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兽医用动物检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9549发布日期:2020-06-26 22:5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兽医用动物检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兽医用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兽医用动物检测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兽医是指给动物进行疾病预防、诊断并治疗的医生。具体说来说,兽医是利用医学方法促进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水生动物)机体与微生物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一类工作者;

动物(例如羊)在户外养殖时,会产生各种病症,需定期检查进行打针等处理;检查时需要将动物进行固定,但是现有一般为人工直接捆绑,并且体型较大的动物力气大,普通的成年人难以独立进行捆绑;同时户外养殖数量大,多人同时进行操作会导致大量的人工损耗,同时还容易因为力气不够导致自身受到伤害,进一步的导致处理效率低下;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兽医用动物检测固定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动物(例如羊)在户外养殖时,会产生各种病症,需定期检查进行打针等处理;检查时需要将动物进行固定,但是现有一般为人工直接捆绑,并且体型较大的动物力气大,普通的成年人难以独立进行捆绑;同时户外养殖数量大,多人同时进行操作会导致大量的人工损耗,同时还容易因为力气不够导致自身受到伤害,进一步的导致处理效率低下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兽医用动物检测固定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兽医用动物检测固定装置,包括移动支撑固定机构,把手推杆,太阳能蓄电池一体板,控制屏,第一底托固定机构,第二底托固定机构和香引式诱食机构;移动支撑固定机构后端顶部与把手推杆进行焊接;移动支撑固定机构左端中上方设置有第一底托固定机构;移动支撑固定机构右端中上方设置有第二底托固定机构,并且第二底托固定机构左后侧与第一底托固定机构相连接;移动支撑固定机构内后侧和后端上方均与香引式诱食机构相连接;把手推杆中部设置有太阳能蓄电池一体板;太阳能蓄电池一体板顶中部设置有控制屏。

更进一步的,移动支撑固定机构包括车体,齿轨,滑轨,电机,外齿带传送机构,第一电动推杆,大型万向轮,中型万向轮,u型夹套块,传动杆,第一圆柱齿轮,齿轮盘,第一传动轮,限位板,顶板,旋杆和弧形夹杆;车体内左上方设置有齿轨;车体内左上方设置有滑轨,并且滑轨位于有齿轨下方;车体左前部中下方设置有电机;车体内左部中下方设置有外齿带传送机构,并且外齿带传送机构左前部与电机相连接;车体底端左前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车体底端左前部设置有大型万向轮,并且大型万向轮位于第一电动推杆右侧;车体底端中左侧设置有中型万向轮;车体前端左侧中上方与u型夹套块进行焊接;车体右前中部与第一圆柱齿轮进行转动连接;车体顶中部后侧与顶板进行滑动连接;外齿带传送机构右后侧与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传动杆右侧与车体相连接;第一圆柱齿轮前端左侧与齿轮盘进行啮合;齿轮盘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传动轮前端中部与车体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左上方与限位板进行传动连接,并且限位板右中部与车体相连接,而且限位板外表面左侧与u型夹套块相连接;顶板中部与旋杆进行旋接;旋杆底部与弧形夹杆进行焊接;车体后端顶部与把手推杆相连接;车体左端中上方与第一底托固定机构相连接;车体右端中上方与第二底托固定机构相连接;车体内后侧和后端上方均与香引式诱食机构相连接;齿轨内侧与香引式诱食机构相连接;滑轨内侧与香引式诱食机构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第二底托固定机构包括外罩壳,侧护板,第二传动轮,第二电动推杆,第一齿轮柱,第二齿轮柱和半弧齿板;外罩壳右侧与侧护板进行螺栓连接;外罩壳底前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轮;外罩壳底内中上方设置有第一齿轮柱,并且外表面前部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外罩壳底内左下方设置有第二齿轮柱,并且第二齿轮柱右上方与第一齿轮柱相连接;外罩壳内左下方设置有半弧齿板,并且半弧齿板顶部右侧与第二齿轮柱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插接;当第二电动推杆伸长时,第二电动推杆与齿轮盘相连接,齿轮盘转动时带动第二电动推杆同步转动;当第二电动推杆收缩时,第二电动推杆与齿轮盘不连接,齿轮盘转动时第二电动推杆呈分离状态;外罩壳左端与车体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后中部与车体相连接;半弧齿板外表面与车体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香引式诱食机构包括进料箱,进料泵,进料管,移动板体,异形块,滑槽,喂食壳体,第二圆柱齿轮,第三圆柱齿轮,第四圆柱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扇叶;进料箱右端底部与进料泵相连接;进料箱前端中底部与进料管进行插接;进料管前端中部与移动板体进行插接;移动板体顶端左侧设置有异形块;移动板体内中部设置有滑槽;移动板体左上方通过转轴与第二圆柱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柱齿轮右侧通过转轴与第三圆柱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圆柱齿轮左侧与移动板体相连接;第三圆柱齿轮底部与第四圆柱齿轮进行啮合,并且第四圆柱齿轮左侧与移动板体相连接;第四圆柱齿轮右侧通过转轴与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前右侧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并且第二锥齿轮后中部与移动板体相连接;第二锥齿轮前中部与扇叶进行转动连接;滑槽内部与喂食壳体进行滑动连接;进料箱前端与车体相连接;进料泵前端与车体相连接;进料管外表面中部与车体相连接;移动板体左侧和右侧均与车体相连接;第二圆柱齿轮外表面与齿轨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齿轨,滑轨,外齿带传送机构和中型万向轮均以车体中轴线呈对称设置;并且传动杆右侧与对称设置的另一个外齿带传送机构相连接,而且第一圆柱齿轮左中部通过转轴与对称设置的外齿带传送机构右前部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第二底托固定机构的外罩壳,侧护板,第一齿轮柱,第二齿轮柱和半弧齿板与第一底托固定机构的部件设置相同,并且第二底托固定机构的外罩壳,侧护板,第一齿轮柱,第二齿轮柱和半弧齿板与第一底托固定机构的部件呈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的,第一电动推杆设置有六个,每三个为一排分别等距设置在车体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大型万向轮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在车体底端的四个对角。

