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象限的正交双层光栅动态调强分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48400发布日期:2020-09-18 12:1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分象限的正交双层光栅动态调强分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叶准直器动态调强分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象限的正交双层光栅动态调强分割方法。
背景技术
:对肿瘤(靶区)进行放射治疗时,为保护健康组织免受损害,一般使用多叶准直器(multi-leafcollimator,mlc)来调整射束照射范围和强度的调整,实现射野束流强度可调的放射治疗,即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mlc最初应用于经典适形放射治疗,替代常规放射治疗中的挡块,形成期望的照射野形状。mlc由两组紧密排列的叶片组成。每个叶片都由钨合金制成,呈长条状,由一个小型电机驱动。与射野挡块相比,mlc适形具有显著优势:缩短了治疗时间,也缩短了模拟定位和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大幅提高了放射治疗的效率;对放射线的衰减能力比挡块强;操作简便安全,不用搬动笨重的挡块;可重复使用;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或粉尘;能灵活应对靶区的变化和纠正错误。正交双层光栅包含两层互相垂直的mlc,可以在靶区边缘位置由上下两层对应的叶片互相配合来实现mlc形状与靶区边界的一致性,提高射野与靶区的适形性;由于至少有两层叶片准直装置的叶片相互垂直,都可按照要求调整出一样形状的窗口,彼此遮挡叶片间的漏射射线,射线的透漏射大大减少,也有效的减小了半影区,从而可以准确定位治疗,为少分次、大剂量治疗提供了条件,并且叠加的叶片,使得穿透叶片准直器射线衰减到安全的范围,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和患者的负担;同时,由于上下两层叶片相互垂直,可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运动。目前关于mlc动态分割的算法主要是slidingwindow的动态滑窗扫描分割技术,但是由于在扫描过程中一对相互对立的叶片间始终存在间隙,无法完成内凹型靶区和内环形靶区的低剂量分割,g.grigorow在文献《su-gg-t-93:dosimetryevaluationandcorrectionofdmlccontrolpointsforslidingwindowimrt》提出了一种改变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剂量率和调整叶片最大速度的方法来减小叶片间的漏射,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来消除一对叶片间的间隙产生的漏射问题;关于正交双层光栅动态上下两层同时进行动态分割的方法目前没有被提及,如何应用双层光栅解决内凹型靶区和环形靶区的动态分割问题,以及如何使用正交双层光栅从两个方向运动完成对肺部动态靶区跟踪治疗等等这些世界难题仍需要注入新的解决方案。现有的mlc动态分割的算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单层mlc的叶片在等中心平面的投影宽度通常在0.5cm~1.0cm之间,单层mlc形成的照射野具有台阶状边界,不能与期望形成的边界光滑的靶区边界完全一致。虽然可以通过将mlc的叶片宽度做的越来越薄,从而提高射野的适形度,但是因为叶片宽度机械加工的原因不能做到理论上的无限薄,所以锯齿状的射野边缘无法完全消除。第二,由于在调强射野范围内,存在较多成对闭合的叶片,但因为机械及运动防撞的考虑,成对闭合叶片间留有间隙,存在大约20%-30%的叶片端面透射;第三,单层mlc无法从两个方向运动完成对肺部动态靶区跟踪治疗。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象限的正交双层光栅动态调强分割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分象限的正交双层光栅动态调强分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放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每个射野下的射线通量分布,在等中心平面内的射野范围内,可表示为一个通量曲面f(x,y);s2:采用正交双层光栅进行通量分割;s3:进行划分象限,将上下左右四组叶片围成的射野区域划分成至少两个象限,得到每个象限的通量分布和对应叶片序列;s4:对各个象限的通量曲面进行区域规划,得到多个不同区域,确定不同区域的分割方式;s5:对于任一象限,采用两个互相正交的叶片组进行分割。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作为优选的方案,步骤s2包括以下内容:射线通过上下两层光栅投影在等中心平面坐标系s-xy下,上下两层叶片分别位于等中心平面的四个方位。作为优选的方案,对于步骤s3,象限划分可以靶区内的极大值点或极小值点为分割中心。作为优选的方案,对于步骤s3,若存在内凹型通量分布或环形靶区通量分布时,则象限划分以极小值点为分割中心;若存在多个内凹型区域时,则使凹型靶区的中心位于其中两象限的交线上。作为优选的方案,对于步骤s3,完成象限分割后每个象限对应射野范围内一个区域的射线通量,对应至少一对相互正交的叶片组。作为优选的方案,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对于通量曲面内任意一个波峰或波谷周围,按照偏导数大小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a1、a2、a3和a4;当且时,该区域为区域a1;当且时,该区域为区域a2;当且时,该区域为区域a3;当且时,该区域为区域a4。作为优选的方案,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5.1:确定叶片初始位置;s5.2:建立叶片运动轨迹函数;s5.3:应用时滞微分方程求解叶片运动轨迹函数。