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8888发布日期:2020-08-21 14:5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常伴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慢性病。以婴儿、青少年为多见,病程长,且经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特应性皮炎患者对多种实物和吸入物质过敏;食物性过敏主要有蛋、奶、鱼、虾、蟹等。吸入性过敏原主要有屋尘螨,草籽、动物皮屑等。

特应性皮炎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减少、祛除变应原的接触,减敏或者脱敏治疗,紫外线和光化学疗法,针对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治疗方法,但是这些疗法复发率高,部分疗效上部明确。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过敏原常为多原性且难以避免和祛除,因此中药及其治疗机理研究越来越中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及其重量分数为:生黄芪29-31重量份、白术14~16重量份、当归14~16重量份、防风14-16重量份、白芍18-32重量份、生地29~31重量份、刺蒺藜29~31重量份、蜈蚣9~11重量份。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及其重量分数为:生黄芪30重量份、白术15重量份、当归15重量份、防风15重量份、白芍30重量份、生地30重量份、刺蒺藜30重量份、蜈蚣10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配方的方解及其用药原则:黄芪可健脾补肺,白术为补脾要药,补脾化湿,二者合为为君药,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敛阴,共为为臣药,刺蒺藜、防风祛风清热除湿止痒而为佐药,蜈蚣息风散结,解毒通络,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引药入经,祛除肌肤经络中之风邪,是为使药。方中巧妙配伍,具有益气固表,补气生血之功。而诸药合用健脾养血祛风止痒,切中脾虚血燥证病机,健脾益血,水谷精微化生有源,津液与血液同源,气血健运,津液濡润,肌肤腠理水分充足,则皮肤屏障功能得以维持。蜈蚣与祛风之品刺蒺藜、防风配伍既可熄风止痒又能平肝助脾血得运,对于顽固蕴久深之风邪有托毒攻伐之效。

用药原则:

1.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已知有本品或组方药物肝、肾损伤个人史的患者不宜使用。

4.对本品中含有的药物过敏者禁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养血祛风,润燥止痒等功效;用于老年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等血虚风燥类疾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生黄芪30g、白术15g、当归15g、防风15g、白芍30g、生地30g、刺蒺藜30g、蜈蚣10g。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生黄芪15g、白术8g、当归7g、防风8g、白芍15g、生地15g、刺蒺藜15g、蜈蚣5g。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生黄芪31g、白术16g、当归14g、防风16g、白芍31g、生地29g、刺蒺藜29g、蜈蚣11g。

服用方式:随机取实施例1~3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中药煎煮方法煎服,每日3次。

具体案例:

袁天某,男,65岁。

主诉:“全身皮肤瘙痒反复发作20年,加重3年”就诊。

初诊:患者自诉,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皮肤瘙痒,无皮疹,未行诊治,后瘙痒消失;后全身皮肤开始瘙痒,无皮疹出现,先后到“富民县人民医院”、“富民县中医院”和“云大医院”等处就诊,诊断为“皮肤瘙痒症”,给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及抗过敏对症治疗(用药不详),症状有所缓解,冬季加重,夏季减轻。近3年来,一年四季瘙痒均重,口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见:全身皮肤稍干燥,脱屑,散在抓痕,纳眠欠佳,小便调,大便干。皮肤专科检查:四肢、躯干皮肤干燥,脱屑,散在抓痕,血痂。

诊断:

西医诊断:老年皮肤瘙痒症。中医诊断:风瘙痒。

证候:血虚风燥

治法:健脾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方药:开了本实施例1所述中药配方三剂,内服。

二诊:(2015年8月8日)患者经上诉治疗后,瘙痒程度减轻,纳眠有所改善,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养血祛风,润燥止痒之法见效,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六剂。

三诊:(2015年8月15日)患者瘙痒继续减轻,仅夜间偶有瘙痒,纳可,梦多,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治疗有效,宗前法;原方继续服用六剂,症状消失。

病例2谢某某,男,7岁。(初诊:2016年3月2日)

