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开口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84515发布日期:2020-07-24 16:25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开口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开口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化放疗后口腔破溃的患者,在观察其口腔时没有很好用的工具,临床用压舌板,但患者的异物感强,容易出现恶心的情况,导致难以观察到患者咽部破溃情况。并且在对口腔溃疡严重的患者涂药时,由于难以看清口腔的情况,很难有效涂药。

中国发明专利201810702450.3公开一种口腔开口器,包括框架体、安装在框架体上的颌板及护舌调节组件,通过设有框架体、颌板及护舌调节组件,颌板与护舌调节组件配合,在患者进行口腔治疗时,能够挡住被治疗者的舌部,免误伤,同时将患者的口腔张开,为口腔治疗操作的安全、舒适和便利性提供了保障。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720862246.9公开一种口腔开口器,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弧形连接杆的前端部均设有与弧形连接杆上表面垂直的伸入段,伸入段可以伸入口腔部,并且两伸入段对称伸入口腔的两侧部,然后调整两手柄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两伸入段之间的距离,即调整口腔撑开度。协助患者调整开口幅度,并保持该幅度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上述对比文件均具有如下缺陷:

1、无论是压舌板还是上述的开口器,在置于口腔内时,舌头感知异物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分泌液,而分泌液的产生,不仅会影响视野,也会影响上药。通常是通过医生外持吸引器进行分泌液吸引,操作繁琐,更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2、在给口腔破溃的患者涂药时,常常要一手既拿着手电筒,还要拿着开口器,另一手为患者涂药,使得操作困难,很难对患者的口腔破溃处进行有效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口腔开口器,能够在使用开口器时吸引口腔内产生的分泌液,使得视野更加清晰,也有利于涂抹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口腔开口器的控制方法,能够将第一支撑板各处的状态坐标进行数据处理,获取综合状态平均值,并确定分泌液的吸引速率,平稳有效吸引分泌液。

本发明还能精确控制负压泵的转速,实现第一支撑板附近分泌液的平稳有效吸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口腔开口器,包括:

第一连杆,其为l型,且为中空结构;

第二连杆,其为l型,且长边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边一端铰接;

第一手柄,其为中空结构,且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边一端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第一手柄的中空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空结构对应连通;

第二手柄,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边一端一体成型连接;

第一支撑板,其为中空结构,且顶面中心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短边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底面为内凹弧面;

第二支撑板,其底面中心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短边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且顶面为外凸弧面;

多个第一吸引管,其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内部径向两侧,且一端穿出所述第一支撑板;

导流管,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吸引管连通;

储液腔,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内,且与所述导流管另一端连通;

负压泵,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储液腔内,用于产生负压;

支撑装置,其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用于支撑调节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间距。

优选的是,还包括:

一对边板,其为弧形,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径向两侧,并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体成型连接;

多个第二吸引管,其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内部径向两侧,且一端穿出所述边板;

一对第一连接管,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内,且分别连通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径向一侧的所述第一吸引管;

一对第二连接管,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内,且分别连通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径向一侧的所述第二吸引管;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与所述导流管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滑板,其固定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手柄相对的所述第二手柄的侧面上;

一对滑槽,其对称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手柄底面的所述滑板两侧;

滑块,其为u型结构,且开口端可滑动设置在对应所述滑槽内;

支撑杆,其一端与所述滑块铰接,另一端铰接设置有三棱柱形卡块;

多个卡槽,其为三棱柱形,且平行等间距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手柄相对的所述第一手柄的侧面上,用于与所述三棱柱形卡块配合;

一对挡块,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滑板轴向两侧。

优选的是,还包括:

多个第一凹槽,其为圆形,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面径向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吸引管对应;

多个第二凹槽,其均匀设置在所述边板的底面上,并与所述第二吸引管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吸引管穿出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底面平齐,所述第二吸引管穿出所述边板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底面平齐;

led灯,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处;

盖板,其为弧形,且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上,用于排出所述储液腔内液体。

优选的是,还包括:

漫反射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处,用于检测口腔内的漫反射系数;

多个红外传感器,其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处,用于检测分泌液的深度;

多个粘度传感器,其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处,用于检测分泌液的粘度;

控制器,其与所述漫反射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粘度传感器和负压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漫反射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粘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所述负压泵工作。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为硅胶。

