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凝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6461发布日期:2020-05-22 16:5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凝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凝血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血在临床上用于补充血容量,提升血压,增加血红蛋白,常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和手术、大失血的处理。

临床上用静脉输血器对患者进行输血,静脉输血器通常包括穿刺器、输血滴斗、静脉输液软管和静脉输液针,输血时将穿刺器插入装有全血或某些成分血的血袋内,血液从穿刺器流入输血滴斗内,再通过静脉输液软管达到静脉输液针。在输血过程中输血流速较慢,血液在输血滴斗内静止时间过长易于凝血,严重影响对病人的血液输注。医务人员为了防止血液凝固,会用手不断的晃动输血滴斗使血液处于运动状态不易凝血,此过程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负担且工作效率低。

为了解决医务人员在给病人长时间进行静脉输血时输血滴斗内血液易于凝血的问题,避免医务人员不断用手摇晃输血滴斗内的血液使得血液不易凝血,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防凝血装置放置于输血滴斗内来满足医用人员和病人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医务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因输血时间较长导致输血滴斗内血液易凝血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防凝血装置。

一种防凝血装置,设置在输血滴斗内,用于防止血液凝血,包括血液过滤部,所述血液过滤部为滤网形成的杯状体,固设在所述输血滴斗内;血液过滤部的开口朝向输血滴斗的进液端,并且血液过滤部的周壁与输血滴斗的内壁间留有空隙;

还包括,由血液驱动运转搅拌输血滴斗内血液的防凝血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血液过滤部的开口口延处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台,在所述输血滴斗的内壁上周向设有环状凸起,所述凸台搭放在环状凸起上,并与环状凸起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凝血机构包括支撑杆和叶轮,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在所述血液过滤部内,支撑杆的一端固设在血液过滤部的内壁上,另一端上设有能绕支撑杆轴线方向旋转以搅动血液的液面的叶轮,所述叶轮处在血液滴落的方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凝血机构包括连接链、平衡架、连接线和混合球,所述连接链的一端固设置在所述输血滴斗内,另一端与所述平衡架活动连接并将平衡架悬挂在所述输血滴斗内;所述平衡架由三个处于同一平面的横杆组成,三个横杆呈人字形排布,且横杆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连接链与所述平衡架在所述横杆的交汇处相互连接;所述混合球的数量为三个,各自通过一所述连接线与一所述横杆未交汇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链、平衡杆、连接线和混合球相互配合保持平衡,所述连接线的长度使得所述混合球可完全浸没在输血滴斗内的液面之下。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防凝血装置设置在输血滴斗内,血液进入输血滴斗,滴落到防凝血机构上,防凝血机构由血液驱动运转,在运转时搅拌输血滴斗内的血液,使血块处于运动状态,达到防凝血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凝血输血滴斗组件,包括输血滴斗,所述输血滴斗包括滴斗盖和滴斗本体,所述滴斗本体呈中空柱状,一端开口,另一端的端面上向外延伸出与滴斗本体连通的连接管;

滴斗盖为中空壳体,滴斗盖的端面上设有穿刺器,端面内侧延伸出与所述穿刺器连通的滴管,所述滴斗盖能覆盖于滴斗本体的开口上,所述输血滴斗组件内设置有上述的防凝血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器和滴斗盖一体成型。

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防凝血装置,设置在输血滴斗内,用于防止血液凝血,包括血液过滤部和防凝血机构,血液过滤部和防凝血机构均位于输血滴斗内。血液进入输血滴斗,滴落到防凝血机构上,防凝血机构由血液驱动运转,在运转时搅拌输血滴斗内的血液,使血块处于运动状态,达到防凝血的效果。与此同时,血液经过过滤网,过滤网能过滤掉血液中细小的血块,避免了血块进入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防凝血输血滴斗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防凝血输血滴斗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穿刺器1、穿刺器护套2、滴斗本体3、连接管4、滴斗盖5、血液过滤部6、环状凸起61、支撑杆7、叶轮71、安装杆8、连接链81、平衡架82、连接线83、混合球8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防凝血装置放置于输血滴斗内形成一防凝血输血滴斗组件,如图1所示,防凝血装置包括血液过滤部6和防凝血机构;输血滴斗则包括滴斗本体3和滴斗盖5,滴斗本体3呈中空圆柱,一端开口,另一端从中心处向外延伸出与滴斗本体3内部连通的连接管4,方便与普通的输液软管相配合,形成输血通路。滴斗盖5为中空壳体,滴斗盖5的端面上设有穿刺器1,端面内侧延伸出与所述穿刺器连通的滴管,所述滴斗盖5能覆盖于滴斗本体3的开口上。穿刺器1与滴斗盖5一体成型,便于生产。穿刺器1外套有穿刺器护套2,隔绝空气中的细菌,防止穿刺器1被污染。滴斗盖5的内直径等于滴斗本体3的外直径,滴斗盖5连有滴管一端的内壁覆盖在滴斗本体3的外壁上,滴斗盖5内壁与滴斗本体3的外壁粘接或者熔接。

