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泡联合超声干预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1620发布日期:2020-06-20 17:50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微泡联合超声干预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涉及微泡溶剂,涉及微泡溶剂经超声辐照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具体是指微泡联合超声在制备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系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胚胎种植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优质发育的胚胎和容受性良好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容受性指的是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的能力,它与内膜厚度、形态、容受性分子等息息相关。薄型子宫内膜者,不能有效地支持胚胎着床及后续妊娠的维持,会导致这部分患者妊娠率下降明显,较子宫内膜厚者更难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目前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延长雌激素使用时间、小剂量阿司匹林、阴道使用西地那非、宫腔灌注集落刺激因子等。但大部分的治疗方法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效果并不明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约2.4%的患者表现为薄型子宫内膜抵抗,即对任何治疗方法均无反应。

子宫内膜蜕膜化在胚胎种植、胎盘形成以及母胎的免疫微环境的维持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胚胎植入和维持妊娠的关键。子宫内膜蜕膜化障碍可导致多种异常妊娠的发生,如反复流产、不孕症、子痫前期等。同样,子宫内膜蜕膜化障碍也是导致临床辅助生殖胚胎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1,igfbp-1)是具有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高亲和力结合的蛋白,能够调节igf的生物利用度,且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功能的作用,是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蜕膜化的标志分子。

内膜的生长是激素依赖性过程,需要适量的子宫血流。在受精卵着床、胚胎生长到胎盘发育成熟的过程中,血管成熟是最重要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显著增加,以促进内膜血管生成、重建、舒张以及增加血管通透性,这一过程是胚胎成功种植的必要条件。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生可能与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阻力增加、血流供应的减少有关。内膜血流灌注的减少可能会影响腺上皮的生长。临床研究表明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ri)和桡动脉ri都明显增高,子宫内膜越薄ri越高。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提示薄型子宫内膜中的血管计数/mm2和腺上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均明显减少。vegf是内膜血管生长调节的关键因子,它的减少会导致内膜血管的损伤,进一步降低血流灌注,形成恶性循环。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igfbp-1和vegf表达增加,但薄型子宫内膜中igfbp-1和vegf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超声微泡是一种安全的超声造影剂,其发展拓宽了超声波的应用领域。微泡平均直径为2.5μm左右,结构主要包括核心及外壳两个部分,核心由二氧化碳、氧气、空气或大分子惰性气体(多为氟烷气体)等构成,外壳(即包膜)可由有磷脂类化合物、白蛋白、糖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多聚物等不同材料组成。不同类型外壳的微泡造影剂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价值。在疾病诊断上,它提高了图像质量和造影剂的显影效果,使造影剂用于各种脏器的显像。在治疗上,近几年国外开始了靶向超声造影剂的相关研究。超声波是一种波动形式,具有机械效应和声空化反应等生物学效应,当液体中存在微小气泡(空化核)时,它们会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荡、扩大、收缩甚至内爆等的一系列动力学过程,这就是声空化效应。研究证明,超声破坏微泡产生的空化效应能引起直径≤7μm的微血管破裂,造成细胞膜产生一个在24h内恢复正常的小孔,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也有所增宽,使毛细血管破裂,促进血管新生,增加正常和缺血性骨骼肌的血流。目前需要从基础和临床上进一步证实微泡应用的可行性和与安全性,微泡联合超声干预在改善薄型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目前还没有任何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泡联合超声干预系统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中新用途,具体是指微泡联合超声在制备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系统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应用系统可增强子宫内膜中igfbp-1和vegf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蜕膜化状态和血供,增加薄型子宫内膜的厚度。通过本发明的系统扩大微泡联合超声的使用范围,同时也为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方向;并且从动物实验的结果来看,该发明对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重建局部血供和腺体具有较好的效果。

基于目前技术的现状,本发明人拟通过体外及体内动物实验研究评估一种微泡联合超声干预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系统,为薄型子宫内膜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系统。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本发明所述一种微泡联合超声在制备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系统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应用包括微泡溶液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子宫进行宫腔灌注和超声波辐照处理。

其中,所述微泡溶液可接受的载体包括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pbs。

其中,所述微泡溶液以注射剂形式使用,注射剂的溶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pbs(ph=7.2±0.1)。