一种口腔开口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所有第一凹槽的圆心位置(x1i,y1i)和第二凹槽的圆心位置(x2j,y2j),根据传感器采集各位置对应的状态坐标(h1i,η1i)和(h2j,η2j);

其中,以第一支撑板的轴向为第一方向轴,径向为第二方向轴,x1i为第i个第一凹槽的圆心在第一方向轴上的位置,y1i为第i个第一凹槽的圆心在第二方向轴上的位置,x2j为第j个第二凹槽的圆心在第一方向轴上的位置,y2j为第j个第二凹槽的圆心在第二方向轴上的位置,h1i为第i个第一凹槽处的分泌液的深度,η1i为第i个第一凹槽处的分泌液的粘度,h2j为第j个第二凹槽处的分泌液的深度,η2j为第j个第二凹槽处的分泌液的粘度;

步骤2:分别获取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状态平均值

其中,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一列第一凹槽的分泌液深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二列第一凹槽的分泌液深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一列第二凹槽的分泌液深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二列第二凹槽的分泌液深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一列第一凹槽的分泌液粘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二列第一凹槽的分泌液粘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一列第二凹槽的分泌液粘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二列第二凹槽的分泌液粘度平均值;

步骤3:将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所有第一凹槽的状态坐标与另一列第一凹槽的状态平均值对比,剔除偏差率超过5%的第一凹槽的状态坐标;将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所有第二凹槽的状态坐标与另一列第二凹槽的状态平均值对比,剔除偏差率超过5%的第二凹槽的状态坐标;

其中,深度偏差率粘度偏差率hi为任意一列第i个凹槽的分泌液的深度,为与该凹槽对应的另一列的凹槽的分泌液的平均深度;ηi为任意一列第i个凹槽的分泌液的粘度,为与该凹槽对应的另一列的凹槽的分泌液的平均粘度;

步骤4:确定剩余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状态坐标,并求取对应平均值获取综合状态坐标根据所述综合状态坐标获取分泌液吸引速率。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4中,根据所述综合状态坐标获取分泌液吸引速率包括模糊控制器:

将分泌液的综合平均深度综合平均粘度输入模糊控制器,所述模糊控制器中分泌液的综合平均深度综合平均粘度分为7个等级;

模糊控制器输出分泌液的吸引速率vy,输出分为7个等级;

所述分泌液的综合平均深度的模糊论域为[0,1],其量化因子为10;所述分泌液的综合平均粘度的模糊论域为[1,1.84],定量化因子为3;输出分泌液的吸引速率vy的模糊论域为[0,1],定量化因子为5;

输入和输出的模糊集为{nb,nm,ns,0,ps,pm,pb}。

优选的是,根据所述分泌液的吸收速率vy控制负压泵的转速满足:

其中,ny为负压泵的转速,n0为负压泵的基础转速,δp0为负压泵转速为n0时产生的负压,η为圆周率,l1为第一吸引管的轴向长度,l2为第二吸引管的轴向长度,l01为第一连接管的轴向长度,l02为第二连接管的轴向长度,l3为导流管的轴向长度,r2为第二吸引管的内径,r1为第一吸引管的内径,r01为第一连接管的内径,r02为第二连接管的内径,r3为导流管的内径,r为负压泵的扇叶半径,m为第一吸引管的数量,n为第二吸引管的数量,ξ为口腔内的综合漫反射系数。

优选的是,所述综合漫反射系数的获取包括:

根据采样周期,通过传感器采集口腔内各处的漫反射系数;

确定三层crj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向量:t=(ξ1,ξ1,…,ξq,…,ξp);

其中,ξq为第q处的漫反射系数,p为采集的漫反射系数的数量;

所述输入层向量映射到储备池,储备池的神经元为k个;

得到输出层神经元向量:o=(o1);

其中,o1为综合漫反射系数。

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计开发的口腔开口器,能够在使用开口器时吸引口腔内产生的分泌液,使得视野更加清晰,也有利于涂抹药物。

