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7815发布日期:2020-05-19 20:5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对肩胛盂进行置换的特殊假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



背景技术: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肩关节病变如骨关节炎,和复杂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对于合并肩盂后方或前方骨缺损的病例,如肩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翻修,以及复杂骨折病例,利用常规假体效果不佳,骨缺损会造成假体局部应力集中,产生“木马效应”,造成近期或远期肩盂假体松动率增高。目前尚缺乏用于此类较复杂病例的假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可在存在肩胛盂部分骨缺损时进行肩盂置换,可降低骨缺损局部应力集中,分散局部应力,提高手术效果,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可用于常规肩盂假体置换,也可用于合并骨缺损的病例,增强整体初始稳定性,减少松动等并发症,具有延长假体使用寿命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由金属或合金制成,分左右侧。由肩盂底座、桥接锁定板、盖片和桥接螺钉组成。肩盂底座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带有一定曲率,外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肩盂底座下表面中部连接有塔形龙骨,塔形龙骨体部有渐进缩窄的环形齿,头部为圆钝末端。肩盂底座下表面以及塔形龙骨表面为喷涂等粗糙化处理。肩盂底座上表面中部有带一定锥度的盲端封闭的孔,延伸至塔形龙骨内部一定深度。肩盂底座上表面间隔一定距离分布有4个螺孔,孔内带螺纹。在肩盂底座上表面的左下或右下象限靠近边缘,有部分面积缺如,缺如部分的厚度为肩盂底座的1/2,缺如处有2个螺孔,带内螺纹。盖片厚度为肩盂底座的1/2,大小与肩盂底座左下或右下象限缺如部分相同,表面曲率与肩盂底座上表面一致。盖片表面有2个螺孔,带内螺纹,其位置对应肩盂底座缺如处螺孔,盖片螺孔直径大于肩盂底座缺如处螺孔。桥接锁定板分头部和体部,两部分成一定角度连接,头部大小与盖片相同,在相同部位也开有2个大小与盖片螺孔直径相同的螺孔。体部为窄长板状,开有多个螺孔,螺孔内带螺纹。桥接螺钉长度与肩盂底座厚度相同,头部直径等同盖片螺孔直径,体部直径等同肩盂底座缺如处螺孔。

将上述的结构匹配使用,形成稳固结合体系,用于常规肩盂假体置换,或者用于合并骨缺损的肩盂假体置换,尤其对于合并肩盂前方或后方骨缺损的翻修或骨折病例。

将上述的肩盂底座匹配桥接锁定板使用,可形成坚强的稳固结合体系。将肩盂底座和桥接锁定板连接后可增加整体稳定性,抵消肩盂后方骨质缺损造成的肩盂底座受力不均匀,分散局部应力,提高整体远期效果。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由金属或合金制成。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肩盂底座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带有一定曲率,外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肩盂底座下表面中部连接有塔形龙骨。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肩盂底座下表面中部塔形龙骨体部有渐进缩窄的环形齿,头部为圆钝末端。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肩盂底座上表面中部有带一定锥度的盲端封闭的孔,延伸至塔形龙骨内部一定深度。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肩盂底座下表面以及塔形龙骨表面带有喷涂等粗糙化处理。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肩盂底座上表面间隔一定距离分布有4个螺孔,孔内带螺纹。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在肩盂底座上表面的左下或右下象限靠近边缘,有部分面积缺如。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肩盂底座上表面部分面积缺如处有2个螺孔,带内螺纹。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盖片厚度为肩盂底座的1/2。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盖片大小与肩盂底座左下或右下象限缺如部分相同。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盖片表面曲率与肩盂底座上表面一致。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盖片表面有2个螺孔,带内螺纹。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盖片表面螺孔位置对应肩盂底座缺如处螺孔。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盖片螺孔直径大于肩盂底座缺如处螺孔。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桥接锁定板的头部和体部成一定角度连接。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桥接螺钉长度与肩盂底座厚度相同。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桥接螺钉头部直径等同盖片螺孔直径。

