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的制作方法及稳定*垫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26830发布日期:2020-09-15 19:2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的制作方法及稳定*垫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口腔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的制作方法及稳定垫。



背景技术: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早期征兆,其临床表现多为关节疼痛、关节弹响以及张口受限等,数据表明垫对于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有良好的效果。

目前,传统垫的制作方法由以下几种步骤组成:①获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核磁共振及cbct数据,根据患者关节光学影像信息确定患者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②通过手法确定患者正中关系位,并在此位置上打上咬合记录材料,待咬合记录材料干后取下记录患者正中关系位;③获取患者上下颌模型数据将其通过石膏材料翻制成石膏模型;④通过机械面弓获取患者上颌与参考平面的位置;⑤将患者上下颌石膏模型与步骤④所述位置一起转移至实体颌架;⑥在实体颌架上下颌石膏模型上涂布分离剂,将拉丝期的自凝树脂放置到上颌模型上,在自凝树脂材料未干前,先根据所取患者正中关系去除多余材料,待材料硬化;⑦材料硬化后,垫已有初步形态,再根据颌架上咬合关系调改垫至面均匀接触。

以上所述为传统再定位垫制作方法,制作工艺复杂所需时间过长,以及制作完往往出现轻微气味以及气泡的问题,使垫的精准度大大降低,也大大增加医生临床调的时间降低效率。由于采用上述方法制作的垫精准度低,佩戴在患者口中,只能确保患者在稳定的正中关系位置时,垫无阻挡无咬合干扰。然而,由于垫佩戴在患者口内,患者不可能一直处在一个静止状态,患者需要运动、咀嚼等等。使用该垫无法确保患者在做前伸、左右侧方运动以及其他功能运动时,不会对患者咬合产生干扰,增强异物感,甚至出现呕吐等现象。特别是在夜间睡觉时患者会无意识的移动垫,在息止颌位回到垫稳定位置时也会发生偏移,咬反现象。对于前牙倾斜度较小的牙列甚至出现固位不稳容易脱落现象。由于垫的佩戴时间较长,若患者在佩戴时容易产生以上所述稳定问题,会导致佩戴效果大大降低,对于位置偏移、咬反垫患者还可能会导致关节问题得不到缓解反而加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制作方法制作的垫在佩戴后,在患者做前伸运动、左侧方运动、右侧方运动以及其他功能运动时会对患者咬合产生干扰的问题,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垫存在大量气泡以及不光滑的平面的问题,提供一种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的制作方法及使用该方法制作的稳定垫,使垫个性化适用于患者。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通过设备辅助确定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稳定的位置,该位置以下简称稳定位置;

步骤200,记录患者的下颌运动轨迹,获取患者口内上下颌牙列数据;

步骤300,将步骤100中的所述稳定位置与患者上颌、下颌模型数据对应导入设计软件进行垫设计;

步骤400,在设计好垫大概形态后,去除患者稳定位置下垫静态咬合干扰,将步骤200中所述患者的下颌运动轨迹导入设计软件;

步骤500,根据所述下颌运动轨迹,去除垫的动态咬合干扰;

步骤600,根据所述下颌运动轨迹,设计患者在前伸运动时的引导,以及设计患者在侧方运动时的引导;

步骤700,在垫的稳定位置的腭侧设计一种引导自动归至稳定位置的斜面作为引导,使患者在睡眠无意识时,垫能引导患者咬在稳定位置内,且此斜面不对患者前伸运动产生干扰;同时,在垫稳定位置前设置一种不干扰运动且稳定的阻挡,使患者在睡眠无意识状态下,咬在稳定位置内,不会滑出;

步骤800,将设计完成的垫数据导出;

步骤900,将垫数据导入软件内进行垫制作。

可选地,步骤100通过设备辅助确定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稳定的位置,以下简称稳定位置,包括:

步骤101,通过记录患者开闭口时为一个位置,记录多次,确定可重叠性最高的位置;