作为优选的方案,步骤s5.1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两个正交的叶片组,定义其中一组为主动叶片,另一组为被动叶片,主动叶片由射野边缘向射野中心运动,从动叶片由射野中心往射野边缘进行回退;其初始位置可以确定为:主动叶片在射野边缘,从动叶片位于象限交界位置。作为优选的方案,步骤s5.2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在给定加速器剂量率以及叶片沿一个方向运动的前提下,采用叶片位置和通量大小之间对应关系描述叶片轨迹;以叶片端面位置作为叶片位置,在没有其余叶片遮挡的情况下,叶片位置与其对应通量大小为单调函数关系。作为优选的方案,步骤s5.3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已知每个叶片位置的起始位置,通过前一位置的通量函数对下一瞬时的通量函数进行求解。本发明通过上下层正交叶片的相互配合运动完成任意形状靶区(内凹型靶区、环形靶区等)以及多个靶区的动态分割,实现正交双层光栅上下两层从两个方向的动态分割,避免叶片对间的端面透视,提高分割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凹型靶区强射线通量三维视图。图2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交双层光栅在射野坐标系下的位置分布;图2(a)为射线以及上下两层光栅的投影时结构示意图;图2(b)为上层叶片、下层叶片与等中心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图3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通量曲面进行象限划分与叶片序列分配示意图。图4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典型的象限分割模式图;图4(a)象限分割模式图之一;图4(b)象限分割模式图之二;图4(c)象限分割模式图之三;图5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象限的主(从)动叶片初始位置确定示意图。图6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象限内右叶片位置与其通量值大小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图。图7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象限内前叶片作为从动叶片时其位置与通量值大小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图。图8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叶片轨迹函数求解示意图。图9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波峰或波谷周围的区域划分示意图。图10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象限内的区域划分示意图。图11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象限内的通量分布三维视图。图12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区域划分后第一象限内的叶片初始位置示意图。图13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象限内叶片交叠区域内主动叶片或从动叶片的运动轨迹曲线图;图13(a)为右叶片的运动轨迹图;图13(b)为前叶片的运动轨迹图。图14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叶片轨迹分割出的通量三维视图。其中:1-波峰或波谷;2-凹谷中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基于分象限的正交双层光栅动态调强分割方法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分象限的正交双层光栅动态调强分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放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每个射野下的射线通量分布,在等中心平面内的射野范围内,可表示为一个通量曲面f(x,y);s2:采用正交双层光栅进行通量分割;s3:进行划分象限,将上下左右四组叶片围成的射野区域划分成最多四个象限,得到每个象限的通量分布和对应叶片序列;s4:对各个象限的通量曲面进行区域规划,得到多个不同区域,确定不同区域的分割方式;s5:对于任一象限,采用两个互相正交的叶片组进行分割。在步骤s3中,如图3所示,每个象限对应两组不同的叶片序列,相邻象限组合也可以形成一个单独的象限,其可能对应三组不同的叶片;象限的划分应尽量保证每个象限进行通量分割的总时间一致。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内容:射线通过上下两层光栅投影在等中心平面坐标系s-xy下,上下两层叶片分别位于等中心平面的四个方位。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于步骤s3,象限划分可以靶区内的极大值点或极小值点为分割中心。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对于步骤s3,若存在内凹型通量分布或环形靶区通量分布时,则象限划分以极小值点为分割中心;若存在多个内凹型区域时,则使凹型靶区的中心位于其中两象限的交线上。其中,图4中的“○”代表凹谷中心2。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于步骤s3,完成象限分割后每个象限对应射野范围内一个区域的射线通量,对应至少一对相互正交的叶片组。