其中,所述超声波辐照需使用频率可达1mhz、能量可达1w/cm2的超声波治疗仪。

作为优选,所述微泡溶液的配置为使用成品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干粉,溶解于pbs,振荡,使用血球计数器观察微泡浓度约为1×107/l~1×109/l,并使用超声波治疗仪于37℃水浴箱中予1mhz、1-3w/cm2辐照60-120秒后显微镜观察,以微泡破裂消失认为溶液符合要求。

更优选地,所述微泡浓度约为2×107/l,使用超声波治疗仪于37℃水浴箱中予1mhz、1w/cm2辐照90秒,以显微镜观察微泡破裂消失为合适。微泡只有经过超声辐照才会破裂,本发明中微泡联合超声发挥作用是因为微泡破裂在局部形成的小损伤,引起修复作用的发生而形成的,所以微泡溶液配制好之后使用超声波辐照,以微泡破裂认为符合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应用的具体过程为分离子宫内膜间质和上皮细胞,分别接种在培养皿内,进行细胞培养及传代,传至第二代后消化,第三代接种于培养至细胞量达60%-70%融合时换无血清无抗生素培养液培养24小时;加入微泡溶液,进行超声辐照,干预24h后收集上清液。

进一步地,所述微泡联合超声干预在制备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上可增强子宫内膜中igfbp-1和vegf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蜕膜化和血供,从而增加薄型子宫内膜的厚度的系统中的应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微泡联合超声干预在制备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上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重建局部血供和腺体,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的系统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用于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系统,包括微泡溶液和超声波。具体包括微泡溶液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子宫进行宫腔灌注和超声波辐照处理。

其中,所述微泡联合超声治疗方法可以增强vegf和igfbp-1在子宫内膜局部的表达。即所述微泡联合超声治疗方法应用在增加薄型子宫内膜vegf和igfbp-1进而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血管、腺体修复的治疗中。

进一步地,所述微泡联合超声治疗方法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生长,在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中发挥作用。本发明中通过微泡联合超声治疗方法可有效降增加薄型子宫内膜动物模型中,如模型小鼠子宫内膜的厚度和腺体数量。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所需微泡溶液,以及超声波辐照处理。

其中,所述溶液包括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pbs(ph=7.2±0.1);所述超声辐照处理,是指本发明中的灌注到宫腔的微泡溶液是通过超声辐照实现功能。治疗有效量的确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有效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接受治疗个体的体型和/或个体所患疾病或不希望有的病症的发展程度。有效量也取决于子宫内膜对于该方法个性化反应。

本发明通过给薄型子宫内膜小鼠宫腔灌注微泡溶液,并经超声辐照,增加子宫内膜细胞vegf和igfbp-1的表达,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重建子宫内膜腺体,有效降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利用超声波的声空化效应,可以在子宫内膜局部形成微小损伤,刺激蜕膜化和血管增长,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本发明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了上述结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子宫内膜微损伤从而引起修复的系统,充分利用微泡在超声作用下会破裂的物理特性,对于子宫内膜是一种物理刺激。本发明依赖物理刺激,未使用激素类药物及其他药物,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来说较为安全。之前对于子宫内膜的物理刺激一般为对于子宫内膜的搔刮,搔刮的深度没有办法量化,也无法完全避免对于子宫内膜基底层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但微泡体积小,破裂产生的损伤也非常小,一般不会损伤基地层,并可以刺激细胞因子的增加,促进修复,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

本发明中使用的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其中,课题编号:17020450714,课题名称:超声微泡干预改善薄型内膜容受性的研究,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一生殖医学青年医师研究与发展项目。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首次提出了微泡联合超声在制备改善薄型内膜容受性的系统中的应用,通过细胞实验明确微泡联合超声可增强子宫内膜中vegf和igfbp-1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血供,增加薄型子宫内膜的厚度,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该发明对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重建局部血供和腺体具有较好的效果,为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方向,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从而期待通过宫腔内灌注超声微泡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薄型内膜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解决胚胎种植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之一。这能帮助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提高妊娠率,减少到达妊娠所需的移植次数,免除患者各种尝试所需花费,一定程度解决家庭和社会问题,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并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细胞在24孔板内的种植的示意图,为了防止超声辐照在孔间引起干扰,种植在24孔板的4个角孔内;