主诉:“全身丘疹、红斑、鳞屑、干燥伴瘙痒反复发作4年,加重2周”就诊。

初诊:患儿母亲代诉,患儿自出生后,全身皮肤较干燥,4年前,进食较多海鲜后,出现躯干、四肢散在丘疹、红斑伴皮肤瘙痒,洗澡后加重,搔抓后可见渗出及血痂,到当地儿童医院就诊,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予“氯雷他定糖浆5ml/次。一日1次,口服,外用地奈德乳膏一日2次,医用护肤品保湿”后丘疹、红斑基本消退,瘙痒减轻;后全身皮肤每逢季节交替感干燥、脱屑、瘙痒明显,逐渐出现丘疹、红斑,蔓延到全身,均以西药口服及外用后好转。2周前因进食牛奶、鸡蛋后,躯干、四肢出现丘疹、红斑及较多鳞屑,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糖浆5ml/次,一日一次,外用地奈德乳膏一日2次”后,瘙痒减轻,但丘疹、红斑无明显好转,遂到我院门诊诊治。入院时症见:全身皮肤干燥、粗糙、多发丘疹、红斑、鳞屑,以躯干、胸腹部为重,抓痕、结痂,脾气急躁,饮食差,不欲食,睡眠差。小便清,大便稀溏,一日2次。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皮肤专科检查:四肢、躯干皮肤干燥,脱屑,散在抓痕,血痂。多发丘疹、红斑、鳞屑,以躯干、胸腹部为重。家族史:母亲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诊断:

西医诊断:特应性皮炎。

中医诊断:四弯风

证候:脾虚血燥证

治法:健脾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实施例2的药方开4剂内服。一副药副2天。以上诸药以冷水浸泡1小时后,以文火煎沸腾以后10分钟,关火,到出80ml药液,待温后口服,一日2次。

二诊:(2016年3月15日)患者经上诉治疗后,全身皮疹较前减退,瘙痒程度减轻,纳眠有所改善,大便稍稀溏,一日1次,脾气急躁改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养血祛风,润燥止痒之法见效,原方继续服用六剂。一副药副2天。以上诸药以冷水浸泡1小时后,以文火煎沸腾以后10分钟,关火,到出80ml药液,待温后口服,一日2次。

三诊:(2016年4月1日)患者皮损基本消退,瘙痒继续减轻,仅夜间偶有瘙痒,纳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治疗有效,宗前法;原方继续服用六剂,症状消失。

病例3陈某,女,25岁。(初诊:2017年7月23日)

主诉:“全身丘疹、红斑、鳞屑、干燥伴瘙痒反复发作半年,加重1周”就诊。

初诊:患者半年前,因外出旅游劳累及日晒过度后,出现躯干、四肢散在丘疹、红斑伴皮肤瘙痒,搔抓后可见渗出及血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湿疹”,予“依巴斯汀片一日1次,口服,外用卤米松乳膏一日2次,医用护肤品保湿”后丘疹、红斑部分消退,瘙痒减轻;后全身皮肤每逢熬夜及情绪焦虑时感全瘙痒明显,逐渐出现丘疹、红斑,蔓延到全身,均以西药口服及外用后好转。1周前因外出旅游后后,躯干、四肢出现丘疹、红斑及较多鳞屑,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1片/次,一日一次,外用皮炎平乳膏一日2次”后,瘙痒减轻,但丘疹、红斑无明显好转,遂到我院门诊诊治。入院时症见:全身暴露部位多发丘疹、红斑、鳞屑,以头面、四肢部为重,抓痕、结痂,情绪焦虑,饮食差,不欲食,睡眠差。小便清,大便稀溏,一日1-2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皮肤专科检查:头面、四肢、躯干散在抓痕,血痂。多发丘疹、红斑、鳞屑。瘙痒剧烈。

诊断:

西医诊断: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

证候:脾虚血燥证

治法:健脾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方药:实施例3的药方4剂内服,一副药副2天。以上诸药以冷水浸泡1小时后,以文火煎沸腾以后10分钟,关火,倒出200ml药液,待温后口服,一日2次。

二诊:(2017年8月1日)患者经上诉治疗后,全身皮疹较前减退,瘙痒程度减轻,纳眠有所改善,二便调,脾气急躁改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养血祛风,润燥止痒之法见效,继续服用六剂。一副药副2天。以上诸药以冷水浸泡1小时后,以文火煎沸腾以后10分钟,关火,到出200ml药液,待温后口服,一日2次。

三诊:(2017年8月15日)患者皮损基本消退,瘙痒继续减轻,纳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治疗有效,宗前法;原方继续服用六剂,症状消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