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早期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0575发布日期:2020-07-29 02:3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早期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早期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周围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肢体血管的疾病总称,根据病变累及血管可分为动脉疾病和静脉疾病。主要由相关基础疾病或不良生活习惯等所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肿胀、肢体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目前大多数周围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以手术治疗为主,症状轻微者可采用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周围血管疾病的起因有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不断上升;长期站立或坐位,更容易引起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长期卧床或有行动障碍患者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吸烟可以破坏动脉内皮,促进局部炎症反应,从而激活血管内凝血机制,导致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另外吸烟还可能引起血脂异常,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动脉硬化可引起血栓导致血管闭塞,少数情况下,动脉硬化可以导致动脉壁受损变得薄弱,形成动脉瘤;同时,高血压、糖尿病等均可导致周围血管疾病。

针对周围血管疾病的早期治疗主要针对于四肢的肢体活动,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生活习惯的改变,包括戒烟、避免久坐或长时间站立、低盐低脂饮食,其次呢动脉疾病患者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主要以行走为主,每次行走至缺血症状出现后休息,症状好转后再恢复行走,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能很好的针对周围血管疾病而进行的早期治疗的装置,因此我们亟待一种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早期治疗装置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早期治疗装置,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早期治疗装置,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上端安装有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上端纵向转动连接一主轴,所述的主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组安装在支架上的腿部锻炼装置;

所述的腿部锻炼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圆形壳体,所述的圆形壳体内同轴转动连接一传动轴,所述的传动轴与主轴之间连接有第一离合器,所述的传动轴同轴连接一太阳齿轮,所述的传动轴端同轴转动连接一与圆形壳体相匹配的密封盖,所述的圆形壳体内安装有内齿圈,所述的太阳齿轮和内齿圈之间啮合有一沿圆周方向滑动绕设在圆形壳体内的行星齿轮,所述的行星齿轮同轴设置有一圆周绕设在圆形壳体与密封盖之间的双向丝杠,所述的行星齿轮与双向丝杠之间连接一分离机构,满足分离机构可以使得双向丝杠与行星齿轮实现同步转动或者分离,所述的双向丝杠外螺纹配合一移动筒,所述的圆形壳体和密封盖外分别沿圆周方向滑动连接一纵向设置的限位杆,两组所述的限位杆分别纵向滑动穿过移动筒且分别置于双向丝杠的两侧,两组限位杆的端部连接一转动套设在双向丝杠外的端盖,所述的移动筒外转动连接一脚踏板,所述的脚踏板上设置有用于绑定患者脚部的束缚装置;

所述的支架内安装有一控制器,所述的第一离合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满足控制器控制第一离合器的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的主轴上连接一手部锻炼装置;

所述的手部锻炼装置包括两组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端的推动板,所述的推动板同轴连接第一齿轮,两组第一齿轮之间啮合一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端的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二齿轮同轴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的第一锥齿轮啮合一纵向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的第二锥齿轮同轴设置有一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过渡轴,所述的过渡轴与第二锥齿轮的转轴之间连接一第二离合器,所述的第二离合器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满足控制器控制第二离合器的工作状态,所述的过渡轴与主轴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的推动板上经径向距离调节装置连接一驱动柄,满足径向距离调节装置可以调节驱动柄在推动板上的径向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径向距离调节装置包括开在推动板径向方向上的滑槽,所述的滑槽内沿径向滑动配合一径向块,所述的滑槽内转动连接一沿径向穿出推动板的单向丝杠,所述的单向丝杠与径向块螺纹配合,所述的径向块上端连接驱动柄,所述的单向丝杠的轴端连接一驱动旋钮。

优选的,所述的分离机构包括与行星齿轮同轴连接且沿圆周方向滑动绕设在圆形壳体内的配合板,还包括纵向滑动套设在双向丝杠内部的滑动轴,所述的滑动轴与双向丝杠之间经花键进行连接,所述的配合板朝向行星齿轮的一端连接一插入至行星齿轮中心孔内的支杆,两支杆之间连接一挡杆,所述的滑动轴朝向配合板的一端连接有两组伸长杆,所述的伸长杆朝向中心的一端连接一矩形筒,所述矩形筒内滑动配合一三角形楔块,所述的矩形筒底面与三角形楔块之间连接第一弹簧;