更进一步的,异形块,第二圆柱齿轮,第三圆柱齿轮,第四圆柱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扇叶均以移动板体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的,限位板剖面呈t字状。

更进一步的,异形块前后均设置有一个朝外的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动物(例如羊)在户外养殖时,会产生各种病症,需定期检查进行打针等处理;检查时需要将动物进行固定,但是现有一般为人工直接捆绑,并且体型较大的动物力气大,普通的成年人难以独立进行捆绑;同时户外养殖数量大,多人同时进行操作会导致大量的人工损耗,同时还容易因为力气不够导致自身受到伤害,进一步的导致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移动支撑固定机构,第一底托固定机构,第二底托固定机构和香引式诱食机构;

使用时先将兽医用动物检测固定装置从车上取下,取下时可通过控制屏控制移动支撑固定机构,配合进行自动升降调节使装置被卸下;接着通过把手推杆将装置移动到所要使用的位置,接着通过太阳能蓄电池一体板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移动支撑固定机构联动香引式诱食机构伸缩,香引式诱食机构通过饲料将动物吸引,香引式诱食机构逐步收缩到移动支撑固定机构内将动物引入,同时移动支撑固定机构分别对动物的头部进行固定,和对移动支撑固定机构进行后舱的拦挡;同时联动第一底托固定机构和第二底托固定机构对动物的腹部进行底托;

本装置实现了对动物(例如羊)进行诱食式引入,可单人操作,无需多人捆绑繁琐操作;同时可以对动物(例如羊)进行快速的固定,特别是第一底托固定机构和第二底托固定机构可以实现对动物(例如羊)配合进行托举,减少了以往对动物(例如羊)进行脚部捆绑的繁琐,还容易导致操作者被踢到的危险,大大提高了对动物(例如羊)的固定效率,配合对兽医进行高效的检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支撑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底托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香引式诱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x区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l区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齿轨的剖面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移动支撑固定机构,2-把手推杆,3-太阳能蓄电池一体板,4-控制屏,5-第一底托固定机构,6-第二底托固定机构,7-香引式诱食机构,101-车体,102-齿轨,103-滑轨,104-电机,105-外齿带传送机构,106-第一电动推杆,107-大型万向轮,108-中型万向轮,109-u型夹套块,1010-传动杆,1011-第一圆柱齿轮,1012-齿轮盘,1013-第一传动轮,1014-限位板,1015-顶板,1016-旋杆,1017-弧形夹杆,601-外罩壳,602-侧护板,603-第二传动轮,604-第二电动推杆,605-第一齿轮柱,606-第二齿轮柱,607-半弧齿板,701-进料箱,702-进料泵,703-进料管,704-移动板体,705-异形块,706-滑槽,707-喂食壳体,708-第二圆柱齿轮,709-第三圆柱齿轮,7010-第四圆柱齿轮,7011-第一锥齿轮,7012-第二锥齿轮,7013-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兽医用动物检测固定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把手推杆2,太阳能蓄电池一体板3,控制屏4,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和香引式诱食机构7;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后端顶部与把手推杆2进行焊接;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左端中上方设置有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右端中上方设置有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并且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左后侧与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相连接;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内后侧和后端上方均与香引式诱食机构7相连接;把手推杆2中部设置有太阳能蓄电池一体板3;太阳能蓄电池一体板3顶中部设置有控制屏4。