步骤102,通过让患者多次前伸、左右侧方运动,确定轨迹起始点可重叠性最高的位置;

步骤103,结合步骤101与步骤102,确定一个髁突在关节窝内稳定的位置,将该位置做为设计垫的位置,在此位置上后牙打上咬合记录材料待干后取下,此位置记录完成,以下将此位置简称为“稳定位置”。

可选地,步骤200记录患者的下颌运动轨迹,获取患者口内上下颌牙列数据:是由患者佩戴电子面弓测量,记录患者前伸、左侧方、右侧方的下颌运动轨迹,并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口内上下颌牙列数据。

可选地,步骤300将步骤100中的所述稳定位置与患者上颌、下颌模型数据对应导入设计软件进行垫设计:是将稳定位置咬合记录放置患者口内,患者口内上下颌牙列根据咬合记录印记咬在稳定位置上,利用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取此位置数据,得到患者上下颌牙列数据以及所述位置数据,根据exocad设计软件提示导入,进行垫设计。

可选地,步骤400中将步骤200中所述患者的下颌运动轨迹导入设计软件:是由患者佩戴电子面弓测量,记录患者前伸、左侧方、右侧方的下颌运动轨迹,导入患者下颌前伸、左侧方、右侧方的下颌运动轨迹。

可选地,步骤500根据所述下颌运动轨迹,去除垫的动态咬合干扰:通过下颌运动轨迹在软件内还原患者下颌前伸、左侧方、右侧方的运动,从而去除垫的动态咬合干扰。

可选地,步骤600根据所述下颌运动轨迹,设计患者在前伸运动时的引导,以及设计患者在侧方运动时的引导:是根据下颌运动轨迹中前伸运动轨迹,设计患者在前伸运动时的引导,根据下颌运动轨迹中左侧方运动轨迹、右侧方运动轨迹,设计患者在侧方运动时的引导。

可选地,步骤800将设计完成的垫数据导出:是将设计软件内垫的数据导出为stl格式的文件。

可选地,步骤900将垫数据导入软件内进行垫制作:是将stl格式的垫数据导入3d打印软件内,进行打印后处理,得到垫。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稳定垫,采用所述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本申请的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的制作方法及稳定垫,获取并根据患者下颌动态咬合数据,采用数字化制作流程,使垫的精准度大大提高,也大大减少医生临床调的时间提高了效率。所述的制作方法由于获取了患者下颌运动轨迹即患者下颌动态咬合数据,使患者在佩戴垫过程中,除了在“稳定位置“不产生阻挡外,在行使其他下颌运动时也不产生咬合干扰。

进一步地,本申请由于在垫咬合面“稳定位置”后设置“一种引导自动归至稳定位置的斜面”为引导,使患者对颌牙齿在开口、前伸、左侧方、右侧方运动后能够在此斜面的引导下,正确咬在“稳定位置”内,使患者对颌牙齿能够常时保持在垫“稳定位置”内不发生偏移,使患者佩戴垫的时间内除了有意识自主的下颌运动外,能够一直稳定,准确的咬在“稳定位置”内,使垫的佩戴效果达到稳定的同时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一种引导自动归至稳定位置的斜面”也可以作为缓冲引导作用,对于需要佩戴垫改变咬合关系的患者也能起到一个有效的缓冲引导作用,减少患者由于改变咬合关系佩戴垫产生的关节上或上下颌牙列的不适感。

进一步地,本申请由于在垫咬合面“稳定位置”前设置“一种不干扰运动且稳定的阻挡”,从而使患者在睡眠无意识状态下对颌牙齿正确咬在“稳定位置”后,避免患者在无意识夜间睡觉时移动它,使患者能够常时保持在“稳定位置”而不发生“偏移”或“咬反”等现象,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稳定而精准。