所述的双向丝杠的端部同轴连接一轴环,所述的滑动轴的另一轴端连接一圆板,所述轴环的径向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蜗轮,所述的蜗轮啮合一转动连接在双向丝杠上的蜗杆,所述的蜗杆的两端分别同轴连接第三齿轮,所述的蜗轮远离滑动轴中心的一端面上转动连接一棘爪,所述的棘爪与蜗轮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的棘爪与安装在圆板相应侧的棘齿相啮合,处于同一转动方向上的两组第三齿轮之间啮合一沿轴向安装在圆板上的齿条,所述的第三齿轮为单向齿轮,且满足齿条朝着双向丝杠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才可驱动第三齿轮进行转动,所述的轴环与所述圆板之间连接一套设在滑动轴外的第二弹簧,所述的端盖上连接一套设在双向丝杠外的第三弹簧,且齿条与第三齿轮的啮合和棘爪与棘齿之间的啮合、第二弹簧、第三弹簧之间的关系满足:当移动轴相对于双向丝杠的轴向移动压缩第二弹簧时,棘爪与棘轮发生啮合,防止移动轴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外弹出,且此时滑动轴插入至行星齿轮的中心孔内实现行星齿轮与滑动轴的同步转动,待棘爪-棘齿之间的啮合结束,第三齿轮才与齿条进行啮合,且第三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使得蜗轮及其上的棘爪转位一百八十度,与此同时,第三弹簧压缩,则此时棘爪与棘齿之间沿轴向之间的相对移动不受限制,此时滑动轴与行星齿轮实现分离,若再次重复上述动作,则驱动蜗轮及其上的棘爪再次转位一百八十度,则此时滑动轴上的棘齿相对于双向丝杠的向外移动则会受到限制。

优选的,所述的圆板外套设有一防滑橡皮套,两组所述的棘齿之间连接一限位环。

优选的,所述的束缚装置包括连接在脚踏板上的束缚带,所述的束缚带上连接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巧妙地利用离合器将手部锻炼装置和腿部锻炼装置进行选择性的离合,方便患者进行四肢协同运动或者进行单独的上下肢锻炼,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手部锻炼装置中利用单向丝杠的转动从而使得径向块改变其在径向方向上位置,使其适用不同的人,实用性强,利用分离机构将行星齿轮和双向丝杠进行同步转动,腿部锻炼装置利用行星齿轮绕主齿轮进行转动的同时进行自转的特性,实现竖直平面上的绕圈运动,由于移动筒的转动被两组限位杆限制,使得移动筒在纵向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带动腿部进行纵向的往复运动的同时进行绕圈转动,运动方向多样且锻炼效果显著,在患者的腿部出现疲劳时,可以利用分离机构将行星齿轮和双向丝杠的同步转动进行分离,此时腿部的不会在行星齿轮的转动时被带动转动,膝盖和腿部只受单向的力,训练强度降低,从而适应不同程度的患者,本发明结构巧妙,操作简单,运动锻炼方式多样,对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一种极佳的运动锻炼装置,运动锻炼和治疗效果显著,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视角一。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视角二。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去掉支架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内的手部锻炼装置中的推动板及其连接部分的立体机构图。

图7是本发明腿部锻炼装置的立体机构图。

图8是本发明腿部锻炼装置中圆形壳体及其连接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图8中的圆形壳体截掉四分之一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腿部锻炼装置中双向丝杠及其连接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腿部锻炼装置中双向丝杠端部连接部分的局部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图10去掉双向丝杠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13是图12中的a部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的b部的放大图。

图15是滑动轴端部的局部剖面视图。

图中,1、支架;2、座椅;3、主轴;4、圆形壳体;5、传动轴;6、第一离合器;7、太阳齿轮;8、密封盖;9、内齿圈;10、行星齿轮;11、双向丝杠;12、移动筒;13、限位杆;14、端盖;15、脚踏板;16、推动板;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第一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1、过渡轴;22、第二离合器;23、驱动柄;24、滑槽;25、径向块;26、单向丝杠;27、驱动旋钮;28、配合板;29、滑动轴;30、支杆;31、挡杆;32、伸长杆;33、矩形筒;34、三角形楔块;35、第一弹簧;36、轴环;37、圆板;38、蜗轮;39、蜗杆;40、第三齿轮;41、棘爪;42、复位弹簧;43、齿条;44、第二弹簧;45、第三弹簧;46、橡皮套;47、限位环;48、束缚带;49、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15,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早期治疗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的支架1上端安装有座椅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上端纵向转动连接一主轴3,主轴3纵向设置且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的两组支杆30之间,所述的主轴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组安装在支架1上的腿部锻炼装置,腿部锻炼装置可以患者的腿部进行锻炼;

