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监测系统及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89667发布日期:2020-09-29 17:5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监测系统及应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健康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监测系统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血氧仪主要测量指标分别为脉率、血氧饱和度、灌注指数(pi)。血氧饱和度(oxygensaturation简写为spo2)是临床医疗上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血氧饱和度是指在全部血容量中被结合o2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o2容量的百分比。最初的一台血氧饱和度仪由millikan在20世纪40年代开发。它监测动脉中携带氧的血红蛋白与不携带氧的血红蛋白的比例。典型的血氧饱和仪带有两个发光二极管。这两个发光二极管面向病人的待测部位-通常是指尖或耳垂。一只二极管释放波长为660纳米的光束,另一只释放905、910或者940纳米。含氧的血红蛋白对这两种波长的吸收率与不含氧的差别很大。利用这个性质,可以计算出两种血红蛋白的比例。测试的过程通常不需要从病人身上抽血。通常的血氧仪也可以显示病人的脉搏。按照beer-lambert定律,比值r/ir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函数关系应为线性关系,但由于生物组织是一种强散射、弱吸收、各向异性的复杂光学系统(2~4),不完全符合经典的beer-lambert定律,因而导致了表达红光和红外光吸光度相对变化测量值(r/ir值),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建立困难。只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r/ir与sao2的对应关系,即定标曲线。大多数脉搏血氧仪生产厂家都以实验方法获取经验定标曲线以完成产品出厂前的预定标。

现有的血氧仪很多发展为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方便用户穿戴在身上进行体征数据监测,但是现有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均必须由用户主动操控才能进行体征数据,且无法对监测到的体征数据进行有效的健康分析,造成用户无法根据得到的体征数据有效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监测系统及应用方法,能够自动化进行体征数据监测,并快速生产健康分析结果报告,为患者的快速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供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监测系统及应用方法,管理流程简单,不需要医生或护士亲自动手帮助病患监测体征数据,病患只需要将选取目标身份信息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穿戴在身上,然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自动按监测计划指令对用户的体征数据进行监测收集,在监测完成后,只需将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安放回数据连接装置,就能够得到分析监测报告,节省人力物力,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便捷,并有效减少医患和企业机构负担。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监测系统,包括服务器、至少一个数据连接装置、以及多个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所述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并存储使用者的体征数据,所述数据连接装置用于收集和存储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内的体征数据,并将收集的体征数据传递至服务器,数据连接装置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服务器利用体征数据进行健康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系统还包括分析及授权模块,分析及授权模块用于对服务器的健康分析动作进行约束或对服务器健康分析结果的展示进行约束。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及授权模块用于对服务器的健康分析动作次数进行约束。例如,分析及授权模块限制服务器只能进行n次健康分析动作,在服务器完成了n次健康分析动作后,服务器就无法进行下一次的健康分析动作,需要分析及授权模块再次赋予服务器健康分析动作次数,服务器才能继续进行新的健康分析动作。

进一步地,一次健康分析动作对应一个监测计划指令,在一个监测计划指令内,进行了多次健康分析,也只计算为一次健康分析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及授权模块用于对服务器健康分析结果的展示次数进行约束。例如,分析及授权模块限制服务器只能进行n次展示,在服务器进行了n次展示后,服务器的下一次健康分析结果,则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不能被查看,且无法传输。

进一步地,一次展示对应一个监测计划指令,在一个监测计划指令内,即使有多次健康分析结果,健康分析结果不受时间限制被多次查看和传输,也只计算为一次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可拆卸连接时,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同步建立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用于用户制定监测计划指令,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时,服务器将监测计划指令通过数据连接装置传递至智能穿戴检测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具有唯一的身份信息。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具有唯一的身份信息是指一个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仅有一个身份信息,且不同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之间身份信息不同。通过设置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具有唯一的身份信息,使得服务器在发送监测计划指令时,能够有明确指向的发送监测计划指令,例如,对于a、b、c三个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服务器在将监测计划指令通过数据连接装置发送给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时,服务器就可以将该监测计划指令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进行信息关联,后续,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监测到体征数据通过数据连接装置传输回服务器时,根据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的身份信息,服务器就能够将该体征数据与监测计划指令相对应。

