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3307发布日期:2020-06-16 21:0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



背景技术: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又称循环压力治疗仪、梯度压力治疗仪、四肢循环仪或压力抗栓泵,物理疗法,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囊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对身体部分组织的循环法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处都能够得均匀有效的挤压放松,能够促进整体的血液循环以及淋巴的流动,能够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够使体内的组织液体加速回流的速度,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的形成,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治疗与血液淋巴相关的诸多疾病,在均匀按摩后,血液循环的逐渐加速。

现有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都是针对正常理疗人的使用,大多数的残障人士使用起来相当费劲,不便于使用,现有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没有针对无双臂人士下肢瘫痪使用的空气波治疗仪器,同时下肢瘫痪的人群在量取血压过程中,经常没有合适的量取工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都是针对正常理疗人的使用,大多数的残障人士使用起来相当费劲,不便于使用,现有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没有针对无双臂人士下肢瘫痪使用的空气波治疗仪器,同时下肢瘫痪的人群在量取血压过程中,经常没有合适的量取工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包括两组支架、气体传送器、气囊结构与控制器,所述气体传送器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气体传送器的一端与气囊结构管道连接,两组所述支架分别位于气囊结构的两侧,所述气囊的内部设置有人体监测结构,气囊结构包括头部框架一号背部件、二号背部件、一号腿部件、二号腿部件,所述头部框架、一号背部件、二号背部件、一号腿部件、二号腿部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头部框架位于一号背部件与二号背部件的顶部,一号腿部件与二号腿部件均为背部与胸腔的气囊按摩,所述一号腿部件与二号腿部件位于二号背部件的一侧,一号腿部件与二号腿部件为腿部气囊按摩,所述头部框架靠近一号背部件的位置中心处设置有颈部固定位,所述气囊结构与人体治疗部位相接触,控制器控制气体传送器向气囊结构泵送气体和抽出气体,通过人体监测结构的反馈来调节气体传送器单位时间的流量,从而改变气囊作用于人体治疗部分的压力,提高治疗的疗效,所述一号腿部件的一侧设置有腿部固定血压测量带,通过控制器智能加压,在治疗过程中舒适测量,具有记忆数值的功能,以及血压偏高提醒,前后血压对比,自动保留前后血压测量结构,方便查看,有助于使用者对血压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背部件包括底面背部气囊,所述底面背部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部背部气囊,所述前部背部气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粘带毛面,所述主粘带毛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背部辅助粘袋毛面,所述背部辅助粘袋毛面与主粘带毛面为固定件,能够根据患者的身形对患者需要治疗的胸腔及背部具有固定作用,进而使一号背部件与患者的胸腔及背部贴合,符合人体结构,增加治疗的舒适性,所述主粘带毛面用于固定整体,所述背部辅助粘袋毛面避免患者的挪动造成底面背部气囊移位,增大摩擦力,具有加固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二号背部件与一号背部件的大小不同,结构相同,二号背部件的设置为了更加贴合患者的尾部椎以及腰部的按摩,缓解腰部胀痛,使腰椎更轻松,普通按摩仅仅是背部贴合,还能够对腹部理疗,增加血液循所述一号腿部件的内部包括底面腿部气囊,所述底面腿部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面腿部气囊,所述前面腿部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腿部主粘带毛面,所述前面腿部气囊的一侧与腿部固定血压测量带中间具有间隔,一端连接,所述腿部固定血压测量带的一侧设置有血压粘带毛面,所述血压粘带毛面与腿部固定血压测量带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腿部件与二号腿部件结构相同大小相同,所述支架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背部框架,所述背部框架表面设置有六组固定套沾面,六组所述固定套沾面互相对应,八组所述固定套沾面分别位于底架与腿部底架的上端,所述固定套沾面的数量为十四组,所述一号背部件、与二号背部件、一号腿部件与二号腿部件的下端分别设置有毛面系带,所述毛面系带与固定套沾面一一对应相互固定,所述固定套沾面具有摩擦力,能够保证气囊结构底面的主动限位,无需额外的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背部框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承重框,所述承重框的数量为四组,所述承重框的一端设置有底架,所述底架的一端设置有两组连接插块,所述连接插块与承重框活动连接,两组所述承重框均固定连接于底架的一端,所述底架的一端设置有两组腿部底架,所述腿部底架的底部设置有两组旋转轴,两组所述旋转轴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固定件,两组所述固定件的一端活均动连接有承重框。