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包括车体101,齿轨102,滑轨103,电机104,外齿带传送机构105,第一电动推杆106,大型万向轮107,中型万向轮108,u型夹套块109,传动杆1010,第一圆柱齿轮1011,齿轮盘1012,第一传动轮1013,限位板1014,顶板1015,旋杆1016和弧形夹杆1017;车体101内左上方设置有齿轨102;车体101内左上方设置有滑轨103,并且滑轨103位于有齿轨102下方;车体101左前部中下方设置有电机104;车体101内左部中下方设置有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并且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左前部与电机104相连接;车体101底端左前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106;车体101底端左前部设置有大型万向轮107,并且大型万向轮107位于第一电动推杆106右侧;车体101底端中左侧设置有中型万向轮108;车体101前端左侧中上方与u型夹套块109进行焊接;车体101右前中部与第一圆柱齿轮1011进行转动连接;车体101顶中部后侧与顶板1015进行滑动连接;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右后侧与传动杆101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传动杆1010右侧与车体101相连接;第一圆柱齿轮1011前端左侧与齿轮盘1012进行啮合;齿轮盘1012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101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传动轮1013前端中部与车体10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1013左上方与限位板1014进行传动连接,并且限位板1014右中部与车体101相连接,而且限位板1014外表面左侧与u型夹套块109相连接;顶板1015中部与旋杆1016进行旋接;旋杆1016底部与弧形夹杆1017进行焊接;车体101后端顶部与把手推杆2相连接;车体101左端中上方与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相连接;车体101右端中上方与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相连接;车体101内后侧和后端上方均与香引式诱食机构7相连接;齿轨102内侧与香引式诱食机构7相连接;滑轨103内侧与香引式诱食机构7相连接。

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包括外罩壳601,侧护板602,第二传动轮603,第二电动推杆604,第一齿轮柱605,第二齿轮柱606和半弧齿板607;外罩壳601右侧与侧护板602进行螺栓连接;外罩壳601底前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轮603;外罩壳601底内中上方设置有第一齿轮柱605,并且外表面前部与第二传动轮603相连接;外罩壳601底内左下方设置有第二齿轮柱606,并且第二齿轮柱606右上方与第一齿轮柱605相连接;外罩壳601内左下方设置有半弧齿板607,并且半弧齿板607顶部右侧与第二齿轮柱606相连接;第二传动轮603前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604进行插接;当第二电动推杆604伸长时,第二电动推杆604与齿轮盘1012相连接,齿轮盘1012转动时带动第二电动推杆604同步转动;当第二电动推杆604收缩时,第二电动推杆604与齿轮盘1012不连接,齿轮盘1012转动时第二电动推杆604呈分离状态;外罩壳601左端与车体10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603后中部与车体101相连接;半弧齿板607外表面与车体101相连接。

香引式诱食机构7包括进料箱701,进料泵702,进料管703,移动板体704,异形块705,滑槽706,喂食壳体707,第二圆柱齿轮708,第三圆柱齿轮709,第四圆柱齿轮7010,第一锥齿轮7011,第二锥齿轮7012和扇叶7013;进料箱701右端底部与进料泵702相连接;进料箱701前端中底部与进料管703进行插接;进料管703前端中部与移动板体704进行插接;移动板体704顶端左侧设置有异形块705;移动板体704内中部设置有滑槽706;移动板体704左上方通过转轴与第二圆柱齿轮7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柱齿轮708右侧通过转轴与第三圆柱齿轮709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圆柱齿轮709左侧与移动板体704相连接;第三圆柱齿轮709底部与第四圆柱齿轮7010进行啮合,并且第四圆柱齿轮7010左侧与移动板体704相连接;第四圆柱齿轮7010右侧通过转轴与第一锥齿轮7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7011前右侧与第二锥齿轮7012进行啮合,并且第二锥齿轮7012后中部与移动板体704相连接;第二锥齿轮7012前中部与扇叶7013进行转动连接;滑槽706内部与喂食壳体707进行滑动连接;进料箱701前端与车体101相连接;进料泵702前端与车体101相连接;进料管703外表面中部与车体101相连接;移动板体704左侧和右侧均与车体101相连接;第二圆柱齿轮708外表面与齿轨102相连接。