进一步地,本申请由于使用3d打印生产或切削而成,从而避免出现垫咬合面粗糙,有气泡以及刺激性气味的出现。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的制作方法一般性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通过设备辅助确定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稳定的位置,该位置以下简称稳定位置。具体包括:

步骤101,医生通过电子面弓记录患者开闭口时为一个位置,记录多次,确定可重叠性最高的位置;

步骤102,通过让患者多次前伸、左侧方及右侧方运动,确定运动轨迹起始点可重叠性最高的位置;

步骤103,结合步骤101与步骤102,通过以上两个位置结合医生经验确定一个髁突在关节窝内稳定的位置,以下将此位置简述位“稳定位置”。将该位置做为设计垫的位置,在此位置上,在患者后牙打上咬合记录材料待干后取下,此位置记录完成。

本步骤中,记录患者多次开闭口重叠性最高的位置以及记录患者多次前伸、左侧方、右侧方运动重叠性最高的位置,目的为确定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可重叠性最高、稳定、舒适的位置,将此位置作为设计垫的咬合位置。以上所讲电子面弓为一种记录下颌运动轨迹的工具,由设备与软件两部分组成。

步骤200,由患者佩戴电子面弓测量,记录患者前伸、左侧方、右侧方的下颌运动轨迹,并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口内上下颌牙列数据。

步骤300,将步骤100中的所述稳定位置与患者上颌、下颌模型数据对应导入设计软件进行垫设计。具体是将稳定位置咬合记录放置患者口内,患者口内上下颌牙列根据咬合记录印记咬在稳定位置上,利用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取此位置数据。获取患者上下颌牙列数据以及所述位置数据,根据exocad设计软件提示导入,进行垫设计。

步骤400,在exocad设计软件内设计好垫大概形态后,去除患者稳定位置下垫静态咬合干扰,使得垫的咬合面形态与对颌牙齿形态相匹配。在去除垫静态咬合干扰后,将步骤200中所述患者下颌前伸、左侧方、右侧方的下颌运动轨迹导入设计软件。

步骤500,根据所述下颌运动轨迹,去除垫的动态咬合干扰。具体是通过下颌运动轨迹在软件内还原患者下颌前伸、左侧方、右侧方的运动,从而去除垫的动态咬合干扰。此时,垫咬合面形态与患者对颌牙齿形态相匹配。

本步骤可以解决传统垫由于缺乏患者下颌动态咬合数据所产生的:佩戴过程中患者下颌运动时所产生的干扰,以及医生临床调时间过长,垫精确度缺乏等问题。

步骤600,根据所述下颌运动轨迹,设计患者在前伸运动时的引导,以及设计患者在侧方运动时的引导。具体是根据下颌运动轨迹中前伸运动轨迹,设计患者在前伸运动时的引导,根据下颌运动轨迹中左侧方运动轨迹、右侧方运动轨迹,设计患者在侧方运动时的引导。

步骤700,通过步骤500及步骤600去除垫静态及动态咬合干扰后,在垫的稳定位置的腭侧设计一种引导自动归至稳定位置的斜面作为引导,此斜面作为引导在患者开口后可以随着此斜面引导使对颌牙齿准确咬到“稳定位置”位置内,使患者在睡眠无意识时,垫能引导患者咬在稳定位置内。此斜面不对患者前伸运动、左侧方运动、右侧方运动及其他运动产生干扰、造成阻挡。同时此斜面也可以作为缓冲,减少患者由于佩戴垫重新改变咬合关系产生的不适感。上述步骤可以解决患者佩戴传统垫由于没有引导所产生的不适应,甚至是再度出现关节疼痛、关节弹响等问题。

步骤700还包括,同时在垫稳定位置前设置一种不干扰运动且稳定的阻挡,此阻挡能够使患者在睡眠无意识状态下,对颌牙齿咬在垫稳定位置内,不会滑出,而不发生咬偏等现象。同时,此阻挡不对患者前伸运动、左侧方运动、右侧方运动造成干扰。上述步骤可以解决由于传统垫佩戴过程中,患者容易咬偏咬反等现象的出现。

