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0089发布日期:2020-07-31 22:0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气管插管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保证手术患者和危重患者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专家指南已明确指出,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气管粘膜具有很大的影响。当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维持在安全范围内时,临床工作中几乎没有明显的气管缺血性及其他并发症。但是,当气管套囊压力不恰当的情况出现后,会产生一系列对病人不利的情形。在一方面,当气管导管套囊压力过大,会导致气管粘膜的血流的阻滞,引起气管黏膜缺血并进一步导致气管黏膜坏死脱落,最终形成瘢痕,以至于发生气管逐渐狭窄变形,出现气管狭窄,在这一过程中,还可能引起气管壁的炎症、溃疡、甚至还会引起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在另一方面,当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不足时,会出现气管导管插管深度过深或过浅,会极大增加单侧肺通气或气管脱出的风险,同时,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不足时,会导致气道渗漏导致潮气量低、误吸等并发症。综上所述,维持合适的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专家指南,理想的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为既不影响气管粘膜的血液循环,又能阻断气管内膜与气管管之间的漏气,即为20-30cmh2o之间。

目前,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医务人员通常需要查询专家指南中的数据,并根据查询的数据将患者者气管插管的气囊的压力控制在理想的范围。现有技术中,医务人员在查询专家指南中的数据时,查询过程繁琐,且不能快速且准确地查询到相应的数据。

因此,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在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使医务人员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气管插管辅助装置,该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对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起辅助作用,使医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均为圆形,且所述第一转盘设有扇形缺口;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盘位于第二转盘顶面,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的圆心重合;

所述第二转盘顶面蚀刻有圆心与第二转盘圆心重合的第一圆线、第二圆线和第三圆线,且所述第一圆线的半径小于第二圆线的半径,所述第二圆线的半径小于第三圆线的半径,所述第三圆线的半径小于第二转盘的半径;

所述第二转盘顶面蚀刻有多条与第二转盘半径重合的第一分隔线和多条与第三圆线半径重合的第二分隔线,所述多条第一分隔线将第二转盘顶面均分为五个面积相同的扇形区,且所述扇形区与扇形缺口的圆心角相同;所述第二分隔线将位于扇形区内的第三圆线内的区域均分为三个面积相同的小扇形区;

所述第三圆线与第二转盘之间的圆环内刻画有分别位于扇形区的字母标识;所述小扇形区内刻画有操作数据值;所述第一转盘顶面刻画有与扇形区内的字母标识对应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根据预测的患者气管的大致直径数值,通过第一转盘顶面刻画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将第一转盘的扇形缺口转动至与第二转盘顶面的字母标识所对应的扇形区重合,方便医务人员查看该扇形区中小扇形区内的操作数据值,并根据该小扇形区内的操作数据值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使医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中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通过转动轴,便于第一转盘能够在第二转盘顶面转动;通过扇形缺口,便于显露出第二转盘上扇形区内的操作数据值,从而便于医务人员根据预测的患者气管的大致直径数值快速查看对应的扇形区内的操作数据值;该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对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起辅助作用,使医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中心处均设有安装孔,所述转动轴位于安装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孔,便于转动轴的安装,从而便于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的转动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圆线、第二圆线和第三圆线的弧线将小扇形区分隔为三个数据值区域;所述操作数据值包括分别位于三个数值区域的气管插管型号数据值、注入气体范围值和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范围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圆线、第二圆线和第三圆线的弧线将小扇形区分隔为三个数据值区域,且操作数据值中的气管插管型号数据值、注入气体范围值和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范围值分别刻画于三个数据值区域内,便于医务人员将第一转盘的扇形缺口转动至相应的扇形区时,能够快速且清楚的查看到符合操作要求的气管插管的各类数据值。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转盘顶面镀有用于区别各个扇形区的有色醒目层,相邻小扇形区的有色醒目层颜色不同,且所述字母标识和操作数据值位于有色醒目层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邻小扇形区的不同颜色的有色醒目层,便于对第二转盘顶面各个扇形区及小扇形区形成醒目的视觉区分,从而便于提高医务人员查看对应小扇形区内的操作数据值的速度与准确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盘内的安装孔内设有套接于转动轴外壁的滚珠轴承;所述转动轴延伸出第二转盘底面的端部卡接有u形卡件;所述转动轴延伸出第一转盘顶面的端部设有终止帽;所述u形卡夹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滚珠轴承,便于配合转动轴实现第一转盘在第二转盘顶面进行转动的操作;通过u形卡件,便于转动轴与固定支架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便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安装固定;通过终止帽,便于防止第一转盘转动过程中脱离转动轴端部;通过固定支架,便于对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支撑与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转盘顶面刻画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将第一转盘的扇形缺口转动至与第二转盘顶面的字母标识所对应的扇形区重合,方便医务人员查看该扇形区中小扇形区内的操作数据值,并根据该小扇形区内的操作数据值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使医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中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通过转动轴,便于第一转盘能够在第二转盘顶面转动;通过扇形缺口,便于显露出第二转盘上扇形区内的操作数据值,从而便于医务人员根据预测的患者气管的大致直径数值快速查看对应的扇形区内的操作数据值;该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对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起辅助作用,使医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转盘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转盘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连接后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转盘;2、第二转盘;3、扇形缺口;4、转动轴;5、第一圆线;6、第二圆线;7、第三圆线;8、第一分隔线;9、第二分隔线;10、扇形区;11、小扇形区;12、字母标识;13、操作数据值;14、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15、安装孔;16、有色醒目层;17、滚珠轴承;18、u形卡件;19、终止帽;20、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第一转盘1和第二转盘2,第一转盘1和第二转盘2均为圆形,且第一转盘1剪切有扇形缺口3。第一转盘1与第二转盘2通过转动轴4转动连接,且第一转盘1位于第二转盘2顶面,第一转盘1与第二转盘2的圆心重合。