进一步的,所述腿部底架的下端设有八组固定孔,四组所述固定孔分别螺纹连接有前部限位车轮,四组所述固定孔分别螺纹连接有弧度撑杆车轮,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置的形状为g型,便于底架远离腿部底架一端的连接插块从承重框拔出,使底架远离腿部底架一端的放置在弧度撑杆车轮的弧度圈上,所述底架与固定件互相垂直,所述腿部底架的固定件直接与背部框架上的承重框活动连接,两组所述腿部底架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底部毛面,所述底部毛面的数量为六组,四组所述底部毛面分别位于背部框架与底架的下端,所述腿部底架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卡扣,便于固定两组腿部底架的连接,便于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腿部底架的向外旋转角度为35度,提高使用用户的舒适感,整体结构便于拆卸与组装,上臂残疾人士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腿部腕处测量血压,控制器预先对用户的收缩压进行检测,从而决定测量所需要的压力值,能够有效的减少压迫感,提高整体舒适度,所述支架的设置保证了患者无手臂的安全性能,保证治疗期间不会由于意外翻滚下来,具有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能够实现无双臂残障人士的合适使用,采用的气囊结构不只一个气囊腔,同时分别为每个气囊腔设置的一个电磁阀的结构,便于使气囊结构分别作为独立的压力腔室,通过对气囊结构的时间限制,可以实现各个气囊腔不等压的重启,在人体上实现具有方向性的挤压方式,能够对于残障人士淤积的静脉血压循环,以及更有效的释放疼痛,同时使用电磁阀的原因,能够通过气体对无双臂患者腿部血压进行把控,治疗过程中舒适测量,具有记忆数值的功能,以及血压偏高提醒,前后血压对比,自动保留前后血压测量结构,方便查看,有助于使用者对血压的控制,而且整体结构便于拆卸,能够便于下肢截瘫的病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的一号背部件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的一号腿部件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的背部框架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的腿部底架的底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的固定件拆卸装置的连接剖面图。

图中:1、头部框架;2、一号背部件;3、二号背部件;4、固定孔;5、连接结构;6、一号腿部件;7、二号腿部件;8、弧度撑杆车轮;9、前部限位车轮;10、颈部固定位;11、底架;12、底面背部气囊;13、前部背部气囊;14、主粘带毛面;15、背部辅助粘袋毛面;16、底面腿部气囊;17、前面腿部气囊;18、腿部主粘带毛面;19、血压粘带毛面;20、腿部固定血压测量带;21、背部框架;22、承重框;23、连接插块;24、固定套沾面;25、底部毛面;26、旋转轴;27、连接卡扣;28、固定件;29、支架;30、腿部底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6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包括两组支架29、气体传送器、气囊结构与控制器,气体传送器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气体传送器的一端与气囊结构管道连接,两组支架29分别位于气囊结构的两侧,气囊的内部设置有人体监测结构。

气囊结构包括头部框架1、一号背部件2、二号背部件3、一号腿部件6、二号腿部件7,头部框架1一号背部件2、二号背部件3、一号腿部件6、二号腿部件7的一端均设置有电磁阀,头部框架1位于一号背部件2与二号背部件3的顶部,一号腿部件6与二号腿部件7均为背部与胸腔的气囊按摩,一号腿部件6与二号腿部件7位于二号背部件3的一侧,一号腿部件6与二号腿部件7为腿部气囊按摩。