所述的腿部锻炼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1上的圆形壳体4,圆形壳体4远离主轴3的一侧开有圆形的缺口,呈半开口状,所述的圆形壳体4内同轴转动连接一传动轴5,所述的传动轴5与主轴3之间连接有第一离合器6,第一离合器6可以实现主轴3和传动轴5之间的离合状态,当第一离合器6处于接触的状态时,传动轴5和主轴3之间可以实现动力传递,当第一离合器6处于分离的状态时,传动轴5和主轴3之间不能进行动力传递,所述的传动轴5同轴连接一太阳齿轮7,所述的传动轴5端同轴转动连接一与圆形壳体4相匹配的密封盖8,密封盖8与传动轴5之间经轴承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的圆形壳体4内安装有内齿圈9,所述的太阳齿轮7和内齿圈9之间啮合有一沿圆周方向滑动绕设在圆形壳体4内的行星齿轮10,圆形壳体4的内底面上开有开设有呈环形设置且截面呈t形的槽体结构,行星齿轮10的转轴滑动配合在其中,使其沿轴向和径向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为了能使行星齿轮10的转轴能较好得在槽体结构中进行环绕,可以在转轴端部与槽体配合的部分增设一些方便其在槽体内进行滚动的滚珠,使得行星齿轮10在绕太阳齿轮7进行转动的同时进行自转,所述的行星齿轮10同轴设置有一圆周绕设在圆形壳体4与密封盖8之间的双向丝杠11,双向丝杠11上同轴安装与限位圆环,在密封盖8和圆形壳体4的径向朝向双向丝杠11的圆周侧壁上开有环形的槽体结构,限位圆环滑动配合在其中,从而限制双向丝杠11沿着密封盖8径向方向上和轴向方向上的位移,使其只能绕着传动轴5进行绕设,为了使得限位圆环能更好得在两组圆环的槽体结构之间绕着传动轴5进行转动,可以在限位圆环的四周增设滚珠方便其沿传动轴5进行圆周绕设,所述的行星齿轮10与双向丝杠11之间连接一分离机构,满足分离机构可以使得双向丝杠11与行星齿轮10实现同步转动或者分离,分离机构可以使得行星齿轮10的转轴与双向丝杠11实现同步转动,或者使两者的转动进行分离,所述的双向丝杠11外螺纹配合一移动筒12,所述的圆形壳体4和密封盖8外分别沿圆周方向滑动连接一纵向设置的限位杆13,圆形壳体4和密封盖8在远离主轴3的一端面上分别开设有一截面为“t”形的槽体结构,限位杆13滑动配合在其中,使得限位杆13相对于圆形壳体4的轴向和径向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被限制,使其只能沿着圆形壳体4的圆周方向进行绕设,同样地,为了使得限位杆13能更好得相对于其连接的部分进行转动绕设,可以在限位杆13与槽体结构的连接处增设一些滚珠,使其的转动和绕设更加流畅,两组所述的限位杆13分别纵向滑动穿过移动筒12且分别置于双向丝杠11的两侧,两组限位杆13使得限位杆13不能进行转动,两组限位杆13的端部连接一转动套设在双向丝杠11外的端盖14,端盖14通过轴承与双向丝杠11和限位杆13进行连接,所述的移动筒12外转动连接一脚踏板15,转动筒与脚踏板15之间经轴承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的脚踏板15上设置有用于绑定患者脚部的束缚装置,患者可以通过束缚装置将脚部绑缚在脚部;