进一步地,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时,数据连接装置读取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身份信息,数据连接装置接收和传输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监测的体征数据时,将体征数据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身份信息关联。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一次只能接收执行一个监测计划指令,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完成监测计划指令,并将体征数据传递至数据连接装置后,才能接收下一个监测计划指令。例如,服务器制定一个3天的体征数据监测计划指令,监测计划指令通过数据连接装置传递至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根据监测计划指令执行监测动作,在完成第一天的监测动作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放回数据连接装置充电并向数据连接装置传输第一天监测的体征数据,此时,若服务器制定了新的监测计划指令,该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由于处于正在执行监测计划指令状态,因而不会接收新的监测计划指令,直至该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完成3天的体征数据监测计划指令后,并与数据连接装置通信连接,成功将体征数据传输至数据连接装置后,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才能接收下一个的监测计划指令。

进一步地,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时,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判定,判定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是否处于执行任务状态,并将判定结果反馈至服务器。

进一步地,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实时电量和最新建立通信连接的时间点进行统计排序,并将统计排序结果反馈至服务器。例如,对于a、b、c三个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b、c沿时间先后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在某一时间点,a的电量为80%,b的电量为70%,c的电量为90%,那此时,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统计排序结果为:以时间参考,1号a,2号b,3号c;以电量参考,1号c,2号a,3号b;同时数据连接装置将上述统计排序结果传递至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制定好监测计划指令后,指定没有执行任务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发送监测计划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指定监测计划指令时,根据数据连接装置反馈的统计排序结果,优先指定电量最多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接收指令,在多个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电量相同时,优先指定建立通信连接时间点在前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接收指令。例如,某一时间点,服务器制定了监测计划指令,该时间点对应数据连接装置反馈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统计排序结果为:以时间参考,1号a,2号b,3号c;以电量参考,1号c,2号a,3号b;此时,则服务器指定智能穿戴检测设备c接收监测计划指令,服务器通过数据连接装置将监测计划指令发送给智能穿戴检测设备c。若对应数据连接装置反馈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统计排序结果为:以时间参考,1号a,2号b,3号c;以电量参考,c和a电量相同并列1号,3号b;此时,则服务器指定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接收监测计划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具有监测血氧、心率和体动指标中至少一项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为粘接式血氧监护仪。监测系统在医生和病人场景下的应用时,医生需要借助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在一个时间区间内独立或周期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获取病人的体征数据时,医生可以向服务器输入监测计划指令,该监测计划指令则要求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在时间区间内独立或周期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获取病人的体征数据,如三天内每天的7:00~8:00、12:00~13:00、以及17:00~18:00三个时间段对病人进行体征监测,监测计划指令通过数据连接装置发送到指定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病人就可以将接收监测计划指令后的该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粘结在自己的身上,然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就能根据监测计划指令在接下来三天,每天的7:00~8:00、12:00~13:00、以及17:00~18:00三个时间段分别对病人进行体征监测,在此过程中,病人可以在非监测时段将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安装回数据连接装置,将已监测的体征数据传输至数据连接装置,再由数据连接装置将已监测的数据传输回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传回的体征数据进行健康分析,并展示健康分析结果,医生和病人就可以便捷的了解病人的健康状态。

进一步地,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时,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进行充能。服务器输入监测计划指令,监测计划指令要求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在一个时间区间内独立或周期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获取的体征数据,该时间区间内,所述独立或周期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为监测时段,对于非监测时段,可以将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安放回数据连接装置,利用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进行充能,同时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将已监测获取的体征数据传输至数据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通过预装的软件进行健康分析,所述软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健康分析软件。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内置或外接电源,所述数据连接装置内置或外接电源,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内置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独立的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分别连接至少一个数据连接装置,且一个服务器对应设置一个分析及授权模块,分析及授权模块仅对相匹配的服务器产生约束。通过将分析及授权模块与服务器一一对应设置,在用户使用服务器进行相关应用时,能有效实现服务器内数据的独立保存,保护数据隐私,避免数据交叉引起的数据隐私泄露问题发生的。

一种监测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服务器制定监测计划指令,然后通过数据连接装置,服务器将监测计划指令发送给与数据连接装置连接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用户随后在穿戴好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按监测计划指令对用户的体征数据进行监测收集,在完成体征数据监测收集后,通过将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安放回数据连接装置,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将体征数据传输至数据连接装置,数据连接装置再将体征数据、以及对应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身份信息和监测计划指令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再根据体征数据进行健康分析,得到健康分析结果报告。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方法基于上述监测系统来实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监测系统及应用方法,管理流程简单,不需要医生或护士亲自动手帮助病患监测体征数据,病患只需要将选取目标身份信息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穿戴在身上,然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自动按监测计划指令对用户的体征数据进行监测收集,在监测完成后,只需将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安放回数据连接装置,就能够得到分析监测报告,节省人力物力,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便捷,并有效减少医患和企业机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监测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监测系统的应用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监测系统,包括服务器、至少一个数据连接装置、以及多个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所述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并存储使用者的体征数据,所述数据连接装置用于收集和存储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内的体征数据,并将收集的体征数据传递至服务器,数据连接装置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服务器用于利用体征数据进行健康分析。