血液过滤部6安装在滴斗本体3内,且二者同轴设置;血液过滤部6为滤网形成的杯状体,血液过滤部6的开口口延沿径向向外延伸出凸台,在滴斗本体3的内周壁上沿其成型有一环状凸起61,用于安装血液过滤部6。凸台搭放在环状凸起61上,并与环状凸起61粘接实现固定连接。血液过滤部6的外周壁与滴斗本体3的内壁间留有空隙,这样,当血液在过滤过程中血块聚集堵塞一部分底面网孔时,血液还能从过血液过滤部6周壁部分上的网孔通过,保证了血液输注的流畅性。

防凝血机构位于血液过滤部6内,包括支撑杆7和叶轮71。支撑杆7水平放置在血液过滤部6内,支撑杆7的一端与血液过滤部6的内壁粘接,另一端套有叶轮71,叶轮71能绕支撑杆7的轴向自由转动,并且叶轮71处在血液滴落的方向上,当血液滴落在叶轮71上,血滴驱动叶轮71绕支撑杆7轴线方向旋转,叶轮71的转动搅拌血液液面,使血液处于运动状态,不易凝血。

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为:医护人员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防凝血装置时,取下穿刺器护套2,将穿刺器1插入血袋,血液经过穿刺器1从滴管中流出,血滴滴落在叶轮71的表面,血滴驱动叶轮71旋转。血液不断地从滴管中滴落进入滴斗本体3内,滴斗本体3的血液液面逐渐上升至叶轮71下方,旋转的叶轮71搅动血液液面,使血液液面不断波动,波动的液面不易凝结成血块,达到防凝血的效果。在输注血液的过程中,血液流经血液过滤部6,过滤掉血液中的血块,防止血块进入人体引起不适,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在于,本实施例中防凝血输血滴斗组件所采用的防凝血机构包括连接链81、平衡架82、连接线83和混合球84。如图2所示,血液过滤部6内横向设置有一安装杆8,安装杆8为长方体且安装杆8的两端粘接在血液过滤部6的内壁上。连接链8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杆8朝向连接管4的一面上,另一端与平衡架82固定连接,且连接链81与滴斗本体3同轴设置。连接链81的上端设有一圆环,该圆环套在安装杆8上并粘接固定。如图3所示,平衡架82由三个长度相等的横杆组成,这三个横杆处于同一平面上并成人字形排布局,横杆与横杆之间的夹角相等,也就是说所相邻两个横杆间的夹角为120度;在平衡架82朝向滴斗本体3开口的一面的中心处设有一挂环,连接链81下端也设有一圆环与平衡架82上的挂环相扣,如此,平衡架82被吊装在血液过滤部6内。

混合球84通过连接线83与平衡架82的横杆端部固定连接,各横杆与连接线83的连接点到平衡架82中心吊装处的距离相等,混合球84与连接线83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采用统一规格的混合球84,而连接线83的长度均不相等,于是连接线83下方连接的混合球84位于血液过滤部6内的不同高度,且吊装的平衡架82、连接线83和混合球84相互配合,从而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当血液进入滴斗本体3,血滴滴落在相对静止的平衡架82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态平衡,使得平衡架82的各个横杆上下晃动,横杆的晃动带动通过连接线83连接的混合球84在滴斗本体3内上下运动从而达到搅拌血液的作用,此过程中还伴有整个平衡架82的自转,而且混合球84还位于滴斗本体3中的血液内不同的高度上,进一步扩大了混合球84的搅拌范围,使得血液过滤部6内的血液得到充分混合,达到防凝血的效果。同时,在输注血液的过程中,血液还流经血液过滤部6,过滤掉血液中的血块,防止血块进入人体引起不适,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