所述的支架1内安装有一控制器,所述的第一离合器6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满足控制器控制第一离合器6的工作状态,控制器通过其内置的控制单元对第一离合器6发出接触或者是分离的指令,从而使得主轴3和传动轴5之间的动力进行传递或者分离,在两组第一离合器6均处于接触的状态时,两组腿部锻炼的装置则同步进行工作,在其中一个第一离合器6处于分离的状态时,两组腿部锻炼装置则各自进行工作,互相不进行打扰,通过控制器第一离合器6的工作状态,从而使患者灵活得选取自己所需的锻炼方式,在患者进行使用时,将两支脚利用束缚装置绑在脚踏板15上,如果需要两支同时得到锻炼,则使得两组第一离合器6均处于接触的状态,此时,当患者只需要使腿部进行单纯的绕传动轴5的方向进行锻炼时,利用分离机构将行星齿轮10的转轴与双向丝杠11之间的动力传递进行分离,此时,行星齿轮10的自转则不会带动双向丝杠11进行转动,两者的动力处分离的状态,此时,移动筒12会在处于双向丝杠11当前的位置上并随行星齿轮10进行绕传动轴5的中心进行绕设,起到锻炼腿部和膝盖的目的,当我们需要腿部进行全方位的锻炼,此时,利用分离机构将行星齿轮10与双向丝杠11的连接在一起,使两者进行同步的转动,则此时双向丝杠11会随着行星齿轮10的自转而发生转动,此时,由于两组限位杆13对移动筒12的转动进行了限制,使得移动筒12在双向丝杠11进行转动时,沿着双向丝杠11的轴向进行往复的移动,带动整个腿部在进行绕传动轴5中心绕设的同时沿着纵向进行往复的移动,从而达到充分锻炼腿部和膝盖的目的,锻炼效果多样,均可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选择多样化,锻炼效果佳,对周围血管患者的早期治疗起到一个基础性的锻炼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5,所述的主轴3上连接一手部锻炼装置,手部锻炼装置可以结合腿部锻炼装置进行使用;

所述的手部锻炼装置包括两组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端的推动板16,所述的推动板16同轴连接第一齿轮17,两组第一齿轮17之间啮合一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端的第二齿轮18,所述的第二齿轮18同轴连接第一锥齿轮19,所述的第一锥齿轮19啮合一纵向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的第二锥齿轮20,所述的第二锥齿轮20同轴设置有一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的过渡轴21,所述的过渡轴21与第二锥齿轮20的转轴之间连接一第二离合器22,所述的第二离合器22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满足控制器控制第二离合器22的工作状态,第二离合器22通过控制器对其的接触与分离的状态进行控制,在第二离合器22处于接触的状态时,第二锥齿轮20的转轴与过渡轴21之间进行动力传递,在第二离合器22处于分离的状态时,过渡轴21与第二锥齿轮20的转轴进行动力分离,所述的过渡轴21与主轴3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的推动板16上经径向距离调节装置连接一驱动柄23,满足径向距离调节装置可以调节驱动柄23在推动板16上的径向位置,径向距离调节装置可以对推动板16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根据使用者臂长的不同进行灵活的选择,在调节好以后,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握两组驱动柄23,进行同步的绕轴心的转动,从而达到锻炼手臂的目的,充分活动肘关节和腕关节,从而避免上肢关节处的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在第二离合器22处于接触的状态时,过渡轴21与第二锥齿轮20的转轴发生动力传递,此时,手部锻炼装置可以带动主轴3进行转动,在对两组第一离合器6的离合状态进行选择,从而确定主轴3转动带动哪一侧的腿部锻炼装置进行工作,还是说同时带动两组腿部锻炼装置进行工作,反之亦然。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5,所述的径向距离调节装置包括开在推动板16径向方向上的滑槽24,所述的滑槽24的截面为“t”形,所述的滑槽24内沿径向滑动配合一径向块25,径向块25的截面同样为“t”形,两者配合使得径向块25只能沿着滑槽24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的滑槽24内转动连接一沿径向穿出推动板16的单向丝杠26,所述的单向丝杠26与径向块25螺纹配合,所述的径向块25上端连接驱动柄23,所述的单向丝杠26的轴端连接一驱动旋钮27,通过旋拧端部的驱动旋钮27,使得单向丝杠2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径向块25沿着推动板16的径向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改变驱动柄23在推动板16径向方向上的位置,使其适用不同的使用人群。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5,所述的分离机构包括与行星齿轮10同轴连接且沿圆周方向滑动绕设在圆形壳体4内的配合板28,配合板28呈凸台状,且配合在t形的槽体结构内,使得配合板28在随行星齿轮10转动的同时,可以绕圆形壳体4进行圆周绕设,还包括纵向滑动套设在双向丝杠11内部的滑动轴29,所述的滑动轴29与双向丝杠11之间经花键进行连接,使得滑动轴29能在双向丝杠11内沿轴向进行移动,同时滑动轴29与双向丝杠11可以同步进行转动,所述的配合板28朝向行星齿轮10的一端连接一插入至行星齿轮10中心孔内的支杆30,配合板28与行星齿轮10同轴安装,两组支杆30处于行星齿轮10的中心孔内,两支杆30之间连接一挡杆31,所述的滑动轴29朝向配合板28的一端连接有两组伸长杆32,所述的伸长杆32朝向中心的一端连接一矩形筒33,所述矩形筒33内滑动配合一三角形楔块34,所述的矩形筒33底面与三角形楔块34之间连接第一弹簧35,两组三角形楔块34的三角形斜面相对设置,滑动轴29相对于双向丝杠11的轴向移动可以使端部的矩形筒33插入至行星齿轮10的中心孔内,在三角形楔块34接触到挡杆31后,压缩第一弹簧35,使得三角形楔块34收回至矩形筒33内,在越过挡杆31后,在第一弹簧35的作用下,三角形楔块34内释放,从而使得两组伸长杆32与两组支杆30进行配合,使得行星齿轮10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伸长杆32与支杆30的配合驱动滑动轴29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双向丝杠11进行转动;

