及另一侧设置有电动推杆14,所述电动推杆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卡夹15,所述固定盘9顶部对应卡夹15的位置处竖直贯穿设有容槽11,所述置药筒16内腔底部呈环形均分布有多个贯穿设置的槽口21,所述槽口21的内周面固定安装有薄膜压力传感器22,所述卡夹15与对应位置的槽口21竖直共线设置,所述置药筒16顶部设置有盖板19,且盖板19顶部设置有第一把手20,所述盖板19与置药筒16之间螺纹连接;

所述控制室13包括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连接端连接有无线路由器、数据设定单元、供电单元和报警单元,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2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无线路由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有智能终端,所述数据设定单元用于设定输药吊瓶的数量,所述供电单元用于为整个控制室13的稳定工作提供电能,所述报警单元用于在输液完成时发出警报。

所述固定盘9与螺杆3的顶端之间倾斜设有多组呈均匀分布的加强筋条10,所述加强筋条10的两端分别与螺杆3外周面以及固定盘9的底端边缘位置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槽17和立柱18的轴截面形状均为t字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监控计算机和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所述监控计算机设置在护士站,所述智能手机或所述智能手表为护理人员随身携带;所述单片机为m68hc16型单片机;所述薄膜压力传感器22为fp27-100型膜压力传感器;所述供电单元为可充电式蓄电池;所述电动推杆14为nkla46型电动推杆。

如图1-2和图7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把手20将盖板19打开,然后将需要输液的吊瓶依次摆放在置药筒16内部的槽口21,并拧紧盖板19,接着将插针一端固定在卡夹15上,并启动电动推杆14带动卡夹15上升,使插针一端插入吊瓶上的胶塞上让药液流出,将插针另一端插入到待输液者的皮下,随后输入需要输液的吊瓶数量,并将置药筒16甚至一定高度,确保药液能够顺利流下,在输液的过程中,随着吊瓶内部的药液量逐渐减少,薄膜压力传感器22所检测到的压力值一直在变化,当吊瓶内的药液输完后,薄膜压力传感器22将检测到的压力值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电动推杆14带动卡夹15向下运动,使插针与吊瓶上的胶塞分离,而后控制驱动马达12带动置药筒16转动一个单元距离,完成后,控制电动推杆14带动卡夹15上升将插针插入吊瓶上的胶塞内,如此循环,可避免护理人员频繁换药的情况,当薄膜压力传感器22检测到所有吊瓶内的药液全部输完后,单片机会控制报警单元发出警报,并将报警信号发送至智能终端,提醒护理人员输液完成,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陪护者时刻注意药瓶内的药液,并及时唤护理人员来更换下一瓶药液的问题。

所述套筒2顶部固定安装有轴承4,所述轴承4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筒5,所述套筒2与转筒5之间通过轴承4转动连接,所述螺杆3贯穿设于转筒5内部,所述转筒5内周面设置有与螺杆3外周面相匹配的螺纹。

所述转筒5的外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防滑槽6,且防滑槽6内部包覆有硅胶软垫。

所述套筒2内周面设置有两个关于套筒2的竖直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导向柱7,所述螺杆3的外周面对应导向柱7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滑槽8,所述导向柱7滑动连接于导向滑槽8内部。

如图1和图3-4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调节置药筒16高度的过程中,由于套筒2与转筒5之间通过轴承4转动连接,且转筒5内周面与螺杆3之间螺纹连接,而套筒2内周面的导向柱7滑动连接于螺杆3外周面上的导向滑槽8内部,只需正向/反向转动转筒5,即可利用导向柱7与导向滑槽8之间的相互限制作用,来带动螺杆3竖直向上运动,方便快捷,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输液架高度固定所导致的换药不便的问题。

所述底座1包括有中心柱101,所述中心柱101顶端与套筒2底端固定连接以及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13,所述中心柱101外部活动套接有套环102,所述套环102的外周面均匀分布有三个固定座104,三个所述固定座104远离套环102的一端中部均设置有凹槽105,所述凹槽105内部通过联动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06,所述支撑杆106远离固定座104的一端通过联动轴转动连接有橡胶材质的垫脚112,所述支撑杆106底端内侧开设有嵌槽111,且支撑杆106与连接座113之间设置有连杆114,所述连杆114的两端均通过联动轴与对应为位置的嵌槽111一端以及连接座113的顶端外周面活动连接。

所述套环102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中心柱101对应通孔的位置处竖直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插孔103,所述通孔内部活动插接有插杆107,且插杆107的一端延伸至插孔103内部,所述插杆107远离插孔103的一端固定设有圆板108,所述圆板108与套环102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弹簧109,所述弹簧109活动套设于插杆107外部,且弹簧109两端分别与圆板108内侧以及套环102外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板108外侧固定设有第二把手110。

如图1和图5-6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第二把手110向外拉动插杆107,使得插杆107与中心柱101上的插孔103分离,然后调整中心柱101与套环102的相对位置,调至指定位置后,松开第二把手110,让插杆107在弹簧109的回复力作用下插入至插孔103内,从而将套环102固定在中心柱101的表面,随后将三个支撑杆106呈三角锥状张开,并利用连杆114对三个支撑杆106的张开角度进行限位,以提高底座1支撑时的稳定性,而在不需要使用输液架时,可以将连杆114收纳至嵌槽111内部,可减少底座1的占地面积,节省其占用空间,便于收纳,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输液架在非使用状态下不便于收纳的问题。

本发明工作原理: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将需要输液的吊瓶依次摆放在置药筒16内部的槽口21,并拧紧盖板19,并启动电动推杆14带动卡夹15上升,使插针一端插入吊瓶上的胶塞上让药液流出,将插针另一端插入到待输液者的皮下,在输液的过程中,当吊瓶内的药液输完后,薄膜压力传感器22将检测到的压力值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电动推杆14带动卡夹15向下运动,使插针与吊瓶上的胶塞分离,而后控制驱动马达12带动置药筒16转动一个单元距离,完成后,控制电动推杆14带动卡夹15上升将插针插入吊瓶上的胶塞内,如此循环,可避免护理人员频繁换药的情况,当薄膜压力传感器22检测到所有吊瓶内的药液全部输完后,单片机会控制报警单元发出警报,并将报警信号发送至智能终端,提醒护理人员输液完成,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正向/反向转动转筒5来调节输液架高度,而在非使用输液架时,可以将连杆114收纳至嵌槽111内部,可减少底座1的占地面积,节省其占用空间,便于收纳。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