头部框架1靠近一号背部件2的位置中心处设置有颈部固定位10,气囊结构与人体治疗部位相接触,控制器控制气体传送器向气囊结构泵送气体和抽出气体,通过人体监测结构的反馈来调节气体传送器单位时间的流量,从而改变气囊作用于人体治疗部分的压力,提高治疗的疗效,一号腿部件6的一侧设置有腿部固定血压测量带20,通过控制器智能加压,在治疗过程中舒适测量,具有记忆数值的功能,以及血压偏高提醒,前后血压对比,自动保留前后血压测量结构,方便查看,有助于使用者对血压的控制,便于保证使用便利。

一号背部件2包括底面背部气囊12,底面背部气囊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部背部气囊13,前部背部气囊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粘带毛面14,主粘带毛面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背部辅助粘袋毛面15,背部辅助粘袋毛面15与主粘带毛面14为固定件28,能够根据患者的身形对患者需要治疗的胸腔及背部具有固定作用,进而使一号背部件2与患者的胸腔及背部贴合,符合人体结构,增加治疗的舒适性,主粘带毛面14用于固定整体,背部辅助粘袋毛面15避免患者的挪动造成底面背部气囊12移位,增大摩擦力,具有加固作用,对于背部的整体理疗与舒缓具有促进血液流动的作用。

二号背部件3与一号背部件2的大小不同,结构相同,二号背部件3的设置为了更加贴合患者的尾部椎以及腰部的按摩,缓解腰部胀痛,使腰椎更轻松,普通按摩仅仅是背部贴合,还能够对腹部理疗,增加血液循一号腿部件6的内部包括底面腿部气囊16,底面腿部气囊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面腿部气囊17,前面腿部气囊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腿部主粘带毛面18,前面腿部气囊17的一侧与腿部固定血压测量带20中间具有间隔,一端连接,腿部固定血压测量带20的一侧设置有血压粘带毛面19,气囊结构的使用能够使无手臂人士的的理疗得到重视,给与身残志坚人士的一种关爱。

一号腿部件6与二号腿部件7结构相同大小相同,支架29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背部框架21,背部框架21表面设置有六组固定套沾面24,六组固定套沾面24互相对应,八组固定套沾面24分别位于底架11与腿部底架30的上端,固定套沾面24的数量为十四组,一号背部件2、与二号背部件3、一号腿部件6与二号腿部件7的下端分别设置有毛面系带,毛面系带与固定套沾面24一一对应相互固定,固定套沾面24具有摩擦力,能够保证气囊结构底面的主动限位,无需额外的调节,便于在使用过程中不脱落,不掉落,不影响使用者的心情与感受。

背部框架2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5,连接结构5包括承重框22,承重框22的数量为四组,承重框22的一端设置有底架11,底架11的一端设置有两组连接插块23,连接插块23与承重框22活动连接,两组承重框22均固定连接于底架11的一端,底架11的一端设置有两组腿部底架30,腿部底架30的底部设置有两组旋转轴26,两组旋转轴26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固定件28,两组固定件28的一端活均动连接有承重框22,便于整体的拆卸,便于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腿部底架30的下端设有八组固定孔4,四组固定孔4分别螺纹连接有前部限位车轮9,四组固定孔4分别螺纹连接有弧度撑杆车轮8,固定件28的一端设置的形状为g型,便于底架11远离腿部底架30一端的连接插块23从承重框22拔出,使底架11远离腿部底架30一端的放置在弧度撑杆车轮8的弧度圈上,底架11与固定件28互相垂直,腿部底架30的固定件28直接与背部框架21上的承重框22活动连接,两组腿部底架30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底部毛面25,底部毛面25的数量为六组,四组底部毛面25分别位于背部框架21与底架11的下端,腿部底架30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卡扣27,便于固定两组腿部底架30的连接,便于移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

