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7975发布日期:2020-07-17 17:35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反流性疾病药物中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多样,主要与防御机制减弱有关,其中包括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等(参见《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gerd临床表现多样,烧心、反酸是gerd最常见的典型症状,胸痛亦是常见症状;其他不典型症状有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胃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或同时伴有咽喉不适、吞咽困难、睡眠障碍;此外,gerd还可伴随有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和牙蚀症等,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等(参见《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2014)》)。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指出,gerd发病机制多样,多种因素和多个部位均参与了gerd的发生,不可逆的抗反流功能或结构障碍(如贲门明显松弛等)是导致gerd慢性化的主要原因;胃食管低动力状态是gerd的主要动力学特征,也是胃食管反流常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可增强患者对gerd症状的感受性并导致其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胃食管反流病总伴有不同程度的内脏高敏感性和强组织反应性。食管外症状综合征产生的可能机制包括反流物对气道的直接作用,或使食管外脏器简洁受累。

中医对gerd的病机有独特的认识,中医认为肝胆疏于疏泄,脾失健运,肺失宣肃,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为gerd的基本病机。

药物治疗是gerd的一线疗法,gerd的药物治疗常需要兼顾其他合并疾病,如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胆汁反流、内脏高敏感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常用药物包括抑酸剂、抗酸剂、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胆汁结合剂、神经调节剂和中药等。

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通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特色优势。

发明名称为“一种治疗小儿食积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发明zl03100185.8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食积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由山楂、槟榔、枳实、枇杷叶、全瓜蒌、莱菔子、葶苈子、桔梗、连翘、蝉蜕组成。依托该专利所生产的中药产品“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颗粒”已上市,该产品具有清热肃肺,消积止咳的功效,临床上用于小儿饮食积滞、痰热蕴肺所致的咳嗽、夜间加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该产品临床应用中有较为满意的疗效,得到医生及患者家长的一致好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在中国发明专利zl03100185.8的基础上开发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反流性疾病中的新用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治疗反流性疾病,尤其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中成药产品,增加患者用药选择性。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已有产品上市,主要产品及剂型包括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和小儿消积止咳颗粒。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反流性疾病药物中的新用途,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山楂、枳实、莱菔子、枇杷叶、瓜蒌、葶苈子、桔梗、连翘、蝉蜕、槟榔制备而成。

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以重量份计为:

优选的具体方案之一,所述中药组合物各组分以重量份计为: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各组分以重量份计为:

优选的具体方案之二,所述中药组合物各组分以重量份计为:

进一步优选的,上述组分中山楂为炒山楂,枇杷叶为蜜炙枇杷叶,莱菔子为炒莱菔子。

本发明所述的反流性疾病主要为胃食管反流病、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反流性疾病为胃食管反流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胃食管反流病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中的一种。

更优选的,所述胃食管反流为非糜烂性反流病。

本发明所述的胃食管反流病可以是由食管蠕动功能减弱、内脏高敏感性增强、组织反应性增强等原因引起的胃食管反流。

本发明所述的胃食管反流病还可以是继发于胃肠排空障碍的胃食管反流病。

本发明所述的胃食管反流病还包括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病。

优选的,所述的精神因素为焦虑、抑郁。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口服制剂。

优选的,所述的口服制剂为临床上可接受的口服制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口服制剂为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或糖浆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地,所述口服制剂为口服液、颗粒剂。

具体的,所述的口服液为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所述的颗粒剂为小儿消积止咳颗粒。

本发明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了上述颗粒剂及口服液的的制备方法。

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

(1)取山楂、枳实、莱菔子、枇杷叶、瓜蒌、葶苈子、桔梗、连翘、蝉蜕、槟榔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

(2)将步骤(1)所得滤液减压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20~1.2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50℃相对密度为1.30~1.35的浸膏;

(3)取步骤(2)所得浸膏加蔗糖粉、三氯蔗糖粉和糊精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所述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

(1)取处方量的山楂、枳实、莱菔子、枇杷叶、瓜蒌、葶苈子、桔梗、连翘、蝉蜕、槟榔,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2.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煎煮液合并,滤过;

(2)将步骤(1)所得滤液减压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30-1.35,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左右,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10-1.14,加水适量,搅拌,冷藏24小时以上,滤过;

(3)取步骤(2)滤液加适量蔗糖,溶解,加水至1000ml,滤过,分装,灭菌,即得口服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明显降低胃食管反流大鼠血清及食管组织中5-ht的含量,降低大鼠食管组织中的5-ht3r表达量,提高5-ht4r的表达量,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病大鼠食管-内脏高敏感性,促进胃肠动力。

具体实施例

一、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为进一步公开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并不限制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制备

处方为:

口服液制备方法:

取处方量的山楂(炒)、枳实、莱菔子(炒)、枇杷叶(蜜炙)、瓜蒌、葶苈子(炒)、桔梗、连翘、蝉蜕、槟榔,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2.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左右,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4(50℃),加水适量,搅拌,冷藏24小时以上,滤过,滤液加蔗糖200g,溶解,加水至1000ml,滤过,分装,灭菌,即得口服液。

