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柄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7811发布日期:2020-05-19 20:5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骨柄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股骨柄假体。



背景技术:

股骨上段外侧为大转子,下侧为小转子,股骨干与股骨颈交界处为转子间,转子间是受剪切应力最大的部位。大转子、小转子及转子间均为松质骨。由于力线分布的特殊性,在股骨颈、股骨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行骨板,称为股骨距,股骨距沿小转子的前外侧垂直向上,上极与股骨颈后侧骨皮质融合,下极与小转子下方的股骨干后内侧骨皮质融合,前缘与股骨上段前内侧骨皮质相连,后缘在股骨上端外后侧相连,股骨距的存在决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

现有的人工髋关节假体仿照人体髋关节的结构,将假体柄部插入股骨髓腔内,利用头部与关节臼或假体金属杯形成旋转,实现股骨的屈伸和运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人工髋关节柄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股骨转子出现骨折时,临床常采用接骨板治疗,使用骨钉进行固定。当同时需要人工髋关节的置换手术,接骨板的骨钉存在无法固定的弊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要求逐渐增加,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几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的效果,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能够解决转子间骨折修复的问题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股骨柄假体,达到了能够对转子间骨折进行修复,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次数以及几率,提高手术的成功几率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股骨柄假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端和对股骨柄假体的位置进行固定的下端,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另一侧设置有与转子间骨折处相接触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人们出现转子间骨折时,人们可以将股骨柄假体的下端插入到股骨内部,股骨柄假体的上端上的凸起能够与髋关节相连接,并且上端的挡板能够与转子骨质相接触,之后,人们可以在股骨柄假体与股骨之间缠绕钢丝,这样能够使股骨柄假体固定的更加稳定,这样就完成了对转子间骨折的修复;因为此时不需要使用接骨板或者骨钉,所以可以方便人们后期对髋关节进行更换,达到了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次数以及几率,提高手术的成功几率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下端的截面形状为锥形并且尖端背离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下端设置成锥形,能够方便将下端插入到股骨内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沿着下端的轴向在下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下端表现的凸棱能够降低股骨柄假体的下端在股骨内部转动的可能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凸棱之间设置有ti涂层以及ha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ti涂层增加股骨柄假体的摩擦力以及孔隙率,延长初始和长期稳定性,ha涂层可以诱导骨长入,使股骨柄假体快速骨生长,而且可以增强股骨柄假体的防下沉能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下端的表面设置有骨小梁,骨小梁位于凸棱靠近上端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下端表面的骨小梁有利于骨质生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挡板远离凸起的侧面向内部凹陷,并且挡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骨小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挡板内表面的骨小梁有利于骨质生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上端远离凸起的一侧开设有螺栓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如果病人的转子间骨折属于重度骨折,人们可以在股骨远离凸起的一侧安装与股骨柄假体配合的保护板,并且在保护板以及股骨上开出安装孔,使用螺栓将安装板、股骨以及股骨柄假体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上端与下端通过锥配结构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骨小梁采用激光覆熔融技术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激光覆熔融技术可以在不同材质的基体上进行熔覆,而且熔覆的粉末材质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适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适用性非常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了股骨柄假体,人们出现转子间骨折时,人们可以使用股骨柄假体对转子间骨折进行修复,达到了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次数以及几率,提高手术的成功几率的效果;

2.通过设置了凸棱,将股骨棒下端插入到股骨内部之后,凸棱能够降低股骨柄的下端在股骨内部转动的可能性;

3.通过设置了骨小梁,骨小梁能够促进转子间骨折位置处骨质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股骨柄假体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把持架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图1中a-a视角的剖视图。

图中,1、股骨柄假体;11、上端;12、下端;13、凸起;14、挡板;141、克氏针孔;15、凸棱;16、第一螺纹孔;2、把持架;21、把持杆;22、套筒;23、限位块;3、骨小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大转子与小转子之间以松质骨为主,血供丰富,由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的分支供应。臀中肌、臀小肌附着于大转子,大转子骨折后受其牵拉向上、向外移位;髂腰肌附着于小转子上,小转子骨折后受其牵拉向上、向内移动;内收肌使远端骨折向内、向上移位,所以对于转子间患者不进行及时的修复,患肢出现短缩、外旋畸形,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的分支供应不足,造成不良影响。

股骨转子间的骨小梁与股骨头部的骨小梁组成了一个吊臂样的三角形力学结构;主要压力骨小梁和次要压力骨小梁与内侧皮质以及内侧的股骨距融为一体,起到承托作用,以此对抗髋部强大的内翻应力;如果不修复转子间,就起不到承托作用,因此也就无法对抗髋部强大的内翻应力;