齿轨102,滑轨103,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和中型万向轮108均以车体101中轴线呈对称设置;并且传动杆1010右侧与对称设置的另一个外齿带传送机构105相连接,而且第一圆柱齿轮1011左中部通过转轴与对称设置的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右前部相连接。

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的外罩壳601,侧护板602,第一齿轮柱605,第二齿轮柱606和半弧齿板607与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的部件设置相同,并且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的外罩壳601,侧护板602,第一齿轮柱605,第二齿轮柱606和半弧齿板607与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的部件呈对称设置。

第一电动推杆106设置有六个,每三个为一排分别等距设置在车体101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大型万向轮107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在车体101底端的四个对角。

异形块705,第二圆柱齿轮708,第三圆柱齿轮709,第四圆柱齿轮7010,第一锥齿轮7011,第二锥齿轮7012和扇叶7013均以移动板体704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限位板1014剖面呈t字状。

异形块705前后均设置有一个朝外的斜面。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兽医用动物检测固定装置从车上取下,取下时可通过控制屏4控制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配合进行自动升降调节使装置被卸下;接着通过把手推杆2将装置移动到所要使用的位置,接着通过太阳能蓄电池一体板3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联动香引式诱食机构7伸缩,香引式诱食机构7通过饲料将动物吸引,香引式诱食机构7逐步收缩到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内将动物引入,同时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分别对动物的头部进行固定,和对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进行后舱的拦挡;同时联动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和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对动物的腹部进行底托;本装置实现了对动物(例如羊)进行诱食式引入,可单人操作,无需多人捆绑繁琐操作;同时可以对动物(例如羊)进行快速的固定,特别是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和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可以实现对动物(例如羊)配合进行托举,减少了以往对动物(例如羊)进行脚部捆绑的繁琐,还容易导致操作者被踢到的危险,大大提高了对动物(例如羊)的固定效率,配合对兽医进行高效的检查。

移动支撑固定机构1包括车体101,齿轨102,滑轨103,电机104,外齿带传送机构105,第一电动推杆106,大型万向轮107,中型万向轮108,u型夹套块109,传动杆1010,第一圆柱齿轮1011,齿轮盘1012,第一传动轮1013,限位板1014,顶板1015,旋杆1016和弧形夹杆1017;车体101内左上方设置有齿轨102;车体101内左上方设置有滑轨103,并且滑轨103位于有齿轨102下方;车体101左前部中下方设置有电机104;车体101内左部中下方设置有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并且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左前部与电机104相连接;车体101底端左前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106;车体101底端左前部设置有大型万向轮107,并且大型万向轮107位于第一电动推杆106右侧;车体101底端中左侧设置有中型万向轮108;车体101前端左侧中上方与u型夹套块109进行焊接;车体101右前中部与第一圆柱齿轮1011进行转动连接;车体101顶中部后侧与顶板1015进行滑动连接;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右后侧与传动杆101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传动杆1010右侧与车体101相连接;第一圆柱齿轮1011前端左侧与齿轮盘1012进行啮合;齿轮盘1012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101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传动轮1013前端中部与车体10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1013左上方与限位板1014进行传动连接,并且限位板1014右中部与车体101相连接,而且限位板1014外表面左侧与u型夹套块109相连接;顶板1015中部与旋杆1016进行旋接;旋杆1016底部与弧形夹杆1017进行焊接;车体101后端顶部与把手推杆2相连接;车体101左端中上方与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相连接;车体101右端中上方与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相连接;车体101内后侧和后端上方均与香引式诱食机构7相连接;齿轨102内侧与香引式诱食机构7相连接;滑轨103内侧与香引式诱食机构7相连接。