图2为5×的显微镜下,超声辐照前后的微泡溶液的图像;

图3为超声辐照装置示意图,24孔培养板固定在保持37℃双蒸水水槽表面,超声探头置于水槽内,垂直倒置于培养板下方约8cm处;

图4为微泡联合超声作用于子宫内膜细胞后经elisa法测定子宫内膜细胞中vegf和igfbp-1表达水皮的(pg/ml)示意图;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子宫内膜细胞中vegf水平为112.00±11.72pg/ml,pbs+超声组子宫内膜细胞中vegf水平为118.59±13.48pg/ml,微泡组子宫内膜细胞中vegf水平为119.72±11.75pg/ml,微泡+超声组子宫内膜细胞中vegf水平为139.08±7.66pg/ml;pbs组子宫内膜细胞中igfbp-1水平为305.07±8.84pg/ml,pbs+超声组子宫内膜细胞中igfbp-1水平为322.33±20.55pg/ml,微泡组子宫内膜细胞中igfbp-1水平为342.25±17.54pg/ml,微泡+超声组子宫内膜细胞中igfbp-1水平为354.57±11.34pg/ml,结果表明微泡+超声组子宫内膜细胞中vegf、igfbp-1水平均高于其他组(结果均为平均值±sd);

图5为小鼠造模手术,选取6周龄雌性小鼠,阴道涂片判断动情周期示意图;于动情期,腹腔注射水合氯醛(0.1ml/10g)麻醉,反正反射和结膜反射消失后,固定于手术台上,备皮并消毒后腹部贴无菌薄膜,尿道上口0.5cm处横向依次切开皮肤、腹壁各层;分离子宫,用无齿镊拉出一侧子宫,近端和远端分别用个血管夹轻轻夹住,用无齿镊轻轻把子宫拉直,无菌盐水纱布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无水乙醇外溢损伤;注射器针头进入宫腔,且保持其与子宫纵轴平行,于子宫一端缓慢注入无水乙醇,保持宫腔处于充盈状态3min;轻轻挤压并吸出出残留的无水乙醇,缓慢取出针头,更换针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次3次,松开血管夹;另一侧子宫采用同样方法处理;为防止粘连,腹腔用生理盐水冲洗3次,并用无菌纱布吸干,把子宫恢复至正常位置,腹腔内灌注灭菌石蜡油30μl后逐层关腹,去除薄膜,肌注2万单位青霉素预防感染;左图为宫腔充盈无水乙醇,右图为吸出残留的无水乙醇;

图6为正常小鼠子宫与造模后小鼠子宫的大体观对比示意图;动情期收鼠,观察子宫外形,可见正常小鼠子宫外观平滑,造模小鼠子宫外观略显僵硬;

图7为苏木素伊红染色(he)法染色后,5×显微镜下正常小鼠子宫与造模后小鼠子宫的对比示意图,可见正常小鼠子内膜厚度较厚,腺体丰富,造模小鼠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腺体明显减少;

图8为小鼠进行超声辐照示意图;小鼠俯卧固定于手术台,宫腔灌注微泡溶液后,超声探头垂直置于鼠背侧子宫上方,以频率1mhz,输出功率1w/cm2,持续辐照90秒;

图9为苏木素伊红染色(he)法染色后,10×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小鼠子宫与薄型子宫内膜小鼠的子宫示意图,分别分为无操作组和超声+微泡组,无操作组不做处理,超声+微泡组进行宫腔灌注微泡溶液并行超声辐照。a为正常子宫:无操作组,可见子宫内膜厚度较厚,腺体较丰富;b为薄型子宫内膜:无操作组,可见子宫内膜菲薄,腺体稀少;c为正常子宫:超声+微泡组,可见子宫内膜厚度均较厚,腺体较丰富;d为薄型子宫内膜:超声可见+微泡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腺体较丰富,与正常子宫:无操作组和超声+微泡组相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酶联免疫法(elisa)分析人子宫内膜细胞经微泡联合超声辐射后vegf、igfbp-1的含量。

