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糖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67151发布日期:2020-09-11 20:4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糖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程序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糖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程序。



背景技术:

高血糖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它会引起脑出血和脑血管破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长,高血糖成为我国所有慢性疾病中增长最快的疾病。在高血糖人群中,患者几乎都是以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控制血糖,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当注射时,若消毒不到位或胰岛素的量控制不当,会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包括眼、肾、心脑血管、高糖足、皮肤瘙痒等,并且一旦产生,很难逆转。

在多重因素下,治疗高血糖的传输芯片或仪器也逐渐增多,例如血糖仪的发明。

到目前为止,血糖仪在技术方面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前三代基本都采用光反射法实现血糖浓度测定,第四和第五代主要依靠电化学法来测定血糖浓度。目前国内主流血糖仪采用的是电化学法。第五代与第四代相比,在微量采血、多部位采血等细节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当前市场上血糖仪仍然存在着同质化的倾向,基本功能差别并不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使用不够高效、便捷。

血糖设备控制系统自动监测和判断血糖浓度,并判断血糖浓度是否在正常浓度范围从而确定是否给药,并将该信息反馈给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系统收到传输芯片给药的命令时,控制相关模块,释放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以调节血糖浓度。

血糖设备控制系统通过实时在线监测,当血糖浓度调节至正常值时,生物传感器系统收到传输芯片停止给药的指令,停止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释放,从而实现监测自身血糖浓度的同时并能进行个体化的实时递送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的目的,实现了智能化科学、合理的控制给药量的多少,使患者的给药量可以根据个体差异控制在合理水平,并及时在线反馈。避免了人工给药的繁琐,实现了智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目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糖设备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程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血糖设备控制方法,所述血糖设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连接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

步骤二,设定正常的血糖浓度范围为3.1-6.9mmol/l;

步骤三,客户端时刻接收来自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的数据,并与客户端存储的正常血糖浓度进行参照对比;

步骤四,若客户端接受测得血糖数值高于6.9mmol/l时,则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释放降糖药对血糖持续调节,则客户端再次接受来自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的数据,直至客户端接受测得数值在3.1-6.9mmol/l之间,则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停止释放降糖药,客户端持续接受来自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的数据。

步骤五,若客户端接受测得数值在3.1-6.9mmol/l之间,则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不给出释放降糖药的命令,客户端仅持续接受来自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的数据。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若超出正常血糖浓度范围(3.1-6.9mmol/l),则客户端对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发出命令,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控制降糖药的释放;此时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释放降糖药对血糖持续调节,则客户端再次接受来自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的数据,当血糖值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即血糖值正常,则客户端对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发出命令,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控制停止降糖药的释放。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若未超出正常血糖浓度范围,则客户端对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不发出命令,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不做出反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所述血糖设备控制方法的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系统,所述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系统包括:

客户端:用于自动监测和判断血糖浓度,并判断血糖浓度是否在正常浓度范围从而确定否给药,并将该信息反馈给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

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给药的命令,并基于给药命令控制相关模块,释放降糖药调节血糖浓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载所述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系统的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装置,所述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装置包括:

生物传感器,与皮肤直接接触,用于检测与皮肤相连的表层毛细血管中葡萄糖浓度;

显示屏,用于显示相关检测数据;

传输芯片,用于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至客户端;

温控模块,用于控制降糖药载体释放降糖药。

进一步,所述生物传感器与皮肤直接接触,检测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浓度,通过系统芯片将该数据值传输至传输芯片系统,传输芯片系统将检测的数据值与正常的血糖浓度进行比较并进行判断;若检测数据高于人体血糖正常值,则传输芯片对生物传感器发出给药命令,生物传感器自动打开温控模块的开关,温度升高,到达胰岛素降糖药载体溶胀的温度时,使降糖药载体上的小孔逐渐扩大,释放出降糖药;与此同时,生物传感器继续监测人体内葡萄糖浓度,生物传感器会将每一个检测到的数据通过芯片传输给传输芯片,传输芯片将每一个接受到的数据都进行比较判断,直至所判断的检测数据达到正常值时,传输芯片自动向生物传感器发出停药命令,关闭温控模块,停止释放降糖药。若检测数据不高于人体血糖正常值,则传输芯片对生物传感器不发出给药命令。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所述血糖设备控制方法的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的血糖设备控制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能够通过实时在线监测,智能化科学、合理的控制给药量的多少,使患者的给药量可以根据个体差异控制在合理水平,并及时在线反馈。避免了人工给药的繁琐,实现了智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高血糖患者能通过本发明更快捷、更准确地进行监控自身血糖浓度并能进行个体化的实时递送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控制相关设备根据信息及时给患者供药,控制血糖浓度,从而实现实时的监测高血糖患者葡萄糖浓度变化,达到高效治疗高血糖的目的。

本发明客户端能够自动监测和判断血糖浓度,并判断血糖浓度是否在正常浓度范围从而确定是否给药,并将该信息反馈给生物传感器设备。生物传感器设备收到客户端给药的命令时,控制相关模块,释放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以调节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调节至正常值时,生物传感器设备受到传输芯片停止给药的指令,停止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释放,从而实现监测自身血糖浓度的同时并能进行个体化的实时递送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