当使用时从车上,例如皮卡车或者货车上卸下时,可以使本装置的尾部朝外,人握住把手推杆2先将本装置朝外推,使本装置底部的四个第一电动推杆106先悬空在车外,同时从车内控制控制屏4控制四个第一电动推杆106伸缩使其贴靠在地面。然后人下来后,车朝前开,使本装置站立在地面上,然后再控制四个第一电动推杆106收缩,即可移动本装置,移动时通过四个大型万向轮107配合移动,然后移动到所要使用的位置,接着固定四个大型万向轮107;也可以伸缩六个第一电动推杆106进行高稳定性的支撑;然后启动电机104,电机104带动外齿带传送机构105传动,同时配合传动杆1010带动对称设置的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同步传动;使其同时啮合移动板体704朝限位板1014一侧移动,移动同时滑轨103可以配合增加移动板体704移动的稳定性,然后移动时齿轨102带动第二圆柱齿轮708转动,同时对称设置的外齿带传送机构105联动第一圆柱齿轮1011转动,第一圆柱齿轮1011转动带动齿轮盘1012转动,齿轮盘1012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1013传动限位板1014顺时针翻转,同时移动板体704移动时带动其顶部的异形块705与顶板1015接触,接触时顶板1015上顶,未接触时顶板1015下滑;当移动板体704移动到靠近限位板1014时,即限位板1014未与u型夹套块109连接,且车体101靠近限位板1014一侧呈通畅状态;当移动板体704移动到车体101内后侧时,限位板1014呈关闭状态,即限位板1014外表面左侧与u型夹套块109相连接;同时齿轮盘1012可配合与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进行联动;当不使用时,可以使靠近限位板1014的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06收缩,然后将其余四个第一电动推杆106伸缩,使靠近限位板1014的两个大型万向轮107悬空,且高于车厢的内底部高度,接着车往后倒车三十厘米,使两个大型万向轮107悬空在车厢的内底部,接着控制其余四个第一电动推杆106收缩,使两个大型万向轮107与车厢的内底部贴合,然后手握把手推杆2微微上抬,同时收缩其余四个第一电动推杆106伸缩,然后前推本装置,使其朝车厢内移动,同时两个中型万向轮108配合稳定移动,直至装置全部移动到车厢内,完成便捷的装卸本装置,无需费力的抬动搬运;实现了配合联动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和香引式诱食机构7运行,同时可根据香引式诱食机构7运行状态进行限位板1014和顶板1015的状态调节;以便在香引式诱食机构7将动物引进车体101内时,顶板1015可以对动物(例如羊)进行头部的快速固定,同时对车体101进行关闭,防止动物(例如羊)逃脱。

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包括外罩壳601,侧护板602,第二传动轮603,第二电动推杆604,第一齿轮柱605,第二齿轮柱606和半弧齿板607;外罩壳601右侧与侧护板602进行螺栓连接;外罩壳601底前部设置有第二传动轮603;外罩壳601底内中上方设置有第一齿轮柱605,并且外表面前部与第二传动轮603相连接;外罩壳601底内左下方设置有第二齿轮柱606,并且第二齿轮柱606右上方与第一齿轮柱605相连接;外罩壳601内左下方设置有半弧齿板607,并且半弧齿板607顶部右侧与第二齿轮柱606相连接;第二传动轮603前端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604进行插接;当第二电动推杆604伸长时,第二电动推杆604与齿轮盘1012相连接,齿轮盘1012转动时带动第二电动推杆604同步转动;当第二电动推杆604收缩时,第二电动推杆604与齿轮盘1012不连接,齿轮盘1012转动时第二电动推杆604呈分离状态;外罩壳601左端与车体10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603后中部与车体101相连接;半弧齿板607外表面与车体101相连接。

当香引式诱食机构7将动物(例如羊)引入车体101内的同时,第二电动推杆604伸缩与齿轮盘1012组合,使齿轮盘1012转动带动第二电动推杆604带动第二传动轮603转动,第二传动轮603转动带动外罩壳601内的第一齿轮柱605转动,第一齿轮柱605转动啮合第二齿轮柱606,第二齿轮柱606啮合半弧齿板607朝车体101内移动,同时侧护板602可以便于外罩壳601内部维护时可以快速打开侧护板602直接维护,第一齿轮柱605转动同时联动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运行,同时实现对动物(例如羊)底部的托举,因为其半弧齿板607的移动长度有限,在香引式诱食机构7移动时,达到半弧齿板607收缩限度时,第二电动推杆604自动脱离组合;实现对动物(例如羊)的身体进行快速的固定,并且托举稳定性高,避免了腿部捆绑的繁琐操作,也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香引式诱食机构7包括进料箱701,进料泵702,进料管703,移动板体704,异形块705,滑槽706,喂食壳体707,第二圆柱齿轮708,第三圆柱齿轮709,第四圆柱齿轮7010,第一锥齿轮7011,第二锥齿轮7012和扇叶7013;进料箱701右端底部与进料泵702相连接;进料箱701前端中底部与进料管703进行插接;进料管703前端中部与移动板体704进行插接;移动板体704顶端左侧设置有异形块705;移动板体704内中部设置有滑槽706;移动板体704左上方通过转轴与第二圆柱齿轮7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柱齿轮708右侧通过转轴与第三圆柱齿轮709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圆柱齿轮709左侧与移动板体704相连接;第三圆柱齿轮709底部与第四圆柱齿轮7010进行啮合,并且第四圆柱齿轮7010左侧与移动板体704相连接;第四圆柱齿轮7010右侧通过转轴与第一锥齿轮7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7011前右侧与第二锥齿轮7012进行啮合,并且第二锥齿轮7012后中部与移动板体704相连接;第二锥齿轮7012前中部与扇叶7013进行转动连接;滑槽706内部与喂食壳体707进行滑动连接;进料箱701前端与车体101相连接;进料泵702前端与车体101相连接;进料管703外表面中部与车体101相连接;移动板体704左侧和右侧均与车体101相连接;第二圆柱齿轮708外表面与齿轨102相连接。