第二转盘2顶面蚀刻有圆心与第二转盘2圆心重合的第一圆线5、第二圆线6和第三圆线7,且第一圆线5的半径小于第二圆线6的半径,第二圆线6的半径小于第三圆线7的半径,第三圆线7的半径小于第二转盘2的半径。

第二转盘2顶面蚀刻有多条与第二转盘2半径重合的第一分隔线8和多条与第三圆线7半径重合的第二分隔线9,多条第一分隔线8将第二转盘2顶面均分为五个面积相同的扇形区10,且扇形区10与扇形缺口3的圆心角相同。第二分隔线9将位于扇形区10内的第三圆线7内的区域均分为三个面积相同的小扇形区11。

第三圆线7与第二转盘2之间的圆环内刻画有分别位于扇形区10的字母标识12。小扇形区11内刻画有操作数据值13。第一转盘1顶面刻画有与扇形区10内的字母标识12对应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14。

在本实施例中,字母标识12为a、b、c、d和e,分别将第二转盘2顶面的扇形区10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且字母标识12为a、b、c、d和e分别刻画于各个扇形区10的第三圆线7与第二转盘2之间的圆环内。第一转盘1顶面刻画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14分别与a组、b组、c组、d组和e组的扇形区10相对应,其中a组对应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14为15.01-17.00mm,b组对应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14为17.01-19.00mm,c组对应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14为19.01-21.00mm,d组对应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14为21.01-23.00mm,e组对应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14为23.01-25.00mm。在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根据预测的患者气管的大致直径数值,通过第一转盘1顶面刻画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14,将第一转盘1的扇形缺口3转动至与第二转盘2顶面的字母标识12所对应的扇形区10重合,方便医务人员查看该扇形区10中小扇形区11内的操作数据值13,并根据该小扇形区11内的操作数据值13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使医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中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通过转动轴4,便于第一转盘1能够在第二转盘2顶面转动。通过扇形缺口3,便于显露出第二转盘2上扇形区10内的操作数据值13,从而便于医务人员根据预测的患者气管的大致直径数值快速查看对应的扇形区10内的操作数据值13。该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对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起辅助作用,使医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

第一转盘1和第二转盘2的中心处均钻取有安装孔15,转动轴4位于安装孔15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孔15,便于转动轴4的安装,从而便于第一转盘1与第二转盘2的转动连接。