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如图9所示,对于通量曲面内任意一个波峰或波谷1周围,按照偏导数大小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a1、a2、a3和a4;当且时,该区域为区域a1;当且时,该区域为区域a2;当且时,该区域为区域a3;当且时,该区域为区域a4。采用该实施方式,为了提高分割效率,进行区域划分,对一个象限中不同区域采用不同分割方式,如图10所示,在第一象限中,区域a1和a3均可采用右叶片进行独立分割,区域a1和a2均可采用前叶片进行独立分割,对于区域a4则需要两组叶片进行正交配合分割。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5.1:确定叶片初始位置;s5.2:建立叶片运动轨迹函数;s5.3:应用时滞微分方程求解叶片运动轨迹函数。进一步,步骤s5.1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两个正交的叶片组,定义其中一组为主动叶片,另一组为被动叶片,主动叶片由射野边缘向射野中心运动,从动叶片由射野中心往射野边缘进行回退;其初始位置可以确定为:主动叶片在射野边缘,从动叶片位于象限交界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定义从动叶片的时候要避免一对相对的叶片均为从动叶片。如图5所示为第一象限叶片的一种初始位置情况,右叶片作为一组主动叶片,左叶片作为一组从动叶片。进一步,步骤s5.2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在给定加速器剂量率以及叶片沿一个方向运动的前提下,采用叶片位置和通量大小之间对应关系描述叶片轨迹;以叶片端面位置作为叶片位置,在没有其余叶片遮挡的情况下,叶片位置与其对应通量大小为单调函数关系。采用该实施方式,在给定加速器剂量率以及叶片沿一个方向运动的前提下,由于射线通量值大小与时间成正比,可以用叶片的位置和通量大小之间对应的关系来描述叶片轨迹;以叶片端面位置作为叶片位置,可以发现在没有其余叶片遮挡的情况下,由于叶片最大运动速度限制,叶片位置与其对应通量大小始终是一个单调的函数关系。如图6所示,以第一象限任一右叶片为例,其位置与其对应通量之间的关系如图,记为g2(x,yi),其中x为该右叶片某时刻对应的端面位置,yi为该右叶片在坐标系s下对应的纵坐标。同理,从动叶片位置与其对应的通量大小也为一个单调函数。如图7所示,以第一象限前叶片为例,作为从动叶片时,前叶片在坐标系s下由初始位置0往y轴正方向回退,前叶片在每个位置独立的遮挡量为h1(xi,y)=t-g1(xi,y),其中t为总照射量,g1(xi,y)为前叶片位置对应的通量,y为该前叶片某时刻对应的端面位置,xi为该前叶片在坐标系s下对应的横坐标。进一步,步骤s5.3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已知每个叶片位置的起始位置,通过前一位置的通量函数对下一瞬时的通量函数进行求解。如图8所示,以第一象限任一点的右叶片(主动叶片)为例,建立时滞微分方程进行通量函数g2(x,y)求解,如下:其中,δx,δy为坐标系s下,两个相邻时刻叶片位置的变化量,为射线通量曲面沿x,y两个方向的偏导数,kmin为叶片最大速度限制对应最小通量增量效率,g21(x,y),g22(x,y),g23(x,y)分别为沿x轴方向、沿通量曲面方向导数、沿y轴方向搜索得到的通量函数值。以上多种实施方式可交叉并行实现。本发明通过上下层正交叶片的相互配合运动完成任意形状靶区(内凹型靶区、环形靶区等)以及多个靶区的动态分割,实现正交双层光栅上下两层从两个方向的动态分割,避免叶片对间的端面透视,提高分割效率。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针对一个多连通区域的环形靶区进行说明。具体过程如下:s1:从放疗计划系统中导入一个多连通区域的环形靶区的射线通量,在等中心平面内的射野范围内,可以表示为一个通量曲面f(x,y),如图1所示;s2:采用正交双层光栅进行通量分割,如图2(a)所示,射线通过上下两层光栅投影在等中心平面坐标系s-xy下,上下两层叶片分别位于等中心平面四个方位,如图2(b)所示,其中上层叶片位于等中心平面前后端,下层叶片位于等中心平面左右端;s3:进行象限划分,得到四个象限的通量分布和对应叶片序列,如图11为第一象限的通量分布;s4:对各个象限的通量曲面进行区域规划,得到所有的a1、a2、a3、a4区域,同时确定不同区域的分割当时,如图10所示,以第一象限为例,所在第一象限的a1区域选用右叶片进行独立分割,所在第一象限的a3区域选用右叶片进行独立分割;第一象限的a2区域选用前叶片进行独立分割,第一象限的a4区域则需要进过该区域的所有右叶片和前叶片进行正交配合分割;s5.1:进行区域划分后确定主动从动叶片的初始位置,如图12所示,为第一象限内所有叶片的初始位置,图中在交叠区域a4,设置前叶片为从动叶片,在a4区域的所有从动叶片初始位置位于象限的交界图,进行回退运动。s5.2:建立叶片运动轨迹函数,如图13所示,其为第一象限交叠区域两组正交叶片的运动轨迹,图13(a)为右叶片的运动轨迹,图13(b)为前叶片的运动轨迹。s5.3:在不考虑半影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叶片轨迹计算分割后的通量f’(x,y),其三维分布如图14所示。采用向量二范数与初始通量图进行相对误差比较如下:segnum50100250500100010000∑||f′-f||2/∑f0.04160.02060.00840.00420.00212.05e-04其中:segnum是指通量曲面分割的等分数,与分割步长成反比,segnum越大,说明对通量曲面分割的越细。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成果为:1.提高了适形度:能够实现对各种复杂靶区,如内凹型靶区和环形靶区的动态分割;2.提高了分割精度:采用正交的叶片对进行配合运动,通过空间上的交错,避免了叶片闭合位置发生碰撞,解决了叶片对间的端面透视的问题;3.实现多靶区的强度分割:采用四组不同方位的叶片组合,可以划分至少两个,最多四个象限,对四个以内的多靶区问题进行同时分割;4.分割效率高:通过强度分布曲面的方向导数特征,把一个波峰或波谷区域分成4个部分,采用不同的叶片分割方式,提高了分割效率;5.能够从两个方向运动完成对动态靶区跟踪治疗:采用一对正交叶片对靶区进行分割,能够实现两个方向运动完成对动态靶区跟踪治疗。对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