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损伤康复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3351发布日期:2020-06-16 21:0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损伤康复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运动损伤康复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运动损伤分为两类,即慢性劳损性伤和急性一次性伤,慢性劳损性伤主要是训练过度或教学组织不当导致的结果,急性一次性伤是常见的是落地或失手时姿势失常而致伤,研究表明,慢性损伤多于急性损伤。

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因艺术体操运动项目中大量动作是依靠脊柱腰段超常幅度的屈伸或扭转来完成的,长期的局部负荷导致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的发生,主要损伤具体有腰椎间盘突出、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骨骺炎、腰椎错位和腰肌劳损,运动员脊柱腰段的形态结构与正常人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伴有明显的疼痛感,艺术体操运动员腰部损伤特征主要表现技术结构的特殊性、脊柱腰段过度的伸展性、技术水平的不均衡性、个人集体项目的差异性和形态与机能变化外显的不一致性等5个方面,脊柱腰段的损伤是影响国内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发挥的重要因素。

由于体操项目具有难、新、力、美、稳的特征,运动损伤现象日趋严重,现有技术中在腰部损伤之后仅通过静养来实现康复,尚未有腰部损伤的康复辅助设备来辅助运动员尽快恢复,因此体操运动产生的损伤出现治疗周期长且效果不佳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运动损伤康复辅助设备,本发明通过对运动损伤后进行腰部牵引、按摩、热敷、熏蒸及屈曲伸展,实现了对运动损伤后腰部的辅助性康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损伤康复辅助设备,包括腰板和连接板,所述腰板的两端沿横向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连接板;

每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均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

所述腰板中央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通过伸缩装置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浮板,所述浮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相对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第一电机、螺纹杆及按摩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凹槽的相对内壁连接;所述凹槽底部还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方向一致的导向槽,所述按摩件螺接与所述螺纹杆上,且所述按摩件底部限位于所述导向槽,并能够沿所述导向槽滑动;

所述腰板上设置有按摩带,所述按摩带包括气囊层、加热层及熏蒸层,所述气囊层、所述加热层及所述熏蒸层由外向里依次设置,且所述按摩带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按摩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电机及按摩球,所述第一滑块螺接在所述螺纹杆上且底部限位于所述导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导向槽滑动,每个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电机,每个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按摩球。

优选的,位于任意所述第一滑块顶部的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按摩球外均共同套设有用于保护所述第二电机的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步进电机、转轴、皮带轮及调节杆,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外共同套设有所述皮带轮,所述从动轮的中心轴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调节杆铰接。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稳定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及所述腰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若干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均设置有运行轮,位于所述限位架底部的所述支撑腿与位于所述腰板底部的所述支撑腿之间设置有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气囊层内设置有用于充放气的气管的一端,所述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气囊层并向外延伸并在端部连接有空压泵;所述加热层内设置有导电碳纤维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电碳纤维的两侧还电性连接有导电带,所述熏蒸层上设置有进液口和若干排液孔,每个所述排液孔上均可拆卸连接有药袋,所述熏蒸层内设置有若干超声波雾化片。

优选的,所述气囊层内设置有多个气囊袋,所述气囊袋为工形且并排贯通设置,且所述气管上设置有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浮板的正下方设置有调节台,所述调节台的底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操作面板和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并联在一起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电动伸缩杆、所述导电带、所述超声波雾化片、所述步进电机、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空压泵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连接板和腰板为转动连接,且连接板的底部还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随角度调节组件中的步进电机的运行,远离腰板的连接板的端部发生下移或上移,随连接板的角度变化,使得患者的腰部能够进行屈曲和伸展,从而缓解腰部的疼痛。

2、本发明的腰板内设置有按摩组件,按摩组件包括若干第一电机、螺纹杆、按摩件及轴承,第一电机运行后带动按摩件在螺纹杆上做直线运动,便于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及对患者的背部进行伸展,按摩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电机及按摩球,在第一电机运行后,按摩球发生的往复运动,并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按摩球发生转动,转动的按摩球对损伤部位进行针对性按摩,使得损伤部位能够得到有效的按摩。