在移动前先将进料箱701左侧的进料阀门打开,然后将混合好的饲料灌入进料箱701内,关闭进料阀门;然后通过控制进料泵702将进料箱701内的饲料通过进料管703传动到喂食壳体707内,同时喂食壳体707出料口上设置有一个弯弧罩式的挡盖,防止动物(例如羊)舔食出料口,导致动物细菌感染,并且喂食壳体707前端设置有一个半月状缺口,可以便于动物(例如羊)舔食;接着根据需要引入的批量动物(例如羊)的大小等级调节喂食壳体707的位置高度,可在滑槽706内滑动调节;然后移动板体704在外齿带传送机构105的带动下朝向靠近限位板1014一侧移动,同时第二圆柱齿轮708与齿轨102内底部的轮齿啮合进行转动,并且齿轨102内顶部剖面呈倒u字状,且其左侧中部设置有镂空槽条,便于转轴的滑动使第二圆柱齿轮708与齿轨102内底部的轮齿啮合更加稳定,然后第二圆柱齿轮708转动带动第三圆柱齿轮709啮合底部的第四圆柱齿轮7010转动,第四圆柱齿轮7010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7011啮合第二锥齿轮7012带动扇叶7013转动,扇叶7013转动对饲料进行香味的分散,使其可以将饲料的香味散发引入动物(例如羊)食用,然后在食用的过程中逐步回移,当回移到异形块705与顶板1015接触时,异形块705斜面与顶板1015接触,将顶板1015上顶,然后在继续后移过程中,异形块705不与顶板1015接触,顶板1015下滑将动物(例如羊)脖子卡住,并且可手动调节旋杆1016带动弧形夹杆1017伸缩,配合更好的固定动物(例如羊)脖子;实现了对动物(例如羊)进行香引式诱食配合带动动物(例如羊)的移动,配合快速固定,单人即可实现操作,避免需要多人操作的困扰,同时操作便捷高效。

齿轨102,滑轨103,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和中型万向轮108均以车体101中轴线呈对称设置;并且传动杆1010右侧与对称设置的另一个外齿带传送机构105相连接,而且第一圆柱齿轮1011左中部通过转轴与对称设置的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右前部相连接;齿轨102,滑轨103和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可以同时配合香引式诱食机构7的移动,同时对称设置的外齿带传送机构105可以联动第一圆柱齿轮1011转动;中型万向轮108可以配合在装车时进行配合移动。

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的外罩壳601,侧护板602,第一齿轮柱605,第二齿轮柱606和半弧齿板607与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的部件设置相同,并且第二底托固定机构6的外罩壳601,侧护板602,第一齿轮柱605,第二齿轮柱606和半弧齿板607与第一底托固定机构5的部件呈对称设置;可以同时配合进行对动物腹部进行底托固定。

第一电动推杆106设置有六个,每三个为一排分别等距设置在车体101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大型万向轮107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在车体101底端的四个对角;第一电动推杆106可以同时配合进行支撑,大型万向轮107可以同时配合进行移动,第一电动推杆106和大型万向轮107同时配合可以实现便捷装车。

异形块705,第二圆柱齿轮708,第三圆柱齿轮709,第四圆柱齿轮7010,第一锥齿轮7011,第二锥齿轮7012和扇叶7013均以移动板体704中轴线呈对称设置,可以同时左右两侧进行使用。

限位板1014剖面呈t字状;可以增加遮挡的面积,防止动物逃脱,同时又能将多余的空间显露,便于兽医检查动物。

异形块705前后均设置有一个朝外的斜面,以便以接触配合带动顶板1015的移动。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