实施例2口服液制备

处方为: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成口服液。

实施例3小儿消积止咳颗粒制备

处方为:

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

取处方量的山楂(炒)、枳实、莱菔子(炒)、枇杷叶(蜜炙)、瓜蒌、葶苈子(炒)、桔梗、连翘、蝉蜕、槟榔,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2.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左右,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加蔗糖300g、三氯蔗糖2g和糊精适量,制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

实施例4颗粒剂制备

处方为:

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

对比实施例1口服液制备

处方为:

制备方法为:

取枇杷叶、瓜蒌、葶苈子、桔梗、连翘、蝉蜕、槟榔,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2.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左右,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4(50℃),加水适量,搅拌,冷藏24小时以上,滤过,滤液加蔗糖200g,溶解,加水至1000ml,滤过,分装,灭菌,即得口服液。

对比实施例2颗粒剂制备

处方为:

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

取布渣叶、青皮、豆蔻、枇杷叶(蜜炙)、瓜蒌、葶苈子(炒)、桔梗、连翘、蝉蜕、槟榔,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2.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左右,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加蔗糖300g、三氯蔗糖2g和糊精适量,制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

二、动物学实验

为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反流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功效,发明人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以下仅以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大鼠模型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发明人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人对说明书中描述的其他类型的反流病亦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本发明组合物亦可以达到相同或类似的效果,在此不再一一叙述。

发明人要说明的是,以下实验研究均是在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证明药物安全性基础之上开展,实验研究中的给药剂量均在安全剂量范围之内。

(一)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1材料

1.1动物:

sd大鼠,体质量200±20g,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yxk(鲁)20180008,由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前适应性饲养一周。

1.2药物、试剂

1.2.1药物

本发明实施例1、2所得口服液;

对比例对比实施例1所得口服液;

阳性药奥美拉唑肠溶片。

1.2.2小鼠用药剂量

实施例1口服液:10.8ml/kg(高剂量)、5.4ml/kg(中剂量)、2.7ml/kg(低剂量);

实施例2口服液:5.4ml/kg

对比实施例1口服液:5.4ml/kg;

奥美拉唑肠溶片:10.8mg/kg。

2造模、分组及给药

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实施例1(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实施例2组、对比实施例1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卵清蛋白100mg,辅以氢氧化铝佐剂200mg的混合液1.5ml,行腹腔注射基础致敏;空白组同剂量的注射生理盐水。

基础致敏后,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14天。

末次给药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0.1mol/l盐酸进行食管酸灌注。

具体方法:麻醉动物平卧位固定,头部抬高20-30°,切开腹壁和胃壁,将一引流管放置在贲门处收集从食管滴注的液体,把一单腔灌流管经口放置于食管内,导管开口位于食管和胃交界处上2~3cm,固定导管,另一端与持续灌注泵相连,使0.1mol/l盐酸滴注,滴注液温度保持37℃,速度10ml/h,共50min。

3观察指标

3.1大鼠血清与食管5-ht测定

食管酸灌注后,大鼠处死,腹动脉采血,离心,制备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5-ht水平。

自贲门向口腔剪取2cm左右长度食管组织,部分食管组织制备匀浆,elisa法检测食管组织中5-ht水平;剩余食管组织制作石蜡切片。

3.2大鼠食管组织5-ht3r、5-ht4r水平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石蜡切片60℃恒温箱中烘烤30min,经二甲苯、梯度酒精脱蜡至水,热修复10min后,待切片冷却至室温浸入3%h2o2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5%bsa室温封闭1h,滴加5-ht3r(1:200)、5-ht4r(1:300)一抗,置湿盒中4℃孵育过夜,pbs冲洗3次,每次1min;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置于湿盒中室温孵育1h,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后封片。阴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进行孵育。显微镜镜检,使用pannoramicscan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4.实验结果

4.1大鼠血清及食管组织中5-ht水平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组织中5-ht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除对比实施例1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食管组织中5-ht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与阳性药组比较,对比实施例1组大鼠食管组织中5-ht含量降低幅度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5-ht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除对比实施例1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血清中5-ht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与阳性药组比较,对比实施例1组大鼠血清中5-ht含量降低幅度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例1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5-ht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各组大鼠血清与食管中5-ht水平(n=10)

注:与空白组对比,@p<0.05,*p<0.01;

与模型组对比,p<0.05,#p<0.01;

与阳性药组对比,&p<0.05,p<0.01。

4.2大鼠食管组织中5-ht3r、5-ht4r水平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5-ht3r表达量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除对比实施例1组外,其余各组大鼠5-ht3r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与阳性药比较,实施例1高剂量组5-ht3r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实施例1组5-ht3r表达量下降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5-ht4r表达量有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除对比实施例1组外,其余各组大鼠5-ht4r表达量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与阳性药比较,对比实施例1组5-ht4r表达量上升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各组大鼠食管组织中5-ht3r、5-ht4r水平(n=10)

注:与空白组对比,@p<0.05,*p<0.01;

与模型组对比,p<0.05,#p<0.01;

与阳性药组对比,&p<0.05,p<0.0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