具体地,所述监测系统还包括分析及授权模块,分析及授权模块用于对服务器的健康分析动作进行约束或对服务器健康分析结果的展示进行约束。

具体地,所述分析及授权模块用于对服务器的健康分析动作次数进行约束。例如,分析及授权模块限制服务器只能进行n次健康分析动作,在服务器完成了n次健康分析动作后,服务器就无法进行下一次的健康分析动作,需要分析及授权模块再次赋予服务器健康分析动作次数,服务器才能继续进行新的健康分析动作。

具体地,一次健康分析动作对应一个监测计划指令,在一个监测计划指令内,进行了多次健康分析,也只计算为一次健康分析动作。

具体地,所述分析及授权模块用于对服务器健康分析结果的展示次数进行约束。例如,分析及授权模块限制服务器只能进行n次展示,在服务器进行了n次展示后,服务器的下一次健康分析结果,则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不能被查看,且无法传输。

具体地,一次展示对应一个监测计划指令,在一个监测计划指令内,即使有多次健康分析结果,健康分析结果不受时间限制被多次查看和传输,也只计算为一次展示。

具体地,所述医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可拆卸连接,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可拆卸连接时,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同步建立通信连接。

具体地,所述服务器用于用户制定监测计划指令,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时,服务器将监测计划指令通过数据连接装置传递至智能穿戴检测设备。

具体地,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具有唯一的身份信息。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具有唯一的身份信息是指一个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仅有一个身份信息,且不同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之间身份信息不同。通过设置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具有唯一的身份信息,使得服务器在发送监测计划指令时,能够有明确指向的发送监测计划指令,例如,对于a、b、c三个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服务器在将监测计划指令通过数据连接装置发送给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时,服务器就可以将该监测计划指令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进行信息关联,后续,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监测到体征数据通过数据连接装置传输回服务器时,根据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的身份信息,服务器就能够将该体征数据与监测计划指令相对应。

具体地,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时,数据连接装置读取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身份信息,数据连接装置接收和传输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监测的体征数据时,将体征数据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身份信息关联。

具体地,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一次只能接收执行一个监测计划指令,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完成监测计划指令,并将体征数据传递至数据连接装置后,才能接收下一个监测计划指令。例如,服务器制定一个3天的体征数据监测计划指令,监测计划指令通过数据连接装置传递至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根据监测计划指令执行监测动作,在完成第一天的监测动作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放回数据连接装置充电并向数据连接装置传输第一天监测的体征数据,此时,若服务器制定了新的监测计划指令,该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由于处于正在执行监测计划指令状态,因而不会接收新的监测计划指令,直至该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完成3天的体征数据监测计划指令后,并与数据连接装置通信连接,成功将体征数据传输至数据连接装置后,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才能接收下一个的监测计划指令。

具体地,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时,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判定,判定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是否处于执行任务状态,并将判定结果反馈至服务器。

具体地,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实时电量和最新建立通信连接的时间点进行统计排序,并将统计排序结果反馈至服务器。例如,对于a、b、c三个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b、c沿时间先后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在某一时间点,a的电量为80%,b的电量为70%,c的电量为90%,那此时,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统计排序结果为:以时间参考,1号a,2号b,3号c;以电量参考,1号c,2号a,3号b;同时数据连接装置将上述统计排序结果传递至服务器。

具体地,所述服务器制定好监测计划指令后,指定没有执行任务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发送监测计划指令。

具体地,所述服务器指定监测计划指令时,根据数据连接装置反馈的统计排序结果,优先指定电量最多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接收指令,在多个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电量相同时,优先指定建立通信连接时间点在前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接收指令。例如,某一时间点,服务器制定了监测计划指令,该时间点对应数据连接装置反馈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统计排序结果为:以时间参考,1号a,2号b,3号c;以电量参考,1号c,2号a,3号b;此时,则服务器指定智能穿戴检测设备c接收监测计划指令,服务器通过数据连接装置将监测计划指令发送给智能穿戴检测设备c。若对应数据连接装置反馈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统计排序结果为:以时间参考,1号a,2号b,3号c;以电量参考,c和a电量相同并列1号,3号b;此时,则服务器指定智能穿戴检测设备a接收监测计划指令。