3、本发明设置有气囊层、加热层及熏蒸层,气囊层膨胀后用于为患者进行腰部牵引,加热层用于为患者进行热敷治疗,熏蒸层用于为患者进行药液熏蒸,从而实现对腰部损伤的辅助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运动损伤康复辅助设备的侧视图,此时连接板与腰板均处于水平状态;

图2为本发明一种运动损伤康复辅助设备的侧视图,此时腰板处于水平状态,连接板处于倾斜状态;

图3为本发明一种运动损伤康复辅助设备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运动损伤康复辅助设备的按摩带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运动损伤康复辅助设备的按摩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腰板;2、连接板;3、角度调节组件;4、凹槽;5、第一电机;6、螺纹杆;7、按摩件;8、浮板;9、按摩带;10、气囊层;11、加热层;12、熏蒸层;13、气管;14、空压泵;15、导电碳纤维;16、导电带;17、进液口;18、排液口;19、超声波雾化片;20、第一滑块;21、第二电机;22、按摩球;23、主动轮;24、从动轮;25、步进电机;26、转轴;27、皮带轮;28、调节杆;29、支撑腿;30、运行轮;31、限位杆;32、气囊袋;33、调节台;34、电动伸缩杆;35、扶手架;36、操作台;37、保护套;38、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1-5配合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运动损伤康复辅助设备,包括腰板1和连接板2,所述腰板1的两端沿横向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连接板2,患者在进行康复辅助治疗时,患者的腰部位于腰板1上,身体的其余部位位于连接板2上,腰板1用于支撑腰部,连接板2用于支撑胸部及胸部以上和下半身。

如图1及图2所示,每个所述连接板2的底部均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3,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包括主动轮23、从动轮24、步进电机25、转轴26、皮带轮27及调节杆28,所述步进电机25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23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23和所述从动轮24外共同套设有所述皮带轮27,所述从动轮24的中心轴与所述转轴26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6上连接有所述调节杆28的一端,所述调节杆28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2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8,所述第二滑块37与所述调节杆28铰接,随步进电机25的输出轴的转动,输出轴带动主动轮23运行,在皮带轮27的作用下主动轮23带动从动轮24转动,此时位于从动轮24内的中心轴带动转轴26转动,转轴26带动调节杆28发生左或者右的倾斜,调节杆28就会带动连接板2的一端发生上移或下移,此时第二滑块38在滑槽内左右滑动,当两个连接板2的位置位于图2时,患者平躺于辅助设备上,并通过角度调节组件3使得连接板2在图1的连接板与腰板均处于水平状态和图2的腰板处于水平状态连接板处于倾斜状态之间变化,对腰部进行屈曲和伸展,进而使得脊椎得到锻炼,并进行康复辅助治疗。

所述腰板1中央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通过伸缩装置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浮板8,所述浮板8的正下方设置有调节台33,所述调节台33的底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34,电动伸缩杆34实现了浮板8的升降,随浮板8的移动,按摩组件可以上移或下移,并在浮板8上升后按摩组件靠近人体肌肤,由于体操运动员的脊柱腰段会超常幅度的屈伸或扭转,因此可根据患者的屈伸状况使得按摩组件靠近不同程度损伤的腰椎,通过浮板8的移动来适应于不同弯曲程度的运动员使用,所述浮板8上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相对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包括3-5组第一电机5、螺纹杆6、按摩件7及轴承,所述第一电机5设置于所述凹槽4的内壁上,所述螺纹杆6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凹槽4的相对内壁连接;所述凹槽4底部还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杆6方向一致的导向槽,所述按摩件7螺接与所述螺纹杆6上,且所述按摩件7底部限位于所述导向槽,并能够沿所述导向槽滑动;所述螺纹杆6的底部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均与所述凹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机5运行后,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带动螺纹杆6发生转动,与螺纹杆6螺接的按摩件7沿螺纹杆6在导向槽内发生滑动;如图5所示,所述按摩件7包括第一滑块20、第二电机21及按摩球22,所述第一滑块20螺接在所述螺纹杆6上且底部限位于所述导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导向槽滑动,每个所述第一滑块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电机21,所述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所述按摩球22,第二电机21在运行后,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在平面内转动,此时输出轴带动按摩球22发生转动,转动的按摩球22便于进行局部康复辅助治疗,按摩球22为橡胶球,且按摩球22上设置有凸起,位于任意所述第一滑块20上的所述第二电机21及所述按摩球22外均共同套设有用于保护所述第二电机21的保护套37,保护套37和按摩球22共同保护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