本发明能够便捷地、实时地检测血糖浓度和合理给药;佩戴在手上的生物传感器可通过与皮肤直接接触,实时精确的检测与皮肤相连的毛细血管内的血糖浓度,该数据可通过芯片传输至传输芯片系统,传输芯片系统对此数据做出判断,并根据判断对生物传感器发布是否给药的命令,通过开关电阻电源,控制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释放,以达到将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3.1~6.9mmol/l)的目的。该传输芯片的实施,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精确的治疗体验,并为市场上相关血糖监控产品的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糖设备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糖设备控制方法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客户端;2、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3、生物传感器;4、显示屏;5、传输芯片;6、温控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实时给药高血糖设备的生物传感器与皮肤直接接触,检测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浓度,通过系统芯片将该数据值传输至传输芯片系统,传输芯片系统将检测的数据值与正常的血糖浓度进行比较并进行判断。若检测数据高于人体血糖正常值,则传输芯片对生物传感器发出给药命令,生物传感器自动打开温控模块的开关,温度升高,到达胰岛素降糖药载体溶胀的温度时,使降糖药载体上的小孔逐渐扩大,释放出降糖药;与此同时,生物传感器继续监测人体内葡萄糖浓度,生物传感器会将每一个检测到的数据通过芯片传输给传输芯片,传输芯片将每一个接受到的数据都进行比较判断,直至所判断的检测数据达到正常值时,传输芯片自动向生物传感器发出停药命令,关闭温控模块,停止释放降糖药。若检测数据不高于人体血糖正常值,则传输芯片对生物传感器不发出给药命令。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技术效果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糖设备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连接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

s102,设定正常的血糖浓度范围为3.1-6.9mmol/l。

s103,客户端时刻接收来自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的数据,并与客户端存储的标准血糖浓度进行参照对比;若超出血糖浓度范围,则客户端对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发出命令,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控制胰岛素,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的释放;反之,不发出命令,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不做出反应。

s104,若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释放降糖药对血糖持续调节,则客户端再次接受来自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的数据,若此时血糖值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即血糖值正常,则客户端对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发出命令,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控制停止降糖药的释放。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系统具体包括:

客户端1:用于自动监测和判断血糖浓度,并判断血糖浓度是否在正常浓度范围从而确定是否给药,并将该信息反馈给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

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2: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给药的命令,并基于给药命令控制相关模块,释放降糖药调节血糖浓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型实时给药高血糖控制设备2具体包括:

生物传感器3:与皮肤直接接触,用于检测与皮肤相连的表层毛细血管中葡萄糖浓度;

显示屏4:用于显示相关检测数据;

传输芯片5:用于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至客户端;

温控模块6:用于控制降糖药载体释放降糖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技术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智能型实时给药控制高血糖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进入传输芯片,连接设备;

2)在传输芯片血糖参照界面中,设定有正常的血糖浓度范围(3.1~6.9mmol/l),凡介于这个范围内的血糖数值均属于正常;

3)时刻接收来自生物传感器的数据,并与传输芯片的血糖参照(标准血糖浓度)作比较。客户端显示血糖值高于6.9mmol/l,则传输芯片对生物传感器发出命令,生物传感器控制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的释放;

4)生物传感器释放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对血糖继续调节,传输芯片再次接受来自生物传感器的数据,此时血糖值在正常值范围(3.1~6.9mmol/l)内波动,则说明此时血糖值正常,传输芯片对生物传感器发出命令,生物传感器控制停止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的释放。

实施例2:

1)生物传感器与皮肤直接接触,检测与皮肤相连的表层毛细血管中葡萄糖浓度;

2)检测到的数据将以数字的形式在生物传感器显示屏上显示,以曲线图的方式在传输芯片上显示;

3)同时通过芯片将此时检测到的数据传输至传输芯片系统;

4)传输芯片系统将检测到的数据与正常的血糖浓度(3.1~6.9mmol/l)比较进行判断;

5)客户端显示血糖浓度在人体血糖正常值(3.1~6.9mmol/l)范围,则传输芯片不对生物传感器发出给药命令,生物传感器无反应;

实施例3

一种智能型实时给药控制高血糖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进入传输芯片,连接设备;

2)在传输芯片血糖参照界面中,设定有正常的血糖浓度范围(3.1~6.9mmol/l),凡介于这个范围内的血糖数值均属于正常;

3)时刻接收来自生物传感器的数据,并与传输芯片的血糖参照(3.1~6.9mmol/l)作比较。显示血糖值高于6.9mmol/l,则传输芯片对生物传感器发出命令,生物传感器控制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的释放

4)生物传感器释放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对血糖继续调节,传输芯片再次接受来自生物传感器的数据,此时血糖值还高于6.9mmol/l,传输芯片继续对生物传感器发出命令,生物传感器控制继续释放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

5)传输芯片再次接受来自生物传感器的数据,此时血糖值在3.1~6.9mmol/l,传输芯片对生物传感器发出命令,生物传感器控制停止降糖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的释放。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使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包含在处理器控制代码中来实现,例如在诸如磁盘、cd或dvd-rom的载体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的可编程的存储器或者诸如光学或电子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提供了这样的代码。本发明的设备及其模块可以由诸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等的半导体、或者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可编程硬件设备的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用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上述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结合例如固件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