本发明研究对象为正常子宫内膜患者的内膜。

自然月经周期中,采用经阴道超声监测优势卵泡的生长,于自然月经周期的第10天开始监测,起初每2天监测1次,当优势卵泡直径达12mm时,每天监测1次,当优势卵泡直径达14mm时,采用尿试纸法每天监测1次晨尿,以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峰试纸上出现2条明显横线为lh峰日。lh峰后第5-7天(黄体中期)采集患者内膜标本。所有治疗,标本获得及检测,患者信息均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取于2018年1月~2018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拟行ivf予以宫腔预测量的患者,手术前3个月未服用激素类药物。取材后分离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分别接种在培养皿内,进行细胞培养及传代,传至第二代后消化,第三代接种于24孔板的四角孔内(见图1),培养至细胞量达60%-70%融合时换无血清无抗生素培养液培养24小时。

配置微泡溶液,使用成品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声诺维)干粉,溶解于5mlpbs(hyclone,sh30028.01b,ph=7.2),也可以采用生理盐水溶解,用力振瓶20秒,使用血球计数器观察微泡浓度约为2×107/l,并使用超声波治疗仪(宏达高科)于37℃水浴箱中予1mhz、1w/cm2辐照90秒后显微镜观察,微泡破裂消失,图2为显微下超声辐照前后的微泡溶液。左图中镜下可见均匀形态较规整的微泡;因超声辐照后,溶液中的微泡因为超声波的“空化效应”爆破,裂解消失,右图中可见大部分微泡已消失。

于上述分别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的24孔培养板的实验孔内分别加入pbs(ph=7.2)和微泡溶液10μl。其中对照组为单独微泡组和pbs组并且不进行超声辐照,24孔培养板固定在保持37℃双蒸水水槽表面90秒;而实验组为超声+微泡组和超声+pbs组进行超声辐照,24孔培养板固定在保持37℃双蒸水水槽表面,超声探头置于水槽内,垂直倒置于培养板下方约8cm处,以频率1mhz,输出功率1w/cm2,持续辐照90秒(图3)。干预24h后分别收集上清液。

使用elisa法测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vegf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igfbp-1浓度,采用的人vegf和igfbp-1免疫试剂盒具体步骤为:(1)按照说明书,稀释标准品(共八管);(2)收集经处理过的子宫内膜组织(即上述上清液),1000r/min,4℃离心20min;(3)按照说明书要求加入样品和标准品,37℃孵育2h;(4)去除液体,加入第一抗体工作液,37℃孵育1h;(5)使用配制的洗涤液洗涤五次,间隔2min;(6)加入abc工作液,37℃孵育30min;(7)洗涤液洗涤五次,间隔2min;(8)加入tmb显色液,37℃避光显色15min;(9)加入终止液,终止显色;(10)于30min内使用酶标仪在450nm测定o.d值。

结果如图4所示,pbs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igfbp-1水平为305.07±8.84pg/ml,pbs+超声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igfbp-1水平为322.33±20.55pg/ml,微泡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igfbp-1水平为342.25±17.54pg/ml,微泡+超声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igfbp-1水平为354.57±11.34pg/ml;pbs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vegf水平为112.00±11.72pg/ml,pbs+超声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vegf水平为118.59±13.48pg/ml,微泡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vegf水平为119.72±11.75pg/ml,微泡+超声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vegf水平为139.08±7.66pg/ml,结果表明微泡+超声组子宫内膜细胞中igfbp-1、vegf水平均高于pbs组、pbs+超声组和微泡组(结果均为平均值±sd)。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过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血球计数器观察微泡浓度约为1×107/l,并使用超声波治疗仪于37℃水浴箱中予1mhz、1w/cm2辐照60秒后显微镜观察,以微泡破裂消失认为溶液符合要求。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过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血球计数器观察微泡浓度约为1×109/l,并使用超声波治疗仪于37℃水浴箱中予1mhz、3w/cm2辐照120秒后显微镜观察,以微泡破裂消失认为溶液符合要求。