所述的双向丝杠11的端部同轴连接一轴环36,轴环36安装在双向丝杠11上,所述的滑动轴29的另一轴端连接一圆板37,所述轴环36的径向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蜗轮38,所述的蜗轮38啮合一转动连接在双向丝杠11上的蜗杆39,此处的蜗轮38与蜗杆39的配合的选取的是蜗杆39可以驱动蜗轮38,但是反向过程中,蜗轮38无法驱动蜗杆39进行转动,起到简单的蜗轮38驱动蜗杆39的自锁功能,所述的蜗杆39的两端分别同轴连接第三齿轮40,所述的蜗轮38远离滑动轴29中心的一端面上转动连接一棘爪41,所述的棘爪41与蜗轮38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42,所述的棘爪41与安装在圆板37相应侧的棘齿相啮合,所述的棘爪41、棘齿和复位弹簧42构成了棘爪41-棘齿的结构,处于同一转动方向上的两组第三齿轮40之间啮合一沿轴向安装在圆板37上的齿条43,所述的第三齿轮40为单向齿轮,且满足齿条43朝着双向丝杠11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才可驱动第三齿轮40进行转动,所述的轴环36与所述圆板37之间连接一套设在滑动轴29外的第二弹簧44,所述的端盖14上连接一套设在双向丝杠11外的第三弹簧45,且齿条43与第三齿轮40的啮合和棘爪41与棘齿之间的啮合、第二弹簧44、第三弹簧45之间的关系满足:当移动轴相对于双向丝杠11的轴向移动压缩第二弹簧44时,棘爪41与棘轮发生啮合,防止移动轴在第二弹簧44的作用下向外弹出,且此时滑动轴29插入至行星齿轮10的中心孔内实现行星齿轮10与滑动轴29的同步转动,待棘爪41-棘齿之间的啮合结束,第三齿轮40才与齿条43进行啮合,且第三齿轮40与齿条43的啮合使得蜗轮38及其上的棘爪41转位一百八十度,与此同时,第三弹簧45压缩,则此时棘爪41与棘齿之间沿轴向之间的相对移动不受限制,此时滑动轴29与行星齿轮10实现分离,若再次重复上述动作,则驱动蜗轮38及其上的棘爪41再次转位一百八十度,则此时滑动轴29上的棘齿相对于双向丝杠11的向外移动则会受到限制,通俗的解释就是:在沿着行星齿轮10的方向按压圆板37时,此时第二弹簧44被压缩,此时,棘爪41与棘齿的配合使得滑动轴29能带动棘齿朝着行星齿轮10的方向进行移动,此时,两组伸长杆32插入至行星齿轮10的中心孔内,使得两组伸长杆32与两组支杆30配合,实现行星齿轮10和双向丝杠11的同步转动,在棘齿的行程终点处,在第二弹簧44的作用下,滑动轴29有向外的推动力,此时由于棘爪41的存在,使得滑动轴29不能从双向丝杠11中脱出,此时行星齿轮10和双向丝杠11的同步转动实现可靠的动力传递,当我们需要两者进行分离时,继续压缩圆板37,使得第二弹簧44继续压缩,此时第三齿轮40与齿条43发生啮合,第三齿轮40被驱动转动,同时驱动与之连接蜗杆39进行转动,蜗轮38开始转动,从而使棘爪41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位,转位完成,在第二弹簧44和第三弹簧45的作用下,齿条43驱动第三齿轮40反向转动,此时,由于第三齿轮40为单向齿轮,所以齿条43无法经第三齿轮40驱动蜗杆39进行转动,棘爪41位置不变,此时,棘齿由于与之啮合的棘爪41的方向发生了转位,在第二弹簧44的作用下,顺利朝着远离行星齿轮10的方向移动,同时,使得两组伸长杆32和两组支杆30之间的配合发生脱离,当我们需要再次进行实现行星齿轮10与双向丝杠11进行同步转动时,再次沿着朝向行星齿轮10的方向上按压圆板37,由于棘爪41的端部圆角的存在,使得棘齿能在顺利对棘爪41进行按压,直到棘爪41与棘齿的啮合完毕,与此同时,第二弹簧44进行压缩,在齿条43与第三齿轮40啮合的过程中,压缩第三弹簧45,同时通过蜗轮38-蜗杆39的传动,使得蜗轮38上连接的棘爪41再次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位,在第二弹簧44和第三弹簧45的作用,齿条43反向移动,沿着从双向丝杠11的端部抽出的方向进行移动,棘齿与棘爪41也顺利脱离啮合,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重复上述的动作,再次按压圆板37使得第二弹簧44进行压缩,从而达到行星齿轮10与双向丝杆进行同步转动的目的。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5,所述的圆板37外套设有一防滑橡皮套46,橡皮套46起到防滑的目的,两组所述的棘齿之间连接一限位环47,由于棘爪41与棘齿在啮合的过程中,棘齿会发生向外的倾斜,因此利用限位环47进行两组棘齿的限位,避免在啮合的过程中,棘齿由于扭矩发生向外的偏移。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5,所述的束缚装置包括连接在脚踏板15上的束缚带48,所述的束缚带48上连接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49。

