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畜牧兽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畜用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增强动物体能的补充液主要使用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这三种注射液主要起补充水分和能量,以及调节机体电解质的平衡作用,但无法改善动物机体营养状况和补充动物机体所需氨基酸,进而无法有效调节动物采食量,尤其针对是体弱、发病期间的动物,更需要通过补充氨基酸提高营养,进而促进动物的痊愈。
一般体弱、发病的动物大多表现出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身体虚弱等症状,其体内营养物质由于上述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量流失。如果上述症状不及时改善,将导致动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进而为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专利号为201210000911.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动物疾病治疗及病后恢复期的机体修复,补充动物机体所需的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辅助治疗疾病和病后恢复期增强体能,增加动物的采食量。
该技术方案对动物疾病治疗及病后恢复期的机体修复有一定的疗效,虽然该发明专利公开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方法,但制备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过程中仍存在成本高的缺陷,存在上述缺陷的具体原因如下:
其一,该方法在制备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使用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保护,二氧化碳成本相对较高;
其二,二氧化碳能够微溶于水,无形中增加了二氧化碳在制备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过程中的使用量,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
其三,由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畜用复方氨基酸的制备方法采用分三次加料,增加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过程中人员的用量,进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现有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氨基酸制备成本高,不利于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畜用注射液制备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基础液:
在氮气保护下,取重量份数600~800份注射用水,加入重量份数0.50~2.00份亚硫酸氢钠和0.10~0.3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5~100℃溶解,制得基础液a;
步骤2)制备中间溶液:
在氮气保护下,基础液a中一次性加入b组氨基酸,60~70℃溶解,自然降温至20~35℃,制得溶液c;
其中,b组氨基酸,以重量份数计,包括:1.00~4.00份盐酸精氨酸、0.80~2.54份盐酸组氨酸、2.89~4.00份亮氨酸、0.50~2.00份异亮氨酸、1.00~4.50份盐酸赖氨酸、1.00~2.96份苯丙氨酸、0.80~2.11份苏氨酸、0.50~2.50份缬氨酸、0.50~2.10份甲硫氨酸、1.00~3.45份甘氨酸、0.80~3.00份丙氨酸、0.50~2.40份脯氨酸、0.25~1.50份丝氨酸、0.50~1.25份门冬氨酸、0.80~2.25份谷氨酸、0.20~0.70份色氨酸、0.05~0.15份酪氨酸和0.20~1.00份盐酸半胱氨酸;
在氮气保护下,溶液c中加入重量份数0.50~2.00份γ-氨基丁酸,20~35℃溶解后,调节ph值至5.5~6.8,定容至体积份数1000份,制得中间溶液d;
其中,重量份数与体积份数单位的比为kg:l;
步骤3)制备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在氮气保护下,中间溶液d中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制得所述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作为一种限定,对制得的所述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灭菌。
作为进一步限定,灭菌前,在氮气保护下,灌装所述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作为另一种限定,步骤1)中,注射用水经杀菌制得。
作为进一步限定,步骤3)中,活性炭与中间溶液d的重量体积的比为0.5~1kg:1000l。
作为再进一步限定,步骤3)中,脱色的温度为20~35℃、时间为30~40min;
过滤依次包括粗滤和精滤。
作为更进一步限定,精滤为微孔滤芯过滤。
作为更进一步限定,微孔滤芯的孔径为0.45μm、0.22μm或0.20μm。
作为再进一步限定,所述灌装过程中容器内残氧量≤3%。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灭菌的温度为110~121℃、时间为15~40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改用氮气保护和加料条件,降低了制备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成本,具体如下:
其一,本发明改用氮气保护,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二,本发明通过在60~70℃条件下一次性加入18种氨基酸,减少了操作过程,降低了劳动强度,进而降低了生产生本;
其三,由于色氨酸、酪氨酸在60~70℃时溶液含量较高,因此于60~70℃时溶解各氨基酸,能够有效增加注射液中各氨基酸的含量。
本发明制备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适用于畜牧动物疾病治疗期间及病后恢复期的机体修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一种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为一种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方法,以1000l畜用复方注射液为例,其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基础液:
将1000l注射用水经煮沸杀菌40min,备用;
称量0.89kg亚硫酸氢钠和0.10k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备用;
取800l杀菌后的注射用水,在氮气保护下,将0.89kg亚硫酸氢钠和0.10k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到水温为95℃的注射用水中,搅拌待其完全溶解,制得基础液a。
其中,亚硫酸氢钠具有防止色氨酸和酪氨酸氧化的作用,在各氨基酸之前加入亚硫酸氢钠,抗氧化作用更佳,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可以和原料中所带入的金属离子进行螯合作用,避免金属离子催化氧化氨基酸,在加入各氨基酸之前先溶解亚硫酸氢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色氨酸是属于易于氧化分解的成分,其他氨基酸也存在氧化分解的可能,在生产及储存过程中,氨基酸的稳定性受药液中氧含量影响较大,药液中含氧量越高,氨基酸氧化分解越多,稳定性越差,药液颜色加深,因此在制备开始时就使用氮气保护,能够有效降低药液中氧的含量,使得氨基酸在之后的灭菌及储存过程中更加稳定。
同时,使用氮气代替二氧化碳在制备过程中进行保护,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能够进一步的降低注射液中的含氧量。
步骤2)制备中间溶液:
称取1.00kg盐酸精氨酸、2.54kg盐酸组氨酸、3.49kg亮氨酸、1.52kg异亮氨酸、3.33kg盐酸赖氨酸、2.96kg苯丙氨酸、0.80kg苏氨酸、2.50kg缬氨酸、1.79kg甲硫氨酸、0.32kg色氨酸、3.24kg甘氨酸、0.80kg丙氨酸、2.40kg脯氨酸、0.15kg酪氨酸、0.25kg丝氨酸、0.76kg盐酸半胱氨酸、0.50kg门冬氨酸、1.34kg谷氨酸,统称为b组氨基酸;
在氮气保护下,将b组氨基酸一次性加至温度为100℃的基础液a中,搅拌溶解,制得溶液c,溶液c自然降温至30℃;
称取0.89kgγ-氨基丁酸,备用;
在氮气保护下,取0.89kgγ-氨基丁酸加入为温度为30℃的溶液c中,搅拌溶解,加入注射用水至近1000l,用质量浓度为2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定容至1000l,制得中间溶液d。
本发明中利用改用盐酸精氨酸、盐酸组氨酸、盐酸赖氨酸和盐酸半胱氨酸,增加了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溶解度,同时,复合的盐酸使得畜用氨基酸注射液制备过程中溶液呈酸性,也增加了其他各氨基酸的溶解度,使得畜用氨基酸注射液中各氨基酸的含量得到了提高。
由于酪氨酸、色氨酸不稳定,随着温度升高,含量反而大幅度下降,因此酪氨酸、色氨酸在60~70℃的溶液内溶解含量较高(其中色氨酸含量相对于100℃时提高了7.4~9.0%,酪氨酸含量也有所提高)。综合考虑含量与溶解时间等因素,于60~70℃条件下一次性加入盐酸精氨酸、盐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盐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色氨酸、酪氨酸和盐酸半胱氨酸至基础液a中溶解,能够有效降低色氨酸和酪氨酸溶解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并提高色氨酸和酪氨酸的溶解度。
由于γ-氨基丁酸在60~100℃时含量较高,但是不稳定,且其易溶于水,因此将γ-氨基丁酸在20~35℃时溶解,效果最佳。
在制备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过程中,将ph值控制在5.5~6.8,各氨基酸含量控制在80.0~120.0%之间,渗透压摩尔浓度差别不大,氨基酸在溶液中能够稳定储存。
步骤3)制备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在氮气保护下,将1kg活性炭加入到温度为30℃的中间溶液d中,脱色30min,经粗滤、0.45μm的微孔滤芯精滤,制得溶液e,即为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加入0.05~0.1%的活性炭脱色,各氨基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是由于随着活性炭加入量的增加,氨基酸被吸附量增加,尤其是色氨酸和酪氨酸。加入量为0.05%时,活性炭对氨基酸有吸附作用,但经活性炭吸附后再经灭菌,溶液澄明度良好,样品稳定。为提高产品质量,在制备工艺中加入0.05~0.1%的活性炭,并在投料时对吸附适当增加对其影响较大的色氨酸和酪氨酸原料投料量。
步骤4)制备瓶装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在氮气保护下,将溶液e灌装至1000ml输液瓶中,115℃灭菌30min,灯检合格,制得瓶装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整个灌装过程中输液瓶中残氧量一直控制在3.0%以下。
在灌装过程中将输液瓶中残氧量控制在3.0%以下,能够有效提高注射液中各氨基酸的稳定性。
实施例2~6一种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2~6分别为一种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各氨基酸原料的用量,以及各步骤中的参数有区别。以1000l畜用复方注射液为例,制成其具体有效成分原料的用量分别按照表1中给出的各有效成分原料的用量称量,具体有效成分原料见表1;各实施例中的各步骤中各项工艺参数,具体参数见表2:
表1实施例2~6中有效成分的原料用量一览表
表2实施例2~6中各项工艺参数一览表
实施例2~6其它部分的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
对实施例1~6制备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各氨基酸含量与现有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各氨基酸含量进行对比,具体情况见表3:
表3实施例1~6中制得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质量检测结果一览表
由表3可知,实施例1~6制备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颜色相对于现有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由微黄色变成无色透明,且相对于现有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色氨酸、脯氨酸、γ-氨基丁酸的含量更高、更平稳。