实施例4

构建薄型子宫内膜小鼠模型。

使用无水乙醇对小鼠子宫内膜进行化学损伤,主要利用无水乙醇对组织、细胞的脱水作用,以及可使蛋白质变性的特点。

具体为:选取6周龄雌性icr小鼠(南京医科大学),阴道涂片判断动情周期。于动情期,腹腔注射水合氯醛(0.1ml/10g)麻醉,翻正反射和结膜反射消失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备皮并消毒后腹部贴无菌薄膜,尿道上口5mm处横向依次切开皮肤、腹壁各层,切口约10mm;分离子宫,用无齿镊拉出一侧子宫,近端和远端分别用个血管夹轻轻夹住,用无齿镊轻轻把子宫拉直,无菌盐水纱布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无水乙醇外溢损伤;注射器针头进入宫腔,且保持其与子宫纵轴平行,于子宫一端缓慢注入无水乙醇,保持宫腔处于充盈状态3min;轻轻挤压并吸出出残留的无水乙醇,缓慢取出针头,更换针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次3次,松开血管夹(图5);另一侧子宫采用同样方法处理。为防止粘连,腹腔用生理盐水冲洗3次,并用无菌纱布吸干,把子宫恢复至正常位置,腹腔内灌注灭菌石蜡油30μl后逐层关腹,去除薄膜,肌注2万单位青霉素预防感染。

造模后验证模型,2个动情周期后,于动情期收鼠,观察子宫外形,造模小鼠子宫较未造模小鼠子宫外观略显僵硬(图6)。苏木素伊红染色(he)法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造模小鼠子宫较未造模小鼠子宫内膜厚度菲薄,腺体明显减少(图7)。

实施例5

苏木素伊红染色(he)法分析薄型子宫内膜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经微泡联合超声辐射后形态学的变化。

本发明研究对象为正常及薄型子宫内膜小鼠的内膜。

具体为:造模后薄型子宫内膜小鼠,于造模后阴道涂片判断动情周期,观察2个动情周期,选取第2次动情期对于薄型子宫内膜小鼠和同一周期同一时期的正常小鼠。正常子宫内膜小鼠与薄型子宫内膜小鼠分别分为无操作组和超声+微泡组,无操作组不做处理,超声+微泡组进行宫腔灌注微泡溶液并行超声辐照。

配置微泡溶液,使用成品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声诺维)干粉,溶解于5mlpbs(hyclone,sh30028.01b,ph=7.2),用力振瓶20秒,使用血球计数器观察微泡浓度约为2×107/l,并使用超声波治疗仪(宏达高科)于37℃水浴箱中予1mhz、1w/cm2辐照90秒后显微镜观察,以微泡破裂消失认为溶液符合要求。

小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0.1ml/10g)麻醉,翻正反射和结膜反射消失后,俯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备皮并消毒后背部贴无菌薄膜,用眼科剪于一侧背部剪开一个与脊柱平行的约5mm长的皮肤切口,仔细剪开下方腰肌,进入腹腔后仔细寻找包绕卵巢的脂肪组织,见到粉红色的卵巢后轻柔将其拉出,顺卵巢找到此侧子宫,于宫角注射微泡溶液50μl,轻柔放回子宫;另一侧子宫采用同样方法处理。进行超声辐照,超声探头垂直置于鼠背侧子宫上方,以频率1mhz,输出功率1w/cm2,持续辐照90秒(图8)。逐层关腹,去除薄膜。

术后无操作组和超声+微泡组继续阴道涂片判断动情周期,于下一动情期收鼠。留取中段子宫,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

结果如图9所示,正常子宫组,经微泡联合超声干预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厚,腺体较丰富;薄型子宫内膜组,无操作组内膜菲薄,腺体稀少,经微泡联合超声干预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腺体较丰富,与正常组相似。

综上实施例,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比较了pbs组、pbs+超声组、微泡组、微泡+超声组子宫内膜细胞中igfbp-1和vegf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体内试验评估微泡联合超声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小鼠的价值,提供了微泡联合超声干预改善薄型内膜容受性的系统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可能性。结果显示:1)微泡+超声组子宫内膜细胞中igfbp-1、vegf水平均高于pbs组、pbs+超声组和微泡组;2)经微泡联合超声干预后,薄型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腺体较丰富,与正常内膜相似。说明微泡联合超声干预改善薄型内膜容受性的系统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重建局部血供和腺体,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和生长,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进一步说明微泡联合超声治疗为可以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