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固定结构的阻隔袋共挤输液用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0492发布日期:2020-06-26 22:5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固定结构的阻隔袋共挤输液用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固定结构的阻隔袋共挤输液用袋。



背景技术:

随着输液临床应用的发展,注射液产品不再只是简单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除这些常规稳定的产品外,还有碳酸氢钠注射液、复方碳酸氢钠电解质注射液等较不稳定易氧化的产品,如碳酸氢钠类注射液中碳酸氢钠易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碳酸钠,致使药液ph值升高变性,影响使用,所以对于储存环境存在更高的要求,生产过程中需充入二氧化碳、氮气等保护性气体,保证药液质量,以抑制其水解避免产品变质,由于气体的加入这些产品对包装材料的要求较高。

目前医院或医疗场所用的输液袋都为普通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如专利申请书cn201920293566.6中一种带有固定结构的阻隔袋共挤输液用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上端固定有接口,所述接口呈贯通设置,所述接口的上端固定有组合盖,所述组合盖内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的相对侧壁上共同固定有橡胶塞,所述组合盖的上端贯穿设有两个穿刺孔,两个穿刺孔内的相对侧壁上均共同固定有易拉盖。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袋柔韧性强,可自收缩,且惰性较好,不与任何气体物体产生化学反应,且氧气和水蒸气阻隔性能良好,药液在大气压力下,可通过封闭的输液管路输液,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贮藏,使用时密封效果好,能防止药液收到外界的污染,有效的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在输液袋的储存或者输送过程中,一旦有气体透过袋体,将会发生渗透,影响药品质量,而现在通常的方式是采用抽真空的方法使得内部空气抽出,而由于内部为负压状态,一旦发生泄漏将快速吸入空气,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带有固定结构的阻隔袋共挤输液用袋,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固定结构的阻隔袋共挤输液用袋,以解决在输液袋的储存或者输送过程中,一旦有气体透过袋体,将会发生渗透,影响药品质量,而现在通常的方式是采用抽真空的方法使得内部空气抽出,而由于内部为负压状态,一旦发生泄漏将快速吸入空气,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带有固定结构的阻隔袋共挤输液用袋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带有固定结构的阻隔袋共挤输液用袋,包括输液袋;所述输液袋的外部包套有共挤架;所述共挤架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头;所述共挤架的左端侧壁和右端侧壁上分别纵向固定安装有压推机构;所述压推机构之间的滑动安装有挤压机构,其挤压机构的两端又分别滑动在压推机构上。

所述输液袋包括橡胶头和排气孔,所述输液袋的两端均成对折的人字状结构,所述输液袋的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头,所述橡胶头左右两侧的输液袋上固定安装有排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共挤架包括挂环和行程孔,所述共挤架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开设有上下相互平行的行程孔,而挤压机构的两端则滑动安装在行程孔中,所述共挤架的后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挂环。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头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头的中部横向转动安装有两个上下相互平行的固定柱,其输液袋的前端封边处从固定柱之间穿出。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挤压辊和连杆,所述挤压机构的中部横向转动安装有两根上下相互平行的挤压辊,其两根挤压辊之间分别与输液袋外壁相切,所述挤压机构左端和右端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u状的连杆。

