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止血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72826发布日期:2020-09-11 21:23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收止血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类生物用于外科手术的止血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即时配制而成,止血速度快以及降解时间短的可吸收止血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在突发性事故的急救治疗、手术过程中的创伤止血,特别是在战争中受伤人员的救护中,病患者局部有效地快速止血非常重要。快速止血材料可有效降低人员伤亡。根据止血的机理,目前人们通过4种方式进行止血:一是促进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流量,促进破损血管处的凝血过程。二是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粘附,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达到止血目的。三是促进凝血系统激活,激活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四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止血。

生物源性的止血产品包括如下几类:明胶海绵、纤维蛋白胶、可吸收止血纱布、壳聚糖止血粉、淀粉多糖止血材料等。明胶海绵由动物胶原变性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止血。

现在普遍使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多为固体泡沫。主要缺陷在于:(1)固体泡沫可塑性差,无法适应特殊部位的使用。(2)容易黏连手术器械,操作不便。(3)固体泡沫体内降解时间长。(4)固体材料止血时间相对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即时配制而成,止血速度快以及降解时间短的可吸收止血胶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吸收止血胶,包括组分a与组分b;

组分a为具有止血功能的基质;

组分b为促使组分a快速凝胶的催化剂溶液;

组分a与组分b的比例为1g:100ml~1g:500ml。

作为优选,组分a与组分b的比例为1g:100ml~1g:200ml。

作为优选,所述组分a包括胶原蛋白与凝血酶;每克胶原蛋白中加入的凝血酶100-1000单位。

作为优选,所述组分b包括成胶催化剂与碱洗溶液。

作为优选,所述成胶催化剂为甲醛、戊二醛、谷氨酰胺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组分b中成胶催化剂的浓度为0.001%~1%;碱洗溶液的浓度为0.05mol/l~5mol/l。

作为优选,还包括配套工具,所述配套工具包括注射器与喷嘴,所述喷嘴的形状包括扁平式喷嘴与圆柱形喷嘴。

作为优选,扁平式喷嘴宽度为3mm~20mm,圆柱形喷嘴直径为1mm~3mm。

一种可吸收止血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胶原蛋白溶解于无菌pbs缓冲液中,加入凝血酶配置成胶原蛋白-凝血酶混合液,再真空冷冻干燥,然后再-60℃下粉碎,得到组分a;

2)配制碱洗溶液,加入成胶催化剂,得到组分b。

一种可吸收止血胶的应用,将组分a装入注射器,将组分b装入西林瓶,使用时,将组分b吸入到装有组分a的注射器中,装上喷头,注入渗血创面。

凝血酶(thrombin),是一种白色至灰白色非结晶物质,一般为冻干粉。凝血酶为止血药,临床上主要适用于结扎止血困难的小血管、毛细血管以及实质性脏器出血的止血;用于外伤、手术、口腔、耳、鼻、喉、泌尿、烧伤、骨科、神经外科、眼科、妇产科以及消化道等部位出血的止血。凝血酶直接作用于血液凝固过程的最后一步,促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从而达到速效止血的目的。而且还能促进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加速创伤愈合,是一种速效的局部止血药。凝血酶适用于结扎止血困难的小血管、毛细血管、实质性脏器的出血及其他各种出血。

凝血酶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局部应用后作用于病灶表面的血液很快形成稳定的凝血块,用于控制毛细血管、静脉出血,或作为皮肤、组织移植物的黏合、固定剂。ph<5时失效。

胶体基质在成胶催化剂的作用下,在2min-3min内可形成包含有凝血酶的凝胶,胶体基质和成胶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在未成凝胶之前,通过注射器将该止血胶注入到渗血部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胶原蛋白-凝血酶混合液形成凝胶紧密的粘附或填充于渗血部位。

本发明中,还有配套工具,包括储存胶体的注射器和可更换的喷嘴,喷嘴形状包括:扁平式、圆柱形。扁平式喷嘴宽度为3mm~20mm,圆柱形喷嘴直径为1mm~3mm。不同形状的喷嘴可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与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胶体基质在成胶催化剂的作用下,在2min-3min内可形成包含有凝血酶的凝胶,胶体基质和成胶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在未成凝胶之前,通过注射器将该止血胶注入到渗血部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胶原蛋白-凝血酶混合液形成凝胶紧密的粘附或填充于渗血部位;扩大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应用场景;在体内降解时间短;止血速度快;操作便捷,不黏连手术器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配套工具的示意图。

图中,1、扁平式喷嘴;2、圆柱形喷嘴;3、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的配套工具包括一注射器3,可更换的喷嘴,喷嘴可以是扁平式喷嘴1,也可以是圆柱形喷嘴2,扁平式喷嘴宽度为3mm~20mm,圆柱形喷嘴直径为1mm~3mm,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选择不同的喷嘴。

实施例1

一种可吸收止血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10g无菌胶原蛋白,溶解于900ml无菌pbs缓冲液中,搅拌均匀,取1万单位的凝血酶,溶解于100mlpbs缓冲液中,混合胶原蛋白和凝血酶溶液,配制成胶原蛋白-凝血酶混合液;

将上述胶原蛋白-凝血酶混合液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冻干成海绵状;

将胶原蛋白-凝血酶海绵在-60℃条件下进行粉碎;

取0.05g上述粉碎后胶原蛋白-凝血酶装入注射器中,作为a组分;

取0.1g氢氧化钠溶解于1l的无菌注射用水中,配制成0.002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向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0.1ml35%的甲醛水溶液,搅拌均匀配制成b组分储备液;