实施例7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质量检测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了质量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加速试验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试验期间第0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分别取样,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ws1-(x-324)-2003z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检测,具体检测结果见表4:
表4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质量检测结果
由表4可知,实施例1制备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经过加速试验,各指标无明显变化,样品质量稳定性良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因此,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更加稳定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实施例8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稳定性对比
分别按照实施例7的质量检测方法,分别对放置24个月后的实施例1~6中制得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现有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质量检测对比,具体检测结果见表5:
表5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质量检测对比结果
由表5可知,现有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放置24个月后,色氨酸、脯氨酸、γ-氨基丁酸、酪氨酸的含量均有所下降,而本发明制备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则更加稳定,含量变化不大。
实施例9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应用
本实施例分别利用实施例1~6中制得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现有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将其应用于试验动物,具体方式如下:
a1)治疗牛病毒性腹泻上的应用
牛病毒性腹泻病,幼龄牛较易感,一般表现轻度症状,但有时突然暴发,全群表现严重症状。急性型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升高至40~42℃,白细胞减少,少食或拒食,反刍停止,呼吸、心跳加快,咳嗽、流鼻涕,口腔黏膜潮红,唾液增多,继而出现糜烂,腹泻如水,持续数天,粪便中混有气泡和血液。严重者因脱水和衰竭而死。病程1~3周,犊牛发病死亡率可大于90%。慢性型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牛呈现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持续或间歇性腹泻病程2~6个月。
分别采用实施例1~6中制得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临床试验:
莱西市众合兴牧的荷斯坦牛,存在腹泻症状,经当地兽医确诊,是由于感染牛病毒引起的,遂采用表6所示的方案配合盐酸林可霉素(使用量为3g/头)进行治疗。
表6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牛病毒性腹泻上的应用
由表6可知,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对牛腹泻后体弱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使牛食欲增加,恢复期缩短,生长恢复加快。而实施例1~6中制备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对牛腹泻后体弱恢复的作用优于现有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a2)治疗犬细小病毒上的应用
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犬细小病毒病(主要是幼犬,特别是断奶前后的幼犬最易感)。本病的临床症状为患犬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剧烈呕吐,腹泻,便血,严重者会因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并发酸中毒而死亡。发病率为20~100%,死亡率为50~100%。病犬发病期间需禁食禁饮,因此对病犬的补液、能量和营养物质是关键,否则病犬易产生低蛋白血症而出现水肿,由于频繁呕吐,不宜使用口服药物,采用输液疗法是治疗的关键,及时补充动物机体所需能量、蛋白和营养物质是重中之重。
分别采用实施例1~6中制得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了临床试验:
北京安默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比格犬,存在腹泻症状,经临床症状结合细小病毒试纸检测,诊断为细小病毒病,其治疗方案是表7所示的方案与抗菌素硫酸卡那霉素、10mg/kg和atp-2na、1ml配合治疗。
表7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犬细小病毒上的应用
由表7可知,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能够使犬病后及时补充营养,注射后,犬只食欲明显增加,体重恢复增长,有助于呕吐、脱水等症状的消退,且能够降低病犬的死亡率。而实施例1~6中制备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对病犬恢复的作用优于现有的畜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需要注意,实施例1~6,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发明所作的其他形式的限定,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可能利用上述技术内容作为启示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