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3346发布日期:2020-07-07 14:3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承载病患的床单(1),所述床单(1)具有沿着边缘布置的多个吊环(11);

能够固定于地面或者能够移动的支撑架(2);

具有第一固定臂(31)和第一移动臂(32)的第一支撑臂(3),所述第一固定臂(31)竖直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所述第一移动臂(32)能够沿所述第一固定臂(31)竖直运动;

具有第二固定臂(41)和第二移动臂(42)的第二支撑臂(4),所述第二固定臂(41)水平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臂(32)上,所述第二移动臂(42)能够沿所述第二固定臂(41)水平运动;

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臂(42)上的张紧臂(5),所述张紧臂(5)具有与多个所述吊环(11)匹配的多个吊钩(51),所述张紧臂(5)能够凭借全部的所述吊钩(51)钩紧全部的所述吊环(11),以使得所述床单(1)处于最大展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能够移动,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底部的伸缩支撑腿(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第三固定臂(61)和第三移动臂(62)的第三支撑臂(6),所述第三固定臂(61)水平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架(2)水平地旋转,所述第三移动臂(62)能够沿所述第三固定臂(61)水平运动;

所述第一固定臂(31)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臂(6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上的床体固定立柱(22);

设置于所述床体固定立柱(22)上用于铺设所述床单(1)的床体(7);

所述第三固定臂(61)和所述床体固定立柱(22)枢转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臂(31)与所述第三移动臂(62)枢转连接,所述第一移动臂(32)与所述第二固定臂(41)枢转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3)、第二支撑臂(4)和所述第三支撑臂(6)能够通过相互枢转处于水平叠放的收纳状态,且三者水平叠放后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床体固定立柱(22)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臂(32)的端部弯折以形成第一弯折端(321);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端(321)上的盘状的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322);

扣合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322)上的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323),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322)和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323)之间形成第一腔室(324),所述第二固定臂(41)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323)上;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连接件(323)上的第一从动齿轮(325),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5)位于所述第一腔室(324)内;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端(321)上的第一电动机(326),所述第一电动机(326)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下连接件(322)进入所述第一腔室(324)内;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电动机(326)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327);

位于所述第一腔室(324)内的分别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5)和所述第一主动齿轮(327)的第一转换齿轮(328);

所述第三移动臂(62)的端部弯折以形成第二弯折端(621);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端(621)上的盘状的第二回转支撑下连接件(622);

扣合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下连接件(622)的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623),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下连接件(622)和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623)之间形成第二腔室(624),所述第一固定臂(31)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623)上;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上连接件(623)上的第二从动齿轮(625),所述第二从动齿轮(625)位于所述第二腔室(624)内;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端(621)上的第二电动机(626),所述第二电动机(326)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下连接件(622)进入所述第二腔室(624)内;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电动机(626)的输出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轮(627);

位于所述第二腔室(624)内的分别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625)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627)的第二转换齿轮(628)。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7)至少包括:

与所述床体固定立柱(22)固定连接的第一承载板(71);

与所述第一承载板(71)的一端枢转连接的第二承载板(72);

与所述第一承载板(71)的另一端枢转连接的第三承载板(73);

所述第一承载板(71)、所述第二承载板(72)和所述第三承载板(73)能够通过相互枢转形成座椅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带有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的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载板(71)、所述第二承载板(72)和所述第三承载板(73)能够在电动缸的驱动下相互枢转形成座椅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3)还包括:

通过第一丝杠定位轴承(33)竖直地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臂(31)上的第一滚珠丝杠(34);

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杠(34)相关联的第一移动臂(32),以使得所述第一移动臂(32)能够在所述第一滚珠丝杠(34)的带动下竖直运动;

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臂(32)上的用于贴合所述第一固定臂(31)的导向轴承(35)。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臂(4)还包括:

通过第二丝杠定位轴承(43)水平地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臂(41)上的第二滚珠丝杠(44);

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杠(44)相关联的第二移动臂(42),以使得所述第二移动臂(42)能够在所述第二滚珠丝杠(44)的带动下水平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臂(4)还包括: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臂(42)端部的定位板(46),所述定位板(46)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移动臂(42)的宽度;

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定位板(46)上的转动轴(47);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转动轴(47)上的具有悬挂节点(49)的悬挂臂(48),以使得所述悬挂臂(48)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移动臂(42)转动;

所述张紧臂(5)凭借所述悬挂节点(49)悬挂于所述悬挂臂(48)。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臂(6)还包括:

通过回转支承(63)水平地设置于所述床体固定立柱(22)上的第三固定臂(61),所述第三固定臂(61)能够相对于所述床体固定立柱(22)水平地旋转;

通过第三丝杠定位轴承(64)水平地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臂(61)上的第三滚珠丝杠(65);

与所述第三滚珠丝杠(65)相关联的第三移动臂(62),以使得所述第三移动臂(62)能够在所述第三滚珠丝杠(65)的带动下水平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臂(5)至少具有两个,且每个所述张紧臂(5)包括:

上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移动臂(42)连接的竖直连接杆(52);

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竖直连接杆(52)一端的第一连接件(53);

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竖直连接杆(52)上的第二连接件(54);

套设于所述竖直连接杆(52)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54)之间的弹性件(55);

对称地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4)两端的两条主臂(56);

设置于每条所述主臂(56)末端的吊钩(51);

两端分别与所述主臂(56)和所述第一连接件(53)铰接的次臂(57)。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转运病患的辅助装置,包括:用于承载病患具有沿着边缘布置的多个吊环(11)的床单(1);能够固定于地面或者能够移动的支撑架(2);第一固定臂(31)竖直地设置于支撑架(2)上,第一移动臂(32)能够沿第一固定臂(31)竖直运动;第二固定臂(41)水平地设置于第一移动臂(32)上,第二移动臂(42)能够沿第二固定臂(41)水平运动;设置于第二移动臂(42)上的张紧臂(5),张紧臂(5)能够凭借全部的吊钩(51)钩紧全部的吊环(11),以使得床单(1)处于最大展平状态。本申请提供的辅助装置能够实现病患在病床间或者在病床与检测台间机械搬运,无需人工搬运,既节省人力又避免增加病患的痛苦和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苏会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会龙
技术研发日:2020.04.14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