如上所述的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所述桥接螺钉体部直径等同肩盂底座缺如处螺孔。

利用植入器械将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植入需置换的肩胛骨关节面后,可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利用桥接锁定板可将肩盂底座和肩胛骨后缘较厚骨质锁定,尤其适合于肩盂前部或后部存在骨缺损情况,可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整体的远期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使用操作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在不使用桥接锁定板时,盖片的存在使得整个肩盂底座形成完整的带一定弧度的曲面,不影响球头或聚乙烯摩擦界面的安放。如果存在肩盂后方或前方缺损需要增强稳定性时,拆除盖片后,将桥接锁定板与肩盂底座以桥接螺钉进行连接固定,使之形成完整部分,加上锁定螺钉将桥接锁定板体部与肩胛骨侧缘较厚的骨质进行固定,增加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部分或全部抵消肩盂后方骨质缺损造成的肩盂底座受力不均匀,局部应力集中,避免了由此而导致的近、中远期松动。肩盂底座中部的带一定锥度的盲端封闭的孔,有利于和球头或聚乙烯摩擦界面形成锥度匹配固定,减少微动。肩盂底座上表面间隔一定距离分布有4个螺孔,孔内带螺纹,利用锁定螺钉可提高肩盂底座固定的初始稳定性。肩盂底座下表面以及塔形龙骨表面带有喷涂等粗糙化处理有利于骨长入,提高整体远期效果。塔形龙骨的外形有利于减少肩胛盂骨的丢失,提高拔出力,增强初始稳定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肩盂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肩盂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肩盂底座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盖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桥接锁定板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桥接锁定板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桥接螺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发明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可用于常规肩盂假体置换,也可用于合并骨缺损的病例,尤其对于合并肩盂前方或后方骨缺损的翻修或骨折病例,本发明可提供良好的整体初始稳定性,减少微动,避免了由此而导致的近、中远期松动。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参考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由金属或合金制成,分左右侧,由肩盂底座10、盖片20、桥接锁定板30和桥接螺钉40组成。

参考图1-3所示,为肩盂底座10的结构示意图,肩盂底座10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带有一定曲率,其上部11外轮廓为椭圆形。肩盂底座10下表面中部连接有塔形龙骨12,塔形龙骨12体部有渐进缩窄的环形齿13,头部为圆钝末端。肩盂底座10上表面中部有带一定锥度的盲端封闭的孔14,延伸至塔形龙骨12内部一定深度。肩盂底座10下表面以及塔形龙骨12表面带有粗糙化处理,肩盂底座10上表面间隔一定距离分布有四个螺孔15,孔内带螺纹。在肩盂底座10上表面的左下或右下象限靠近边缘,有部分面积缺如,缺如部分16的厚度为肩盂底座的1/2,缺如处有2个螺孔17,带内螺纹。

参考图4所示,为盖片20的结构示意图,盖片20厚度为肩盂底座的1/2,大小与肩盂底座10左下或右下象限缺如部分16相同,表面曲率与肩盂底座10上表面一致。盖片20表面有两个螺孔21,带内螺纹,其位置对应肩盂底座缺如处螺孔,盖片螺孔直径大于肩盂底座缺如处螺孔。

参考图5和图6所示,为桥接锁定板30的结构示意图,桥接锁定板30分头部31和体部32,两部分成一定角度连接,且两部分过渡处向外突起33,头部31大小与盖片20相同,在相同部位也开有2个大小与盖片螺孔21直径相同的螺孔34,体部32为窄长板状,开有多个螺孔35,螺孔内带螺纹。

参考图7所示,为桥接螺钉40的结构示意图,桥接螺钉40长度与肩盂底座10的上部厚度相同,头部直径大于体部直径,头部直径等同盖片螺孔21直径,体部直径等同肩盂底座缺如处螺孔17。

本实施例利用植入器械将带锁定支撑肩盂假体植入需置换的肩胛骨关节面后,可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利用桥接锁定板可将肩盂底座和肩胛骨后缘较厚骨质锁定,尤其适合于肩盂前部或后部存在骨缺损情况,可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整体的远期效果。

应用时,利用磨锉器械对肩胛盂进行骨面磨锉制备,清除表面软骨组织。再使用龙骨制备凿在合适方向制备龙骨,将肩盂底座10击入龙骨内,分别将4枚螺钉拧入肩盂底座螺孔15内,再将肱骨头假体或聚乙烯垫片安放至肩盂底座中部锥度孔14内。如肩盂前方或后方存在骨缺损,可先对骨缺损处植骨固定。选择合适的左侧或右侧肩盂底座,拧出盖片螺钉,拆除盖片20,将桥接锁定板30的外形按照肩胛骨侧缘的外形进行预塑形,然后将桥接锁定板30头部31覆盖拆除盖片的缺损处,以2枚桥接螺钉40将肩盂底座10和桥接锁定板30连接锁定。再制备龙骨,将肩盂底座10击入肩胛盂龙骨内,使桥接锁定板30贴附肩胛骨侧缘,再将螺钉通过桥接锁定板螺孔内拧入肩胛骨内固定,完成植入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