(2)本发明设计开发的口腔开口器的控制方法,能够将第一支撑板各处的状态坐标进行数据处理,获取综合状态平均值,并确定分泌液的吸引速率,平稳有效吸引分泌液。本发明还能精确控制负压泵的转速,实现第一支撑板附近分泌液的平稳有效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口腔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口腔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口腔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口腔开口器的手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口腔开口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中e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4中d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f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分泌液的综合平均深度的隶属度函数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分泌液的综合平均粘度的隶属度函数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模糊控制器的输出分泌液的吸引速率vy的隶属度函数图。

图17为本发明所述crj网络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第一连杆;210.第二连杆;120.第一手柄;220.第二手柄;130.第一支撑板;230.第二支撑板;140.中空边板;150.第一吸引管;160.第二吸引管;170.第一连接管;180.第二连接管;121.储液腔;111.导流管;240.滑板;241.滑槽;242.滑块;243.支撑杆;244.三棱柱形卡块;245.卡槽;246.挡块;151.第一凹槽;161.第二凹槽;190.led灯;12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再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结构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如图1-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口腔开口器,包括第一连杆110,其为l型,且为中空结构。第二连杆210,其为l型,且长边一端与第一连杆110的长边一端铰接。与第一连杆110长边一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一手柄120,其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手柄120的中空结构与第一连杆110的中空结构对应连通。在第二连杆的长边一端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手柄220。当第一手柄120和第二手柄220靠近时,第一连杆110和第二连杆220的短边一端相互远离,当第一手柄120和第二手柄220远离时,第一连杆110和第二连杆220的短边一端相互靠近。

在第一连杆110的短边一端垂直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30,优选为硅胶材质,降低异物感,且为中空结构,并与第一连杆110的中空结构连通。所述的第一支撑板130的底面为内凹弧面,以适配舌面的形状。在第二连杆210的短边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30,优选为硅胶材质,且顶面为外凸弧面,以适应上颚形状。在第一支撑板130的径向两侧一体成型设置有中空边板140,以和第一支撑板130的中空结构连通。

在第一支撑板130的内部中空结构内大的径向两侧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吸引管150,其一端穿出第一支撑板130,且第一吸引管150穿过第一支撑板130处设置有密封圈,以防止分泌液进入第一支撑板130内。在第一支撑板130的内部中空结构内大的径向两侧还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吸引管160,其一端穿出边板140,且第二吸引管160穿过边板140处设置有密封圈,以防止分泌液进入第一支撑板130内。在第一支撑板130内还设置有一对第一连接管170,其分别连通位于第一支撑板130径向一侧的第一吸引管150。在第一支撑板130内还设置有一对第二连接管180,其分别连通位于第一支撑板130径向一侧的第二吸引管160。在第一连杆110内设置有导流管111,其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70和第二连接管180连通。

在第一手柄120内设置有储液腔121,其与导流管111连通。在储液腔121内设置有负压泵,用于产生负压,吸收分泌液,并且储液腔上设置有排液口1211。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储液腔121也可以储液袋121,其与导流管111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手柄120内还固定设置有负压泵(图中未示出),其一端与储液袋121可拆卸连接。即储液袋121为一次性,使用一次扔掉即可。并且储液袋121为类似输液袋形状,包含两个连接口,且导流管111另一端类似为输液管连接输液瓶一端的针头结构,插入储液袋其中一个连接口,能够将吸引的分泌液导入储液袋内,且储液袋121的另一个连接口与负压泵连接,为储液袋121内产生负压,将分泌物吸引至储液袋121内。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时即使更换新的储液袋,仍需要对该开口器进行消毒后使用。

负压泵为电控,可以通过在第一连杆内设置有电池口,容纳电池,为负压泵充电,也可以为通过连接导线插电使用。

在第一手柄120和第二手柄220的对应位置设置有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调节第一手柄120和第二手柄20的间距,进而调节第一支撑板130和第二支撑板230的间距。

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滑板240,其固定设置在与第一手柄120相对的第二手柄220的侧面上。在靠近第二手柄220底面的滑板240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滑槽241。与滑槽241配合设置有滑块242,其为u型结构,且开口端可滑动设置在对应滑槽241内。与滑块242铰接设置有支撑杆243,且远离滑块242的支撑杆243一端铰接设置有三棱柱形卡块244。在与第二手柄220相对的第一手柄120的侧面上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卡槽245,其为三棱柱形,用于与所述三棱柱形卡块配合。在滑板240的轴向两端设置有挡块246,以防止滑块242滑出滑板240。通过卡块244与不同卡槽245的配合,实现第一手柄120和第二手柄220的间距调节。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第一支撑板130底面径向两侧,并与第一吸引管150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151,其为圆形。在边板140的底面上,并与第二吸引管160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161。所述的第一吸引管150穿出第一支撑板130一端与第一凹槽151底面平齐,所述的第二吸引管160穿出边板140一端与第二凹槽161底面平齐。凹槽的存在,更有利于分泌液的吸引。