股骨距是位于小转子深部股骨颈、股骨体连接部的内后方的致密骨板,是股骨体后内侧皮质向松质内的延伸,有人把他描述为“真正的股骨颈”。向外放射达臀肌粗隆,为连续性螺旋状板层状结构,是股骨上端偏心性受载的着力点,相当于起重机基梁的基础;直立时承受巨大的压引力;其下极与小转子下方的股骨体后内侧骨皮质融合,沿小转子前外侧垂直向上,上极与股骨颈的后侧皮质融合;不修复转子就不能重建股骨距,因此也就不能承载股骨上端偏心性受载,不能承受直立时巨大的压引力,还会导致病人疼痛,无法正常走路站立,而且部分病人转子间骨折造成不适,导致病人心理疾病。

股骨距为股骨上段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小转子起点附近,它与股骨上段的负重功能、应力传导、应力分布及骨折线分布均密切相关,在股骨上段骨折内固定与人工关节假体置换中占主要地位;从生物力学角度看,股骨距与股骨颈内下皮质压力性骨小梁3共同承担加于股骨头上的偏心载荷所形成的压应力和弯矩。如果不修复转子间骨折,就不能承担股骨头上的偏心载荷所形成的压应力。

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股骨柄假体,包括上端11、下端12、凸起13以及挡板14,股骨柄假体1的下端12长度为120mm,直径为14-24mm,股骨柄假体1的上端11长度为80-110mm,每10mm一个规格,直径为14-24mm,上端11与下端12一体固接或者通过设置在上端11上的连接块与下端12可拆卸连接,下端12的界面形状为锥形并且尖端背离上端11,凸起13设置在上端11的一侧,挡板14设置在上端11远离凸起13的一侧,挡板14具有一定的生理弧度,这样能够使挡板14与转子间骨折处的骨质接触的更加紧密,挡板14的宽度与股骨柄假体1上端11的厚度相同,挡板14的高度为5-15mm,在本发明中,挡板14的高度为10mm。

参照图2,使用股骨柄假体1对转子间骨折进行修复时,首先在股骨柄假体1上安装把持架2,然后通过把持架2将股骨柄假体1的下端12插入到股骨内部,股骨柄假体1上的挡板14会与转子间骨折处的骨质相接触,凸起13会与人工髋关节连接,这样就达到了对转子间骨折进行修复的效果。

参照图2,把持架2包括把持杆21以及套筒22,把持杆21设置在股骨柄假体1上端11远离下端12的一侧,股骨柄假体1的上端11上开设有把持孔,把持杆21靠近股骨柄假体1的一端延伸到把持孔内部并且与上端11螺纹连接,套筒22套设在把持杆21上并且与把持杆21螺纹连接,套筒22靠近股骨柄假体1上端11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块23,限位块23共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限位块23分别位于把持杆21的两侧,把持孔内部开设有供限位块23进入的限位槽。

需要使用把持架2时,首先将套筒22的一端插入到股骨柄假体1的上端11内部,此时需要保证套筒22上的两个限位块23进入到把持孔内部的限位槽内部;然后将把持杆21插入到套筒22内部,然后旋转把持杆21,把持杆21的一端会旋入把持孔内部,把持杆21的侧面会与套筒22螺纹连接,把持杆21能够带动股骨柄一起移动。

参照图1,将股骨柄假体1插入到股骨内部之后,为了方便人们在患者的股骨上固定股骨柄假体1,在挡板14上开设有一个克氏针孔141,克氏针孔141的孔径1.5-3mm,在本发明中,克氏针孔141的孔径为3mm。将股骨柄假体1插入股骨内部之后,人们在克氏针孔141内部插入克氏针便可对股骨柄假体1的位置进行固定。

参照图1和图3,将股骨柄假体1插入到股骨内部之后,为了降低股骨柄假体1在股骨内部转动的可能性,沿着下端12的周向在股骨柄假体1上设置有4-8个凸棱15,凸棱15的高度为2mm,宽度为0.6-1mm,在本发明中,凸棱15共设置有4个,凸棱15的宽度为1mm。

股骨柄假体1上端11的挡板14及以下20mm的区域为股骨柄近端,其他位置为股骨柄远端,股骨柄近端采用电子束熔融技术成型。

将股骨柄假体插入到股骨内部之后,为了增加假体摩擦力、孔隙率,增加初始和长期稳定性,诱导骨长入,使股骨柄假体快速骨生长,而且可以增强股骨柄假体的防下沉能力,在股骨柄远端表面喷涂ti涂层和ha涂层。

参照图1,为了方便转子间骨折位置处的骨质生长,挡板远离凸起的侧面向内部凹陷,在股骨柄近端的外表面以及挡板远离凸起的表面上通过激光覆熔融技术打印一层厚度为2mm的骨小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