具体地,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具有监测血氧、心率和体动指标中至少一项的功能。

具体地,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为粘接式血氧监护仪。监测系统在医生和病人场景下的应用时,医生需要借助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在一个时间区间内独立或周期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获取病人的体征数据时,医生可以向服务器输入监测计划指令,该监测计划指令则要求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在时间区间内独立或周期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获取病人的体征数据,如三天内每天的7:00~8:00、12:00~13:00、以及17:00~18:00三个时间段对病人进行体征监测,监测计划指令通过数据连接装置发送到指定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病人就可以将接收监测计划指令后的该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粘结在自己的身上,然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就能根据监测计划指令在接下来三天,每天的7:00~8:00、12:00~13:00、以及17:00~18:00三个时间段分别对病人进行体征监测,在此过程中,病人可以在非监测时段将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安装回数据连接装置,将已监测的体征数据传输至数据连接装置,再由数据连接装置将已监测的数据传输回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传回的体征数据进行健康分析,并展示健康分析结果,医生和病人就可以便捷的了解病人的健康状态。

具体地,在智能穿戴检测设备与数据连接装置建立通信连接时,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进行充能。服务器输入监测计划指令,监测计划指令要求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在一个时间区间内独立或周期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获取的体征数据,该时间区间内,所述独立或周期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为监测时段,对于非监测时段,可以将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安放回数据连接装置,利用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进行充能,同时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将已监测获取的体征数据传输至数据连接装置。

具体地,所述服务器通过预装的软件进行健康分析,所述软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健康分析软件。

具体地,所述服务器内置或外接电源,所述数据连接装置内置或外接电源,所述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内置电源。

具体地,所述监测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独立的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分别连接至少一个数据连接装置,且一个服务器对应设置一个分析及授权模块,分析及授权模块仅对相匹配的服务器产生约束。通过将分析及授权模块与服务器一一对应设置,在用户使用服务器进行相关应用时,能有效实现服务器内数据的独立保存,保护数据隐私,避免数据交叉引起的数据隐私泄露问题发生的。

上述监测系统的应用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服务器制定监测计划指令,然后通过数据连接装置,服务器将监测计划指令发送给与数据连接装置连接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用户随后在穿戴好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按监测计划指令对用户的体征数据进行监测收集,在完成体征数据监测收集后,通过将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安放回数据连接装置,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将体征数据传输至数据连接装置,数据连接装置再将体征数据、以及对应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身份信息和监测计划指令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再根据体征数据进行健康分析,得到健康分析结果报告。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将监测系统应用到医院场景中时,医生需要借助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在一个时间区间内独立或周期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获取病人的体征数据时,医生可以向服务器输入监测计划指令,该监测计划指令则要求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在时间区间内独立或周期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获取病人的体征数据,如当天的9:00~10:00对病人进行体征监测,监测计划指令通过数据连接装置发送到指定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在派发监测计划指令的过程中,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实时电量和最新建立通信连接的时间点进行统计排序,并将统计排序结果反馈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数据连接装置反馈的统计排序结果,优先指定电量最多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接收指令,在多个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电量相同时,优先指定建立通信连接时间点在前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接收指令;服务器指定某一智能穿戴检测设备接收指令后,医生可从服务器查看该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的身份信息,然后告知病人,让病人选取该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穿戴在身上进行体征监测;随后病人就可以选取目标身份信息、接收监测计划指令后的智能穿戴检测设备粘结在自己的身上,然后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就能根据监测计划指令在当天的9:00~10:00自动启动工作,对病人进行体征监测,在体征数据监测完成后,病人再将智能穿戴检测设备安装回数据连接装置,将已监测的体征数据传输至数据连接装置,同时数据连接装置对智能穿戴检测设备进行充能,并由数据连接装置将已监测的数据传输回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传回的体征数据进行健康分析,并展示健康分析结果,医生和病人就可以便捷的了解病人的健康状态;

在服务器进行健康分析动作时,由于服务器的健康分析动作次数受分析及授权模块约束,若分析及授权模块限制服务器只能进行n次健康分析动作,在服务器完成了n次健康分析动作后,服务器就无法进行下一次的健康分析动作,需要分析及授权模块再次赋予服务器健康分析动作次数,服务器才能继续进行新的健康分析动作;亦或是,

在服务器完成健康分析后,由于服务器健康分析结果的展示次数受分析及授权模块约束,若分析及授权模块限制服务器只能进行n次展示,在服务器进行了n次展示后,服务器的下一次健康分析结果,则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不能被查看,且无法传输,需要分析及授权模块再次赋予服务器健康分析结果展示次数,服务器健康分析得到的结果报告才能被继续全部查看的传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