所述腰板1上还设置有按摩带9,如图4所示,所述按摩带9包括气囊层10、加热层11及熏蒸层12,所述气囊层10、所述加热层11及所述熏蒸层12由外向里依次设置,气囊层10用于为患者进行腰部牵引,加热层11用于为患者进行热敷,熏蒸层12用于为患者进行熏蒸,且所述按摩带9的两端可拆卸连接,便于不同患者使用;所述气囊层10内设置有用于充放气的气管13的一端,所述气管13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气囊层10并连接有空压泵14,空压泵14为气管13进行充放气,所述气囊层10内设置有多个气囊袋32,所述气囊袋32为工形且并排贯通设置,气囊袋32在发生膨胀后对腰部进行了牵引,缓解了腰椎之间的压力,且所述气管13上设置有压力表,患者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压力表进行压力控制,并通过胀起的气囊层10对患者进行腰部牵引;所述加热层11内设置有导电碳纤维15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电碳纤维15的两侧还电性连接有导电带16,导电带16导电后为导电碳纤维15提供热量,导电碳纤维15为患者热敷,温度传感器监控导电碳纤维15的温度,避免患者烫伤,所述熏蒸层12上设置有进液口17和若干排液孔18,进液口17上设置有阀门,向进液口17内添加水,每个所述排液孔18上均可拆卸连接有药袋,药袋靠近人体肌肤,所述熏蒸层12内设置有若干超声波雾化片19,超声波雾化片19实现了水的雾化,雾化的水经由排液孔18排出并携带药袋内的药品对腰部进行治疗,雾化使得熏蒸更加有效。

所述主动轮23和所述从动轮24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稳定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及所述腰板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支撑腿29,所述支撑腿29上均设置有运行轮30,位于所述限位架底部的所述支撑腿29与位于所述腰板1底部的所述支撑腿29之间设置有限位杆31。

所述连接板2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扶手架35,所述扶手架35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操作台36,所述操作台36上设置有操作面板和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5并联在一起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还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21、所述电动伸缩杆34、所述导电带16、所述步进电机25、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超声波雾化片19及所述空压泵14电性连接,电源为用电器供电。

本发明在使用时,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后,患者平躺在腰板1和连接板2上,并使得患者的头部位于操作台36一侧,然后将按摩带9捆绑于腰部,打开操作面板的控制开关,先通过操作面板使得电动伸缩杆34的伸缩端上移,并使得按摩球22抵接在腰上,然后将电动伸缩杆34的控制开关关闭,再打开空压泵14、超声波雾化片19、温度传感器及导电带16的控制开关,同时进行腰部牵引、热敷及熏蒸,再打开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21的控制开关,并通过按摩球22对腰部进行按摩,若按摩球22到达损伤部位,并在按摩过程中使得患者感觉舒适,则将第一电机5的开关关闭,通过按摩球22对损伤部位进行针对性按摩,使得损伤部位能够得到有效的按摩,在按摩、腰部牵引、热敷及熏蒸结束后,患者可躺在腰板1和连接板2上,并打开步进电机25的控制开关,使得远离腰板的连接板的端部发生下移或上移,随连接板的角度变化,使得患者的腰部能够进行屈曲和伸展,从而缓解腰部的疼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