取上述储备液10ml装入西林瓶中,作为b组分成胶催化剂。将上述a组分、b组分和配套喷头一同装入灭菌包装中,制成成品。

实施例2

一种可吸收止血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10g无菌胶原蛋白溶解于1.8l生理盐水中,搅拌均匀;取1000单位的凝血酶溶解于200ml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将胶原蛋白和凝血酶混合均匀,配制成胶原蛋白-凝血酶混合液,其中胶原蛋白浓度为0.5%,凝血酶浓度为50单位/ml;

将上述胶原蛋白-凝血酶混合液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冻干成海绵状;

将胶原蛋白-凝血酶海绵在-60℃条件下进行粉碎;

取0.1g上述粉碎后胶原蛋白-凝血酶装入注射器中,作为a组分;

取0.84g碳酸氢钠,溶解于1l无菌注射用水中,搅拌均匀,配制成0.01mol/l的碳酸氢钠水溶液;

取1g谷氨酰胺酶溶解于上述碳酸氢钠溶液中,搅拌均匀,配制成b组分储备液;

取上述储备液15ml装入西林瓶中,作为b组分成胶催化剂。

将上述a组分、b组分和配套喷头一同装入灭菌包装中,制成成品。

实施例3

一种可吸收止血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取10g无菌胶原蛋白,溶解于900ml无菌pbs缓冲液中,搅拌均匀,取1万单位的凝血酶,溶解于100mlpbs缓冲液中,混合胶原蛋白和凝血酶溶液,配制成胶原蛋白-凝血酶混合液;

将上述胶原蛋白-凝血酶混合液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冻干成海绵状;

将胶原蛋白-凝血酶海绵在-60℃条件下进行粉碎;

取0.05g上述粉碎后胶原蛋白-凝血酶装入注射器中,作为a组分;

取0.1g氢氧化钠溶解于1l的无菌注射用水中,配制成0.002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向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0.4g过氧化氢酶与0.6g多酚氧化酶,搅拌均匀配制成b组分储备液;

取上述储备液10ml装入西林瓶中,作为b组分成胶催化剂。将上述a组分、b组分和配套喷头一同装入灭菌包装中,制成成品。

产品在使用时,将b组分吸入到装有a组分的注射器中,轻轻震荡注射器使a组分完全溶解。然后,装上相应的喷头,即可将产品注入渗血创面。上述操作时间控制在2min以内,确保在形成凝胶前将产品注入到渗血部位。

生物相容性评价

1)溶血试验

选用体重不小于2kg的新西兰白化兔1只,采血20ml,加质量浓度为20g/l草酸钾1ml,制备成新鲜抗凝兔血。取新鲜抗凝兔血8ml,加10ml的氯化钠注射液。

试验样品组每管加入试验样品1克,再加入10ml氯化钠注射液;阴性对照组每管加入10ml的氯化钠注射液;阳性对照组每管加入蒸馏水10ml。每组平行操作3管。

全部试管放入恒温水浴锅中(37±1)℃保温30min后,每支试管加入0.2ml稀释兔血轻轻混匀,置于(37±1)℃水浴继续保温60min。倒出管内液体以800g离心5min。吸取上清液移入比色皿内,用分光光度计在54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溶血试验记录和溶血率计算结果见表1:

表格1溶血试验结果

2)细胞毒性试验

选取小鼠成纤维细胞,传代24-48h,生长旺盛。

取样本1.0g,吸附饱和后,按0.1g/ml加生理盐水10ml,浸提(37±1)℃(24±2)h,与等量生理盐水和2xmem细胞培养基混合,用于实验。

无菌操作培养细胞;

细胞消化后,用细胞培养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液供试验用;

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分别加入每孔细胞悬液2.5ml,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至单层细胞形成。

弃去原培养液,分组加液3ml。阴性对照组3孔用不锈钢材料浸提液交换,阳性对照组3孔用5%dmso溶液交换,材料组3孔用样本材料浸提液交换。在(5±0.1)%二氧化碳培养箱(37±1)℃继续培养24h。

每组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作记录。

试验结果:

阳性对照组:细胞呈圆缩,脱落死亡,重度细胞毒性;

阴性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生长良好,无细胞毒性;

试验组:细胞形态正常,生长良好,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细胞毒性。

3)皮内反应

选用雌性新西兰兔2只。

取成胶后样品作为供试品。在每只兔脊柱一侧的5个点皮内注射0.2ml样品,在另一兔同一侧的5个点皮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液。

在每只兔子脊柱另一侧5个点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液。

结果观察:注射后即刻和24h、48h、72h后观察各注射部位反应情况,结果每只动物在每一规定观察时间内的原发性刺激计分均为0。

结果评价:在本试验条件下,样品无皮内反应。

止血效果动物试验

试验动物为健康sd大鼠,60只,饲养于万级屏障环境中。

试验品为本发明所述可吸收止血胶,对照品为市售胶原蛋白海绵。

将大鼠按性别、体重分组,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与肝脏左叶中间位置切取下一块肝组织,自由出血5s后用纱布清除渗血并迅速将相应受试物覆盖创面,同时开始计时。将精确称重的无菌纱布敷于受试物上以收集术中所出血液,并将150g砝码压于纱布上,记录每只大鼠的有效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并观察产品的粘附情况。

结果显示:可吸收止血胶操作简便,产品粘附性佳,有效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并能有效减少出血量(p<0.05),结果见表2。

表2大鼠肝脏创伤止血试验结果比较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