在第一连杆110与第二连杆120的铰接处设置有led灯190,起到照明作用,更加方便观察口腔内的情况。在第一手柄120上可拆卸设置有盖板122,其为弧形,用于拆卸更换储液袋121或者排出储液腔121内的液体。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漫反射传感器,其设置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处,用于检测口腔内的漫反射系数;多个红外传感器,其一一对应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处,用于检测分泌液的深度;多个粘度传感器,其一一对应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处,用于检测分泌液的粘度;控制器,其与漫反射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粘度传感器和负压泵连接,用于接收漫反射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粘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负压泵工作。

本发明设计开发的口腔开口器,能够在使用开口器时吸引口腔内产生的分泌液,使得视野更加清晰,也有利于涂抹药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口腔开口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所有第一凹槽的圆心位置(x1i,y1i)和第二凹槽的圆心位置(x2j,y2j),根据传感器采集各位置对应的状态坐标(h1i,η1i)和(h2j,η2j);

其中,以第一支撑板的轴向为第一方向轴(x轴),径向为第二方向轴(y轴),x1i为第i个第一凹槽的圆心在x轴上的位置,y1i为第i个第一凹槽的圆心在y轴上的位置,x2j为第j个第二凹槽的圆心在x轴上的位置,y2j为第j个第二凹槽的圆心在y轴上的位置,h1i为第i个第一凹槽处的分泌液的深度,η1i为第i个第一凹槽处的分泌液的粘度,h2j为第j个第二凹槽处的分泌液的深度,η2j为第j个第二凹槽处的分泌液的粘度;

步骤2:分别获取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状态平均值

其中,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一列第一凹槽的分泌液深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二列第一凹槽的分泌液深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一列第二凹槽的分泌液深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二列第二凹槽的分泌液深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一列第一凹槽的分泌液粘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二列第一凹槽的分泌液粘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一列第二凹槽的分泌液粘度平均值,为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第二列第二凹槽的分泌液粘度平均值;

步骤3:将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所有第一凹槽的状态坐标与另一列第一凹槽的状态平均值对比,剔除偏差率超过5%的第一凹槽的状态坐标;将平行第一支撑板轴向且位于同列的所有第二凹槽的状态坐标与另一列第二凹槽的状态平均值对比,剔除偏差率超过5%的第二凹槽的状态坐标;

其中,深度偏差率粘度偏差率hi为任意一列第i个凹槽的分泌液的深度,为与该凹槽对应的另一列的凹槽的分泌液的平均深度;ηi为任意一列第i个凹槽的分泌液的粘度,为与该凹槽对应的另一列的凹槽的分泌液的平均粘度;

步骤4:确定剩余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状态坐标,并求取对应平均值获取综合状态坐标根据综合状态坐标获取分泌液吸引速率。

其中,根据综合状态坐标获取分泌液吸引速率包括模糊控制器:

将分泌液的综合平均深度综合平均粘度分泌液的吸引速率vy进行模糊处理;在无控制时,分泌液的综合平均深度的模糊论域为[0,1],其量化因子为10;分泌液的综合平均粘度的模糊论域为[1,1.84],定量化因子为3;输出分泌液的吸引速率vy的模糊论域为[0,1],定量化因子为5。为了保证控制的精度,实现更好的控制,反复进行实验,确定了最佳的输入和输出等级,其中,分泌液的综合平均深度综合平均粘度分为7个等级;输出分泌液的吸引速率vy,输出分为7个等级;输入和输出的模糊集均为{nb,nm,ns,0,ps,pm,pb},输入和输出的隶属度函数均采用三角形隶属函,详见图14、15和16。其中所述模糊控制器的模糊控制规则为:

(1)分泌液的综合平均深度一定,综合平均粘度增大,需要增大分泌液的吸引速率vy;

(2)分泌液的综合平均粘度一定,综合平均深度增大,需要增大分泌液的吸引速率vy;

模糊控制的具体控制规则详见表一。

表一分泌液的吸引速率vy的模糊控制表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分泌液的综合平均深度综合平均粘度用模糊控制规则表一得出模糊控制器的输出分泌液的吸引速率vy,分泌液的吸引速率vy利用重心法解模糊化。

步骤5:根据所述分泌液的吸收速率vy控制负压泵的转速满足:

其中,ny为负压泵的转速,n0为负压泵的基础转速,δp0为负压泵转速为n0时产生的负压,π为圆周率,l1为第一吸引管的轴向长度,l2为第二吸引管的轴向长度,l01为第一连接管的轴向长度,l02为第二连接管的轴向长度,l3为导流管的轴向长度,r2为第二吸引管的内径,r1为第一吸引管的内径,r01为第一连接管的内径,r02为第二连接管的内径,r3为导流管的内径,r为负压泵的扇叶半径,m为第一吸引管的数量,n为第二吸引管的数量,ξ为口腔内的综合漫反射系数。

其中,所述的综合漫反射系数的获取包括:

根据采样周期,通过传感器采集口腔内各处的漫反射系数;

确定三层crj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神经元向量:t=(ξ1,ξ1,…,ξq,…,ξp);

其中,ξq为第q处的漫反射系数,p为采集的漫反射系数的数量;

所述输入层向量映射到储备池,储备池的神经元为k个;

得到输出层神经元向量:o=(o1);

其中,o1为综合漫反射系数。

其中,所述的储备池的神经元个数为800个,所述的输入层、储备池及输出层的激励函数均采用双曲正切函数,其状态方程为:

x(k+1)=tanh(wmid·x(k)+win·u(k))

式中,win为输入权重,wmid为储备池对输出的权重,其包含循环权重和跳跃权重,wout为输出权重。

作为一种新型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neuralnetwork,rnn),确定性跳跃循环状态网络(certainrecurrentjumpstatenetwork,crj)在非线性系统识别方面较传统的神经网络有较大的改进,尤其是在一维时序问题上具有很高的处理能力。其基本构成如图17所示,由输入层、输出层以及一个较大的储备池构成。其中,在储备池中,相连接的神经元节点通过单向的循环边和双向的跳跃边连接。crj初始化时所有的权重不是随机的,输入权重、循环权重以及跳跃权重由ri、rc、rj确定。

对于m个输入节点、n个储备池神经元个数、d个输出节点的crj状态网络,使用双曲正切函数作为其激活函数,其状态方程为:

x(k+1)=tanh(wmid·x(k)+win·u(k))

式中,win为输入权重,由ri确定,wmid为储备池对输出的权重,其包含循环权重和跳跃权重,wout为输出权重,其由训练的数据决定。当ri确定时,输入权重win有:

式中,|wij|=ri,wij的正负符号可随机生成,亦可根据经验产生。而状态方程中的wmid相对复杂,循环权重矩阵wre初始化时有:

式中,wij=1表示第i个神经元与第j个神经元相连,由于是单向连接,wji=0。当rc确定时,则:

若rj确定,且跳跃步长l设定好后,由于跳跃连接是双向的,故有:

式中,i=(1,2,…,k),k=(k1,k2,…,kk+1)=(1,1+l,1+2l,1+3l,…,1+kl),k=向下取整将wre中的相应权重按上式替换后,新的权重矩阵即为储备池对输出的权重矩阵。

初始化crj网络,输入为当前时刻传感器采集口腔内各处的漫反射系数,输出为综合漫反射系数,储备池神经元设为800,稀疏程度设为3.5%,输入单元尺度设为0.8,谱半径ri=0.4,此外设rc=0.7,rj=0.6。利用多组样本数据对crj网络进行训练,应用训练后的crj网络确定综合漫反射系数。

本发明设计开发的口腔开口器的控制方法,能够将第一支撑板各处的状态坐标进行数据处理,获取综合状态平均值,并确定分泌液的吸引速率,平稳有效吸引分泌液。本发明还能精确控制负压泵的转速,实现第一支撑板附近分泌液的平稳有效吸收。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