第一圆线5、第二圆线6和第三圆线7的弧线将小扇形区11分隔为三个数据值区域(图中未进行标示)。操作数据值13包括分别位于三个数值区域(图中未进行标示)的气管插管型号数据值、注入气体范围值和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范围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线5、第二圆线6和第三圆线7的弧线将小扇形区11分隔为三个数据值区域,且操作数据值13中的气管插管型号数据值、注入气体范围值和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范围值分别刻画于三个数据值区域内,便于医务人员将第一转盘1的扇形缺口3转动至相应的扇形区10时,能够快速且清楚的查看到符合操作要求的气管插管的各类数据值。其中,a组扇形区10内的三个小扇形区11内的操作数据值13为三组,分别为6.5#、0.8-1.4ml、10-30cmh2o,7.0#、0.8-1.4ml、10-30cmh2o,7.5#、1.0-2.2ml、1-44cmh2o。b组扇形区10内的三个小扇形区11内的操作数据值13为三组,分别为6.5#、1.0-1.8ml、15-44cmh2o,7.0#、1.0-1.8ml、13-37cmh2o,7.5#、1.4-2.2ml、17-37cmh2o。c组扇形区10内的三个小扇形区11内的操作数据值13为三组,分别为6.5#、1.4-2.2ml、20-45cmh2o,7.0#、1.4-2.6ml、17-45cmh2o,7.5#、1.0-2.2ml、11-33cmh2o。d组扇形区10内的三个小扇形区11内的操作数据值13为三组,分别为7.0#、1.4-2.6ml、13-41cmh2o,7.5#、1.4-2.6ml、16-44cmh2o,8.0#、1.4-2.6ml、16-37cmh2o。e组扇形区10内的三个小扇形区11内的操作数据值13为三组,分别为7.0#、1.4-2.6ml、16-42cmh2o,7.5#、1.4-2.6ml、15-39cmh2o,8.0#、1.8-3.0ml、20-41cmh2o。

当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若预测该患者气管直径大概为19.5mm,则对患者气管插管操作数据值13在第二转盘2顶面的c组扇形区10,即可将第一转盘1的扇形缺口3旋转至对应的c组扇形区10,通过查询c组扇形区10内的操作数据值13,若选择插入型号为7.0#的气管插管,按照特定的注气方式,注入气体在1.4-2ml范围,将患者气管插管的气囊的压力范围控制在17-45cmh2o之间。

第二转盘2顶面镀有用于区别各个扇形区10的有色醒目层16,相邻小扇形区11的有色醒目层16颜色不同,且字母标识12和操作数据值13位于有色醒目层16顶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相邻小扇形区11的不同颜色的有色醒目层16,便于对第二转盘2顶面各个扇形区10及小扇形区11形成醒目的视觉区分,从而便于提高医务人员查看对应小扇形区11内的操作数据值13的速度与准确性。

第一转盘1内的安装孔15内固定连接有套接于转动轴4外壁的滚珠轴承17。转动轴4延伸出第二转盘2底面的端部卡接有u形卡件18。转动轴4延伸出第一转盘1顶面的端部安装有终止帽19。u形卡夹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2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滚珠轴承17,便于配合转动轴4实现第一转盘1在第二转盘2顶面进行转动的操作。通过u形卡件18,便于转动轴4与固定支架20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便于第一转盘1和第二转盘2的安装固定。通过终止帽19,便于防止第一转盘1转动过程中脱离转动轴4端部。通过固定支架20,便于对第一转盘1和第二转盘2的支撑与固定。

工作原理:在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根据预测的患者气管的大致直径数值,通过第一转盘1顶面刻画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14,将第一转盘1的扇形缺口3转动至与第二转盘2顶面的字母标识12所对应的扇形区10重合,方便医务人员查看该扇形区10中小扇形区11内的操作数据值13,并根据该小扇形区11内的操作数据值13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使医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中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通过转动轴4,便于第一转盘1能够在第二转盘2顶面转动。通过扇形缺口3,便于显露出第二转盘2上扇形区10内的操作数据值13,从而便于医务人员根据预测的患者气管的大致直径数值快速查看对应的扇形区10内的操作数据值13。该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对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起辅助作用,使医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