腿部底架30的向外旋转角度为35度,提高使用用户的舒适感,整体结构便于拆卸与组装,上臂残疾人士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腿部腕处测量血压,控制器预先对用户的收缩压进行检测,从而决定测量所需要的压力值,能够有效的减少压迫感,提高整体舒适度,支架29的设置保证了患者无手臂的安全性能,保证治疗期间不会由于意外翻滚下来,具有可靠性,通过被动均匀的按摩作用,随着血液循环的加速。可以加速血液中代谢废弃物,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的吸收。可以防止肌肉萎缩,防止肌肉纤维化,加强肢体的含氧量,有助于解决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能够实现无双臂残障人士的合适使用,采用的气囊结构不只一个气囊腔,同时分别为每个气囊腔设置的一个电磁阀的结构,便于使气囊结构分别作为独立的压力腔室,通过对气囊结构的时间限制,可以实现各个气囊腔不等压的重启,在人体上实现具有方向性的挤压方式,能够对于残障人士淤积的静脉血压循环,以及更有效的释放疼痛,同时使用电磁阀的原因,能够通过气体对无双臂患者腿部血压进行把控,治疗过程中舒适测量,具有记忆数值的功能,以及血压偏高提醒,前后血压对比,自动保留前后血压测量结构,方便查看,有助于使用者对血压的控制,而且整体结构便于拆卸,能够便于下肢截瘫的病人使用,安全、绿色、无创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双泵控制的空气波循环治疗仪,在使用时,将气体传送器的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气体传送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将该装置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气体连接管道的一端分别与头部框架1一号背部件2、二号背部件3、一号腿部件6、二号腿部件7的管道连接,将一号背部件2的背部辅助粘袋毛面15与主粘带毛面14从背部框架21的底面毛面打开,二号背部件3的从底架11上底面毛面25打开,一号腿部件6与二号腿部件7的腿部主粘带毛面14底部毛面打开,打开完毕,无双臂患者躺下,头部位于头部框架1的上端,颈部位于颈部固定位10,固定头部的位置,进而确保无双臂患者位于气囊结构的中间,将一号背部件2与二号背部件3的底面背部气囊12与前部背部气囊13分别环绕固定,使患者的胸腔背部被包裹,一号腿部件6、二号腿部件7的底面腿部气囊16与前面腿部气囊17使患者的腿部被包裹,根据患者体型确定,使患者呈现舒适状态,气囊结构分别通过刚才的粘贴件固定住,一号腿部件6与二号腿部件7可以通过旋转轴26旋转,使两组腿部支架29端一号腿部件6与二号腿部件7向外端移动0到35度之间,便于患者的在理疗期间腿部微微张开,有利于血液的循环,更利于治疗效果,在通过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智能加压技术,在患者穿戴完毕气囊结构后,由于无手臂人士平时无法正常量取血压,对血压的掌握程度不是很好,在测量时候腿部的腿部固定血压测量带20通过血压粘带毛面19与沾面固定,通过控制器对腿部气囊的加压,在加压时会预先对患者的收缩压进行判断,从而决定测量时所需要的压力值,能够有效的解决腿部固定血压测量带20对腿部的压迫,能够在理疗前后针对患者的血压进行记录,保证患者的血压具有前后比照的依据,同时在治疗的同时也解决了日常无双臂残障人士不便于量取血压的现象。

连接结构5包括承重框22与连接插块23,底架11的连接插块23能够从背部框架21的承重框22拔出,承重框22一端的底架11放置在弧度撑杆车轮8的一端,弧度撑杆车轮8与与前部限位车轮9均通过固定孔4与腿部底座固定连接,底架11一端的承重框22垂直于腿部底架30的固定件28,在移动腿部底架30靠近背部框架21,将腿部底架30一端的固定件28的一端与背部框架21的承重框22套接,便缩短了整体床位,便于腿部截肢的人士以及小朋友使用,多样化使用,背部框架21与底架11与腿部底架30上均设置有固定套沾面24整体固定,连接卡扣27固定两组腿部底架30,方便移动,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