步骤800,设计完成后,将exocad设计软件内垫的数据导出为stl格式的文件。

步骤900,将stl格式文件导入3d打印软件,打印制作垫。

本步骤中,垫是由3d打印而成,从而解决了传统制作方法产生的气味以及气泡等现象出现。

本申请的数字化引导性稳垫的制作方法,获取并根据患者下颌动态咬合数据,采用数字化制作流程,使垫的精准度大大提高,也大大减少医生临床调的时间提高了效率。所述的制作方法由于获取了患者下颌运动轨迹即患者下颌动态咬合数据,使患者在佩戴垫过程中,除了在“稳定位置“不产生阻挡外,在行使其他下颌运动时也不产生咬合干扰。进一步地,本申请由于在垫咬合面“稳定位置”后设置“一种引导自动归至稳定位置的斜面”为引导,使患者对颌牙齿在开口、前伸、左侧方、右侧方运动后能够在此斜面的引导下,正确咬在“稳定位置”内,使患者对颌牙齿能够常时保持在垫“稳定位置”内不发生偏移,使患者佩戴垫的时间内除了有意识自主的下颌运动外,能够一直稳定,准确的咬在“稳定位置”内,使垫的佩戴效果达到稳定的同时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一种引导自动归至稳定位置的斜面”也可以作为缓冲引导作用,对于需要佩戴垫改变咬合关系的患者也能起到一个有效的缓冲引导作用,减少患者由于改变咬合关系佩戴垫产生的关节上或上下颌牙列的不适感。

进一步地,本申请由于在垫咬合面“稳定位置”前设置“一种不干扰运动且稳定的阻挡”,从而使患者在睡眠无意识状态下对颌牙齿正确咬在“稳定位置”后,避免患者在无意识夜间睡觉时移动它,使患者能够常时保持在“稳定位置”而不发生“偏移”或“咬反”等现象,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稳定而精准。

进一步地,本申请由于使用3d打印生产或切削而成,从而避免出现垫咬合面粗糙,有气泡以及刺激性气味的出现。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稳定垫,采用上述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本申请的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采用上述制作方法制作而成,因此具备该制作方法的全部优点。本申请获取并根据患者下颌动态咬合数据,采用数字化制作流程,使垫的精准度大大提高,也大大减少医生临床调的时间提高了效率。所述的制作方法由于获取了患者下颌运动轨迹即患者下颌动态咬合数据,使患者在佩戴垫过程中,除了在“稳定位置“不产生阻挡外,在行使其他下颌运动时也不产生咬合干扰。进一步地,本申请由于在垫咬合面“稳定位置”后设置“一种引导自动归至稳定位置的斜面”为引导,使患者对颌牙齿在开口、前伸、左侧方、右侧方运动后能够在此斜面的引导下,正确咬在“稳定位置”内,使患者对颌牙齿能够常时保持在垫“稳定位置”内不发生偏移,使患者佩戴垫的时间内除了有意识自主的下颌运动外,能够一直稳定,准确的咬在“稳定位置”内,使垫的佩戴效果达到稳定的同时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一种引导自动归至稳定位置的斜面”也可以作为缓冲引导作用,对于需要佩戴垫改变咬合关系的患者也能起到一个有效的缓冲引导作用,减少患者由于改变咬合关系佩戴垫产生的关节上或上下颌牙列的不适感。

进一步地,本申请由于在垫咬合面“稳定位置”前设置“一种不干扰运动且稳定的阻挡”,从而使患者在睡眠无意识状态下对颌牙齿正确咬在“稳定位置”后,避免患者在无意识夜间睡觉时移动它,使患者能够常时保持在“稳定位置”而不发生“偏移”或“咬反”等现象,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稳定而精准。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字化引导性稳定垫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垫更具个性化适应于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