进一步的,所述压推机构包括弹簧,所述压推机构由两根上下相互平行的导向杆构成,且压推机构的导向杆的后端分别套接有弹簧,其弹簧的前端分别抵在挤压机构的后端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袋的内腔中容置有输液袋内袋,且输液袋的外封边均通过熔接密封,并且输液袋通过前端的排气孔抽取真空,并将排气孔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头的内端为柔软的橡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共挤架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开设有上下相互平行的行程孔,而挤压机构的两端则滑动安装在行程孔中,共挤架的后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挂环,可通过挂环将整个输液袋部分进行悬挂,而压推机构由两根上下相互平行的导向杆构成,且压推机构的导向杆的后端分别套接有弹簧,其弹簧的前端分别抵在挤压机构的后端侧壁上,并且挤压机构的中部横向转动安装有两根上下相互平行的挤压辊,其两根挤压辊之间分别与输液袋外壁相切,挤压机构左端和右端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u状的连杆,挤压机构在压推机构的作用下,可始终保持向前推进的状态,从而一直保持挤压输液袋的状态,使得内部的空气外排,而外部的空气则难以进入,并且本装置可反复使用,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右前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图1中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左后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输液袋部分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输液袋部分顶板去除状态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共挤架部分前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共挤架部分后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输液袋;101、橡胶头;102、排气孔;2、共挤架;201、挂环;202、行程孔;3、固定头;301、固定柱;4、挤压机构;401、挤压辊;402、连杆;5、压推机构;50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固定结构的阻隔袋共挤输液用袋,包括输液袋1;输液袋1的外部包套有共挤架2;共挤架2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头3;共挤架2的左端侧壁和右端侧壁上分别纵向固定安装有压推机构5;压推机构5之间的滑动安装有挤压机构4,其挤压机构4的两端又分别滑动在压推机构5上。

输液袋1包括橡胶头101和排气孔102,输液袋1的两端均成对折的人字状结构,输液袋1的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头101,橡胶头101左右两侧的输液袋1上固定安装有排气孔102。

其中,共挤架2包括挂环201和行程孔202,共挤架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开设有上下相互平行的行程孔202,而挤压机构4的两端则滑动安装在行程孔202中,共挤架2的后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挂环201,可通过挂环201将整个输液袋部分进行悬挂。

其中,固定头3包括固定柱301,固定头3的中部横向转动安装有两个上下相互平行的固定柱301,其输液袋1的前端封边处从固定柱301之间穿出,可作为抵紧部分,配合后侧的挤压机构4使用。

其中,挤压机构4包括挤压辊401和连杆402,挤压机构4的中部横向转动安装有两根上下相互平行的挤压辊401,其两根挤压辊401之间分别与输液袋1外壁相切,挤压机构4左端和右端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u状的连杆402,挤压机构4在压推机构5的作用下,可始终保持向前推进的状态,从而一直保持挤压输液袋1的状态,使得内部的空气外排,而外部的空气则难以进入。

其中,压推机构5包括弹簧501,压推机构5由两根上下相互平行的导向杆构成,且压推机构5的导向杆的后端分别套接有弹簧501,其弹簧501的前端分别抵在挤压机构4的后端侧壁上。

其中,输液袋1的内腔中容置有输液袋内袋,且输液袋1的外封边均通过熔接密封,并且输液袋1通过前端的排气孔102抽取真空,并将排气孔102密封。

其中,橡胶头101的内端为柔软的橡胶结构,可保持接口位置的密封。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在使用时,由于共挤架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开设有上下相互平行的行程孔202,而挤压机构4的两端则滑动安装在行程孔202中,共挤架2的后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挂环201,可通过挂环201将整个输液袋部分进行悬挂,而压推机构5由两根上下相互平行的导向杆构成,且压推机构5的导向杆的后端分别套接有弹簧501,其弹簧501的前端分别抵在挤压机构4的后端侧壁上,并且挤压机构4的中部横向转动安装有两根上下相互平行的挤压辊401,其两根挤压辊401之间分别与输液袋1外壁相切,挤压机构4左端和右端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u状的连杆402,挤压机构4在压推机构5的作用下,可始终保持向前推进的状态,从而一直保持挤压输液袋1的状态,使得内部的空气外排,而外部的空气则难以进入;

此外,固定头3的中部横向转动安装有两个上下相互平行的固定柱301,其输液袋1的前端封边处从固定柱301之间穿出,可作为抵紧部分,配合后侧的挤压机构4使用,而橡胶头101的内端为柔软的橡胶结构,可保持接口位置的密封。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