本发明在使用时,患者进行使用时,将两支脚利用束缚装置绑在脚踏板15上,如果需要两支同时得到锻炼,则使得两组第一离合器6均处于接触的状态,此时,当患者只需要使腿部进行单纯的绕传动轴5的方向进行锻炼时,利用分离机构将行星齿轮10的转轴与双向丝杠11之间的动力传递进行分离,此时,行星齿轮10的自转则不会带动双向丝杠11进行转动,两者的动力处分离的状态,此时,移动筒12会在处于双向丝杠11当前的位置上并随行星齿轮10进行绕传动轴5的中心进行绕设,起到锻炼腿部和膝盖的目的,当我们需要腿部进行全方位的锻炼,此时,利用分离机构将行星齿轮10与双向丝杠11的连接在一起,使两者进行同步的转动,则此时双向丝杠11会随着行星齿轮10的自转而发生转动,此时,由于两组限位杆13对移动筒12的转动进行限制,使得移动筒12在双向丝杠11进行转动时,沿着双向丝杠11的轴向进行往复的移动,带动整个腿部在进行绕传动轴5中心绕设的同时沿着纵向进行往复的移动,从而达到充分锻炼腿部和膝盖的目的,在配合手部锻炼装置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离合器22进行接触,使得手部锻炼装置与主轴3进行传动连接,从而使使用者在握住驱动柄23的时候进行转动,带动同轴的第一齿轮17进行转动,两组第一齿轮17使得第二齿轮18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锥齿轮19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19带动第二锥齿轮20进行转动,由于第二离合器22处于接触状态,可以通过手部锻炼装置带动腿部锻炼装置进行工作,或者通过腿部锻炼装置带动手部锻炼装置进行运动,患者可以通过自身情况,进行第一离合器6与第二离合器22的离合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不同的运动模式的选择,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